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學生的精神境界是指高職學生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本文針對高職學生精神狀態的特殊性,具體探析了當前高職學生精神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提出了高職學生精神境界提升的各種途徑,目的在于促使高職學生的精神境界能夠真正實現有效提高。
[關鍵詞]教育;高職學生;精神;精神境界
[中圖分類號] G647?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2) 06-0027-04
一、精神境界的內涵
《辭海》對精神的釋義是:“精神,指人的內心世界現象,包括思維、意識、情感等有意識的方面,也包括其他心理活動和無意識的方面?!敝逃軐W家王坤慶教授在其專著《精神與教育》中將“精神”的內涵概括為兩大類:一是指人的主觀存在狀態,主要是對人的心理、意志、情緒和心境的一種描述與概括,本質上是人在社會生活中主觀精神狀態方面所呈現出來的某些特征。這種精神特征不僅是人的存在狀況的反映或某種人格特征的認同,更是對人的根本、人的內在氣質的概括與濃縮。二是指事物所顯現出來的意境、神韻或主題。如一篇文章、一幅畫、一首詩、一件事情等所體現的主旨或根本的意義。《新現代漢語詞典》對境界的解釋:①土地的界限。②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的情況。筆者認為精神境界是指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及精神整體的修為,是一個人歷經人生坎坷之后的沉淀和看法,也指一個人的思想造詣和水平。人生境界或精神境界指某個人對人生的具體態度和看法,包括他對過去、現在、將來人生的預測和態度。
二、目前高職學生精神境界面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社會層面的分析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使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但同時也帶來人們精神生活的過度物化,人們的精神日益浮躁,很多人由于缺少精神方面的寄托,生活、工作以及學習往往缺少明確的目的性。高職生生活在時代的最前沿,他們對社會的影響也最敏感,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存在不愿意思考以及不愿意學習的情況,整天無限量地消耗著寶貴的時間,內心時常被無聊和空虛占據著,最終導致出現精神頹廢、不思進取的問題;同時西方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的共同存在,為高職學生提供了多種價值取向,因為高職學生正處于不成熟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多元文化的存在加劇了他們價值觀念上的困惑。西方文化倡導的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在部分同學身上都有所體現,在很多同學的心目中,錢、車子、房子就成為未來生活的主要目標,不愿意學習雷鋒精神,不愿意奉獻社會??茖W技術迅速發展,它給人類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人們盡情地享受高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受到科技的控制。高職學生更是科學技術的癡迷者,他們為了直播而減肥美容,其中的部分人為了上網和父母爭吵,食堂里、公交車上、廁所里都是手機族的身影,同學們的聯系方式也都是朋友圈、微博等,人與人的交往逐漸變成了各種信息符號,人和人都成了虛無的存在,人的精神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二)家庭層面的分析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習慣、為人處世的態度以及家庭氛圍都會給孩子留下重要的影響。有些父母是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出生的,他們受教育水平有限,這也導致他們過分關注孩子們的物質需求,無法看到孩子精神培養的重要性,更無法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更有家長受到傳統思想影響嚴重,希望孩子通過學習光宗耀祖,所以過分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整天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沉重的學習壓力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高職的孩子家長也多希望孩子將來考取編制、順利專升本、考取研究生。他們的功利思想導致自身在生活中很少陪孩子讀書、去博物館去看一次畫展、去看一次文藝演出,久而久之,導致孩子的精神世界嚴重匱乏;隨著中國離婚率的日益增高,更多的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一個在缺少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他的精神世界也缺少愛,一個在父母不健全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他的精神世界很難實現健全。
(三)學校層面的分析
涂爾干認為“教育在于使年輕一代系統地社會化”“塑造社會我,這就是教育的目的”。
其實教育更是使人的本質獲得解放、培養文明人、促進人的精神成長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本質上也是一種精神培養??膳碌氖请S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教育的功利性也越來越凸顯。教育功利化使當代教育逐漸偏離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質的方向。學校為了追求某方面的利益,大肆搞特色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忽視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教師更是專注搞科研和出成果,就是講課也只是講授專業知識、考試技能和學分的獲得方法,他們對社會現象和學生的精神維護工作十分冷漠。久而久之,學生被帶入教育的苦海無法自拔,他們被培養成現實主義者和功利主義者,他們對一些人危害社會的現象熟視無睹,對讓不讓座的社會談論持冷漠態度;他們被現實所牽絆,為追逐名利所累心,整天忙于生存與競爭之中,忘記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更淡化了對自己精神生活的追求與維護。
(四)個人層面的分析
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深刻影響著高職學生的思想和觀念,很多學生只注重物質外在的追求,忽視內在修養的培養和自身精神境界的提高。他們追捧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經常上網聊天,搞直播,過分迷戀綜藝娛樂類、影視類和體育類節目,忽視自身素養的提高。他們不熱愛學習,熱衷于網絡速食文學的閱讀和快餐文化的學習,沒有耐心讀經典名著和長篇深刻的文章,常??看蚓W絡游戲和無聊的聊天來打發時光,有很多同學精神空虛,借談戀愛來打發青春時光。他們中的部分人缺乏理性信仰和政治信仰,對共同理想和馬克思主義持懷疑的態度,無法吸收現代馬克思主義和主流文化的經典營養和精華,從而導致一些高職學生沒有大的抱負和追求,心里缺乏迎接挑戰和承受的能力,最終導致精神狀態越來越差,越來越空虛。
三、提升高職學生精神境界的方法與途徑
(一)社會保障途徑
人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境,所以社會要給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完善的環境,大力懲治黃賭毒現象。高職學生抵制誘惑的能力普遍較弱,一旦形成不好的習慣,改正的難度往往更高。有關部門要規范酒吧、娛樂場所的經營,對于學生的消費要加大管理的力度。另外,社會方面需要加強社會安全教育,避免學生受到傳銷、電信網絡詐騙等帶來的不良影響,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發展社會主義主導文化,有關部門必須規范文化市場,積極地建立健全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文化監督管理。 要加大力度打擊投機取巧的文化行為,掃除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假、丑、惡的文化現象,提供優秀的文化作品,為高職學生提供高尚的精神食糧。同時大力興建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科技館等基礎設施,豐富高職學生的文化視野。經常開展讀書比賽、自行車比賽、登山比賽、舞蹈比賽和歌詠比賽等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文化生活,培育他們熱愛生活的情感,提高他們的生活品位。積極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的精髓入心入腦,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蝕,樹立中國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教師要輔助高職學生樹立民族精神、中國精神、時代精神,大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高職學生清楚黨和國家的形式與命運,積極維護祖國統一和各民族大團結,自覺為各民族的繁榮昌盛不懈奮斗;積極培育和引導高職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高職學生掃除思想誤區,建立道德大壩,解決精神沖突和焦慮,維護好高職學生的精神家園。
(二)學校教育方面的途徑
優美的校園環境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而且可以滋養學生的心靈。比如,曲阜師范大學那古色古香的紅磚小樓、小橋流水的翠花園、正南正北的綠茵大道、高聳入云的常青樹和核桃樹,這些都會給每一位學子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校園景觀獨特的歷史沉淀和人文底蘊時時刻刻彌漫在空氣當中,時刻熏陶著學生的精神,感染著學生的靈魂。高職院校要加強校訓、校歌、校徽、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它是學校育人精神的高度凝練,它體現了學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更彰顯了學校厚德載物的人文意境,有利于促進學生堅強不息、勇往直前的全面發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注入國家發展、社會熱點、愛國情懷等方面的內容,積極引導師生關心熱愛當今的政治生活,提升師生的政治站位,升華師生的精神境界。教學過程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新型的教學關系,采用案例教學法、討論法、項目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調動學生參與思想政治課學習的積極性,積極改善實踐教學,組織學生親身體驗紅色教育的魅力;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科技展覽館、紅色景點等,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對學生的愛國情懷教育,更加堅定他們走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升華他們的精神境界,學校領導人要改善觀念,善于研究,積極制定和落實各項文化政策。帶頭踐行學校的文化行動策略。要經常到教師中間走動,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共同為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做出貢獻。學生的精神培育工作本來就具有一定的難度,更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事情,更需要教師以淵博的知識、暖人的話語、得體的穿著、迷人的人格魅力等這些潛在的東西去默默地感染學生、熏陶學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愛而不是批評。教師要運用自己的特長去關心和愛護學生,用自己的靈魂去引領學生的靈魂發展,用自己的愛心去感染學生的愛心,只有這樣,學生的精神教育才能收到最好的結果。
(三)家庭方面的途徑
家庭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長更需要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積極改善高職學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他們的精神高度。家長要合理利用微信、電腦、電視、網絡等教育方式,強化學生的大局意識和國家意識,樹立他們的精神高度;家長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陪伴,家長要陪伴孩子去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陪伴孩子參與國家重大節日和歷史事件紀念日相關活動,增強生活儀式感,增進學生的民族豪情,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家長還要重視對學生的責任擔當教育,首先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對于家庭所要承擔的責任。例如,孝順父母、尊敬兄長、愛護弟妹等,讓學生明白家庭需要自己的幫助時,要力所能及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沒有愛家就不會愛國,一個缺少家庭責任的孩子很難成長為國家需要的人才。家長要學會把正確的精神食糧注入孩子的心靈,那么孩子心里就無法裝下精神的垃圾。
(四)學生自我調適方面的途徑
高職學生要想提升自身修養必須學會自我教育。所謂自我教育就是把學習到的理論、科學文化知識內化并應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說,高職學生要自覺學會排除身邊的不良因素,積極抵制社會上不良思想的侵蝕,積極主動地利用有利的因素,建設自己高尚的精神生活,塑造自己高尚的精神品格,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高職學生要想真正地提升自己就必須多讀書,不僅要閱讀專業書籍,還要閱讀經典名著和各類人文社科書籍。讀書不僅可以鞏固他們的專業知識,還可以開闊他們視野,豐富他們的閱歷,提高他們洞察人生和社會的能力。還能不斷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和精神的渴求,更好地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升華自己,從而達到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目的。高職學生要想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更要學會頓悟和感悟。所謂感悟就是對自己行為的再思考,是重新沉思、重新領悟的過程,從而更加清晰地明確自己的人生態度和人生目標。精神本來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更需要在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感悟,不斷提高。高職學生不僅要學會感悟而且要時時刻刻都要感悟,這樣才能建立完善的精神境界。
四、提升高職學生精神境界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本質”,可見精神生活是人區別動物的重要標志。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低決定著人的價值大小和生命質量的高低。從長遠來看,社會的發展程度主要也是依賴人的精神狀態和精神發展水平。高職學生是國家高等教育的重要對象,他們是將來的國家工匠,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今由于各種因素的干擾,高職學生的精神領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引導高職學生的精神生活,構建他們高尚的精神境界,直接關系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水平,也關系國家人才建設和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
提升高職學生的精神境界有利于他們自覺成長,使他們了解自己該做什么,為什么去做,從而促進他們積極去做。提高他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和眼界,使他們自覺把精神境界和理想目標相結合,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引導他們為人類自由和解放奮斗終生;提升高職學生的精神境界有利于拓寬其個性發展空間,有利于他們擔負起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真正成長為能對國家負責的人才,鼓勵他們刻苦鉆研,甘于奉獻,勇敢擔當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
提高高職學生的精神境界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意義更大,有利于促進人和社會雙向的自由全面發展,進而促進國家經濟大發展和社會繁榮昌盛,能夠影響國家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精神風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和發展,從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張永清.無聲的教育[J].成才導報,2003(3): 4-13.
[2]歐陽旻,韓先滿. 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 職業技術教育,2010,31(32):84-86.
[3]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N].人民日報,2016-12-9.
[4]石偉平,唐林偉.我國高職院??蒲锌傮w水平偏低[N].中國教育報,2015-07-09.
[5]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7.
[6]孔祥武.人文體育與人文體育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10(4):528.
[7]黃振洲,孫世明,孫榮輝.體育專業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J].體育學刊,2004(3):63-64.
[8]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2016.
[9]樊娟.新生代大學生文化認同危機及其應對[J].中國青年研究,2009(7) :36-42.
[10]孫福兵. 國外高校教師職稱制度的特點及啟示[J].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26(09):32-34.
*基金項目:2021年菏澤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新時代五年制高職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研究”(ZC-2021-30)的部分研究成果。
? ?作者簡介:楊麗珍(1977—),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