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職業技術學院 孫參運

夏邑縣種植西瓜由來已久。夏邑縣志記載,明朝嘉靖年間,夏邑縣就有大面積種植西瓜的先例,且產出的西瓜以“甘甜汁多、消暑解渴、風味獨特”被縣府列為貢品。
夏邑縣地處豫東黃淮沖積平原,土壤為潮土類沙質壤土,耕作層深厚,土地肥沃。土壤pH為7.8,土壤有機質含量1.41%,全氮1.037 g·kg-1,速效磷15.3 mg·kg-1,速效鉀131 mg·kg-1。夏邑縣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年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時數2 258.4,年平均降水量785.2 mm。該縣屬淮河流域,地下水具有埋藏淺、增補快、水質好、水溫適宜、開采容易等特點。其地表水水質較好,一般pH為6~9,溶解氧5.6~12.5 mg·L-1,生化耗氧量1.4~4.7 mg·L-1,水質富含硒,地下水質達到國家灌溉水源標準。夏邑縣的土壤、氣候、水文等環境都非常適宜西瓜生長。
近年,夏邑縣緊緊圍繞“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做文章,通過實地調研,因勢利導地制定了大力發展西瓜種植的產業帶動戰略,先后出臺優惠政策,積極引導當地農民發展西瓜種植。夏邑縣統一規劃,規模化種植。建立了以北嶺鎮、胡橋鄉、太平鄉、岐河鄉等為中心,輻射曹集鄉、駱集鄉、會亭鎮等鄉鎮西瓜種植基地。西瓜種植基地以拱棚種植為主,集中連片、規模化發展,進而打造出了“遠看像海洋,近看白茫茫;人人種瓜忙,家家住樓房”的景象。2021年,全縣西瓜種植面積達1.4萬hm2,總產量達65億kg,產值20多億元。
雖然夏邑縣是傳統的西瓜種植區,但瓜農一直采用傳統的模式和技術種植傳統的品種。多年來,夏邑縣西瓜品質得不到保證,所以一直沒有形成西瓜的品牌優勢。夏邑縣為了改善當地西瓜不利局面,一方面,從新疆農業科學院哈密瓜研究所引進具有“成熟周期短、上市早、果實美、瓤紅口感佳”等眾多優點的早佳8424西瓜品種,并大力推廣種植;另一方面,積極與中國園藝學會、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所、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合作,建立綜合試驗站。此外,還與南京農業大學簽訂了“博士后工作站”共建協議,邀請專家授課、指導,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促進產業不斷提質升級。夏邑縣探索出“自根栽培”技術,與嫁接栽培相比,這樣既可以縮短西瓜田間生長時間,使產品提前上市,又保留了西瓜原有的口感風味。
當地群眾和科教人員還摸索出采用三棚四膜多層覆蓋,即“兩層大棚+小棚+地膜覆蓋”的栽培模式,創造了類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晝夜溫差大的小氣候”,實現了西瓜提早上市,含糖量較高,從而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夏邑縣為了做大做強西瓜產業,成立了夏邑縣西瓜協會,并通過標準化示范區創建,形成了一套極具夏邑特色的西瓜種植標準體系,實現了西瓜生產標準化、生態化生產模式。
為了提高西瓜品質,夏邑縣政府部門牽頭制定了《8424西瓜大棚生產技術規程》,該標準推出的“七項技術”和“八有措施”成為當地西瓜種植的指導范本。“七項技術”是指西瓜種植的七種技術,即拱棚結構、自根栽培、輪茬種植、配方施肥、科學防控病蟲、標記授粉、質量監控;“八有措施”是指西瓜質量控制有制度、人員有責任、技術有規程、用藥有臺賬、生產有記錄、售前有檢測、產地有證明、信息有查詢。
夏邑縣政府部門要求西瓜種植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操作,重視藥物防治與物理防治相結合。在藥物防治上,盡量降低農藥的使用次數和劑量,嚴格按照農藥安全間隔期科學施用。在物理防治上,采用黃板誘殺、撲食螨、生物菌、煙霧劑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減少了肥料、農藥使用量。另外,全縣90%以上的設施西瓜種植采用了水肥一體化節肥節水技術,配合使用生物菌有機肥,實現節水節肥30%~40%。
夏邑縣在發展西瓜種植產業的同時,不影響糧食生產和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該縣還摸索出了“拱棚西瓜+秋辣椒”和“露地西瓜+小麥間套+秋大白菜”的種植模式。
1.“拱棚西瓜+秋辣椒”模式,西瓜7月中旬采收結束,接茬種植秋辣椒,每667 m2西瓜產量 3 500 kg左右,辣椒產量1 800 kg左右,兩茬作物每667 m2合計產值可達12 000元。
2.“露地西瓜+小麥間套+秋大白菜”模式,西瓜7月中旬至8月上旬采收結束,接茬種植大白菜,每667 m2西瓜產量3 500 kg左右,大白菜產量5 000 kg左右,兩茬作物每667 m2合計產值可達6 200元。在白菜采收后可以播種晚品種的小麥,小麥每667 m2產量達400 kg。此種植模式既保證了瓜農的收入,又保證了瓜農的口糧。
每到西瓜上市之際,夏邑縣政府部門提前部署開通“綠色通道”,向群眾推出“西瓜地圖”惠農利民。同時,向臨時經營者們免費發放統一的遮陽帳篷,并辦理西瓜銷售臨時設置許可證。經營者們只需提交身份證,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營業執照,簽署文明經營承諾書,西瓜銷售臨時設置許可證就可以辦理。
夏邑縣政府為有效解決瓜農銷售難題,通過建立“瓜農+協會”“瓜農+專業合作社+市場”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西瓜產業化。目前,全縣從事西瓜生產、銷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300多家,設立西瓜交易市場130個,西瓜職業驗瓜師和經紀人500多人,在北京市、上海市、鄭州市、商丘市等50多個大中城市設立西瓜直銷點100多個,從事西瓜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經營的人數達11萬。每到西瓜集中上市銷售的季節,西瓜交易市場都是一派繁忙景象。
夏邑縣政府為了拓寬西瓜銷售渠道,組織開通了“網絡直播+電商”銷售模式。目前,夏邑縣不僅是“中國西瓜之鄉”,還是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擁有8個淘寶鄉(鎮)、4個淘寶村,每日通過網絡銷售40萬單,年交易額突破40億元,帶動全縣10多萬人就業,淘寶鄉(鎮)數量和交易額均位居河南省第一。夏邑縣政府為使西瓜產業搭上網銷快車,與全國知名農產品批發市場、知名電商簽訂了農產品銷售協議,在西瓜銷售旺季通過電商銷售西瓜的數量每天可達20萬kg。
從2018年開始,夏邑縣設立了“西瓜文化節”。在西瓜文化節上,吸引眾多網紅主播加入,共同為夏邑縣的西瓜銷售助力。新穎的活動形式引起人民網、央視網、央視移動新聞客戶端、河南電視臺農業農村頻道的興趣,紛紛前來直播報道,阿里巴巴、淘寶、抖音、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同步開啟參與直播活動。西瓜節的成功舉辦吸引了淘寶、京東等知名電商和順豐等快遞行業直接入駐,參與網上銷售。電商直播拓寬了西瓜銷售渠道,實現了群眾增產受益。2019—2021年,網紅的直播銷售西瓜達2.9萬單,價值在90萬元以上。
夏邑縣政府高度重視西瓜產業的發展,將其作為推進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加大品牌宣傳力度,著力打造夏邑西瓜產業品牌。成立西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建立了縣鄉行政領導包鄉、技術人員包村責任制。整合涉農項目資金統籌用于西瓜生產的技術推廣、產銷對接、市場建設等產業鏈各個重點環節。夏邑縣政府堅持不懈地進行助農宣傳和活動推廣,近幾年來通過舉辦“西瓜文化節”和邀請央視《美麗中國鄉村行》欄目來采風等活動,引起了新華社、《人民日報》《河南日報》、央視網等多家主流媒體爭相采訪報道,助推“夏邑西瓜”品牌走出河南、走向全國。積極開展品牌認證工作,使“夏邑西瓜”先后獲得河南省知名區域公用品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農業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等榮譽,夏邑縣也因此榮獲“中國西瓜之鄉”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