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熙 倪麗娟
摘要:長尾理論起源于商業和經濟學,而后在不同的行業付諸實踐并得到印證,如維基百科、外星智能探索(SETI)項目、美國“公民檔案者”項目等。為更好地闡明主旨,該文對長尾理論的基本要點進行了闡述,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了長尾理論在檔案眾包中的應用和取得的成果,探析了其內在邏輯,并探討了基于長尾理論的檔案眾包在我國推廣的對策。
關鍵詞:長尾理論 檔案眾包 應用研究
檔案眾包作為互聯網環境下檔案資源建設和開發的新型手段,面向全社會征集資源,對檔案資源建設有極大地豐富和擴充作用。本文將以長尾理論為切入點,以檔案眾包為主線,探討將長尾理論運用到我國檔案眾包項目的意義和對策。
(一)檔案眾包
眾包指機構把過去由員工承擔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資源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社會大眾群體承擔,關注社會力量的廣泛性、公眾參與的主動性以及大眾智慧的創新性,具有大眾參與、開放協同、共建共享的特點。[1]眾包外星智能探索(SETI)項目是典型的眾包項目,1960年,康奈爾大學的學者們發現需要分析的數據遠遠超出了他們使用的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于是決定采用分布式的虛擬超級計算機。由此,該項目走向眾包模式,成為利用新技術開發眾包活動的完美案例,也是最早的眾包案例之一。
在檔案項目上,“眾包”同樣是可行的。國外對于“眾包”的應用要早于我國,2012年實施的美國“公民檔案者”項目是現階段較為成功的檔案眾包項目;2013年實施的蘇格蘭“檔案轉錄”項目也取得了可觀的進展——該項目的文件超18萬頁,截至2015年,志愿者已經完成了超過11萬頁。2014年,我國檔案學會提到要利用互聯網組織志愿者進行開放檔案的相關工作、擴大檔案工作者的隊伍。前有國外成功案例的實踐,后有國家檔案局的號召和鼓勵,我國檔案眾包由此受到關注。
(二)長尾理論
“長尾”這一概念最早用于描述商業現象,即如果把非熱門(尾部)產品的銷量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市場實際上并不亞于熱門市場。尾部是長尾理論的核心所在,但該理論并非完全撇棄頭部,而是在把握頭部的基礎上給予“長尾”足夠的重視。長尾理論中還包含了兩個重要的部分——過濾器和集合器。過濾器可以過濾噪聲,篩選出更為精良、更有針對性、更符合用戶需求的資源,集合器將這些資源集合起來,使它們易于尋找,為用戶提供便利。
在檔案工作上,長尾理論的應用主要指發動公眾參與檔案工作,如2012年美國實施的“公民檔案者”項目,在轉錄歷史天氣這項工作中,檔案館負責提供相關資料,志愿者則通過線上平臺進行轉錄。“目前,這一項目已完成28%,其中包括40488頁檔案、7次航行資料。”[2]該項目是長尾理論在檔案眾包項目上的成功實踐,證實了該理論在檔案眾包上的可行性。
本文以檔案眾包為主線探討長尾理論,因此,關于長尾及其所涉及的概念將不拘于其原意,而將從檔案學的角度對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轉變。
(一)豐富檔案資源庫
根據長尾理論,尾部的資源、潛能和價值的總和往往遠超頭部,將長尾理論運用到檔案眾包的項目可以從多個不同的角度極大地豐富我國檔案資源庫。
以我國“城市記憶工程”為例,這類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往往由檔案部門單一主導,但這一實施方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如下問題:“檔案部門平臺低、權力小、資金有限……建設視角單一……單方面力量不足”[3]。將長尾理論運用到檔案眾包項目中便可以有所助益。一方面,我國歷史悠久,所形成的檔案涉及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深度和廣度兼具,有待開發的檔案資源數量巨大,相較而言,檔案從業人員的數量則太少。這些檔案正是由各行各業的“長尾”形成的,充分發揮他們的力量可以減少人員上的掣肘,從更廣的覆蓋面上擴大檔案資料的收集。另一方面,“長尾”熟知各小眾領域,視角豐富、層次立體,可以打破單一的建設視角,從更新穎的角度、更深的層次上豐富檔案資料,且“非公共組織的發展由于自主性更強、個性化更鮮明,其所形成的檔案對市場經濟社會的社會記憶建構的意義可能更直接”[4]。
(二)滿足多樣化需求
長尾理論認為,“你所提供的任何一樣東西都有人買”[5]。站在檔案的角度上看,筆者認為這意味著“你所提供的任何資源和服務都有人需要”,包括我們沒有想到的資源和服務。
長尾對檔案服務有需求。目前我國的檔案工作面向一般大眾滿足普遍需求,但“長尾”獨特、小眾、不常見的服務需求沒有得到重視。長尾理論認為這種需求不在少數,甚至多于常見的需求,“尤其是弱勢群體……如失業群體、低文化者、農民等”[6],將長尾理論運用到檔案領域,將有利于檔案工作者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社會需求,多角度開展檔案工作,滿足多樣、小眾的需求。
長尾可以提供檔案服務。“檔案受眾不應只是檔案信息的被動接收者,還應該是檔案資源開發的參與者。”[7]長尾作為用戶和需求者時比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這一特性使他們在成為提供服務的一方、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生產者時,可以基于需求,充分發揮創造力,提供更多角度、更全面的思考和實踐。
(一)檔案眾包項目與長尾理論結合的邏輯
檔案眾包可以吸引“長尾”參與。其一,“長尾”具有小眾性,聚在一起時會因此而相互吸引,產生“集合性”;其二,檔案眾包項目往往具有歷史意義、地區意義、國家意義,參與這些項目可以使參與者擁有成就感,并為他們帶來身份認同,這使得這一實踐在感情上有了驅動力;其三,檔案眾包項目對“長尾”而言較為新穎,對參與者來說有一定的吸引性。
“長尾”身份的轉變是關鍵。檔案領域存在著許多尚未被發掘的需求,當長尾的身份轉變成為供給者時,便可以從需求出發來助力檔案工作。以維基百科為例,它之所以能包含成千上萬出乎我們意料的主題,正是因為它基于用戶的需求并充分激發了其潛力。在維基百科之前,當讀者翻閱書籍而找不到所需資料的時候,幾乎只有等待新書這一種方式,這時他們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維基百科使用戶轉變成了知識和服務的主動創造者,他們可以自己創作或修訂詞條,基于自己掌握的信息來提供服務。這充分調動了長尾的積極性,激發了長尾的潛能,而用戶進行不斷的修訂和補充使得維基百科可以自我完善,具有了“生命力”。我們可以認為,檔案眾包項目同維基百科一樣具有可持續發展性。
(二)檔案眾包項目中長尾理論的應用及成果
在檔案眾包項目中充分發揮長尾的潛能可以提高資源的整理效率,推動項目的進展:倫敦大學學院的“邊沁手稿”項目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檔案著錄項目,該項目共有5萬份手稿需要錄入,截至2017年,已完成近半數工作;澳大利亞報紙數字化項目已有超30萬人關注,共完成了兩億多行文字的校對工作;在“蜂巢”轉錄項目中,澳大利亞檔案館(NAA)借助公眾的力量轉錄了近5萬件檔案,還將眾包運用到檔案整理、檔案鑒定、檔案利用上;紐約公共圖書館的“菜單上有什么?”項目“鼓勵公民對在線的菜單進行抄錄和對已抄錄的菜名進行再次校對……開展至今已從17545個菜單抄錄1334132個菜名”[8];我國2005年發起的搶救民間家書項目迄今為止已收到海內外家書超5萬封;日本的“城市記憶工程”則做了更多探索,建立了公民評議員制度和市民會員制度,使市民直接參與“城市記憶工程”的決策和項目實施。[9]長尾的潛能優勢可見一斑。
(一)設立試點項目
在現階段我國的檔案眾包項目中,長尾理論尚未得到廣泛的應用,鑒于此,我們可以選擇合適的項目作為試點,這樣既可以避免過于草率地將其大范圍應用,又可以從試點項目中獲取經驗和教訓。在項目的選擇上,“長尾”的總和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若項目太小將無法吸納足夠的“長尾”,也無法使獲取到的資源效用最大化,由此,一線城市的城市記憶工程可納入考慮范圍,“長尾”的參與可以幫助彌補“城市記憶工程”資金有限、人力物力不足的缺陷,從多個角度使此類工程的深度和廣度得到擴展,推動項目完成。
(二)學習成功經驗
在自身缺少經驗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學習已經成功實踐的案例。其一,學習成功項目的推廣宣傳方式,將其應用到檔案眾包項目中。作為長尾的基本因素,巨大的數量(個人或組織)是幫助檔案眾包發揮最大效用的必要條件之一,檔案眾包項目要號召足夠數量的“長尾”就必須通過有效的宣傳方式。其二,跨領域的項目,如圖書館的眾包項目同樣具有參考意義,可以幫助我們開拓新思路,如紐約公共圖書館的“菜單上有什么?”眾包項目就發動了長尾的力量對菜單進行校對。當然,非專業人士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培訓等方式讓他們參與到合適的檔案工作中來。關于如何培訓等問題,筆者在此不贅述。
(三)搭建有力平臺
檔案眾包項目若僅僅通過線下途徑開展,將會受到一定的局限,對于應用長尾理論的眾包項目來說尤其如此,基于互聯網搭建的線上平臺無疑可以同時兼備“過濾器”和“集合器”的特征,可以支撐眾包項目順利實施,且有利于后續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開展。此外,“長尾”的需求分散在各個地區,并不具有明顯的地域集中性,滿足其需求的途徑中最為可行的、效率最高的只有互聯網。因此,無論是為了資源建設還是開發利用,有力的互聯網平臺都不可或缺。
(四)放權給“長尾”
由前文提及的諸多示例可以看出,成功案例的共通之處便是權力的分散——若什么權力也沒有,又何談“參與”呢?為此,在檔案眾包項目中,我們可以適當放權,給“長尾”以施展拳腳的空間,這一點在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階段尤為重要。當“長尾”以生產者的角度來開發和利用資源甚至幫助搭建平臺時,基于自身需求而提供建議、參與決策的他們,將極大地幫助檔案工作者提升資源建設和開發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節省資金,如日本東京的“城市記憶工程”。
注釋及參考文獻:
[1]鄧景峰,吳品才.基于長尾理論的檔案資源建設眾包探析——以美國“公民檔案者”項目為例[J].浙江檔案,2020(11):32-33.
[2]張學斌.美國的檔案志愿服務[J].中國檔案,2015(8):62-63.
[3]霍艷芳,陳可彥.基于博弈論的“城市記憶工程”多方參與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6(2):47-51.
[4]倪麗娟.從歷史記錄管理到社會記憶建構——檔案館參與社會記憶建構本質規定性分析[J].北京檔案,2019(10):4-7;12.
[5]克里斯·安德森.長尾理論[M].喬江濤,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6]倪麗娟,陳陽.困境與出路:我國檔案信息資源規劃之理性思考[J].檔案學研究,2017(6):13-17.
[7]任春峰,夏秀麗.檔案受眾需求下的檔案資源開發對策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9(5):88-92.
[8]廖艷萍.國外圖書館眾包實踐及對我國圖書館的啟示[J].福建圖書館學刊,2019,2(4):12-17.
[9]聶勇浩,熊健怡.建構“全民記憶”——“城市記憶工程”中的社會參與[J].檔案學研究,2016(1):91-95.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