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猛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策略探究
張猛
(菏澤家政職業學院山東菏澤274300)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的推進,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旅游消費模式,其發展前景廣闊,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帶來較大效益,但也存在同質化競爭、地區特色不明顯等問題。文章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以山東省單縣黃崗鎮耿許莊村為例,闡述了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重要性及意義,分析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現狀,提出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策略,以期對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借鑒。
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策略
為充分加強農村基層建設,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根據上級安排部署,山東省派駐單縣“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隊耿許莊工作組于2020年9月到耿許莊開展工作。耿許莊村位于單縣黃崗鎮駐地東北4 km處,省道單虞路和鄉道花園路從中穿過,地理位置優越、道路交通便利。全村人口623戶共2 423人,轄耿莊、許莊、朱海子、東劉莊、西劉莊、東劉寨6個自然村,耕地面積2 400畝。近一年多來,耿許莊工作組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為指導,緊緊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這一工作主線,統籌開展各項工作,獲得了各級領導和駐地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
所謂休閑農業,是一種基于鄉村當地人文、自然旅游景觀和農業生產條件的新型農業形態,其實現了農村本地資源各方面的重新整合與配置,進一步擴大了農村資源的優勢,形成了與城市產業形態完全不同的特色產業[1]。目前,休閑農業的發展受到國家的重視,各地都在積極打造特色休閑農業。從長遠來看,休閑農業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但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城市病”突顯,人地矛盾日益尖銳。近年來,旅游業蓬勃發展,旅游地逐漸從名勝古跡向田園生活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重點發展農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增加農村收入,通過圈地購票,利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帶動周邊產業鏈的發展,刺激農村消費市場[2]。例如為游客提供體驗田園生活的機會,游客可以支付合理的費用,自主采摘。另一方面,可以整合農村資源,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整合鄉村的地、人、物、資金、產業等各類資源,根據需求調整產業結構,拓展產業鏈,合理發展。同時促進農村生產集約化、規范化,集聚農村資源,擴大、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此外,休閑農業向旅游方向發展可以帶動文化傳承、挖掘當地文化、豐富旅游等方面的發展。這個過程也是對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改造鄉村環境,建設發展“美麗鄉村”。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管理在開發過程中注重生態環境的有效建設,提高了鄉村部分景區對游客的吸引力。加大對鄉村生態環境建設過程的投入,提高了當地的生產和生活質量,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旅游產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推動了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在我國農村經濟市場中,消費市場較為薄弱,阻礙了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影響到整個農村消費市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模式的進一步發展,可以刺激農村消費市場,滿足市場經濟的內在需求。在我國物流業的發展過程中,農村旅游市場的發展潛力較大,是廣大農村居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3]。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消費市場的有效開發,還可以促進農村經濟格局的升級,在農村地區扶貧戰略的實施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國多數地區農業、旅游、娛樂等產業發展沒有科學的聯動機制,現有的方案未能體現當地農業發展的特點,市場定位不準確。休閑農業主要以家庭或農村集體為經營為主,項目設立缺乏總體規劃,普遍采用獨門獨戶、單家獨院的“農家樂”或“采摘園”模式,旅游開發的盲目性、無序性、不規范性,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
現階段,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同質化嚴重,特色較少,且缺乏對農村飲食、著裝打扮、節慶習俗、建筑風格、民歌民謠、古法工藝等的挖掘,地方文化和地域特色未得到充分展示,不能滿足旅游者挖掘當地傳統文化的精神需求,難以形成品牌效應,缺乏市場競爭力。從總體上看,農村產業一體化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農業與旅游業只是簡單的拼接組合,形式簡單,產業鏈條短,產業融合度低。
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落后,難以滿足現代旅游的需求,農村配套設施有待完善。休閑旅游所需要的道路交通、電力保障、物流建設、網絡通信、醫療服務、飲水安全、環境改善等配套設施亟待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休閑農業的發展。
建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要明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價值,了解其與傳統景區旅游的區別,善于發現當地鄉村特色。鄉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保持原有的田園風格,為游客提供不同于城市的田園風光。同時,在鄉村田園風格的基礎上,也要進行適當的創新,通過建立“品牌”意識,給游客全新的特色體驗,從而促進鄉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穩定發展,與相鄰的、存在競爭關系的鄉村進行對比,分析休閑農業和旅游業模式的差異性,深度挖掘當地的美食、歷史、文化等田園文化潛能,發揮獨有特色[4]。
在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背景下,根據自身條件探索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加大國家層面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支持,如鄉村旅游產業投資基金、鄉村旅游景觀開發無息貸款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旅游開發。此外,還可以通過農村合作社合理分配利益。在探索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時,需明確自身的優勢,準確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避免鄉村旅游同質化,從而促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只有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才能使鄉村旅游走得更遠。
規范鄉村治理,打造美麗鄉村。耿許莊村作為傳統農業村,在實施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前村莊基礎設施陳舊,房屋建設參差不齊,存在空心村的現象。2019年,耿許莊村啟動實施增減掛鉤項目,項目總投資1.2億元,建設樓房13棟,總建筑面積6萬余 m2,可安置群眾570戶共1 900人,拆舊規模604.3畝,可結余增減掛鉤指標480.8畝。目前,新村已經建設完成,群眾正在陸續搬遷新居,目前搬入330余戶。在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耿許莊村需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礎和原則。青山綠水是鄉村最大的優勢,也是鄉村旅游景觀中最吸引游客的地方。在大方向上,盡量保留農村原有的風貌,保持農村農業原有的種植方式,切勿過度開發。此外,細節方面,要注重農村衛生環境的改善,疏通河道,杜絕不文明現象,改造基礎設施,從而有助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
對于休閑農業,要根據當地的地域和氣候特點,合理安排農業作物,切勿為嘗鮮、為迎合大眾審美、為創新開發不合時宜的鄉村作物。在鄉村旅游產業方面,挖掘當地的景觀、飲食、歷史、人文等旅游元素,將其巧妙地安排在鄉村旅游規劃中。旅游業規劃設計需要主次有序、統籌安排,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開發,給游客“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科學規劃是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管理取得更好效果的重要手段,故需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當地地形特點,充分利用各種資源[5]。
完善旅游地產業鏈條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除了圍地購票外,還可以利用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帶動周邊產業鏈發展,如民宿、度假、田園旅游、定制會展、美食街、文化遺產、戲曲藝術等產業鏈。游客獲得旅游幸福感,村莊獲得適當補償。此外,通過完善旅游產業鏈,可以使當地景點得到更廣的宣傳。可以設計與當地文化相關的產品,比如文化T恤或者扇子、吉祥物等作為當地特色的產品,游客購買后可以帶回自己的居住地從而讓當地的旅游業得到更多的關注。
紅色旅游與休閑農業的結合是現代主題旅游的一種新形式。將紅色文化景觀與綠色自然景觀相結合,將革命性的傳統教育與休閑農業發展相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紅色農業旅游產業;將休閑農業發展與高新技術相結合,以“高效、清潔、無公害”現代農業種植技術為起點,建設科學管理、高效產出、集約化生產的高科技種植生產示范基地,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時體驗到高新技術與農業相結合的魅力;可以營造宜人的農業景觀,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此時,還可借助我國發達的電商和直播產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將農業休閑旅游“搬”到網上,通過視頻直播、VR全景技術,實現在線觀光旅游。
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同時,還需保護鄉村環境。如果鄉村環境受到破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持續發展無法實現,故需要加強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如果垃圾桶少,游客亂扔垃圾的情況會更加普遍。因此,當地需要增設垃圾桶等環保設施,并在適當的地方設置明顯的環保標語,讓游客參與到保護環境中來。同時,村莊應定期清掃,保持整潔。森林附近需明確禁止明火,以免引起森林火災。各村莊可根據具體情況,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前提下,開發景區,增加娛樂設施,推動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6]。
在農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開發和管理中,需要對項目特色進行有效挖掘。在保留原有資源和特色的基礎上,挖掘更深層次的文化資源,突出產品特色。在項目的施工過程中,保證弘揚當地文化特色與滿足當地特定需求的開發工作相協調。耿許莊以往村域產業結構單一,主要依靠農業種植、畜牧養殖和勞務輸出,駐村工作隊到崗后與鄉鎮黨委政府、村兩委緊密結合,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項目,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了村民生活水平,促進了鄉村振興的發展。
4.8.1 蔬菜種植產業
耿許莊村于2019年通過鎮返鄉創業平臺引進一家大型果蔬深加工企業,帶動村民發展種植秋葵、胡蘿卜及蒲公英深加工等,解決了本村100多名村民特別是貧困戶的就業問題,實現群眾就業、務農兩不誤。
4.8.2 服裝加工產業
2021年耿許莊村投資400萬元在安置區東側新建一處4 000 m2的大型服裝加工廠,2022年年初該加工廠主體工程已完成建設,該項目落地后,不僅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40萬元的租金收入,還能提供300人的就業崗位,解決安置區群眾家門口就業的問題。
4.8.3 種植飼草、加工飼料
在羊肉湯產業發展示范片區規劃整合下,依托黃崗鎮申莊村單縣青山羊養殖基地,在耿許莊流轉土地500畝,種植、加工單縣青山羊養殖基地及擴繁場需要的飼草、飼料,為下一步耿許莊連片發展羊頭湯產業打下基礎。
4.8.4 光伏發電產業
2019年耿許莊村利用荒廢土地建設光伏發電站3座,其中30 kW、100 kW、120 kW各一座,共計投資130萬元,每年可產生20萬元的發電收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產業價值,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較高。耿許莊工作組將繼續夯實政治責任,以昂揚的精神面貌,穩健的工作節奏,在縣總隊和鎮小隊的領導下,密切配合黃崗鎮黨委開展各項工作,為耿許莊村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農村經濟是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已經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融合需要結合當地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經濟發展形勢,因地制宜,借助互聯網技術,發展接地氣、可持續、有特色的農業項目。耿許莊村工作組入駐后,以農業為根本,以促進農業增收為核心,拓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服務功能,充分發揮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關聯帶動作用,實踐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協同創新之路。
[1]王晨光.集體化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影響與啟示[J].山東社會科學,2019,29(5):34-42.
[2]李萌萌.“互聯網+”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策略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0,39(12):21-23.
[3]詹艷.鄉村旅游管理與休閑農業經營模式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289(2):164-165.
[4]劉湘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管理經營模式的思考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293(4):181.
[5]刁益峰.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管理經營模式淺述[J].風景名勝,2020,366(11):273-273.
[6]王愛忠.鄉村振興戰略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開發路徑探索: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4):42,158.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5.50
F592.7
A
2095-1205(2022)05-154-03
張猛(1981- ),男,漢族,山東單縣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黨建鄉村振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