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銳 王剛 汪小卉
〔內容提要〕根據遼寧省的發展規劃,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大學生是經濟建設中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在遼寧全面振興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教育改革創新,提高遼寧高校教育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緩解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以激發其自我價值。通過構建振興發展的就業新政策,鼓勵遼寧省大學生積極投身經濟建設,為遼寧振興獻智獻力,推動遼寧省全面發展,增強各區域經濟發展活力。
〔關鍵詞〕遼寧 大學生就業 全面振興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也是遼寧省全面振興發展的關鍵時期。2022年2月,遼寧省教育部公布《遼寧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服務推動全面振興——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經驗交流之五》(教育部簡報〔2022〕第5期),簡報強調“東北地區要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教育改革創新,加快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以教育高質量發展服務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薄?/p>
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在于人才,教育創新的要義在于就業。大學生掌握著助力實現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力量,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畢業生。遼寧省立足新發展階段,推進高質量發展,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格局。遼寧省大學生是遼寧省實現各區域經濟增長的強力武器,解決在遼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振興遼寧經濟的關鍵因素。因此,鼓勵大學畢業生在遼就業是遼寧省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遼寧振興的核心步驟。
(一)就業結構矛盾
在企業招聘層面,招聘難是遼寧部分企業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企業正面臨的問題。招聘大學生時,企業往往因為難以提供理想的薪酬保證和福利補貼而得不到高質量人才。在學生就業層面,一些大學生心懷大志卻不想吃苦,致使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期待與現實偏離,就業積極性不高。同時,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心懷理論知識,身在基層實操,普遍來看就業結構矛盾,存在難以保證就業質量的問題。
(二)產業布局需要提升
根據凱恩斯就業理論,遼寧實現經濟增長需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其中,要重點從宏觀的角度拉動內需。但目前,存在一些行業對畢業大學生人才需求較低的問題,大多行業在遼寧省往往發展實力較弱,遼寧缺少大型科研機構所或強勢公司的在遼基地。以計算機信息行業為例,在遼設置科技研發機構的大型電子企業不多,如華為、騰訊、阿里等,他們的科研機構重點普遍設立在南方,致使大量遼寧畢業生就業外流。
(三)畢業生就業補貼力度低
根據經濟發展狀況的高低,各省的畢業生就業補貼機制存在差異。對于處于全面振興時期的遼寧,以沈陽市、大連市為例,就業補貼政策存在金額少、領取困難等問題。其中,大連市對于畢業大學生的住房補貼規定了五年次逐年領取的要求,畢業生獲取補貼的自由周轉性較差;沈陽市的就業補貼條件為首次購房的新落戶大學生,畢業生獲取補貼的難度也較大。
(一)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促進就業與教育協調發展
1.加強高校就業工作指導,確保畢業生就業質量
遼寧省全面振興所需的人才需求要求遼寧省各高校具備對畢業生的良好就業指導的能力。遼寧高校必須重視畢業生就業,加強專業性、全面性的就業方向指導,融合校內外優秀資源幫助大學生形成清晰的就業路線規劃。同時,要確保畢業生的就業有質量,檢驗就業工作的指導效果,構建高效的畢業生就業指導體系,以源源不斷地為遼寧各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人才保障。
2.更新高校學科結構,提高大學生對遼寧振興的適配性
各區域經濟增長具有區域性與不同專業性,遼寧省教育部門要充分考慮遼寧經濟振興的專業結構,正確更新各高校的學科教學結構,推動高校發展自身強勢學科,增強大學生的就業專業質量。一些在經濟發展中較落后的產業結構,其對大學生的需求較弱,高校要合理規劃學科的選擇,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及時升級就業率較低的學科。
3.完善高校大學生培養機制,塑造應用型人才
遼寧省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支撐,因此高校要完善自身的學生培養機制,以培養符合經濟增長需要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大學生為目標,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大學生的自我價值,提高大學生就業實力,高校教學培養機制應當充分結合遼寧產業結構,滿足各區域經濟發展高質量人才的要求。大學生就業所需的綜合能力可以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配合進行提高,高校要引導學生會學、會用,助力培養復合型人才。
(二)優化政策扶持,構建振興發展就業新政策
1.向企業提供補貼,增強企業招聘能力
針對企業招聘時遇到的薪酬支付和福利機制達不到大學生的預期期望問題,政府可以通過第三方扶持企業,對企業進行補助補貼。通過設置特定的就業補貼政策,減少企業稅收、增加技術指導、提供企業補貼、完善社會保障政策來增加企業福利,減輕企業招聘壓力,進一步幫助企業擴大招聘規模,吸引更多大學生參與在遼就業,助力遼寧經濟發展。其中政府的技術指導,既可以是政府向企業提供就業方面的培訓指導,也可以是政府以企業為媒介向剛剛就業的大學生提供就業能力指導、就業心理幫扶等,全面地幫助企業廣納賢才,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
2.向學生提供補貼,樹立大學生良好的就業觀念
針對畢業生就業補貼獲取難度較高、靈活性較差的問題,政府可以設置更多合理的補貼政策。通過適當調整大學生租房購房等補貼政策,緩解在遼落戶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對于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可以結合本地的就業創業基地,為他們進行就業創業培訓。向在遼高校成績優異的大學生發放創業資金,以資扶助大學生創業。通過延伸大學生創業貸款的業務范圍,收縮學生創業的貸款申請與審核步驟,最大程度提高大學生就業效率與積極性。
充分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就業觀念與創業激情,鼓勵遼寧省各高校積極參與大型創業大賽,如“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具有實踐意義的創業賽事,在比賽中鍛煉大學生的就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其中,可以投資質量較高的獲獎作品,激勵大學生完成就業激情。
(三)加速遼寧經濟發展,為大學生就業打造良好環境
1.創新產業結構轉型,助力大學生就業
大力應用創新科技與智能制造,強化科技賦能工業,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第一,實現遼寧工農業的數字化轉型,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的應用,提高數字化規模,構建現代化智能制造產業結構,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充分拉動就業。第二,推動信息技術應用于各區域經濟發展進程中,推動智能物流、智能金融等新型產業,催生智能生活生產方式,吸引應用型人才投身于遼寧建設中。第三,促進遼寧省各部門積極進行系統性信息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各級之間的協同合作,開創共享經濟新模式,提升綜合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就業效率。
2.民營企業賦能經濟,保障就業基礎設施
推進民營企業科技賦能。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是各區域經濟增長的基礎力量,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優化惠企政策,保證民營企業的創新健康發展,助力增強民營企業的經營實力和創新能力。民營企業的創新性科技發展吸引更多大學生選擇民營企業就業,圍繞遼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期目標,培養民營企業科技型人才,通過舉行科技政策宣講等活動,培養新科技賦能下的民營企業所需的高質量人才。
3.建設數字農村,鼓勵大學生基層創業
提高農村數字化治理能力,推進農村綜合服務現代化,構建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等電子信息服務一體化系統,做好農村振興的建設工作。積極打造示范性農村,開發數字化信息化農村項目與服務,創造更多就業平臺。結合各區域農村的特色,重點發展當地的特色經濟產業,壯大農村企業的廠房基地,助力農業經濟發展,對于返鄉就業或創業的大學生進行相應的扶持,吸引大學生走進新農村就業。
(作者單位:1.東北大學創新創業學院;2.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