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歡
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教學探索——以浙攝版信息技術五上《數據處理》為例
陳哲歡
(湖州愛山小學教育集團,浙江湖州313000)
筆者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跳蚤書市”替代原教材設定的“校門口交通擁堵”情境,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設定單元教學目標,重新構建單元教學內容,開展項目式大單元教學,運用量規評價、項目活動評價進行《數據處理》大單元教學。
學科核心素養;大單元;項目式
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不是僅僅依靠知識和技能的獲取就能實現的,而是通過理解和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轉化而成的。下面筆者以浙江攝影出版社信息技術《數據處理》教學為例,闡述學生圍繞這個項目情境進行探究的教學過程。
浙江攝影出版社信息技術五年級第二單元《數據處理》是新教材、新內容,教材設置“校門口交通擁堵情況”這一情境,學生圍繞這個項目情境進行探究。筆者初試這個單元時遇到如下問題。
教師: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校門口交通擁堵嗎?
學生1:下雨天有點堵,不下雨基本不擁堵。
教師:為什么?
學生2:因為我們每個年級的學生都是不同上學時間,而且大部分都住得很近,走路或者電瓶車接送,坐汽車上學比較少,只有在下雨天天氣不好的情況,坐汽車的會多,校門口稍微擁堵一些。我們校門口有值日老師、交警、保安值班,沒有存在很嚴重的擁堵情況。
教師:是的。
以上課堂對話真實地反映了“校門口交通擁堵情況”這一情境在筆者所在學校學生中開展存在問題。第一,問題不強烈。正如學生2所說,再加上校園屬于建成不久的新學校,周邊道路交通很方便,因此“校門口交通擁堵”這一情境對于本校學生感受不強烈。第二,學生不感興趣。筆者在課前調查中發現,學生對于這個主題興趣不大。第三,調查方法單一。學生通過學習“信息獲取”,掌握了獲取信息的多種方式,例如現場觀察記錄、問卷調查、查詢數據庫、智能傳感器采集。實地考察“校門口交通擁堵調查”存在安全隱患,只能采用問卷調查。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大膽改編教材設定的單元情境,選取符合本校實際學情的情境,開展大單元教學。
以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本的大單元教學設計,首先要根據學情選擇真實情境,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設計單元教學目標,然后按照知識的邏輯結構組織學生進行《數據處理》項目式大單元的學習。
從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選擇真實情境,重構單元教學內容。《數據處理》這個大單元,包括數據與信息、數據的獲取、數據的整理、數據的計算、數據表的美化、用圖表呈現數據、數據解讀與分析七個課題。由此,凝練的單元核心任務為讓學生通過生活實例感受數據收集、處理、分析的過程,從而透過數據找到有價值的信息。根據這一核心任務,筆者把這個單元看成一個整體組織教學,構建學生感興趣的“嘉年華跳蚤書市”項目,重新安排課時,讓學生離開座位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制作、上臺匯報。通過這個項目的學習,學生經歷數據分析過程,了解利用計算機進行數據分析的一般流程,初步掌握利用電子表格進行數據統計的方法,體驗“用數據支持觀點”的研究策略,形成運用數據思考、分析問題的意識。
筆者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本校每年舉辦的傳統項目“嘉年華跳蚤書市”這一真實主題開展單元教學。項目真實情境是:為了慶祝傳統節日,學校即將開展“嘉年華跳蚤書市”的活動。本項目選擇開展“跳蚤書市”活動為真實情境,構建“跳蚤書市”受歡迎程度調查為單元教學內容。

表1 單元教學內容和項目活動
單元目標是起點,分課時目標是路標牌,只有站在整體的高度下通盤規劃,確定教學目標,單元教學才可到達預期的終點。因此,確立單元目標,要以梳理課程標準為基礎。讀懂課標,吃透教材,以學本為中心,站在學生的角度確立單元教學目標,如此才能使教學目標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要求學生能通過信息技術課程收獲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通過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對“信息”的概念、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一般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單元通過“嘉年華跳蚤書市”這一項目式主題探究學習,從數據與信息的關系、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處理分析、數據可視化等方面入手,系統地呈現了利用電子表格進行數據處理的簡單過程,讓學生初步感受數據與信息的基本關系,初步體驗用計算機和網絡在數據處理與分析上的優勢,提高學生數據處理與應用的能力。
信息技術目標努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四大素養。大單元教學要求教師以單元為基本單位設計教學活動。根據以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兼顧學生核心素養的原則,確立單元教學目標、項目目標和每課小目標(圖1)。

圖1 核心素養下的單元教學目標
項目式學習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學習目標,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團隊協作等學習方式主動探究現實問題,從而學習到更加深刻的知識和技能。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掌握大單元中的重點知識,發展學科核心素養。
1.確定項目任務,認識數據信息
跳蚤書市的開展前期需要收集很多數據給予支持。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學習數據與信息,數據是信息的載體,可以是數字、文字、圖像、符號等。信息是對數據的解釋,單純的數據是沒有意義的。數據和信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筆者利用課件出示某生的當當網購書賬單并詢問學生:“如果想讓他關注你們的跳蚤書市,你會給他推薦什么書?”學生知道可以通過購書賬單推測他選擇的圖書。出示閱讀排行榜數據,可以從中得知目前受大眾歡迎程度高的書籍是哪些。這些都是從數據中發現的有用信息,收集這些數據,發現有價值的信息,為項目調查指引方向。第二課時“數據的獲取”,筆者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如何知道別人喜歡在跳蚤書市購買什么書?”引導學生如何獲取信息。學生回答有實地考察、采訪、投票、問卷調查,筆者補充數據庫查詢、傳感器獲取等其他方式。“跳蚤書市哪類書籍受歡迎程度”這一內容可以通過對全校師生進行問卷調查獲取數據,取得有用信息。
2.落實項目實施,制作調查報告
第一步,設計調查問卷。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實施項目。
首先是設計問卷。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范例問卷,知道一般問卷的格式有調查目的、調查說明、調查內容等,調查內容要具體、明確、有針對性,最好是選擇題或問答題。
其次,小組探究影響書市受歡迎程度的因素。通過交流討論得出影響書市受歡迎程度的因素有價格、內容、書籍種類、新舊程度、優惠活動、作者、服務等。根據歸納出的影響因素,小組合作設計跳蚤書市受歡迎程度調查問卷,然后小組匯報設計的調查問題。師生交流討論這些調查問題是否合適,例如設計的問題選項不是唯一。調查問題需要覆蓋整個年級的學生,這次調查的對象是1-6年級的學生,因此建議選項設置應該選擇1-6年級學生都了解的作者或者主人公。
第二步,發布調查問卷。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微課視頻,學習如何將問卷發布到問卷星。學生用教師提供的賬號登錄問卷星平臺、創建問卷、設置問卷題目、添加單選題、批量添加題目,將生成的鏈接發到班級群中,并利用課后時間填寫問卷。有些學生利用學校平板電腦,面對面直接讓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填寫。
第三步,回收調查問卷。登錄問卷星賬號即可查看問卷的結果,對數據進行整理,將題目和每題的數據整理到Excel電子表格中。學生利用電子表格計算數據的匯總和百分比,調整列寬和行高,將需要強調的單元格設置成其他顏色和字體,并插入合適的統計圖,讓閱讀數據更加一目了然。
3.展示項目結果,收獲數據意義
項目最后的任務是撰寫一份以“跳蚤書市受歡迎程度調查”為主題的數據分析報告。學生學習教材范例,得知分析報告一般包括標題、作者、研究目的、數據解讀與分析、結論與建議等幾個部分。小組探究如何將前期整理的電子表格制作成分析報告。
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強調“用數據支持觀點”。學生回憶本單元學習的內容,討論“怎么樣才能讓班級書市受歡迎”,追問“為什么”,引出觀點需要數據支持。在撰寫數據分析報告時,先讓學生討論可以從統計圖中獲取什么信息,然后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引導他們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關注對數據的解讀,發現數據背后的信息,提出合理的建議。
規范單元教學評價,能有效診斷學生的學習情況、目標達成度,所以要求教學評價和教學目標相統一,評價活動要貫穿整個學習活動中。本項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為中心,努力做到“教、學、評”一致。項目評價以量規評價方式和項目式活動評價相結合,以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相輔助。在評價過程中及時關注學生課堂生成性的表現,根據不同班級的學情實際修改評價量規。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設計大單元教學,能夠有效地把握整體,清楚每節課的本質,理順整個課程的內容結構和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基于核心素養設計單元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教師能清楚把握課程指導綱要的要求,吃透教材,對課本知識進行整合,選擇真實情境開展學生探究活動。教師要轉變傳統課時備課的思想,以大單元形式備課,基于核心素養確立單元教學目標,牢牢把握“目標——教學——評價”這一原則,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開展學習活動,不斷發展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樹立以評價貫穿整個單元的思想,有效評價才能檢測學習成效。學生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不僅掌握了知識與技能,而且收獲了知識背后蘊含的學科思想和方法,發展科學核心素養。單元教學需要教師認真發現學生在單元學習過程中的改變,及時調整教學活動,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改變傳統教學思想,提升理論水平,努力學習學科知識。
[1] 侯學萍,陳琳.小學數學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8(29).
[2] 鐘啟泉.單元設計:撬動課堂轉型的一個支點[J].教育發展研究,2015,35(25).
[3] 崔允漷.如何依據核心素養開展單元設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
G622
A
1002-7661(2022)14-01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