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軍
臨床分娩方式并不單一,其中陰道分娩時常有撕裂情況,也存在宮縮疼痛感,各階段內均會消耗過多體力,若未得到及時能量補充,有宮縮乏力可能,部分產婦需改為剖宮產[1,2]。剖宮產對產婦創傷較大,可發生較多并發癥,如腰部疼痛等。當前無痛分娩應用廣泛,然而仍有部分產婦知識掌握不足,存在一定麻醉擔憂情況,不愿進行此種分娩。此時需行產前干預,才能維持分娩順利。骨盆搖擺被臨床提出,特點是產婦進行身體搖擺,此過程中胎兒會產生對抗力,經證實有一定宮頸擴張效果[3,4]。對此,本文選取126 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骨盆搖擺干預對產程進展及疼痛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本院126 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普通組和搖擺組,各63 例。搖擺組產婦年齡22~38 歲,平均年齡(30.37±3.46)歲;體質量指數(BMI)18~28 kg/m2,平均BMI(23.59±2.34)kg/m2;妊娠時間38~41周,平均妊娠時間(40.04±0.89)周。普通組產婦23~39 歲,平均年齡(31.23±3.67)歲;BMI19~29 kg/m2,平均BMI(24.10±1.79)kg/m2;妊娠時間38~42 周,平均妊娠時間(40.45±0.97)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普通組 進行基礎分娩干預,具體如下。①產前健康宣教:對產婦講解分娩知識,闡述各產程對應特點,將分娩知識制成動畫片,組織產婦觀看,學習相關知識。②體征觀察:定時觀察產婦宮口擴張情況,據此調整分娩措施,若有嚴重體征異常情況需改剖宮產分娩,保證母嬰安全。③心理護理:圍分娩期需保持順暢溝通,隨時講解分娩情況,提高產婦配合度,必要時握緊產婦雙手,予以其力量支撐。
1.2.2 搖擺組 進行骨盆搖擺干預,具體如下。①導樂車搖擺:宮縮出現后,指導產婦進行搖擺,此過程中可借助導樂車,讓產婦雙手得到支撐,此過程中需適當張開雙腳,對臀部行適當搖擺,在宮縮期間也可進行,可有效促進骨盆運動。若疼痛感超出產婦耐受范圍,可將支撐力量向導樂車轉移,保持身體前傾體位,行前后搖擺。②分娩球搖擺:準備分娩球指導產婦進行學習,掌握使用技巧后坐在球體上,周圍設置扶手,以保證搖擺平衡。此過程中可對分娩球進行輕微晃動,身體保持晃動姿勢,達到骨盆搖擺效果,此措施下能行多方位搖擺,使產婦肌肉得到松弛。③家屬協助:圍分娩期產婦常存在較大壓力,讓家屬適當陪伴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確定產婦骨盆位置后可將家屬雙手放在此位置上,指導產婦放松身心,保持后仰姿勢,在家屬協助下完成骨盆搖擺。④注意事項:可播放輕音樂舒緩產婦身心,讓其對骨盆搖擺各項措施能保持高度配合;對應干預中需行宮縮動態監測,以此為參考不斷調整搖擺方法,并控制搖擺量,防止體力透支情況。同時要行能量補充,可選擇湯類食物,不僅能補給體力,也能保持胃腸蠕動。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產程進展,包括第一、二、三產程及總產程,主要根據產婦分娩情況測定各產程時間。②疼痛情況,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根據產婦自我感知情況進行相應評分,重度疼痛:VAS 評分>6 分;中度疼痛:VAS 評分為4~6 分;輕度疼痛:VAS 評分≤4 分[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程進展比較 兩組第二產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搖擺組第一產程、第三產程及總產程均短于普通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程進展比較()

表1 兩組產程進展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疼痛情況比較 搖擺組疼痛情況優于普通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情況比較[n(%)]
分娩過程中產婦既有身體的改變,也有心理改變。對各類妊娠期合并癥者而言存在各種風險,此時進行剖宮產手術可在短時間內將胎兒娩出,產婦也不會經歷過多的分娩陣痛,但剖宮產創傷大,侵入操作下有一定手術風險,目前我國倡導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率,因此臨床上許多妊娠期合并癥者在嚴密監測下嘗試陰道分娩。此類分娩方式下胎兒可通過女性的生理通道娩出體外,減少機體損傷。但宮縮引起的疼痛感及胎兒娩出過程中引起會陰裂傷或切口的疼痛等常會造成產婦恐懼情緒[6-10]。臨床多行基礎分娩干預,對應措施中遵循患者舒適程度,能進行體位調整,對應宣教及體征觀察中,前者能讓產婦了解相關知識,后者能判斷宮縮情況,便于調整分娩措施,保證分娩安全[11-13]。
骨盆搖擺為近年提出的干預方案,并得到多數產婦認可,經此措施能促進抬頭位置轉換,能有效糾正分娩結局,且骨盆搖擺操作簡單,能達到盆底肌肉松弛效果,利于改善宮縮情況。骨盆搖擺過程中胎兒在不斷進行體位轉換,頭部會逐漸向正位轉移,可維持較少耗氧量,能保證分娩安全[14-17]。骨盆搖擺不局限于導樂車輔助,也可借助分娩球實施。指導讓產婦行分娩球運動,能得到較好彈性搖擺效果,此過程中不僅能舒緩身心,也能使產婦肌肉達到松弛效果,可有效擴張宮口。有研究指出,配偶陪伴后能得到較好分娩效果。此研究前提下,經配偶協助完成搖擺干預,能激發產婦潛能,也能得到心理支持,可得到更好的骨盆訓練效果。對應骨盆搖擺干預中可進行體位的不斷調整,在站立位、坐位等狀態下進行,均能保持較大骨盆徑線,此機制下能讓胎兒不斷旋轉,在搖擺動作不斷調整后可使各產程得到改善[18-20]。
相對第一產程,第二產程時間較短,受外界因素影響少,若此產程有異常情況需迅速進行手術助產可保證母嬰安全,故此骨盆干預對此階段并無明顯影響。本研究結果也證實了此點。根據宮縮情況進行干預措施的調整,能控制骨盆搖擺幅度及活動量,能在宮頸口直接發揮作用,在各壓力作用下能保持宮頸功能,對水腫有較好預防作用。有研究提出,應激情緒常會造成機體異常代謝,此機制下有皮質醇分泌增加,不利于產婦泌乳。而在分娩期間進行適當干預,通過骨盆搖擺讓身心得到舒緩,應激情緒可得到較好緩解,能有效恢復泌乳,得到較好康復效果。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第二產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搖擺組第一產程、第三產程及總產程均短于普通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搖擺組疼痛情況優于普通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分娩產婦進行應骨盆搖擺干預可有效縮短產程,緩解產婦疼痛,促進產后康復,臨床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