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淑怡
四川農業保險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探究
彭淑怡
(貴州財經大學貴州貴陽550025)
文章基于2011年—2020年四川省21個市(州)的農業保險發展、農村居民收入及農業經濟增長的數據,構建多元回歸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檢驗四川省農業保險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果和路徑。研究結果表明,四川省農業保險的發展對農業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通過機制分析發現,四川省農業保險的發展有助于提高農村居民收入,進而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因此,建議四川省加大對農業保險發展的支持力度,以促進農業經濟增長。
四川;農業保險;農業經濟;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影響
四川省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之一,在全國的農業生產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同時,四川省又是自然災害高發地區,而天氣、環境等自然因素與農業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以增強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農業保險可以有效降低自然災害給農業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而穩定農民的收入,維持農業經濟的穩定增長,因此需要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提高農業保險的服務水平。本文以四川省為例,基于四川省農業保險發展、農村居民收入及農業經濟增長等相關數據,分析研究四川省農業保險發展對其農業經濟的影響效果和路徑。
程靜等(2016)選取了我國中部4個省份,針對各省份的農業保險發展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發展農業保險對農業GDP的增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1]。黃開展(2021)認為,農業保險能保證農業生產活動資金投入良性循環,使農業生產活動順利進行,直接或間接地促進農業經濟健康發展[2]。劉飛等(2020)利用河南省17個城市的面板數據,周穩海等(2015)利用河北省各地區的面板數據,均通過研究得出了農業保險能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結論[3-4]。而袁輝等(2017)利用湖北省農業保險的面板數據,通過研究發現農業保險會給農業生產帶來負面影響[5]。從以上可以看出,當前學術界對于農業保險能否推動農業經濟發展這個問題還沒有達成共識。
在國內,諸多學者已經達成這樣的共識:農業保險對于穩定和提高農民的收入有著重要作用。鄭軍等(2018)認為,農業保險具有減少貧困、增加收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扶貧效應[6]。李鴻敏等(2016)結合河北省的“阜平模式”,闡述了農業保險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7]。張小東等(2015)運用豪斯曼檢驗、廣義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對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農業保險能夠增加農業生產的收入[8]。楊春玲等(2010)利用20多年的統計數據,進行格蘭杰協整檢驗并建立ECM模型,得出了農業保險能促進農民增收的結論[9]。袁春旺等(2011)利用吉林省2008年—2010年各季度的統計數據,實證檢驗了吉林省的農業保險發展對農民增收有一定的促進作用[10]。
目前我國有關省域農業保險和農業經濟的研究中,很少有分析農民收入的中介作用的文獻。本文認為,在四川省各農村地區發展農業保險可以使農民收入增加,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購買農業保險能幫助農民將農業生產中的潛在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而保險公司則會以降低風險為目的,幫助農民在投保區域做好事前、事后的相關措施,以增強農業生產的抗災能力,進而提高農業生產率,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同時,農業保險可以增強農民抵御農業生產風險的信心,從而更愿意將閑置的生產資料和資源用于擴大農業的再生產,進一步提高農業產量和農民的收入;而且還能為投保的農戶提供災后補償,讓他們能盡快恢復農業生產,從而維持農業經濟的穩定增長。
綜合文獻回顧和影響機制分析,提出如下假設:
H1:四川省的農業保險發展對農業經濟增長具有積極影響。H2:四川省的農業保險發展對農村居民收入具有積極影響。H3:農村居民收入在農業保險發展與農業經濟的關系中承擔著中介作用。
本文以四川省21個市(州)為研究對象,所選取的樣本數據的時間區間為2011年—2020年。本研究所使用的四川省各市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農業保險的保費收入、農民收入、城鎮化水平、用電量、公路里程、農作物播種面積等數據,均來自《中國農村統計年鑒》和國家統計局官網。
被解釋變量:選取農業經濟發展程度()作為被解釋變量,用四川省各市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來測量。
解釋變量:選取農業保險發展程度()作為解釋變量,用四川省各市州農業保險的保費收入來測量。
中介變量:選取農村居民收入()作為中介變量,用四川省各市州農村居民個人可支配收入來測量。
控制變量:選取城鎮化水平()、用電量()、公路里程()、農作物播種面積()作為控制變量。
為檢驗假設H1,構建模型(1):

為檢驗假設H2,構建模型(2):

為檢驗假設H3,構建中介效應檢驗模型(3):

其中,output、income、insure分別表示地區在年的農業經濟水平、農村居民收入、農業保險發展水平,為所有控制變量,為隨機擾動項。1表示農業保險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1表示農業保險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程度。
現有文獻對于中介效應的檢驗,主要有以下三個步驟:首先,檢驗農業保險發展與農業經濟水平之間的關系是否顯著,即模型(1)中系數1是否達到顯著性水平;其次,檢驗農業保險發展與中介變量農村居民收入之間的關系是否顯著,即模型(2)中系數1是否達到顯著性水平;最后,將農業保險發展、農村居民收入及農業經濟水平三個變量同時進行回歸,即檢驗模型(3)的中介變量系數1是否顯著,當解釋變量系數2不顯著時,農村居民收入發揮完全中介效應,若2顯著,則農村居民收入發揮部分中介效應。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從被解釋變量來看,可以發現樣本期內農業經濟水平呈持續性增長的狀態,也可以看出四川省21個市(州)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還是存在差距的;解釋變量即農業保險的發展呈現出較好的增長態勢,其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距最大,且平均值相比農業保險和農村居民收入最小,由此可以看出四川省21個市(州)的農業保險發展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異;同時也能發現中介變量與控制變量都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其中用電量和公路里程的最小值與最大值的差距較大,說明四川省21個市(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還有待提高。
2.5.1 基準回歸結果分析
表2的第(1)列表示四川省各市州的農業保險發展程度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果,可以看出影響系數為0.202,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四川省農業保險發展對農業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農業保險水平每提升8%,農業經濟產出就會上升1%。從控制變量來看,城鎮化水平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農業經濟的發展,可能是因為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會使大量農業用地向工業和商業用地轉移。由表2可以看到,農作物播種面積對農業經濟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因此城鎮化水平提高導致農作物播種面積減少,可能會對農業經濟造成消極影響。另外,城鎮化會使得農村的勞動力向城鎮遷移,提高農村人口中的中老年人口的占比,從而對農業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用電量和公路里程對農業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因為基礎設施建設越完善,勞動生產效率就會越高,進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表2的第(2)列表示農業保險發展程度對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效果,可以看到影響系數為0.223,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四川省農業保險發展對農村居民收入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農業保險發展水平每提升7.7%,農民收入就會提高1%。從控制變量來看,城鎮化能顯著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城鎮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產品物流效率以及銷售收入,而且還能為農村居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綜上,假設H1和H2均得以驗證。
表1描述性統計結果
變量樣本數均值sd值最小值最大值 output21010.1510.6998.30411.582 insure2108.1741.0285.08211.607 income2109.3160.3698.18010.182 urb2103.7820.2183.1094.367 elet2101.8600.766-0.0943.638 kilo2109.5140.5148.43310.558 square2105.9250.7524.2076.892
表2基準回歸結果
(1)(2) 變量outputincome insure0.202***(3.68)0.223***(3.73) urb-0.076(-0.42)0.571***(2.91) elet0.186***(4.26)0.011(0.23) kilo0.131***(3.40)0.112***(2.67) square0.469***(10.12)-0.204***(-4.05) _cons4.416***(5.95)5.464***(6.78) N210210
注:***、**、*分別表示1%、5%和10%的顯著水平。
2.5.2 中介效應回歸分析
表3的中介效應回歸結果顯示了農村居民收入是否在四川省21個市(州)的農業保險發展與農業經濟水平之間承擔中介作用。由表2已知,農業保險發展對農村居民收入和農業經濟發展均有正向影響作用,由表3的第(1)列可看出中介變量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系數為0.54,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自變量農業保險發展水平的影響系數為0.082,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說明農村居民收入承擔部分中介作用,即四川省21個市(州)的農村地區的農業保險發展水平可以通過影響農村居民收入來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即假設H3得到驗證。
表3中介效應回歸結果
(1) 變量output income0.54***(10.33) insure0.082*(1.78) urb-0.384**(-2.57) elet0.18***(5.09) kilo0.07**(2.22) square0.579***(14.81) _cons1.465**(2.20) N210
注:***、**、*分別表示1%、5%和10%的顯著水平。
本文基于2011年—2020年四川省21個市(州)的農業保險發展、農村居民收入及農業經濟增長的數據,構建多元回歸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研究四川省農業保險發展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果和作用路徑。研究結果表明:四川省農業保險的發展對農業經濟增長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且發展農業保險能夠通過增加農村居民收入,進而推動農業經濟增長。
基于研究結果,本文對四川省農業經濟發展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僅要在農村設立分行,還要提高金融知識在農村居民中的普及率,讓農村居民深刻認識到農業保險的重要性,讓更多的金融產品助力農業生產,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第二,加強農業保險產品的創新,提高農業保險從業人員服務水平,拓寬農村資產抵押融資渠道,拓寬農業保險交易利益的邊界。第三,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率,增加農村居民收入,使其與農業保險發展更加協調,進而更好地推動四川省的農業經濟發展。
[1]程靜,胡亞權,李春生.我國中部地區農業保險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基于鄂?湘?贛?皖4省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9):504-508.
[2]黃開展.農業保險助力廣西鄉村振興[J].廣東蠶業,2021,55(11):122-123.
[3]劉飛,李紅艷,龔承剛.農業保險對農業產出的影響效應及異質性因素:基于河南省地級市的實證[J].統計與決策,2020,36(21):159-162.
[4]周穩海,趙桂玲,尹成遠.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影響效應的實證研究:基于河北省面板數據和動態差分GMM模型[J].保險研究,2015(5):60-68.
[5]袁輝,譚迪.政策性農業保險對農業產出的影響效應分析:以湖北省為例[J].農村經濟,2017(9):94-100.
[6]鄭軍,楊雪芳.農業保險的精準扶貧效應:國際經驗及啟示[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0(1):77-82.
[7]李鴻敏,楊雪美,馮文麗,等.農業保險精準扶貧路徑探索:基于河北省的“阜平模式”[J].時代金融,2016(30):63-64.
[8]張小東,孫蓉.農業保險對農民收入影響的區域差異分析:基于面板數據聚類分析[J].保險研究,2015(6):62-71.
[9]楊春玲,周肖肖.農民農業收入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財經論叢,2010(2):13-18.
[10]袁春旺,姚永興,張杰.農業保險與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關系研究:以吉林省為例[J].華北金融,2011(6):24-26.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5.35
F842.66;F323
A
2095-1205(2022)05-108-0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基于效應評價的民族地區縣級政府隱性債務的風險與治理研究”(20XMZ061)
彭淑怡(1999- ),女,漢族,重慶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