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共建共治共享:新時代公共安全治理的根本遵循與實現路徑

2022-07-11 14:34:58趙霞紀光欣
關鍵詞:治理新時代

趙霞 紀光欣

摘要:新時代,我國公共安全面臨著日益嚴峻復雜的挑戰,人民群眾的公共安全需求也不斷提高,而我國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從結構、體制機制到法律仍不夠健全。新時代公共安全治理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加強黨的領導基礎上構建起政府與社會組織、市場組織一主多元、互補協同的公共安全主體結構,健全分工合作、協調統一的公共安全治理體制,完善動態有序、廣泛參與的公共安全治理運行機制,全面推進公共安全治理法治化,加強公共安全治理的科技支撐作用。共建共治共享既是新時代公共安全治理的根本遵循,也是其主要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公共安全;治理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595(2022)03009207

公共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安全的直接體現,也是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根本保障。一般來說,公共安全是指涉及公眾的生命、健康與財產等方面的安全,[1]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類型,涵蓋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社會治安防控等從生活到生產的各個領域。公共安全體系是指由公共安全的目標、原則、主體、對象以及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等各種要素構成的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機整體,是公共安全治理的制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和公共安全形勢的復雜化,將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全面加強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進一步“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升公共安全治理能力”[2],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推進以人民安全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這既是有效應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公共安全挑戰的迫切需要,也是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制的必然要求。2019年年底以來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更加凸顯出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而我國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有效實踐又為新時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治理格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一、新時代我國公共安全治理面臨的形勢和問題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改革發展處在一個多重復雜因素疊加、共時性呈現的深度社會轉型時期,經濟發展也由高增長階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既是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是社會矛盾與社會問題交織期,公共安全形勢日趨復雜嚴峻,公共安全事件呈現高發、突發、常發態勢。而伴隨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們的公共安全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傳統的以應急處置為主導的公共安全治理體系越來越難以有效應對新的公共安全問題,新時代公共安全治理亟待加強和完善。

(一)新時代公共安全面臨著嚴峻的多重挑戰

現代社會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社會,由自然、技術、社會等因素疊加而成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突發公共事件日益頻繁發生,公共安全在現代社會面臨的挑戰空前加大,治理的難度和要求也越來越高。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社會正處在一個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多重現代轉型之中,不僅普遍性的現代性風險以各種形式集中呈現出來,而且由于社會結構復雜、轉型時間短、人口眾多、文化背景差異、法治滯后等諸多原因,我國總體上處于公共安全事故頻發、破壞性強、影響范圍廣、治理難度大等的特殊時期。[3]近年來各地屢屢發生的重大火災、化工廠爆炸、危險品泄露、中小學惡性傷害、生態環境污染等事故以及洪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特別嚴重的如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7月鄭州特大洪災等,不僅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危害,而且不斷沖擊著社會公眾的安全底線,凸顯出公共安全問題的嚴峻性。而科技的進步又使得個別或局部的公共安全事故,借助網絡、社交媒體、自媒體等進行即時性、快捷性傳播,這也在不斷挑戰著公眾對公共安全的心理承受能力,給公共安全治理帶來新的難題。另一方面,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們日常生活日益深入地融入到全球之中,并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日益頻繁的國際商務交往、持續增多的人員流動等都使得我國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經濟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以及毒品、傳染病等非傳統安全問題,[4]網絡、人工智能和數字城市等新技術發展帶來的安全隱憂,也在呼喚國內網絡安全和網絡治理??傊?,新時代我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同時面臨著國內與國外、傳統與非傳統、生產領域與生活領域等多方面、多類型公共安全風險的嚴峻挑戰。

(二)新時代公眾的公共安全需求及參與愿望日益提高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在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得到根本解決之后,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安全需求實際上成為公眾最基礎也最關切的需要,“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后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 [5]。與物質生活改善相伴而來的是公共安全需求的升級轉型,即由溫飽轉變為生命、財產、信息、生態、社會等多方面安全需求,安全感同獲得感、幸福感一起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也就是說,人們對安全、公平、法治、和諧等社會秩序的要求日益提高,公共安全保障的不平衡性、不充分性也是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而社會轉型期矛盾的復雜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社會流動的增加等,又在不斷沖擊著公眾公共安全需求的底線。同時,在社會進步和教育普及的推動下,人們的權利意識、責任意識不斷提高,公眾渴望更多在事關個人切身利益的公共安全方面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更積極關注也更樂于參與公共安全治理。這些都需要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參與原則來構建新時代的公共安全治理體系。

(三)我國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尚不健全

公共安全是社會最基本的公共產品,政府自然要承擔起維護公共安全、保障公眾安全的職責。但是,隨著公共安全問題復雜性、不確定性的增加,原有的政府包攬式的公共安全治理體系越來越難以有效應對新的公共安全問題:第一,單一政府主導的全能型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存在成本過高、資源有限、能力不足等局限,而作為公共安全問題的發生地和結果承受者的市場與社會卻沒有廣泛參與到公共安全治理之中,其協同共治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第二,以往以“一案三制”(應急預案,應急管理體制、機制與法制)為依托、以應急管理為重心的政府公共安全管理體系,實際運行中以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和事發應急管理為主,存在職能分散、管理碎片化、協調難度大等問題,[6]也未能覆蓋全方位、全流程的公共安全治理過程。第三,現行的公共安全運行機制仍不夠完備。公共安全治理是一個包括事前預防準備機制、事中監測預警機制、事發應急處置機制和事后恢復機制在內的完整過程。但在重應急處置、輕預防預警觀念的影響下,特別是由于多元主體參與的治理機制不完備,導致預防準備、監測預警機制不能有效發揮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的基礎作用,應急處置機制因事故高發頻發而處于疲于應付的緊張狀態之中,善后恢復方面對受損群體的安置和補償機制也不夠完善,這些都使得公共安全治理仍局限于危機處置和短期目標上。第四,我國公共安全法治體系不夠健全,尚未形成統一的公共安全法律體系。200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僅限于突發性安全事件的應對和處置,對事前、事后等流程的規范不夠明晰。201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為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7]但其中涉及公共安全的內容偏少且不夠具體,相對于新時代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共建共治共享原則已顯滯后。許多公共安全方面的法律分散在食品安全法、公共衛生法、防震減災法等部門法律中??傮w上,我國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規仍存在不夠統一、具體、全面等問題,現有法律多側重規范安全事故應對和處置,而對規劃設計、預防預警、善后恢復和救援等全流程的規范不夠具體,對多元主體參與公共安全治理的法律規范更不夠明確。另外,隨著應急管理機構的重組,為確保政府應急管理職能的高效、專業運轉,協調好應急管理部門與其他政府部門間的關系,也需要對現有的法律體系進行完善。

二、新時代我國公共安全治理的根本遵循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五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從“格局”到“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內涵得到升華,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為新時代社會治理制度體系及其治理能力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8]“共建共治共享”,即共同參與建設、共同參與治理、共同享有成果,是國家、政府、社會以及公眾共同參與建設一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通過共商共治、民主協商、群策群力,充分調動和整合各方資源優勢,共同治理社會事務,共同解決社會矛盾,實現社會治理的系統性、協同性、精準性,[9]確保國家富強安全、社會安定發展、人民安寧幸福。

應該說,公共安全治理不是一個新問題,歷來受到黨、政府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但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治理則是一個新命題,是新時代社會治理制度對公共安全的新要求。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社會處于社會轉型、體制變革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期,公共安全問題呈現多樣性、復雜性和危險性,公共安全治理面臨多重挑戰,政府與社會都難以獨立應對,這就需要政府充分調動市場、社會等多元主體的積極性,提高公眾的主人翁意識,發揮他們的參與精神和公共精神,構建系統、立體、動態的良性互動治理體系。“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治理體系,本質上是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對公共安全治理的新規劃和新要求,也是一個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政府、市場、社會等多元主體各司其職、互補協同,全民共同參與的新型公共安全治理體系。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習近平提出的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的總體定位,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全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防控機制及其卓越成效,正是新時代公共安全治理中“共建共治共享”這一核心理念的實踐驗證和這一制度優勢的充分彰顯。

首先,“共建”回答依靠誰的問題,即共同參與、共同謀劃、共同出力是基礎,它體現了公共安全治理的基本原則。共建意味著在涉及公共安全的基礎建設、體制機制構建、法律法規制定與實施等各個方面都要堅持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協商合作的根本原則。政府要積極引導和吸納企業、社會組織參與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激發公眾參與的主動性、創造性,共同筑牢公共安全的社會基礎。面對新時代復雜多變、不斷升級的公共安全需求或安全風險,共建意味著政府必須從原來那種獨自承擔的包攬模式中解放出來,實現政府公共安全職能的重要轉變,即一方面通過政府與市場、社會(如企業、智庫、安全評估機構、志愿組織與志愿人員等)共建的“伙伴關系”,充分激發各個社會主體的積極性,實現公共安全的前置預防與預警;另一方面又有效整合社會的人、財、物等資源來加強公共安全的基礎設施、技術手段等建設,筑牢公共安全的物質技術基礎。更重要的是,共建可以增強全社會在公共安全問題上的主體自覺,為公共安全治理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其次,“共治”回答怎么治的問題,即多元協同、共同治理是關鍵,它反映了公共安全治理的過程性。現代社會是多元主體交互合作構成的開放、流動的有機整體,公共安全問題的復雜性、嚴峻性和重要性,使得任何組織與個人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或單方面應對,必然要求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的組織與資源優勢,通過分工負責、職能互補、協同治理,實現從預防預警到事后恢復的全過程治理。[10]特別是在公共安全治理的預防準備、先期處置、善后恢復等環節中,社會力量、公眾的參與具有更鮮明的優勢。共治還意味著各類社會主體圍繞公共安全構筑一個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有助于破解公共安全治理上“各自為政”的“碎片化”問題,實現公共安全以民生為導向的整體性、全流程治理。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武漢“封城”為例,1 000多萬居民約束在各自家庭內兩月有余,以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風險,所涉及到的問題如此之多、如此之雜,除了政府的依法規范和行政干預以外,若沒有基層社區、相關物業公司和志愿者的廣泛參與,特別是廣大居民的嚴格自律和積極配合,那是根本無法做到的,而這也是許多發達國家難以效仿的我國在公共安全治理上的優勢之一,應該從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經驗教訓中進一步強化公共安全共同參與、共同治理的指導思想和實現機制。

再次,“共享”回答為了誰的問題,即共同享有公共安全成果是目的,它彰顯了公共安全治理的價值歸宿。它要求遵循公平正義的原則,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分配機制,讓所有共同參與者、讓每一位社會成員都能享受到公共安全的治理成果,這樣也才能引導和激發社會成員積極參與公共安全治理。當然,共享既要堅持通過共建共治來實現,而不是片面地只享有公共安全成果,也要解決公共安全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公共安全秩序的公平性,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公共安全需求。準確地說,共享應該是全體社會成員共享公共安全治理的參與機會及其成果。

共建共治共享是新時代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制度對公共安全治理的內在要求,是政府與企業、社會等多元主體之間功能、資源與能力的互補協同、同向發力。共建、共治、共享三者是相互統一的。共建重在基礎條件、制度體系,體現共同參與;共治主要針對安全問題或風險,貫穿治理全過程;共享聚焦安全利益、安全秩序,重在公平享有。共建是共治共享的基礎,共治是共建的深化、共享的保障,共享是共建共治的目的與動力,而只有在共建共治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真正的共享。共建共治共享的核心是一個“共”字,即多元主體全方位、全過程共同參與公共安全治理過程,它從治理的主體、目標、路徑等方面規定著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及其能力建設,這本質上是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和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必然體現,是新時代公共安全治理的根本遵循,也是我國公共安全治理制度的顯著優勢。

三、新時代我國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治理的實現路徑

面對公共安全的嚴峻形勢和公眾公共安全需求的升級,在新時代總體國家安全觀和社會治理新體制的框架下,全社會必須進一步增強公共安全治理的系統思維和底線思維,以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為統領,從治理理念、治理主體結構、治理體制機制、法治保障等方面,全面加強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體系及其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效能。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安全第一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把統籌發展和安全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把生命第一與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發展權等作為發展的基本目標,切實維護和保障全社會的公共安全,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而“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的需要和利益所在,必然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都自覺關注、參與到公共安全治理之中。公共安全本質上是人民安全,安全為了人民,安全依靠人民。人民群眾既是公共安全的主體,即公共安全體系的建設者、治理的參與者,也是公共安全的客體,即公共安全的直接受眾、享有者或受害者。公共安全治理的公平原則是“無參與,不共享”,只有在人民群眾和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共同建設、共同治理的基礎上,才能共同享有安全穩定的美好生活。因此,新時代公共安全治理必須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以共建共治共享為根本原則,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和政策的積極引導,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各類社會組織的參與積極性,培育“人人重視、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公共安全文化, 真正建立起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全過程、高效能公共安全治理體系。

(二)構建一主多元、互補協同的公共安全主體結構

共建共治共享的關鍵點是“共”。從詞源上看,“共”是會意字,“從廿從廾”,亦即“同”,有“合力”之意。顯然,無論“共”,還是“同”或“合”,其前提都是“多”或“異”。就是說,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體系必須以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和相互合作為前提。新時代社會治理體系中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同樣也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體系的基本要求,這從各主體的地位與功能的角度看,就是一個“一主多元”的公共安全主體結構:“一主”是政府的主導責任。保障公共安全是政府的天然使命,政府作為政策制定者、資源配置者、應急救援組織者、社會力量引導者等多重角色在公共安全體系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新時代必須進一步明確政府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職責,加強政府公共安全的制度供給,提升政府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岸嘣笔侵甘袌觯ㄆ髽I)、社會(組織)的協同作用,也包括公眾的參與。公共安全的真正源頭在社會、在市場,必須讓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基層社區等各類社會主體自覺參與到公共安全治理中,從“本質安全”的角度維護好各自生產或生活范圍內的公共安全,全社會的公共安全才有保障。而無論哪類社會主體,最終都要通過不同崗位上的每一個公眾才能得以實現??梢姡耙恢鞫嘣钡恼鎸嵵黧w是人民群眾,是一個個具有公共安全意識、負有公共安全責任的社會成員,共建共治共享本質上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參與。這里,“一主多元”的主體構成一個功能互補、資源協同的公共安全立體化網絡結構,“一元”政府的主導作用也包括通過構建制度化、常態化的參與機制或參與平臺來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參與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并積極向社會放權賦能;“多元”社會主體的協同包括企業發揮資源、人才、管理等優勢,社會組織發揮志愿服務、安全教育、心理援助等方面的優勢,基層社區發揮聯絡、動員群眾的優勢等,積極參與到與政府的共建共治之中,并在此過程中提升各自的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三)健全分工合作、協調統一的公共安全治理體制

公共安全治理體制是公共安全體系的核心內容,是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機構設置、權責劃分、隸屬關系、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制度體系,主要包括組織體制和管理體制。[11]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體系要秉持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的原則,以政府應急管理職能的重組為依托,盡快健全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多元協同的公共安全治理體制。

在公共安全的組織體制上,一是要根據新時代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完善各級黨組織集中統一領導的公共安全制度,建立起高效有力的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保障落實的組織體系,強化黨委和政府“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把黨的領導作用和黨的建設優勢在政府公共安全職責和各類社會主體協同參與中充分體現出來,形成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政府與社會分工負責、協同治理的公共安全組織體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成立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為加強黨對包括公共安全在內的國家安全的集中統一領導提供了組織保障。二是健全政府公共安全治理的組織結構。以政府應急管理職能重組為基礎,合理確定政府公共安全治理的職能,理順上下級應急管理部門之間的權責關系,發揮好應急管理部門在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或救助中的主導作用以及公共安全治理上的綜合協調職能,為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體系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在公共安全的管理體制上,根據我國政府機構與職能條塊結合的組織特點要完善以下管理體制:一是要完善縱向分級負責的公共安全管理體制。確保國務院應急管理部充分發揮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統一指揮、組織協調、監管巡查和制度供給等關鍵職能以及在重大災害或安全事故應急處置中的中樞指揮職能,同時推動公共安全治理職能重心下移,強化市、縣地方政府應急管理部門的職權與責任,構建國家、省、市、縣、鄉鎮層級間高效權威、政令暢通、直達基層的管理體制;要進一步整合地方政府的安全生產、食品醫藥、防災救災等安全管理職能,明確地方政府特別是市、縣(區)應急管理部門在“保一方平安”中的職權與責任,從管理體制上保障公共安全的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基層治理落地。二是要完善橫向統一領導、協同聯動的公共安全管理體制。理順應急管理部門與政府其他部門之間的職權關系,確立應急管理部門的統一指揮、綜合協調職能,發揮好應急管理部門在預防預警、應急處置、善后恢復的應急管理全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在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政府部門間科學配置包含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在內的公共安全治理權力,以保證在面臨具體公共安全事件時各部門間的協調有序和職責落實。三是要按多元協同原則將社會、市場和公眾等主體納入到公共安全治理中來,建立起各層級“一主多元”的公共安全協同治理體制。在發揮社會、市場主體共建共治作用的同時,也賦予他們參與決策、監督的權利,以便充分發揮共建共治共享的優勢,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完善動態有序、廣泛參與的公共安全治理運行機制

公共安全管理體制必須高效有序運行起來實現對公共安全的全過程治理,才能達成公共安全的善治,讓人們共享公共安全福利。為此,著眼于基礎治理、過程治理、多元治理,必須進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運行機制。

首先,強化事前預防準備機制。企事業單位、社區、公共生活場所等基層是公共安全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第一響應者”,基層單位的事前預防和準備是公共安全治理的技術基礎、社會基礎,也是多元主體共建共治的最佳領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時代公共安全體系的有效運行必須將公共安全治理的關口前移,健全事前預防準備機制。[12]一方面,要切實加強基層公共安全的事前預防,構建基層單位或場所從設計、建造到運營、管理體現“本質安全”的公共安全預防預警機制和社會動員機制,完善各類社會主體自身的公共安全基礎工作和日常管控,暢通公眾參與和監督的渠道,盡最大可能消除公共安全隱患和風險;另一方面,要完善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事前做好物資、人員、技術等方面的準備工作,建設統一的應急管理平臺,確保公共安全突發事件有案可依、應對及時、高效處置,以便將可能的損失或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其次,健全事發監測預警機制。隱患大于明火,任何嚴厲的事前預防也不可能絕對避免事故的發生。面對愈益復雜多變的公共安全環境,必須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監測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和處置各類安全隱患,將事故消滅于萌芽之中。這一方面要堅持群眾路線,廣泛發動各類社會主體、人民群眾參與到公共安全風險的認知、識別和報告中來,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的技術手段,實現對各類安全信息的系統收集、科學分析和準確預警,推進“智慧公共安全治理”,為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體系提供強大的技術保障。

再次,完善事中應急處置機制。面對高發頻發的各類公共安全事故,完善快速的應急處置機制是公共安全治理的核心環節。要充分發揮新的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在應急處置中的統一指揮、綜合協調職能,加強政府應急處置的能力和隊伍建設,有效處置各類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要完善政府與市場、社會等多元主體的協同機制,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行動協同;要加強網絡輿情的引導和治理,防止事態擴大和蔓延而帶來負面影響,為公共安全治理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最后,理順事后善后恢復機制。公共安全事故的事后恢復與重建是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權益的重要環節。要加強善后恢復、補償、重建等工作的法律法規建設,構建制度化、公開化的善后處置機制;要注重對所發生安全事故及應急處置的效果評估、經驗總結和意見反饋,不斷改進公共安全治理水平;要加強對事故利益受損者的經濟救濟和心理干預,減少事故的后遺癥;要搭建社會力量參與善后恢復的渠道,發揮社會組織、志愿者在善后恢復中的優勢,實現善后恢復的和諧順暢。

(五)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治理法治化進程

正如習近平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提出的堅持用法治思想和法治方法依法防控 [13]一樣,新時代公共安全治理必須納入國家治理制度體系和全面依法治國軌道,為共建共治共享提供規范化、法治化的實現機制。公共安全問題敏感又復雜,事關人民群眾和各類社會主體的實際利益,而且往往生命攸關、影響巨大;公共安全治理的多元主體又存在利益差別,實際處置中容易發生矛盾;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體系必須找到共同的利益交匯點,基于共同的規則才有可能達成。因此,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體系必須堅持法治化原則,進一步完善包括法律、法規和制度在內的公共安全法治體系。

適應新時代依法推進公共安全的需要,我國必須進一步完善公共安全治理的法律法規。與政府應急管理職能的重組相適應,應制定新的《應急管理法》,明確應急管理部門、其他政府部門及其內設機構的法定權限和職責,強化對各類安全事故(事件)應急處置的法律規范;構建從事前、事發、事中到事后全過程的公共安全治理法律體系[14],特別要強化對生產生活設施在規劃與設計、建造與建設、裝配與制造、使用與運營等各個環節安全的法律規范,強化各類市場主體、社會主體的公共安全治理責任,為源頭治理、消除隱患提供法律支持;要完善多元主體參與公共安全治理的法律法規,從法律上暢通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參與機制和方式;強化公共安全治理的地方性法規建設,使屬地公共安全治理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傊?,新時代的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必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為依據,全面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和依法治國戰略,將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貫徹到從公共安全的綜合性法律到部門法律、地方法規再到具體安全規章的完整嚴明的制度體系,為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體系提供系統的法律保障。

(六)加強公共安全治理的科技支撐作用

當今世界正在蓬勃發展的諸如信息、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興技術,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治理格局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公共安全治理的積極作用,更好地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首先,應該樹立科技先行的治理理念。要強化科技手段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支撐作用,加強公共安全治理的預見性、系統性、創新性。其次,加強信息技術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可以有效補齊公共安全治理的技術短板,如通過利用高清監控、人臉識別等技術系統,可以實現對公共安全的實時監控、實時預警、實時導控,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構建公開透明、去中心化、低成本的安全治理體系等。最后,廣泛運用新技術推動公共安全治理的精準化、智能化,促進治理成果共享。借助于新技術的加持,可以打造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建共享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實現對公共安全的精準掌控、對公共資源的高效配置、對異常情形的及時預警、對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置,從而真正實現公共安全治理的精細化、智慧化。

“明者防禍于未萌,智者圖患于將來”

(陳壽《三國志·吳書》)。新時代我國公共安全治理必須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15]充分發揮國家治理的制度優勢和執行效能,構建并不斷完善政府主導、市場組織和社會組織協同、公眾廣泛參與的公共安全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加快推進公共安全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不斷完善以人民安全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的高效公共安全治理體系,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效能,促進國家持續安寧和人民安居樂業,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堅實的公共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 郭濟.政府應急管理實務[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

[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17(21):328.

[3] 楊克勤.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 推進新時代公共安全體系建設[J].中國應急管理,2017(12):3738.

[4] 徐曉林,劉帥,毛子駿,等.公共管理研究的非傳統安全命題[J].中國行政管理,2018(10):121126.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48.

[6] 鐘開斌.“一案三制”:中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基本框架[J].南京社會科學,2009(11):7783.

[7] 龔維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應急管理體系[J].社會治理,2017(10):1923.

[8] 孫杰.共建共治共享:構筑“中國之治”的社會基礎[J].科學社會主義,2021(2):139.

[9] 陳曉春,肖雪.共建共治共享:中國城鄉社區治理的理論邏輯與創新路徑[J].湖湘論壇,2018(6):28.

[10] 周進萍.利益相關者理論視域下“共建共治共享”的實踐路徑[J].領導科學,2018(8):47.

[11] 劉霞,向良云.公共危機治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134160.

[12] 張成福,等.公共危機管理: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25.

[13] 習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J].求是,2020(5):48.

[14] 楊聯,曹惠民.以系統整合提升公共安全風險治理績效[J].理論探索,2021(2):6873.

[15] 崔德華.習近平風險防范觀的形成脈絡與價值意蘊[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4654.

Coconstruction, Cogovernance and Sharing: Guidelines and Path of Public Security Governance in a New Era

ZHAO Xia, JI Guangxin

(School of Marxism,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 Qingdao 26658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China’s public security is facing increasingly severe challenges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needs of the people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but our public security system is far from perfect in terms of the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s, institutions, mechanisms and law. The public security system must be built by adhering to peoplecentered philosophy of governan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mprehensiv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is light, we should build a mainstream public security body putting government, society and market into a multiand complementary public security subject structure, create a sound governance mechanism with a clear division of functions and unified coordination, enhance the orderly operation dynamics with extensive involvement and participation,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legaliz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governance and strengthen the supporting role of technology. Coconstruction, cogovernance and sharing are both the cardinal guiding principles and the main path leading to public security governance in a new era.

Key words: new era; coconstruction, cogovernance and sharing;public security; governance

猜你喜歡
治理新時代
擱淺的“新時代”,“樸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體時代下的編輯工作研究
社會參與美國社區學院治理及對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啟示
職教論壇(2016年24期)2016-11-14 09:04:33
關于治理潮州市區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問題的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7:38
諧波分析與治理措施探討
治理背景下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發展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18:49:34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經營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1:37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36: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乱人伦99久久|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青青草91视频| 99精品国产电影| 日本国产在线|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午夜精品区|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亚洲天堂高清|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四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久久无码av三级|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99草精品视频|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国产欧美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国产男人天堂|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日韩毛片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日韩在线网址|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国产美女免费网站|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澳门av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亚洲欧美不卡|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久久国语对白|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高清视频一区|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基地|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91高清视频|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五月天综合婷婷|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91热爆在线|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