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珍
2014年從河南警察學院畢業時,班長問我:“你想做什么工作?”我說:“我要當教師。”當時的我覺得教師有假期,也算是圓了自己兒時的夢想。
剛去鄲城縣東風鄉鄭莊小學任教時,學校沒有英語教師。我一個人教全校的英語課,剛教完一個年級就要去教另一個年級,講課內容很容易混淆。后來,我擔任三年級的班主任,才感受到班主任是神一般的存在。無論大事還是小事,學生都來找班主任,沒有班主任解決不了的事兒。還有一些孩子平時很乖巧,但有時候的舉動又令人生氣,常常令我痛并快樂著。2020年,我被調到城關鎮南關第二小學工作。
在幾年的教育實踐中,我的講課能力有了質的飛躍。一開始,我只是簡單地模仿自己以前的老師講課,但教學效果不理想,畢竟“拿來主義”不可取。后來,我又去聽別的教師講課,汲取他們的經驗與智慧。另外,學校每年都會有關于微課、PPT設計、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及學術交流。我抓住機會,瘋狂吸收各家特長。如在鄲城縣第二實驗小學觀摩公開課時,“長辮子老師”郭學萍的創意寫作讓我大開眼界——她用“三頁書”教孩子寫作,孩子們在她的課堂上開動腦筋,碰撞思維,一堂課下來大部分學生的文章都言之有物。在不斷的學習中,我的眼界開闊了,思想格局隨之拓展,授課的方式也改變了。學生對我的改變適應良好,我也給自己交上了優異的答卷。我想,面對新時代的學生,我們必須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在“一機在手,天下我有”的今天,很多平臺都會提供一些名師觀摩課,只要搜索“名師風采”,就能看到很多全國的名師課程,這也是我閑暇時重要的學習方式。
而要問我日常生活中最頭疼的事,大概是每當我自以為講課很“完美”,學生也聽得很享受時,一出題測試,學生還是不會。這時,我總是懷疑自己是否適合當教師。當然,學生有個體差異,接受能力不同,學習效果自然也就不同。孔子的因材施教值得效仿。此外,家庭在學生學習成長中扮演重要角色,家校共育一直是我們教師所提倡的,但很少有家庭能意識到這一點。每當有家長不配合對孩子的教育或動輒批評孩子時,我都想及時糾正他們的教育認知。
與學生和諧相處是教師的永恒課題。說到比較調皮的學生,我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的一名轉校生。他轉來我班的第一天就與人打架,打不過就告狀,打得過就絕口不提。班里有兩個學生也逐漸被他帶偏,和他稱兄道弟。后來,我去了解他的家庭情況,又和任課教師溝通,對他采取個別教育,情況才有了好轉。其實,有不少學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擁有健康的心理對學生的成長十分重要。
我逐漸明白了教書育人的含義。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和本領,還要把重點放在育人上,培養積極、樂觀、健康、自信的新時代好少年。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