申麗麗
(北大醫療潞安醫院 山西 長治 046200)
慢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的一種發病率比較高的疾病,患者會出現耳內持續較長時間的流膿或者長期的間歇流膿情況,對患者的耳部功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嚴重的患者還會影響自身的聽力,甚至出現鼓膜穿孔的情況。部分患者在患病后會出現耳鳴、耳痛等癥狀,長時間被感染沒有得到良好的控制,未進行系統治療的患者非常容易引起顱內或者顱外感染,導致患者出現面癱或迷路炎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會帶來諸多的不良影響[1]。手術是治療慢性中耳炎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在患者進行手術期間,采用高效的護理干預模式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其臨床癥狀的關鍵。但大多數患者對自身所接受的護理模式沒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和認知,導致其依從性比較低,影響后續的治療和護理操作。路徑化護理管理是一種利用更加直觀的圖畫或表格的形式為患者系統制定護理計劃的方法。這種護理方式能夠更加全面且規范地對慢性中耳炎手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同時,也使患者能夠對自身的病情有更加充分的認知,提高其依從性,使整體的護理質量提升,改善患者的預后[2]。本研究對我院進行慢性中耳炎手術治療的患者采用路徑化護理管理干預,并分析和報道應用效果,如下。
2021 年1 月到2022 年1 月作為本次研究所選擇的時間段,在此期間我院共有80 例符合條件且自愿加入研究的慢性中耳炎手術患者,根據患者的不同護理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 例,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一般資料對比()

表1 一般資料對比()
組別 年齡(歲) 身高(cm) 體重(kg) 病程(年)實驗組(n=40) 43.57±8.14 166.84±13.02 64.30±15.21 4.32±2.78對照組(n=40) 4 3.30±8.36 166.47±13.26 65.44±15.69 4.54±2.46 t 值 0.1463 0.1259 0.3299 0.3748 P 值 0.8840 0.9001 0.7423 0.7088
1.2.1 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模式。指導患者進行術前準備,并對患者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術后遵醫囑為患者進行用藥護理、飲食護理、生活護理等常規護理干預。
1.2.2 實驗組。實驗組患者接受路徑化護理管理。具體為:(1)成立路徑化護理小組,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護理計劃,要求小組成員按照護理計劃進行患者的護理管理。(2)術前,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通過圖像或表格的形式,直觀地為患者解釋手術的整體過程,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幫助患者進行高效的術前準備,引導患者配合進行全面的檢查,對患者的整體情況作出護理評價,并制定護理計劃。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糾正患者的錯誤想法,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詳細的解答,采用簡單易懂的通俗語言,避免專業術語。根據患者的情況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了解引起患者負性情緒的主要原因,與患者進行高效的交流,使其通過正確的渠道將自身的負性情緒宣泄出來,降低患者的術前緊張感和焦慮感。對于嚴重聽力障礙的患者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可以使用一些手勢或者文字來幫助患者理解,另外,有聽力障礙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不愿與人交流的現象,這時,要積極對患者進行鼓勵,使其以平常心面對疾病。根據患者的面部表情來判斷患者的情緒變化,對于出現明顯煩躁的患者要及時停止談話,指導其休息。術前告知患者術后出現適度的疼痛屬于正常現象,指導其通過讀書、聊天或者看視頻等形式來分散注意力,緩解自身的疼痛情況。告知患者術后可能會出現耳內跳動感、耳鳴、流水聲、短暫性抽搐、輕度的頭暈和惡心等現象,對于此類情況不要緊張,為正常術后反應,避免患者術后出現嚴重的不良情緒。(3)術中,介紹手術室周圍的環境,使患者的陌生感降低;做好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調節好手術室的溫度和濕度;對患者輸注的液體進行適當加溫,提高患者手術的舒適度,能夠減少術中出現應激反應的概率,配合醫生完成手術,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患者術中出血量。(4)術后,幫助患者采用平臥位,將頭部微抬,避免壓迫患耳,將頭部和患耳進行包扎,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不可隨意將包扎紗布拆掉,術后持續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高效的觀察和護理干預。術后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飲食管理,不可以食用堅硬、辛辣、具有刺激性的食物,食物飲食中要保證低鹽、低油、低脂,戒煙戒酒,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習慣。術后再次為患者進行高效的健康教育,告知其需要對自身疾病進行注意和護理的相關事項,糾正患者的不良習慣,使其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指導患者如何進行自我管理。
(1)對比護理質量。(2)對比護理滿意度。(3)對比并發癥。(4)對比心理狀態。
用SPSS24.0 軟件進行對數據的統計和整理,計量資料用()來表示,計數資料運用卡方來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護理質量(/分)

表2 對比護理質量(/分)
組別 基礎護理 消毒護理 技能操作 專科護理實驗組(n=40) 94.82±4.00 97.93±1.15 96.82±2.47 95.87±2.41對照組(n=40) 88.73±5.62 93.5.5836 48±3.16 92.03±4.39 90.09±3.52 t 8.3694 6.0142 8.5692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護理滿意度(n/%;例)
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對比并發癥(n/%;例)
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5。
表5 對比心理狀態(/分)

表5 對比心理狀態(/分)
SAS SDS組別t P t 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n=40) 58.26±80.62 43.26±6.35 1.5519 0.1230 56.37±7.41 44.10±5.38 11.2108 0.0000對照組(n=40) 58.10±.75 47.84±5.81 14.6532 0.0000 56.49±7.57 48.62±4.41 7.5158 0.0000 t 0.0126 3.3655 - - 0.0716 4.1094 - -P 0.9900 0.0012 - - 0.9431 0.0001 - -
慢性中耳炎對患者的耳部組織以及聽力等多方面都會帶來比較嚴重的不良影響,手術是比較常見的治療方法,并且具有理想的效果。在患者手術期間采用路徑化護理管理的方式,能夠提高整體的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后[3-4]。制定針對性的路徑化護理管理計劃,使得患者的護理更加有系統性和規范性,患者對自己所接受的護理方式也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積極做好術前護理,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糾正患者的負性情緒,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術中提高患者的舒適程度,可以避免嚴重應激反應的出現,提高手術的安全性,避免術后出現嚴重的并發癥[5]。術后根據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做好積極的預見性護理,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管理,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持續進行健康教育可以改變患者對疾病的錯誤想法,保證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正確地對耳部進行管理,降低疾病的反復發作,提高預后[6-7]。本研究中實驗組護理質量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心理狀態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慢性中耳炎手術期間采用路徑化護理管理進行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調節患者的不良心態,使其依從性得到提升,進而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整體護理質量顯著提升,對改善患者的預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