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雪 李波

摘 要:本文以普林斯(E. F. Prince)對模糊限制語的分類方法為依據,以2021年總理記者會中的模糊限制語為研究對象,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探討總理記者會發言中模糊限制語的總體使用情況并進一步闡述其語用功能。研究發現,2021總理記者會中四種模糊限制語均有使用,其中直接緩和語、范圍變動語和程度變動語使用較多且使用頻率無較大差異,間接緩和語僅使用5次,它們主要實現了使語言更委婉禮貌,更具有權威性,更加可信并向己方利益傾斜的語用功能。
關鍵詞:模糊限制語 語用功能 總理記者會
模糊限制語一詞最早由美國語言學家萊考夫(G. Lakoff)提出,指的是“能將事物弄得模模糊糊,或將原本模糊的事物弄得不那么模糊的詞語”[1]。每年的總理記者會上,中國的經濟以及發展走向等是記者們關心的問題,其中有些問題頗為尖銳。在回答一些問題時恰當地使用模糊限制語,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語言的功能,從而使語言更加靈活,幫助發言人巧妙地解決一些難題,向外界展現我國積極正面的國家形象。研究總理記者會總理發言中的模糊限制語對豐富模糊限制語的語用研究,以及探究使用模糊限制語構建國家形象有積極意義。
一、 文獻綜述
模糊限制語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萊考夫的專題論文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Fuzzy(《模糊限制語:對意義標準與模糊概念邏輯的研究》)中。萊考夫指出模糊限制語可以加深事物的模糊程度,也可以將原本模糊的事物的模糊程度降低。此后,語言學界逐漸開始有學者對模糊限制語進行研究。
隨著對模糊限制語的使用研究的深入,有學者提出對其進行進一步分類。但由于語言學界學者流派以及研究領域不同,所以形成了多種分類方法。扎德(Zadeh)從語法角度對模糊限制語進行了分類,伍鐵平按照它們所屬的語法類別將其進行了分類,布朗(Brown)和萊文森(Levinson)在合作原則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分類。普林斯等學者從語用功能角度出發對模糊限制語進行分類,這是迄今較為詳盡且最受認可的分類方法,本文亦采用該方法。按這種分類方法,模糊限制語可分為兩大類:變動型和緩和型模糊限制語[2],前者包含程度變動語和范圍變動語這兩類,后者包含直接和間接緩和語這兩類。
進入21世紀后,對模糊限制語的應用研究大量涌現,許多學者對不同類型語篇中出現的模糊限制語進行了分析并探討其語用功能。涉及的語篇類型包括學術語篇、教學話語、醫患會話,新聞語篇和外交話語等。
海蘭德(Hyland)從語用學視角出發,對科技書面語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語進行研究,論述其多種語用功能。他還指出,模糊限制語在不同的學科領域內會呈現出不同的使用特征。[3]王健剛與孫鳳蘭以學術英語口語為研究對象,分析其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特征,分析涉及說話者的性別、話語模式、以及學科領域這幾個變量。[4]但是該研究只針對“probably”(可能)一詞對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進行探討,缺乏全面性。
駱明非搜集英語課堂中的教師話語,分析其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情況,總結模糊型限制語的主要使用場合以及實現的語用功能,并從禮貌原則和面子理論視角出發探討教師使用模糊限制語的原因。[5]該研究為教師在英語課堂中如何恰當地使用這種語言提供了參考。
連英儒以真實醫患對話為語料,對比研究醫生與患者使用各類模糊限制語的頻率,并且分別從兩種身份的角度出發分析其原因,最后總結醫患會話語境下模糊限制語實現的語用功能。[6]該研究豐富了模糊限制語在醫患會話領域的研究,為醫生與患者間更順暢的溝通提供了參考。
蔣框從語用角度出發對新聞語篇中的模糊限制語進行研究,結合實例說明模糊限制語在新聞語篇中的運用及其積極功能。[7]但該研究所用語料較為分散且皆為主觀選取,可能會導致研究對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分析缺少系統性。
李勝在其碩士學位論文中將總理記者招待會的文字材料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口譯員對其中模糊限制語進行介入與運用的翻譯策略;討論口譯員對其進行介入及運用的目的,即模糊限制語所實現的語用功能。[8]張莎從合作原則視角出發,對2020年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中的模糊限制語的積極意義進行探討,但該研究僅使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有待改進。[9]
綜合來看,學者們已經針對各種語篇中的模糊限制語進行了一系列研究,但對外交場合下特別是總理記者會中模糊限制語的研究較少,而且相關文獻大多使用偶拾語料,或單純運用定性分析法對其中的模糊限制語進行分析。鑒于此,本文將以2021年總理記者會中李克強總理的發言實錄為語料,基于普林斯等人對模糊限制語的分類方法,對其中模糊限制語的整體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并進一步揭示其語用功能。
二、研究設計
本節提出研究問題,說明本研究的語料選取和研究工具,以此厘清研究理路。
(一)研究問題
通過分析探討,本文擬解決兩個問題:① 2021年總理記者會發言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情況如何?② 總理記者會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實現了怎樣的語用功能?
(二)語料
本研究以2021年總理記者會的會議實錄為語料,記錄來自新華網。2021年總理記者會語料共計8740字符,本研究只關注記者會中的總理回答部分,除去記者提問剩余6970字符。在對語料進行處理時借助Word(文檔)軟件的檢索以及標注功能,對語料中的模糊限制語進行檢索和標注,并進行人工核對和分類。
(三)分析結果與討論
通過統計分析,2021年總理記者會中模糊限制語的總體使用情況及語用功能得以展現。
1. 模糊限制語的總體使用情況
經數據統計得知,2021年總理在記者會中使用模糊限制語258次,其中直接緩和語(plausibility shields)使用94次,占比36.4%;范圍變動語(rounders)使用87次,占比33.7%;程度變動語(adaptors)使用72次,占比27.9%;間接緩和語(attribution shields)使用5次,占比2.0%(見表1)。由此可知,總理記者會中直接緩和語和范圍變動語的使用頻率無明顯差別。程度限制語的使用數量位居第三,而間接緩和語的使用所占比例極小。
2. 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
通過分析發現2021總理記者會中總理回答中模糊限制語主要實現了以下幾種語用功能。
(1) 使語言委婉、禮貌。使用一些范圍變動語能夠給予描述對象一個可變動的范圍,避免措辭過于直接和強勢,使話語留有余地,從而使表達更為委婉和禮貌。下文通過具體案例來說明總理記者會中此類范圍變動語如何使語言更委婉、禮貌。
例1 我們還是應當把更多精力放在共同點上,去擴大共同利益。
面對美國記者對于中美關系的提問,李克強總理在這里使用范圍變動語“更多”委婉地表達了我們對美國的態度,暗示美國不應該在一直在兩國的不同和矛盾上浪費精力,中美兩國應該合作共贏,用更多的精力來擴大中美共同利益。這里范圍變動語的使用避免話語太過直接和強勢,使語氣更加緩和,保留對方國家的面子以示禮貌。
(2) 提高話語權威性。在總理記者會中,發言人主要通過使用直接緩和語來表達中方的觀點和態度,其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幾個詞為“我們希望”“我們要”和“我們會”。這幾個直接緩和語用“我們”作為主語,說明發言人代表的是國家和政府,發表的觀點不是個人的觀點而是多數人的,增強了話語的權威性。下文通過幾個案例來說明此類直接緩和語如何提高發言人話語權威性。
例2 新冠肺炎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我們希望各方攜起手來并肩作戰。
面對記者對中國對于疫情溯源態度的質疑,總理表示當務之急不僅是病毒溯源,更要團結一心戰勝病毒。這里使用直接緩和語“我們希望”不僅表明該建議由中國政府發出,并且還蘊含祈使的語氣,向外界傳遞中國積極的態度,促使國際社會更多地關注疫情防控工作,使話語更具積極性和權威性。
例3 我們要一方面繼續鼓勵增加相對穩定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也要廣開靈活就業的渠道。
面對記者對中國疫情后就業問題的提問,總理用直接緩和語“我們要”加上具體的措施向外界傳達中國對解決就業問題的要求和計劃。“要”是語氣較強且具有命令含義的情態動詞,體現了發話人的自信和權威,表明中國對解決該問題充滿信心。
(3) 使話語向己方利益傾斜。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可以對話語的內容做出某種程度的修正,或者給予話語一個可變動的范圍。使用這類模糊限制語可以使語義在一定范圍內變動,從而使發言人的話語表述向維護國家利益的方向靠攏。因此,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可以在體現國家立場,維護國家利益方面起到很大作用。下文通過幾個案例來說明此類模糊限制語使話語向己方利益傾斜。
例4 我們一直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這幾年出臺了很多惠及臺企臺胞的政策,不少臺灣企業和同胞從中受益。
總理用“很多”和“不少”這兩個表示數量多的范圍變動語來修飾大陸方面的惠臺政策以及臺企臺胞的受益,以此來反駁記者關于大陸對臺灣方面的態度的質疑。這表現了大陸對于臺灣地區發展的支持,表明大陸一直秉承“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并且堅持推進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成功地體現和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例5 我們會進一步主動地對外開放,繼續縮減外資來華投資負面清單,繼續推動包括服務業在內的對外開放。
這里總理連續使用兩種表示狀態加深和持續的程度變動語“進一步”和“繼續”,強調中方對于對外開放的態度和做法從來沒有改變,反駁了記者對于中國是否在減輕對外開放力度的質疑。中方不僅不會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在對外開放上進行戰略收縮,還會進一步減少外資限制,擴大對外開放。此處程度變動語的使用表明中方將繼續推行改革開放的立場,維護了國家的發展利益。
(4) 增加話語可信度。模糊限制語不僅可以增加話語的模糊程度也可以使原本模糊的話語變得不那么模糊,總理在記者會發言中使用了一些降低模糊性或限制命題的程度變動語使得話語更清晰,使語言提供更多信息,從而增加話語可信度。下面通過具體例子來進行說明。
例6 把這些“救命錢”最快7天時間直達基層,來保證基層減稅降費、穩崗等財力。
總理在這里使用降低模糊性的模糊限制語“最”來對語言進行限制,表明錢直達基層最短需要7天,但也有可能需要多于7天的時間。總理在發言中力圖求實事求是,借助該類程度變動語向聽眾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使話語更加嚴謹,增加了話語的可信度。
例7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還是要注重把肥施在根上,現在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還在恢復元氣中。
總理在這里使用限制命題的程度變動語“特別是”對提到的市場主體進行限制,將其范圍縮小到中小微企業,表明市場主體為中小微企業時此話語真實性最高。中小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重要部分仍處于恢復階段,因此中國在發展經濟時的主要任務是使其保持穩定。總理在表達這一觀點時使用了該程度變動語,使信息的表達與實際情況更符合,從而增加話語可信度。
3. 討論
上文對總理記者會中模糊限制語所實現的語用功能做出了總結,結合記者會中模糊限制語的整體使用情況分析有以下發現。
首先,李克強總理在2021年總理記者會中使用直接緩和語的頻率最高,其中最多的就是用“我們”作為句子主語來發表中國政府對某事件的態度和看法,增強了話語的權威性。總理以更權威、更負責的姿態與國內外記者進行對話,構建了一個充滿自信的發展中大國的形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總理在記者會上間接緩和語的使用頻率最低。間接緩和語所表達的是說話者本人引用的他人的看法或觀點,從而將說話者本人對某事的態度間接地表達出來。[10]在總理記者會中,總理作為發言人也是中國國務院領導人要做的是直接表達中國國家和政府的態度立場,不需要過多地依靠引用第三方的看法或觀點來表述。
其次,李克強總理在2021年總理記者會中也使用了較多范圍變動語。范圍變動語的使用可使語義在一定范圍內變動,不僅可以使語言委婉,從而使話語表達更為禮貌,還可以使發言人的話語表述向維護己方利益的方向靠攏,表現出了中國友好和善同時又堅決維護國家利益的態度,在國際社會中樹立了真誠友好、立場堅定的國家形象。
最后,李克強總理在2021年總理記者會中使用程度變動語的頻率僅略低于直接緩和語和范圍變動語。通過對記者會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語的分析得知,其中的程度變動語大多數都起到了降低話語模糊性或對命題進行限制的作用。這使原本模糊的話語變得沒那么模糊,使話語能傳達更準確的信息,增加了話語可信度,從而構建了坦誠可信的國家形象。
三、結語
本文以普林斯對模糊限制語的分類方法為依據,以2021年總理記者會中的模糊限制語為研究對象,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探討總理記者會發言中模糊限制語的總體使用情況并進一步闡述其語用功能。研究表明:第一,2021年總理記者會的總理答復中四種模糊限制語均有使用,其中直接緩和語與范圍變動語的使用頻率無明顯差異,程度變動語的使用頻率次之,而間接緩和語僅使用5次;第二,2021年總理記者會中的模糊限制語實現了非常重要的語用功能,通過合理運用,模糊限制語可以使語言更委婉禮貌,更具有權威性,更加可信,更能體現國家立場并維護國家利益,從而塑造出一個充滿自信、真誠友好、立場堅定和坦誠可信的積極正面的大國形象。雖然本研究尚有不足,但希望研究結果能對豐富模糊限制語的語用研究、探究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和構建國家形象做出一定貢獻。
參考文獻:
[1] Lakoff,G.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Fuzzy Concept[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72:195.
[2] Prince,E. F.,Frader,J.,Bosk,C. 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 [C]// R. J. Pietro . Linguistics and the Professions . New Jersey: Ablex, Norwood,1982:83-97.
[3] Hyland, K. Hedg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8.
[4] 王健剛,孫鳳蘭.學術英語口語中緩和型模糊限制語使用特征研究[J].外語教學,2018(3):66-70,77.
[5] 駱明非.英語課堂教學中模糊限制語的運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2):223-225.
[6] 連英儒.醫患對話中模糊限制語語用功能研究[J].現代交際,2018(22):56-57.
[7] 蔣框.媒體語言中模糊限制語的運用及語用功能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8(4):60-62.
[8] 李勝.總理記者招待會交傳中模糊限制語的語用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9.
[9] 張莎.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中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研究[J].文學教育(下),2021(9):162-163.
[10] 董娜.模糊限制語的界定及分類[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4):28-34.
基金項目:2018年黑龍江省省屬高等學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科研項目“國際化外語人才語用能力研究” (1353ZD023)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