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永依
摘 要:立德樹人背景下,德育教育開始受到更多人的重視。而在科目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同時也是將德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一個必然要求。本文對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某種程度的經驗借鑒。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德育滲透;方法
在素質教育工作逐漸推進的情況下,立德樹人凸顯出重要的教學任務,讓學生接受教育引領的過程中全面發(fā)展。初中歷史當中所隱含的德育因素十分多樣,這成就了教師的工作。給予學生學習指導的同時,還需在思想道德素質方面提供培養(yǎng)空間。結合豐富的歷史素材和思想精神洗禮,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和素養(yǎng)。認真探討歷史基礎知識的情況下,也會編制清晰的學習思路;拓寬學習視角的情況下,不斷提升學生問題處理能力和分析素養(yǎng)。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德育教學的價值
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后,開始強調道德方面的培養(yǎng)。在這種情況下,歷史教師開始關注德育,進行道德素養(yǎng)建設。新時代背景下,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越發(fā)密切,外來文化開始走進我國,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期,判斷能力低下,在三觀塑造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不良文化的誘惑,走向錯誤的發(fā)展道路。開展素質教育,向學生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正在成長的學生正確的指導,糾正其錯誤,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從教育歷史出發(fā),能了解到德育貫穿整個教育。但因為我國教學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德育一直不被重視,在德育教學中,教師未能從其根源進行探究,必須認識到其價值,對學生發(fā)展的意義,在課堂開始前做好德育的準備工作。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在初中階段糾正學生的思想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后續(xù)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應系統(tǒng)地在學生不同的成長階段進行思想引導,發(fā)揮德育在歷史教學中的優(yōu)勢,提高德育有效性,更易于學生接受德育知識。初中歷史和其他學科相比,本身就含有豐富的德育知識,可以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看到歷史事件、人物中包含的德育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滿足教學需求。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
(一)情境教學,滲透愛國教育
在歷史教學中滲透愛國教育是非常適宜的。在中國古代發(fā)展的過程中,經歷了多次朝代更迭,其中涉及到了很多古人為家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感人事跡,教師完全可以借用這些事跡來開展愛國教育,借此培育初中生的愛國熱情,催生其家國情懷。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通過為初中生創(chuàng)設逼真感人的情境,讓其能夠入境悟情,更好的感受古人的愛國之情,然后教師在加以適當的引導,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愛國教育的滲透,獲得良好的德育滲透效果。
以《金與南宋的對峙》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學之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初中生播放《滿江紅》的詩詞朗誦以及岳飛抗金的相關影視片段,借此創(chuàng)設出一個生動逼真的情境,讓初中生更好的感悟到岳飛對家國天下、黎民百姓的熱愛之情。逼真的情境能夠促使初中生入境悟情,讓其在深刻感受岳飛愛國之情的同時,也能借此情此景來催生初中生對家國的熱愛之情。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初中生在課下調查更多與岳飛抗金相關的資料,這樣能夠讓其對岳飛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對岳飛的欽佩之情也將更深,借此能夠激發(fā)其向岳飛學習的信念,讓愛國之情能夠扎根其心中。
(二)聯(lián)系生活,滲透德育教育
想要獲得較好的德育教育滲透效果,教師要注意調動初中生的主觀能動性,而想要做到這一點,聯(lián)系生活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不僅能夠激發(fā)初中生的學習和探索興趣,而且還能調動其以往的生活經驗、閱歷等,讓其將歷史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真真切切的聯(lián)系到一起,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德育滲透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想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同樣需要做好歷史教材的研究分析工作,從中找出能夠聯(lián)系生活滲透德育的契合點,這樣才能確保德育滲透的效果。
如在教學《盛唐氣象》這一課時,在知識拓展環(huán)節(jié)提到了敦煌莫高窟藝術,這是當前我國聞名中外的藝術寶庫,是非常珍貴的藝術資源,莫高窟在現(xiàn)代也成為了非常著名的旅游勝地,部分初中生就有過莫高窟的旅游經歷。教師可以結合莫高窟的藝術價值、旅游現(xiàn)狀等引導初中生談一談莫高窟的保護工作,借此讓其認識到保護莫高窟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可以培養(yǎng)其文物保護意識,這也是一種有效的德育滲透方式。
(三)實踐活動,強化德育效果
德育滲透的主要目標并不是單純地培養(yǎng)初中生相關的德育意識,而是要讓其將意識轉化為行動,也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德育滲透效果。而想要做到這一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組織初中生開展一些相關的實踐活動。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初中歷史教學內容來設計恰當的實踐活動,這樣才能達到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如在教學完《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這兩個單元之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初中生去本地或者是附近地區(qū)的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解放戰(zhàn)爭紀念館、紅色旅游基地等處去參觀學習,這樣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其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對國家的熱愛之情。教師還可以與相關社會機構聯(lián)合,組織初中生參與一些慰問革命老兵的活動,聽他們講講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的一些故事,并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這些革命老兵的敬佩之情,這也能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當然,為了強化德育教育效果,教師還可以讓初中生在參加完活動之后,將自己的感觸寫下來,或者是組織一個以“我眼中的革命戰(zhàn)士”為主題的演講活動,讓其在實踐活動中被激發(fā)的愛黨、愛國之情能夠進一步發(fā)酵,讓這種感情能夠更好地銘刻到其內心深處。
三、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和增長知識的黃金時期,所以教師不僅要做好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本職工作,還應該肩負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充分發(fā)揮歷史學科教學中的德育功能,并通過提高教師思想認識、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德育滲透、研讀教材內容、優(yōu)化學科教學等多種形式,使德育在歷史學科教學中得到更好的滲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寶龍.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探究[J].黑龍江科學,2018,9(3).
[2]陳玉蘭.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
[3]于曉麗.初中歷史教學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