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燕祥
宮頸癌為臨床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我國婦科惡性腫瘤第2位,僅次于乳腺癌[1]。人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為目前公認的宮頸癌重要致病因素之一,HPV種類多樣,已知200多種亞型,其中人乳頭狀瘤病毒16型(HPV16)屬高危型病毒,該亞型持續性感染在宮頸癌形成及惡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2]。胞外信號調節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信號通路為一種與腫瘤形成關系密切的通路,在癌細胞增殖、分化、侵襲、轉移等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異常活化可見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宮頸癌等[3~5]。既往研究報道[6],HPV16感染能夠激活ERK1/2信號通路,但其是否通過該通路參與宮頸癌的發生發展仍需進一步探索研究。為此,本研究探討了HPV16感染與宮頸癌的相關性及對ERK1/2信號通路的影響,希望為宮頸癌診治提供新的靶點。
1.1 一般資料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13例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30~80歲,平均(58.82±5.63)歲;孕1~3次,平均(2.11±0.52)次;平均體質指數(22.36±2.19)kg/m2;有吸煙史22例,有飲酒史35例;淋巴結轉移46例;腫瘤分化程度:高分化80例,中低分化33例。納入標準:①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宮頸癌[7];②入院前未行放、化療治療;③無其他部位腫瘤,無精神障礙性疾病;④病歷資料齊全;⑤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心、腦、肺、肝、腎等器官功能異常者;②認知功能障礙者;③合并血液病者;④依從性差,無法配合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收集患者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中切除的癌組織和癌旁2cm正常組織。比較癌組織和癌旁正常組織內HPV16感染陽性率,比較不同FIGO分期及病理特點的宮頸癌患者HPV16感染陽性率,采用免疫組化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在宮頸癌組織和癌旁正常組織內的表達情況,比較不同FIGO分期及病理特點的宮頸癌患者p-ERK1/2蛋白表達情況,分析p-ERK1/2蛋白表達水平與宮頸癌患者FIGO分期及病理特點的相關性。
1.2.1 HPV16感染陽性率檢測 行PCR-DNA反向雜交實驗,即取石蠟包埋的癌組織和癌旁正常組織標本,依據試劑盒(上海澤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說明書提取HPV16-DNA,并行PCR擴增、雜交,然后洗膜、顯色。陽性判讀:雜交膜條上除IC位點和顯色反應控制點外,僅HPV基因型位點顯藍色,其它位點不顯色[8]。
1.2.2 免疫組化染色法 癌組織和癌旁正常組織切片經二甲苯(上海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XG-R197052)脫蠟和梯度乙醇(上海西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ZSG-442298)水化,然后行微波抗原修復,經3%H2O2滅活內源性酶,經山羊血清(北京伊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YT2525)封閉0.5h,然后滴加p-ERK1/2一抗(1∶200,北京澤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批號BS65784),4℃孵育過夜,洗凈切片,滴加通用型二抗(1∶2000,上海雅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PS119),37℃孵育60min,DAB試劑盒(上海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IC-DAB1-Ra)顯色,蘇木精(北京伊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YT1086)復染,洗滌,脫水,透明,封固,雙盲法讀片。判定標準:隨機選擇5個視野,陽性細胞比例≤10%判定為0分,11%~25%判定為1分,26%~50%判定為2分,51%~75%判定為3分,>75%判定為4分;染色強度:淺黃記為1分,黃色記為2分,深黃記為3分。陽性細胞比例分數×染色強度分數>6分定義為陽性表達,反之為陰性表達[9]。
1.2.3 Western blotting法 膜蛋白提取依據試劑盒 (武漢純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CD-02199-ML)說明進行操作,BCA法及相應試劑盒(上海吉至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批號FT-D24505)測定總蛋白含量。取膜蛋白,在SDS-PAGE凝膠內被分離轉至PVDF膜,用p-ERK1/2一抗(1∶400,上海圻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mYF4837),β-actin一抗(1∶500,北京百奧萊博科技有限公司,批號YT672-WXO)進行雜交,然后經辣根過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標記的特異性二抗(1∶2000,北京百奧萊博科技有限公司,批號WK355-FOV)孵育60min,用ECL化學發光液(上海齊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QY-SH32179)檢測蛋白條帶,使用Image Quant350成像儀(上海美盛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以及Image Quant TL-1軟件對光密度進行分析定量。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宮頸癌組織和癌旁正常組織內HPV16感染陽性率比較 宮頸癌組織內HPV16感染陽性率為84.07%(95/113),顯著高于癌旁正常組織的4.42%(5/113)(χ2=145.286,P<0.001);不 同FIGO分期、有無淋巴結轉移、不同腫瘤分化程度的宮頸癌患者HPV16感染陽性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FIGO分期、有無淋巴結轉移、不同腫瘤分化程度的宮頸癌患者HPV16感染陽性率比較
2.2 免疫組化染色檢測p-ERK1/2蛋白在宮頸癌組織和癌旁正常組織的表達情況 免疫組化染色結果顯示,p-ERK1/2蛋白定位于胞質或胞核,呈棕黃色或黃褐色顆粒(見圖1)。113例宮頸癌組織中p-ERK1/2蛋白陽性表達者89例,占78.76%,而相應的癌旁正常組織內p-ERK1/2蛋白陽性表達者9例,占7.9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15.306,P<0.001)。

圖1 p-ERK1/2蛋白在宮頸癌組織和癌旁正常組織內的表達(×400)
2.3 Western blotting檢測p-ERK1/2蛋白在宮頸癌組織和癌旁正常組織的表達 Western blotting結果顯示,p-ERK1/2蛋白在宮頸癌組織和癌旁正常組織中的表達量分別為5.58±1.22、0.92±0.36,宮頸癌組織內p-ERK1/2蛋白表達量顯著高于癌旁正常組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8.944,P<0.001)見圖2。

圖2 Western blotting檢測p-ERK1/2蛋白在宮頸癌組織和癌旁正常組織內的表達
2.4 不同FIGO分期及病理特點的宮頸癌患者p-ERK1/2蛋白表達比較 FIGO分期ⅡA~ⅡB、有淋巴結轉移、腫瘤中低分化程度、HPV16感染患者癌組織內p-ERK1/2蛋白表達量顯著高于FIGO分期IA~IB、無淋巴結轉移、腫瘤高分化程度、非HPV16感染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5 相關性分析 p-ERK1/2蛋白表達水平與宮頸癌淋巴結轉移、高FIGO分期、中低分化程度、HPV16感染呈正相關(P<0.05)。見表3。
表2 不同FIGO分期及病理特點宮頸癌患者p-ERK1/2蛋白表達情況(±s)

表2 不同FIGO分期及病理特點宮頸癌患者p-ERK1/2蛋白表達情況(±s)
病理特點 n p-ERK1/2蛋白 t P FIGO分期 7.931 <0.001ⅠA~ⅠB 84 4.23±0.95ⅡA~ⅡB 29 6.67±1.56淋巴結轉移 9.964 <0.001無67 4.18±0.86有46 6.78±1.62腫瘤分化程度 7.632 <0.001高分化 80 4.41±0.99中低分化 33 6.55±1.48 HPV16感染 8.020 <0.001無18 4.50±0.82有95 6.61±1.74

表3 不同病理特點和p-ERK1/2蛋白表達相關性分析
HPV為一種球形DNA病毒,由DNA核心和蛋白外殼組成,感染途徑有性傳播、醫源性感染和母嬰傳播等,在14~59歲人群中感染率為26.8%[10]。目前已知的200多種亞型中,約有40種和生殖道疾病的發生有關,這40種HPV亞型可繼續分類為低危型與高危型,低危型可引起某些良性病變如尖銳濕疣,而高危型HPV亞型,如HPV16通常和宮頸病變有關,是宮頸癌形成的關鍵誘因之一[11,1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宮頸癌組織內HPV16感染陽性率(84.07%)顯著高于癌旁正常組織(4.42%),FLGOⅡA~ⅡB期、淋巴結轉移、腫瘤中低分化程度患者HPV16感染陽性率顯著高于FLGOⅠA~ⅠB期、無淋巴結轉移、腫瘤高分化程度的患者,表明HPV16感染與宮頸癌發生和發展顯著相關,這與既往研究一致[13]。然而,宮頸癌惡性轉化并非HPV感染這一單方面因素所致,宮頸癌發生和發展是環境、遺傳、基因、生物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該過程中機體感染HPV后,抑癌基因失活、促癌基因激活、細胞內信號通路激活等一系列過程被啟動,繼而使細胞生物學行為發生異常變化,如異常增殖、侵襲、轉移等,最終引發宮頸癌[14]。
ERK1/2通路為細胞內十分重要的信號轉導通路,ERK1/2通路中相關蛋白分子表達異常會促使癌細胞增殖、侵襲,在惡性腫瘤發生和病情進展中發揮作用。研究發現[15],ERK1/2活化后可通過干擾合成嘧啶核苷酸、構建染色質及蛋白質翻譯而引起細胞大量增殖,促進細胞周期進展;還可通過干擾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發揮抗凋亡效應,從而促進癌細胞生長、分裂及向惡性轉化。本次研究采用免疫組化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p-ERK1/2蛋白在宮頸癌組織和癌旁正常組織的表達情況,結果均顯示p-ERK1/2蛋白在宮頸癌組織中呈高表達,進一步分析發現FIGO分期ⅡA~ⅡB、有淋巴結轉移、腫瘤中低分化程度、HPV16感染患者癌組織內p-ERK1/2蛋白表達量顯著高于FIGO分期IA~IB、無淋巴結轉移、腫瘤高分化程度和無HPV16感染的患者,提示ERK1/2信號通路的激活在宮頸癌發生和病情進展過程中有促進作用,可能會促使宮頸癌浸潤、侵襲及轉移。此外,HPV16感染患者癌組織內p-ERK1/2蛋白表達量顯著高于無HPV16感染患者,相關性分析顯示p-ERK1/2蛋白表達水平與宮頸癌患者HPV16感染呈正相關,作者認為可能是HPV16介導ERK1/2通路而參與宮頸腫瘤形成及其向宮頸浸潤癌轉變。Silva等[16]研究顯示,宮頸上皮HPV感染之后,HPV的致癌蛋白(E6、E7)能夠持續表達,推動宮頸病變進展。Cheng等[17]研究發現,ERK1/2通路能夠參與突變Ras基因所致的宮頸癌Hela細胞增殖。因此,宮頸癌臨床治療干預時,可考慮從清除HPV16及抑制ERK1/2通路入手,以改善宮頸癌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HPV16感染可能通過持續活化ERK1/2信號通路,促使宮頸癌發生和發展,然而本次研究僅為臨床初步分析,處于組織學水平,有待行基礎實驗基于細胞學水平進一步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