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發美
小農戶生產經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葉發美
(貴州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小農戶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參與者,是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是實現與現代農業生產有機銜接的重要力量。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文章以小農戶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查閱和電話訪談法進行調研,分析小農戶生產經營現狀,根據當前小農戶生產經營面臨村社運行機制不明晰,利益聯合機制不緊密;農戶種植規模較小,村委宣傳力度薄弱;農戶風險能力弱,農業產品質量不高的困境,提出了提升村社組織管理水平,完善各方利益聯結機制;村委加強政策宣傳力度,整合農戶分散土地資源;政府加大財政資金扶持,鼓勵農戶發展特色農業等對策建議。
鄉村振興;小農戶;農業;生產經營;問題;對策
小農戶是指因人多地少等稟賦而產生的以家庭為單位、集生產與消費為一體的農業微觀主體[1],本質上就是指以家庭經營單位為基礎的小規模農戶[2]。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小農戶家庭經營仍將是我國農業的主要經營形式,小農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因此,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成為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關注的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文件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將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效,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進而助力小農戶對接市場。
2019年底,我國有2.3億承包農戶,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小農戶生產經營是鄉村振興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小農戶經營存在組織化水平低、土地規模化程度不高、小農觀念強、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3],加之受農業機械化使用面狹窄、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與帶動小農戶能力弱、政策扶持不健全等因素影響,使得小農戶在農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與現代農業銜接不暢[4]。文章以貴州省大方縣羊場鎮C村為研究對象,采取個案研究的方式,探尋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小農戶經營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助力小農戶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獲得更好發展,促進小農戶與農業發展的有效銜接。
為深入了解研究區基本情況和小農戶生產經營狀況,采用文獻查閱和電話訪談方式對村委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調研。
貴州省大方縣羊場鎮C村位于大方縣西南面,村委會距大方縣城17 km,距鎮政府2.5 km,總土地面積約13 694.85 km2,包括13個村民組,17個自然村,居住有仡佬族、彝族、布依族、白族、苗族、蒙古族6個少數民族,2020年底全村有1 364戶,共4 760人,其中種植大戶40戶,建檔立卡脫貧戶158戶,共584人,長期外出務工人員860人。少數民族人口約1 200人,約占總人口的25%。全村耕地面積7 693.57畝,該村土地除可以種植玉米、小麥、大豆、土豆等傳統農作物外,其土壤和氣候更適宜種植辣椒,中藥材天麻、前胡,烤煙,枇杷、獼猴桃等經濟作物。由于林地、草地資源較為豐富,該村具有適度發展生豬養殖和肉牛產業的資源條件。
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速度,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根據政府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要求,打破當前小農戶種植農作物單一的局面,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改變小農戶種植觀念,整合利用土地資源,C村在政府主導下,在村支兩委帶領下,于2017年成立了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部分村民加入了村集體合作社。2020年該村種植辣椒面積達2 000余畝、烤煙146畝、獼猴桃511.46畝、枇杷647畝,養殖生豬253頭,養牛30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動了該村50余戶農戶就地就業和6名殘疾人長期就業,增加了村里部分農戶的經濟收入。C村通過村集體創辦的集體專業合作社,帶動小農戶發展種植辣椒、烤煙、天麻、枇杷、前胡、獼猴桃等產業,動員種養殖大戶成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果林、養牛、養豬等產業。
1.2.1 小農戶參與辣椒種植概況
通過調查,由村支兩委下村入戶對小農戶進行辣椒種植宣傳,充分尊重每個小農戶的種植意愿。起初,村支兩委的宣傳并未得到小農戶的支持,村委的宣傳工作陷入困境。后來,村支兩委工作人員分別到各個村民組對村民進行動員種植皺椒,多數村民僅口頭答應種植,種植季節仍種植產量效益不高的農作物。由于大部分農戶不愿意種植,村黨支部書記動員村支兩委及黨員積極參與其中,有的農戶得知由黨支部工作人員帶頭參與,故通過資金入股的方式參與到村集體合作社的種植計劃中,包括統一育種、管理、采摘、運輸、銷售等一系列流程中。最終股東集資65 500元,財政借資20萬元,辣椒銷售額為11.2萬元,總資金377 500元,除去支付工人工資19.4萬元、土地流轉9萬元、化肥23 232元、農藥15 615元、油費7 086元、割草機使用費用4 966元、購買農戶種植辣椒14 200元、收購貧困戶青辣椒1 856元、其他開支14 107元,小農戶參與村集體投資辣椒種植剩余12 438元,最后按照農戶投資總股金的3%比例退還給入股農戶,種植辣椒負債20萬元,農戶虧損53 062元。
1.2.2 小農戶參與生豬養殖概況
種植產業結構比較單一會影響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故C村發展多種經營方式,拓寬經營銷售渠道。C村小農戶對生豬養殖有較豐富的經驗,養殖技術較為成熟。2020年C村扶持建檔立卡脫貧戶養殖生豬99頭,覆蓋建檔立卡戶47戶共210人。同時,政府為小農戶發放生豬養殖補貼,補助標準為800元/頭。對于本村養殖生豬的小農戶,村委將生豬的運營模式按照“村社合一+貧困戶”的實施方案。按照小農戶的養殖意愿,將貧困小農戶統一納入合作社進行管理,為了方便養殖管理,擴大養殖數量,由合作社聯系專業生豬育種場或養殖大戶統一購買,引導小農戶購買健康種豬。同時,實行臺賬管理,充分征求小農戶意愿,不愿意集中購買的待小農戶自行采購后報村級備案。其次,統一購買育肥豬保險,費用由小農戶自籌。農戶飼養的生豬出欄后,由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幫助聯系營銷方,統一品牌銷售。生豬養殖帶動貧困小農戶養殖一頭生豬可獲利1 348元,使得小農戶在家即可獲得可觀的收益。
1.2.3 小農戶參與獼猴桃土地流轉概況
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產業,該村的小農戶在2021年開始進行土地流轉種植獼猴桃,承包種植,壯大集體經濟。C村負責人采取“龍頭企業+農戶”模式,由龍頭企業實施計劃,整合資源,流轉當地群眾的土地,承包閑置土地。2021年該村在政府支持下,在村委帶領下,在農戶相互協作下種植獼猴桃511.46畝。小農戶將閑置空余的土地流轉給外來企業并獲得土地轉讓費及分紅,實現黨支部引導、企業輻射帶動貧困戶發展、組團式協作、帶富群眾。但在流轉土地的過程中,部分小農戶與企業、村委存在分歧,不愿意將土地進行流轉。小農戶擔心自己無法按期收到承包費用,土地荒廢,土地流轉情況不樂觀,小農戶對企業流轉土地持懷疑態度,不予配合村委工作任務安排。
目前農業農村現代化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已取得階段性的成果,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之間的有機銜接仍存在較大問題。小農戶個體在進行家庭經營時存在經營成本高、風險大、收益低的問題[5],通過抱團式發展,將土地流轉給企業,參與村集體合作社。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融合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農業高質量發展速度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之間利益聯結機制不穩固、為小農戶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6]。同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利益聯結又受到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經營主體素質與能力、農業生產條件等因素影響[7]。據此,通過對案例村的調查發現,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及外部支持力量的影響,小農戶的經營在不同程度上發展緩慢。
通過對小農戶進行調查,C村小農戶以資金入股形式參與到村集體合作社中,村集體合作社、企業與小農戶在利益聯結上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首先,村委、黨員干部、小農戶投入股金的金額不等,但風險均等。參與入股的小農戶對村集體合作社的入股人員管理、入股資金分紅和虧損比例、農產品銷售渠道等方面了解不足,入股的村民僅收到村集體合作社的收款賬單,關于辣椒種植利益分配,風險承擔僅有口頭說明,并沒有落實到具體的合同條款當中。其次,村集體建立的合作社股東權益不明晰、財務公開不夠及時、股東開會次數少,小農戶自身知識的局限性,缺乏風險意識,村集體合作社成員對于種植辣椒職責分工不明確,導致在合作社務工時出現村民出工不出力的現象。村集體管理層對勞作面積、出工時長把控不足,投入的人工過量,卻未完成對應的目標,入股的部分農戶既不參與管理種植,又不重視自身的利益,村集體發展的產業因自然災害影響、市場信息缺失、村社管理不當等因素制約,小農戶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面臨較大投資風險。最后,各方缺少足夠信任,相應制度體系不健全,導致各方利益聯結不夠緊密,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缺乏有效溝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各方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利益聯結。因此,小農戶的根本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農業生產中面臨著經營風險的較大挑戰。
小農戶的土地分散,地少人多,山路曲折盤旋,土地距離居住地遠且分散不能集中種植,無法整合小農戶的土地。從知識層面上來看,小農戶仍采用傳統小農的生產方式,對當前現代農業的耕作方式認知不足,小農戶盲目從眾,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存在知識結構的偏差;從經營模式上來看,家庭經營仍是當前小農戶生產生活的主要形式,大多數以個體經營為主;從經營規模上來看,小農戶分散經營自己的土地,集中程度低,勞動力成本高;從種植環境上來看,因各類農作物對土壤環境要求不同,故農作物的質量難以保證。
農業生產是脆弱性、季節性、周期性的產業,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農作物在極端天氣下會受到嚴重破壞,農戶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弱。受自然災害的影響,C村辣椒產量銳減,小農戶的家庭經營模式只能獨自承擔自然災害風險,水源缺乏,農作物不耐旱,無法抵御自然災害。農產品在種植過程中,種子選取不統一,種植方式不規范,種出來的果實種類繁多,沒有標準化、規范化。村集體合作社在種植辣椒前期,未對辣椒市場調查信息進行記錄,對接收購商過程中未談好價格簽訂合同,使得辣椒缺乏銷路,小農戶缺乏農產品營銷方法,小農戶對農產品的儲藏與加工意識薄弱等不足。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給小農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為更好地服務小農戶、提升小農戶、聯合小農戶,需要優化農業資源要素配置,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提高村社組織化程度,規范村社組織權力,一是將村社組織中涉及的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管理方式、產品營銷方案、財務支出明細、入股成員的職責分工等在村務公開欄進行公示。二是加強村社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重視村社從業人員的培養,增加農戶種養殖培訓課程,提升農戶種養殖技術水平。三是村社統一購買品質優良的種子,統一規范化種植方式,統一由村社銷售,統一咨詢管理,充分利用農機專家咨詢服務,及時反饋并解決農戶的種植問題。四是完善各方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各方收益增長。政府、村社集體、龍頭企業、種植大戶、村莊精英是小農戶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導航標、領路人。
在強化利益聯結方面,一是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作用,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幫扶小農戶經營;二是村社集體要規范村社收益虧損分配原則,增強小農戶參與信心;三是促進龍頭企業與小農戶簽訂合約,保障小農戶生產的農產品適銷對路;四是種植大戶向小農戶傳授種植經驗,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五是村莊精英幫助小農戶提升文化傳承意識,鼓勵小農戶積極參與宣傳本村特色文化。從以上5方面形成服務型、股權型、契約型、經驗型、傳承型的利益聯結機制,從各方角度出發,協調完善各方利益。
規范農業生產服務組織發展,實現戶戶聯合、村社戶聯合、村社銀聯合、村社企戶聯合。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增加抵御風險的能力,購買種子保險。一是整合分散地塊。分散經營的小農戶,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土地資源,與其他農戶進行合作,共同經營臨近的土地,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適度規模經營,高標準建立標準用地。二是尊重農戶意愿。土地統一集中或者分散,需尊重小農戶的意愿,采取自愿合作的原則,不強制流轉土地。小農戶要抱團發展,適度規模,整合資源,分工協作,層次分明,協調推進。建立土地經營權流轉臺賬,實時公布流轉情況,方便小農戶土地流轉。三是加強政策宣傳。村委將上級組織下發的文件政策要求,以寓教于樂的方法傳達給小農戶,使小農戶充分了解惠農政策。同時為小農戶提供服務支持,通過村委宣傳,規避風險與挑戰,落實政策宣講。四是通過三產融合,夯實農業基礎,促進農產品加工,結合當地自然資源發展休閑觀光。在實際中去踐行工作要求,利用“互聯網+”創新傳播方式,使小農戶熟知相應的政策,提高農戶種養殖技術水平,修建水利設施設備,政府協調多方資源興修水利,保障農戶生活生產用水自由,為農戶解決當地用水安全。
資金是農業發展中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首先,通過財政、金融、引入社會資本等多渠道方式,加大推進農村產業發展,促進小農戶農業生產經營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農業產業的振興才能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產業振興離不開農戶的參與,在此過程中,農戶經營需要解決小農戶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問題。其次,對已脫貧的小農戶繼續進行資金支持,鼓勵銀行為小農戶提供“特惠貸”服務助力小農戶發展特色經營,保障脫貧不掉隊,讓其通過發展特色農業逐步實現持續的經濟來源。最后,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下,不斷創新合作模式,促進農戶積極參與。企業可通過“訂單式收購+分紅”“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及合作社以“農戶農產品粗加工+合作社收購+工廠精加工”“合作社短視頻+直播”的方式宣傳地方特色農產品,政府、村社、企業從多維度促進農戶發展農村電商[8]。了解市場需求,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因地制宜,培育本村農業特色產品[9]。發展農村特色農產品電商,帶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使得小農戶逐步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轉型,幫助小農戶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促進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為小農戶創造寬松的經營環境。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戶作為鄉村振興中的核心主體,政府、村委、企業需要充分關注農戶的需求,幫助農戶解決農業生產問題,兼顧農戶的根本利益,為農戶提供有效扶持,增強農戶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的參與感、獲得感及幸福感,逐步提升農戶在農業經營中的生產效益。
[1]吳重慶.小農戶視角下的常態化扶貧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0(3):8-15,195.
[2]楊志龍,姜安印,陳衛強.小農戶深度融入鄉村振興的實現機制研究:基于效用均等化分析視角[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2(3):42-50.
[3] 姚君,倪嵐.推動小農戶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研究[J].理論探討,2021(4):97-101.
[4]楊夢穎,肜新春.農業機械化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研究[J].農業經濟,2022(2):3-5.
[5]閻世平,龔大永.我國小農戶經營困境與出路[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0(6):19-25.
[6]劉昕,吳志奇.河南省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的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2(3):28-29.
[7]賀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利益聯結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20(10):15-17.
[8]甘穎.整合式賦能:小農戶有效對接電商市場的實踐路徑[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2(1):88-97.
[9]王衛衛,張應良.區域品牌賦能:小農戶銜接現代農業的有效路徑:基于四川省眉山市廣濟鄉的案例調查[J].中州學刊,2021(5):36-43.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5.44
F323
A
2095-1205(2022)05-136-03
葉發美(1995- ),女,漢族,貴州大方人,碩士,研究方向為農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