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素麗
摘 要:家校協同育人,對落實立德樹人至關重要。學校教育能給予學生充足營養,家庭教育能為學生提供堅實后盾,雙方合力不僅能為對方教育中的空缺做針對性補充,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中獲得長足發展。因此,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家校合作的教育功能,并積極主動爭取家長的緊密配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進而達到綜合育人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家校共育;教育;策略
家校協同育人,對落實立德樹人至關重要。隨著教育理論的不斷發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逐漸被肯定。在高中生長達十數年的學習生涯中,家長是長期固定陪伴在學生身邊的教育參與者,對學生的脾氣秉性、習慣喜好了解更深。而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在學期內與學生朝夕相處,對學生課堂內外的表現、學習生活的品性更為了解。因此,想要真正實現綜合性教育的有效達成,離不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雙重努力。
一、密切溝通交流,形成雙向反饋
家校共育中,教師與家長觀念同向是前提。如果在孩子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目標等方面,老師特別是高中班主任能和家長形成合力推動教育,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溝通與交流則是一切方法論的基礎。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可以令家庭和學校雙方及時獲取學生在校和在家的真實表現,共同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
要達到觀念同向,有效溝通與交流,首先,要求班主任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家長的情緒,站在解決問題的角度闡述問題,接納家長的情緒,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實現教師和家長的互相理解與支持;其次,班主任應把握好溝通節奏,發現問題及時聯系家長進行溝通,不帶偏見和情緒因素客觀敘述事情經過,做到真實溝通;其三,明確告知家長問題發生后班主任做了哪些工作,孩子的行為家長應該承擔哪些責任,家長日后應該怎么做,有哪些注意事項等,做到有效溝通。
只有家校雙方在觀念上基本同向,相互尊重,坦誠相待,實現有效交流和溝通,才能實現協同共育。筆者曾碰到這樣一個案例:高三沖刺階段,班里一優秀女生跟某班男生談戀愛,吃飯放學同進同出,影響較大。起初,領導和班主任如臨大敵,但與其家長交談后,家長認為這是正常的青春期現象,尊重孩子意愿。后家校之間經過溝通商討達成一致:不強令禁止,但校內遵守校紀校規,保持與男生的正常交往,由老師負責提醒疏導,校外由父母負責接送上學,加強監督管理。當年6月高考中,兩個孩子都考取了理想的大學。
二、關注孩子心理,合力干預疏導
高中生正處于十六七八的花樣年紀,由于身體和心理特點,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個性主張。有的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不善處理親子、師生、生生關系,進而產生各種矛盾甚至造成心理問題。有的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個性孤僻,自我封閉,經常容易產生悲觀抑郁的情緒。有的學生會因為學習上暫時的困難產生畏難情緒,造成心理失衡。因此,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適時進行疏和導,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內容。
高一時期,筆者發現班級里一位女生上課無精打采,滿臉病容,持續低燒,有時中午也不去食堂用餐,一直趴在課桌上寫作業。經了解,該生認為成績退步嚴重丟了父母的臉,因此不斷給自己加壓,抓緊所有時間努力刷題。筆者初步判斷為心理壓力導致身體不適,后與其父母溝通后證實了這一點。女孩父母對她學習并無要求,但該生初中里非常優秀,故進入高中后接受不了平平的自己。據此,筆者與孩子、其父母舉行了面對面會談,明確告訴她高中是優中選優,競爭激烈是常態,要悅納自己。家長則表示希望她健康快樂,學習上態度端正盡力就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女孩很快適應了高中節奏,臉上露出了健康的笑容。
三、注重鼓勵督促,共育孩子學習品質
在現行教育模式下,學習力是孩子應試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家長和老師共同關心的問題。但實際教學中,部分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易產生后勁不足、學習成績退步的情況。
對此,教師和家長可以充分交流學生在家和在校的學習表現,互通有無,群策群力,共同激發孩子學習的內驅力。鼓勵孩子從興趣出發,以強科帶弱科,以小科帶大科,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做好在校的指導教育工作,家長在家做好督促配合工作,及時向教師反饋學習效果。周末和假期可以通過興趣與學習任務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又如,一些學生對于人文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而對教材知識掌握不熟練。對此,教師和家長應積極支持孩子的閱讀興趣,教師布置一些教材與人文知識相結合的作業練習,讓家長在家督促孩子在教材與課外讀物之間建立連接,通過興趣引導加強薄弱環節的訓練,以達到強化學習能力的目的。
綜上所述:家校合作共育中,溝通與交流是基礎,可以全面真實反饋學生實際情況;干預與疏導是重要方針,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問題,全身心投入到高效學習中;鼓勵與督促是催化劑,能夠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為強化學生學習能力提供心理支持。只有三管齊下,家校合作才能真正達到綜合化教育的目的,學生才能通過家校共育獲得自主發展。
參考文獻
[1]廖清嫻. 高中階段家校合作機制研究[D].廣州大學,2018.
[2]王蕾. 高中階段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D].延邊大學,2016.
[3]張靜珂. 開展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探究[J]. 知識窗(8-14日刊), 2020.
[4]劉寶華. 中小學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背景下的家校合作策略[J]. 亞太教育,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