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景麗





一、案例背景
文字藝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報紙、雜志、商品包裝、海報、廣告牌乃至服裝等,涉及的范圍非常的廣泛。如果能掌握好文字藝術的特點及表現方法,對我們日后的學習和工作幫助很大。這不僅能夠增強設計意識,提高表現能力,從而樹立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情趣,這也符合我校提倡的人文發展的要求。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高一和高二各班自愿報名這門課的學生,也就是說都是對文字設計非常感興趣的學生。他們的年紀正處在樂于探索新知、展示個性的階段,喜歡迸發出許多新奇的想法,參與的積極性很大。我校作為遼寧省美育特色高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文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學會審美的優秀品質。引領學生體會自然之美,欣賞藝術之美,追求人性之美。我校高度重視美術校本課工作,我是《高中文字藝術構思與表現》校本課的指導教師,這門課在每周固定的校本課時間上課,校本課程講義也是由我編寫。經過人教版高中美術選擇性必修4《設計》模塊第二課《筆形與架構——表達文字內涵》和校本課程講義前幾節課的理論學習,比如“第一課 認識文字藝術”“ 第二課 傳統藝術字——黑體、宋體的寫法”等,學生已經了解了傳統美術字的寫法和文字藝術的構思與表現方法,本課我們進入到實操階段。
二、案例主題
(一)教學分析
本課我按照以往一樣,仍然到普通教室上課,那有多媒體展示設備。學生已準備好A4紙,簽字筆和馬克筆。課前多媒體展示設備上播放著文字藝術作品的圖片,會議桌上也擺放著老師的手繪示范作品,這些不經意間就會啟發學生的思想。
開始上課時,首先我讓學生們對自己上節課相當精彩的設計方案跟大家交流。有的同學是口頭表達,有的同學是畫了簡易的手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已急不可耐地表現正稿了。這個時候問題出現了,大約有1/3的生比較擅長手工繪制,有2/3的學生手繪能力比較薄弱和特別弱,原本激情滿滿的興致在此刻遇到了阻礙,作為教師,這個時候我該思考什么樣的對策呢?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深入了解文字設計的構成要素和表現方法,加深對文字藝術的文化理解,感悟設計之美。
2、能力目標:通過交流與探究,充分利用發散性思維和自己的優勢進行大膽的創作。體悟線條色彩的巧妙結合,提高美術表現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在探究實踐中體驗創作的樂趣,提升學習的熱情,提高對文字藝術的文化理解和美術核心素養。
(三) 教學要點
1、重點:根據文字的內涵進行創意文字的構思。文化傳達與藝術特點。
2、難點:創意文字的表現。表現方法與技巧處理(手工繪制與電腦設計)。
(四) 教具
1、教師示范作品。
2、用多媒體展示網絡上優質的創意文字作品。
作業要求
1、根據本課的方法選擇一個喜歡的文字進行藝術創作。
2、準確表達出該文字的內容,主題鮮明,形象獨特,辨識性強。
3、畫面整潔,視覺上賞心悅目。
三、案例細節
(一)教學方法
既然是文字藝術,那么畫面的主體一定是文字,文字我們當然不陌生,作為學生,天天接觸的就是文字,是課本上的文字,是電腦生成的文字,想到這里,我便統計了一下,大約有1/3的學生擅長使用電腦軟件,Word, powerpoint,Photoshop。這些看似特別普通的辦公軟件都可以成為學生表現文字藝術的工具,想到這里我馬上把這部分學生轉移到隔壁的計算機教室。這種情況下,原來就喜歡又擅長手繪的學生仍然可以采用手工繪制的方式來呈現他們的設計作品;另外1/3擅長電腦操作的同學,他們可以借助網絡的優勢——字庫里面的各種字體和隨時可以下載到的所需圖片;另外剩余1/3的同學則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一是通過觀看別的同學的表現方法步并嘗試表現自己的作品,二是可以借助別的同學的優勢,來幫助自己完成作品,這是一個交流合作的過程,是一個小范圍的團體力量的體現,既有利于學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又能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也是一件非常好的辦法。在此過程中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堂指導。
(二)教學過程
1、手繪設計
創作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紙、筆等手繪材料的認識和體驗,以及點、線、面的利用,引導學生抓住手繪的特點,感受其獨特的藝術語言,體驗手繪的美感。對于本身比較擅長手繪的學生來說,在此過程中很容易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和創作的激情。鼓勵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大膽表現,教師可以適當示范并輔以講述法,對學生表現出的疑惑或問題及時解答,使其將知識、技能恰當地加以融合,從而完成對素材的藝術處理和利用。以此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使其充滿自信地進入創作表現中。讓學生學會在思考探究中,解決問題,提高實踐能力。
2、電腦設計
本環節通過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嘗試、探究不同的表現形式,從而比較充分地體驗到設計感。但由于網絡資源十分優越,花樣繁多,眼花繚亂,學生非常容易選擇困難,反而影響創作,教師應時常提醒或適當幫助其抉擇。另外,在創作過程中,由于這類學生思維敏捷,電腦運用熟練,所以一般情況下很快就會完成任務。此時一部分學生可能會瀏覽與本學科無關的網頁或者偷偷打游戲;另一部分學生可能會講話玩鬧,此時教師應再次啟發想象,如采用怎樣的設計才能使作品呈現更好的表現力?以此達到鼓勵學生進行改進或二次創作的目的。
同伴互助
對于創作和實踐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要給與更多的關注和指導,可以用引導他們以自己喜歡的事物來引起其興趣的方法,提示他們利用多種資源進行創作和表現。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擅于發現他們的哪怕一點點的有創意的想法或構思,并及時給予支持和鼓動,重視他們認識的體驗,目的是不斷的引導他們在腦海里形成了一個畫面,從而激發其創作的欲望。針對此類學生,教師千萬不要把他們作品表現要求太高,比如形象生動、造型逼真等,以防止降低其學生的積極性。另外,教師可以適當拍攝他們合作的過程,這從心理上也暗示了老師對他們的關注和欣賞,讓他們覺得老師對他們也是十分重視的。教師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積極參與和探究,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促進學生發揮互助的友誼,有效調動其學習氣氛,使其在快樂的合作中完成任務。
(三)作品展示
讓學生們自覺地認識到他們的作業設計是緊密地聯系他們的生活經驗的,使學生能切身體會到藝術與生活的聯系,從而領悟到“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真理。對于入展的作業不應要求苛刻,要利用多種方式(電腦和實物)展示作品,包括學生們的創作過程和作品,以此張揚其個性,展現其風采。
(四)評價交流
本課作品的評價主要包括內容的選定、設計構思、造型表現與色彩搭配等多個角度。
1、學生自評: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例如構思或想象時的效果與最終成品的效果相比較有什么不同,如果重新再做的話有什么別的想法等。
2、同學互評:同學之間相互評價對方的作品。例如作品的優缺點是什么,如果換成是你來設計,你有什么想法等。這種做法使同學們既可借鑒別人的優點,也能為其作品補充不足。
3、教師點評:新美術課程的標準要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其樂趣,這是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美術課堂教學應該達到的目的之一。所以教師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務必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對于那些表現得不太理想的作品,教師應努力找尋其亮點,并充分肯定其存在的價值。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之前腦海中的構思想象和實操表現是兩回事。第一,我們的構思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改變,如多媒體展示的作品,老師的手繪作品,同學的建議及突發的靈感等。第二,實操過程中同學們都能夠積極配合老師的指導,既大膽又認真地完成作業。第三,有些實操有點困難的同學也能夠在老師和同伴的幫助下按時完成了作業。不僅如此,很多同學的作品真的是非常有創意,老師都為你們感到自豪。
四、案例結果
由于及時轉變教學策略,這節課完成的效果比較好。手工繪制的同學畫出了適合自己風格的作品;電腦繪制的同學創作出了科技感更強的作品;甚至于都不太擅長的同學也在大家都幫助下完成了符合自己期待的作品。不僅如此,我們還舉辦了展覽,以海報的形式在教學一樓大廳向全校師生展示。此舉,使學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強,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其他師生也了解到這門課程。
五、案例點評
(一)教師通過多媒體和手稿這兩種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多種方式地欣賞作品,以此激發學生向往美、追求美和表現美的意識。
(二)教師在本課各個環節的活動中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量體裁衣,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
(三)教師把握好教學的進度,不拉長“戰線”,這樣有利于學生成就感的形成和積極性的調動。
(四)本課采取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將分組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中間要有師生交流互動和生生交流互助的環節,以激發他們發現美、創造美的優秀品質。
(五)營造一個既自由民主又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用舒緩沉穩的語調和優美的樂曲調動學生的情緒,這樣學生不僅心情愉快,而且思維也更加敏捷。
(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關心關注后進生,鼓勵他們發掘自己的閃關點,允許他們借力或者跟別的同學合作,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滿足學生學習的愿望。
(七)評價不能單單看最終作品,甚至是以專業的眼觀來選拔,而是要采用多元性評價: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要特別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