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走進下半年,震蕩開局。經過上半年這輪先跌后漲的劇烈震蕩后,盡管主要指數年內依然收跌,但機構對下半年市場機會普遍樂觀。
但斌曾在朋友圈發文回應其加倉美股的做法,同時其管理的產品凈值波動變大,也顯示其在加倉A股。同時,他早在5月就曾表示,今年的三季度和四季度會有大機會。
同樣,林園管理的產品自5月20日后凈值波動逐步加大,5月20日至6月20日,產品凈值上漲約10%,這顯示其也在加倉當中。
眾所周知,林園和但斌都是貴州茅臺的擁躉,也是主張投資頂級消費龍頭的私募旗手。
而當下像但斌和林園這樣做的私募可能還有很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6月中旬,百億私募的持倉提升至73.31%的中高水位。
私募方面如此,公募方面也一樣。中基協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達26.26萬億元,略低于2月創造的26.34萬億元的歷史最高水平。這顯示,公募基金產品凈值“修復”速度要快于指數。但從偏固收類的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份額對比偏權益類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份額增減來看,貨基和債基是這輪公募基金“修復行情”的主力。
目前,知名公募基金經理傅鵬博、謝治宇、陸彬等都在積極調倉,以博弈下半年市場“大機會”。
在公募和私募頻頻動作之際,如何把握好當前的加倉窗口期就成了普通投資者的重要課題。
主持人李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