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春霞
摘要:新時代對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新認識包括對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現實境遇的了解,對具體安全目標的確立,對建設實踐路徑的清晰設計和對重要意義的認識。
關鍵詞:新時代 網絡意識形態 安全
網絡是海水和火焰共融體,既給意識形態工作創造出廣袤的空間和機遇,又帶來巨大的超傳統的風險和挑戰。新時代背景下,對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進行再認識,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的現實境遇
1.網絡新特征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網絡空間持續擴大,影響力空前壯大,從最初基于“互聯”為基礎,到以“社交”為基礎再到以“智能”為基礎,網絡已經不單單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社會狀態。2020年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到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9.04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64.5%。20-29歲、30-39歲網民占比分別為21.5%、20.8%,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群體。顯然,青年是網民的主要組成部分,而青年時期正是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并漸漸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也是情感的敏感期,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和經驗還較弱,容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也容易被事物表面現象所蒙蔽。同時,網絡上魚龍混雜,各種聲音聚集,非常容易誤導青年進行錯誤的認知和片面的判斷。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1 ]。因此,為了每個青年人的健康成長,為了創建和諧共生的美好環境,加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刻不容緩。
2.非主流意識形態搶占和爭奪網絡陣地
網絡時代,主流和非主流意識形態揮斥方遒,而且非主流意識形態明顯意欲搶占更多網絡陣地。我們有許多宣傳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站和板塊,如宣講家、各級黨委組織和宣傳部門的教育網站,各高校理論板塊、各級政府的政務宣傳網站等。但是整體上這些網站形式單一,對青年的吸引力稍差。而一些非主流意識形態,多采用互動性更好的方式,如微博、直播、線上沙龍等形式,感染力更強,更具迷惑性。因此,如何使主流意識形態占領網絡制高點,引領整個網絡文化和價值觀念,建立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成為當務之急。
3.國外網絡意識形態的挑戰
截至2021年10月,我國網絡上的文化輸出僅占世界的1.8%,第一是美國,第二是英國。全球80%以上的網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務是由美國提供的。同時,我們網絡中歪曲報道,混淆視聽等事件時有發生,網絡儼然已經成為了西方國家對我們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主渠道。
4.部分網絡工作者陷入“本領恐慌”
一方面是形勢逼人,另一方面部分領導干部和媒體、網絡工作者的意識和工作能力有待加強。有些領導干部無視或忽視網絡輿論,采用簡單粗暴的封鎖或禁用的方式,不僅無法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還可能引起公憤。部分網絡工作者,面對紛紛復雜的網絡輿論,無從下手,不知如何應對,應用能力欠缺,不能正面回答和解決理論和現實存在的沖突,理論和實踐脫節嚴重。
二、關于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新認知
1.網絡安全觀
網絡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 2 ]網絡意識形態安全與其他各項工作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要樹立綜合性和動態性相統一的防護理念;網絡意識形態要體現共同安全性,即團結最廣泛的參與群體,承擔起共同的主體責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調動一切社會因素,使廣大網民加強自我管理、互相監督,共同維護網絡安全。
2.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的目標
(1)把握主動權和話語權
話語權是否在手,在誰的手里,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地標,是“軟實力”的集中體現。加強意識形態工作,首要的目標就是掌握話語權,在國內國際大輿論場中,擲地有聲,具有較強的引領力。毋庸置疑,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爭奪較量的前沿陣地,而且“大國網絡安全博弈,不單是技術博弈,還是理念博弈、話語權博弈。”[ 3 ]可見,我們必須要在理念上,在行動上從全球視角出發來維護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這樣才能更具先進性,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2)占領網絡意識形態輿論陣地
意識形態“三個地帶”理論,即指在我國當前意識形態領域大致有紅、黑和灰三種有色地帶,我們應當正確區分和辨別不同地帶,采用不同的方式加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占領輿論陣地。在紅色地帶,我們應該加強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力度,創新傳播的方式,不斷優化宣傳的效果;明顯錯誤的理論和觀念等構成網絡的黑色地帶,我們應零容忍,要加大懲處整治,堅決打擊。灰色,顧名思義,是指紅黑中間的地帶,我們要及時發現并且積極尋找和抓住機遇,盡快使其向紅色地帶轉化。
(3)形成大宣傳格局
宣傳工作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關鍵一招,只有把握大宣傳格局,才能確保網絡意識形態安全。[ 4 ]第一,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要絕對領導新聞媒體,黨媒姓黨。新聞媒體要為黨服務,為人民服務,為黨和人民發出聲音。然后就是創新宣傳的方式,尋找有效的方法,在積極探索新媒體自媒體發展的同時,促進傳統媒體的更新融合,提升主流媒體競爭力。強化正面輿論宣傳的力度,同時加強對非主流意識形態的控制和引導,加大對錯誤輿論的斗爭。最后,宣傳工作要和其他社會管理等工作結合起來,形成合力,逐漸形成大宣傳格局。
3.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實踐路徑
(1)加強黨中央的集中領導力,明確責任制
要加強黨中央對網信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5 ]2016年末,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黨委(黨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各級黨委按照中共中央的決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制定頒布了自己的實施細則。首先明確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是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負主體責任。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員承擔主要領導責任。其次,明確各級黨委主要承擔的工作責任,包括貫徹落實決策部署及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把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列為各級黨委常委會每年專題研究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內容,統籌協調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等六項內容。再次,明確追究責任的情形包括:對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安排部署的網上重大宣傳、重大思想輿論斗爭、重要輿論引導工作、重大專項行動等組織開展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處置應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網絡意識形態領域重大問題,不帶頭、不站前,未與錯誤觀點、錯誤傾向開展有力斗爭的,或者領導不力,出現重大失誤、產生惡劣影響的等等9項情形。
(2)建立督查考核機制
建立檢查考核制度,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重點檢查考核決策部署、定期分析研判形勢、加強陣地管理、處置重大問題、開展重大突發事件和熱點敏感問題輿論引導、團結引導服務知識分子等工作情況。各級黨委會要在全會報告中重點介紹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各級黨組織班子成員應當把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作為民主生活會和述職報告的重要內容,接受監督和評議。黨建辦要把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情況納入干部考核,作為評價使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要把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納入全黨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專項督查的重點內容,每年進行一次專題督查,督查結果向黨委和宣傳辦報告,并向上級報備。
(3)加強網絡專門人才隊伍建設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6 ],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保障之一是我們必須要有一只政治立場堅定、業務技術水平精湛的人才隊伍。首先我們要制定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辦法[ 7 ],同時,推進和擴大智庫建設。然后要注重網信人才隊伍政治素養的培育,從嚴管理干部,使其“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 8 ]。第三,我們要不斷提高網絡工作人員的網絡溝通和輿論引導能力,培養他們的網絡思維,幫助他們克服“本領恐慌”、加速自我更新。
(4)加強技術和法律保障
技術,尤其是核心領先技術,是國家的重要武器,是我們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屏障。沒有核心技術,就像士兵在場上沒有武器,就會受制于人,會帶來巨大的安全威脅和風險。加速信息領域技術創新和突破,加快科技向產業的轉化,實現技術領域“彎道超車”是保障我們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時,加強網絡立法和監管。
三、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新認識的重要性
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我們歷來重視意識形態工作。但是,首次把意識形態工作定位為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不僅僅是新的表述,更重要的是標志著戰略地位的提升。新認識新在強調了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性,提出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明確了目標,是新時代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指導綱領。最重要的是,新認識是我們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心骨,使我們立場堅定,自強不息,自覺抵御西方意識形態侵蝕,同時對于促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對于加強網絡人才隊伍建設,對于技術的革新和相關網絡法律的完備都有重要意義。
(本文系2021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名稱: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系統建構研究,編號:20210201437。)
【參?考?文?獻】
[1][2]《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113).
[3][5][6][7][8]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4-19.
[4]鄭潔.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J].紅旗文稿,2019年(3).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