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劍鳴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我國城市現代化的快速發展,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越來越重視城市形象打造與本土文化宣傳,城市家具作為城市空間環境的組成部分,不但要具備日常使用功能,還是塑造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一環,因此,城市家具設計除了實用功能,還應兼具符號語言功能,實現有效的語義信息傳遞。
符號是信息交流傳遞的媒介,要想通過城市家具傳播城市文化信息,就需要對城市家具進行符號化處理。符號的定義是“一物指代一物”,前面的“一物”是顯性的,就是人們直觀看到的家具實物,后面的“一物”是隱性的,指的是城市家具符號化后所要傳達的城市文化內容。城市家具符號化要考慮文化背景與語言環境,依據習俗規則和特定語境完成信息的解讀,因此城市家具設計符號構建要根據受眾人群的背景提取有共識和共鳴的城市元素,城市元素可以從地域自然類、歷史文化類與民俗非物質文化類等方面進行搜集和提取。
地域是城市所在的自然環境具有的特征,包括地形地勢、氣候條件等。一座城市的自然環境構成了城市的基本輪廓與發展布局,比如依附河流形成的城市,河流走勢影響著城市的格局;又如依山而建的城市,山勢形成城市縱向落差,造就了城市天際輪廓線。此外,自然氣候條件也可以促成城市的特質,例如重慶由于地處大山大河之間,“山城”和“霧都”成了重慶代名詞;而像青島、廈門這類海邊城市,“海灣”和“海島”元素成為城市的特色符號。因此城市的地域自然屬性能將不同的城市進行劃分,反映城市文化形象的差異與獨特性。
我國各地區都有豐富多樣的歷史文化,從史前遠古的人類文明到近現代的發展歷史,城市的形成與其歷史背景相輔相成,不同的歷史背景所展現的城市文化也是各不相同,比如大慶作為工業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石油開采歷史成為該城市的鮮明特色;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燦爛厚重的歷史沉淀彰顯了城市豐富的文化底蘊。歷史文化類符號除了來源于有形的建筑、文物以外,歷史名人故事和古代文學詩歌等無形遺產也是重要的來源。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造就了各地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具有區域性特色化辨識度。由于民俗是通過民間的禮儀、習俗、傳唱等形式沿襲流傳的,也稱為非物質文化。民俗非物質類文化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符號元素主要包括文字、數字、圖畫、圖案、線條、色彩等,同樣可以通過視覺傳達明確的意義。例如,京劇作為國粹,京劇臉譜向全世界展現了其迷人的文化魅力。同樣,粵劇、川劇等地方特色劇種也反映了地方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提取民俗非物質文化類符號元素,是城市塑造個性價值與藝術價值的創意源泉,有助于增強民俗文化藝術的延展性。
城市家具造型首先需要滿足其物質功能形態,在設計上切忌喧賓奪主,為了加強符號傳播功能而拋棄自身的基礎性功能。符號構建需要在人們頭腦中對城市家具已有的“形”特征之上進行適當創新賦意,通過有形特征識別和符號賦意傳遞,更好地發揮城市家具的使用價值。
城市家具作為文化的載體,需要經歷符號化設計過程。索緒爾稱符號是“能指”與“所指”的結合,“能指”是城市家具給予人們感官刺激,人們直觀感受到的形、色、材;“所指”是設計師欲傳達的信息內涵。城市家具的“賦意”既有自身功能性的體現,也有與城市形象相關的意義體現。根據“能指”與“所指”的聯系程度可以把語意傳達符號分為三類:圖像符號、指示符號、象征符號。
1.圖像符號
圖像符號是最為直接的傳達方式,也是最常用的符號構建手法,通過“圖像相似”從外形就能看到要傳達的信息,如將城市的吉祥物、市花等有較高認知辨識度的外形設計到候車亭、公共座椅等城市家具,解讀起來不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應用圖像符號進行城市家具構建時,可以根據具體需求進行寫實表達,也可以用抽象類比手法進行概括,還可以采用現代幾何的簡約方式。
2.指示符號
指示符號是通過因果關聯形成指涉意義,需要憑經驗和思考引起共鳴。城市家具涉及許多功能性的公共設施,設計師可以通過指示符號傳達公共設施的準確操作方法,提升人們的使用效率與體驗感受。例如戶外健身器械上的把手區域增加防滑凹槽與顆粒,人們會通過日常經驗快速掌握使用方法。指示符號的運用要求直觀清晰,避免因理解歧義導致操作失誤,這需要設計師對使用者的行為與認知方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3.象征符號
象征符號是媒介形象與傳達意義沒有必然聯系一種傳達符號,能夠傳達人文精神等心理層次的城市形象內涵,使城市家具擁有超越功能層面的附加值。由于象征符號的“能指”與“所指”之間沒有直接聯系,接收者正確解讀依賴于文化背景知識和特殊語境效應,因此要根據不同的環境場景進行象征符號選取。比如在機場和高鐵站等大型交通樞紐應選取本地與外地人都能解讀的符號元素,而在老城區休閑場所可以選擇更接地氣的象征符號,以增強街坊群眾的認同感與親切感,達到文化形象的塑造目的。
與清晰的語言文字符號表達相比,設計符號畢竟只是功能載體上的附加元素,相對模糊含蓄,因此需要營造“語境”輔助符號的意義傳達。“語境”包括情境語境和文化語境兩個方面,城市家具的外圍環境空間屬于前者,城市家具的受眾人群文化背景則屬于后者。
1.情境語境
情境語境是指符號傳達所處的時空環境因素,符號語意的傳遞總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發生符號傳遞的實際環境情況能幫助人們理解符號的意義。在城市家具符號建構中,既要考慮各形式要素之間“上下文”的聯系,又要考慮環境氛圍的營造,例如抽象簡約的帆船造型躺椅,在沒有情境語境下容易出現多種聯想,比如金字塔、旗幟等其他指代物,但是把躺椅放置于海邊環境,再配上其他海洋元素造型的設施,解讀時就會不約而同地指向帆船,這就是情境語境的作用。在營造城市家具的語境時,需要設計符號相互匹配映襯,適度強化語境關系。
2.文化語境
文化語境是指符號解讀所需要的相關社會文化背景,包含了文化習俗和社會規范等,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世代傳承、相沿成習的共同認知和集體習慣。城市家具設計符號首先要遵循本地群眾的風俗習慣與地域文化,此外,也要考慮外來觀光者由于文化差異產生的解讀障礙,因此,需要通過城市的其他媒體渠道營造文化語境。例如通過城市博物館、旅游宣傳片等方式讓人們對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幫助人們領會城市家具中的文化符號意義。
設計師通過建構符號賦予城市家具內涵和意義,應該善于運用修辭語言加強藝術表達,使符號的傳達更加靈動和有趣,提升人們的體驗感。
1.隱喻
隱喻是符號本體與喻體形成相似的關系,是設計師最為常用的修辭手法,將自然風光形態、傳統民族圖形、地標特色建筑等形態與城市家具造型結構上的某些相似之處相結合,讓人們能夠感受到相似的關聯。例如一個公共健身設施設計案例,通過人們的上臂拉動頂上的卡通人充氣,形成肌肉健碩的狀態,設施停止拉動時卡通則會逐步漏氣軟塌下來,卡通充氣人肌肉變化本體與人們體能力量喻體形成“相似”關聯,達到互動有趣的內涵詮釋。
2.換喻
與隱喻需要設計師尋找事物相似性有所不同,換喻是本體與喻體形成鄰近關聯,需要在相鄰領域找到合適的表達切入點進行“替換”。換喻本體與喻體的鄰近關系包括:因果關系、使用者與使用環境的關系等。例如戶外休閑道路的設計,地磚鋪貼分別采用腳印與自行車輪紋的圖案來區分騎行者與步行者使用功能區域,完成意義傳達的同時讓人們獲得更多的體驗。
3.提喻
提喻是將事物轉換為另一種形式進行表現,是在相同本質的基礎上采用借代,本體與喻體是同一事物本質內的聯結。采用提喻修辭可以產生生動形象的情感體驗,首先,局部與整體的關聯,局部替代整體是一種符合現代簡約高效要求的設計理念,例如采用漢字造型設計公共座椅,留下漢字特征偏旁部首,隱去無關部分,造型簡約,還能使人們留步回首。其次,具體與抽象的關聯,抽象的內涵語意很難通過造型傳達,但用同樣本質上形象的事物進行借代就讓人一目了然,例如手機充電亭的設計案例,采用一個卡通手機大口吃食物的形象,既起到醒目指示作用,又增添了生活樂趣。
4.諷喻
諷喻是語言文學中常用的“說反話”,本體和喻體之間的聯結關系建立在差異與矛盾性上,達到反差沖突的內涵語意效果。后現代設計師常使用諷喻手法設計嘲諷、趣味的作品。城市家具作為語言符號的實物載體,可以給人們傳達一些健康生活的信息。
南寧市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中心,城市家具的符號元素需要體現廣西的形象特征,廣西少數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其中銅鼓是壯族文化器物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地域民族特色,因此可以提煉銅鼓造型符號進行借閱終端概念設計(如圖1)。

圖1 南寧市公共圖書借閱終端概念設計效果圖 (作者繪制)
針對銅鼓外形提煉出造型語言符號,結合圖書借閱終端的功能要求進行造型設計。在銅鼓的圓柱形符號中融入圖書展示書架,兩圓面為選書閱覽區域,讀者可看到書架上的書名,并通過點擊數字化觸屏看到書的簡介。
把銅鼓相關的其他民族元素融入設計中,能起到語意解讀引導作用,在書架兩側借還書的操作界面融入花山巖畫等相近符號,在圓形展示書架的分割欄設計融入銅鼓太陽紋圖案。
銅鼓不僅是一個歷史器物,還是先民文化傳承的象征,造型上運用了隱喻,銅鼓造型代替了書架,功能上運用了換喻,古代擊鼓發聲與現代借閱書聲形成了內在的關聯,達到了巧妙的設計修辭效果。
城市家具是地方文化傳播的一個窗口,符號是一種溝通交流的語言,通過系統全面的城市家具設計符號建構,融入豐富的“城市文化元素”,不僅提高了城市家具的設計識別性,美化了城市公共環境,更重要的是激起市民的文化共鳴和對家鄉的熱愛,對城市文化精神宣傳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