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肖 楊雅 張彬
重癥監護室(ICU)是為危重癥患者及時提供高質量系統救治的科室,是醫院集中監護和救治重癥患者的專業科室。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為滿足搶救、監護及各種引流管安全使用的要求,入院后會常規穿普通病號服或披肩,但隨著人性化治療環境的發展,“以患者為中心”理念的推進,滿足ICU清醒患者的護理需求,創建多學科交叉的人性化醫療環境,成為當代醫院及科室追求的目標[1]。患者現穿著的傳統病號服存在諸多弊端,如穿著普通病號服會延誤搶救、影響治療及護理操作、不利于安全使用各種引流管以及觀察傷口,穿著披肩會造成患者隱私暴露,不利于床邊康復訓練,降低患者自尊感,且易出現ICU譫妄現象,影響患者救治及回歸社會時間。為解決現有傳統病號服及披肩存在的缺點及不足,作者研發了一款新型ICU病號服,應用以來,效果良好,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字表法對2020年6~12月收治于我科ICU清醒患者120例分組,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26~70歲,平均(42.38±3.18)歲,呼吸衰竭15例、急性胰腺炎12例、心功能不全8例、消化道出血7例、酮癥酸中毒8例、藥物中毒4例、多發性骨折6例;觀察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21~79歲,平均(44.40±5.72)歲,呼吸衰竭11例、急性胰腺炎12例、心功能不全10例、消化道出血9例、酮癥酸中毒8例、藥物中毒6例、多發性骨折4例。兩組年齡、性別、基礎疾病等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傳統病號服(普通病號服或披肩),觀察組使用新型ICU病號服。
1.2.1 新型ICU病號服的設計及制作 新型ICU病號服包括上衣1和下衣2,上衣1與下衣2是分開的,所述的上衣1的左肩及左臂上側設置有開氣3,上衣1的右肩以及右肩上側設置有開氣4,上衣1左側腋中線至腰設置有下開氣5,上衣1右側腋中線至腰設置有下開氣6,下衣2的左外側中線至腳踝外側設置有側開氣7,下衣2的右外側中線至腳踝外側設置有側開氣8。開氣3上設置有成排的左肩按扣11,開氣4上設置有成排的右肩按扣9,下開氣5上設置有成排的左下側按扣12,下開氣6上設置有成排的右下側按扣10。側開氣7上設置有成排的左褲按扣13,側開氣8上設置有成排的右褲按扣14,其按扣為12mm嬰兒專用天然樹脂按扣。設計如圖1。

圖1 新型ICU病號服設計圖
1.2.2 新型ICU病號服的使用方法 患者穿戴上衣1和下衣2時,右肩按扣9、右下側按扣10、左肩按扣11和左下側按扣12將開氣3、開氣4、下開氣5和下開氣6閉合,左褲按扣13和右褲按扣14將側開氣7和側開氣8閉合,當患者出現病情變化,需要緊急進行CPR或電除顫時,醫務人員可將右肩按扣9、左肩按扣11快速拉開,暴露胸部進行CPR或電除顫等操作。ICU患者常留置經外周中心靜脈導管(PICC)以及中心靜脈導管(CVC),上面兩種引流管可從右肩按扣9或左肩按扣11的縫隙引出,便于操作治療;留置心包積液引流管可從左腋下側按扣12的縫隙穿過,胸腔、腹腔引流管可根據置管位置從右腋下側按扣10、左腋下側按扣12的縫隙穿過。左褲按扣13和右褲按扣14的縫隙便于各種引流管的規范放置以及拉開腰部按扣方便實施股動靜脈置管的維護換藥,拉開左褲按扣13和右褲按扣14將側開氣7和側開氣8打開,便于醫護人員對患者腿部進行治療。
1.3 評價指標 患者穿著病號服2周后由專人進行觀察及面對面訪談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患者滿意度、患者舒適度、患者ICU譫妄發生率、醫護人員滿意度及患者家屬滿意度。①患者滿意度、醫務人員滿意度及患者家屬滿意度調查:均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的相對應分值為5~1分,得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②患者舒適度調查:“好”為患者主訴穿著病號服后能滿足自我生理及心理需求,反之為“差”。③由醫生診斷患者是否出現譫妄。譫妄發生率=同期穿著一款病號服患者發生譫妄例數/統計周期內穿著一款病號服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4.68±0.504)分,對照組為(4.07±0.918)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561,P<0.05)。
2.2 醫務人員滿意度 觀察組醫務人員滿意度為(4.73±0.578)分,對照組為(4.27±0.548)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536,P<0.05)。
2.3 患者家屬滿意度 觀察組家屬滿意度為(4.52±0.748)分,對照組為(3.85±0.936)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312,P<0.05)。
2.4 患者舒適度 觀察組患者舒適度“好”為51例,“差”為9例;對照組“好”為35例,“差”為25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506,P<0.05)。
2.5 ICU譫妄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發生譫妄9例(15.0%),對照組發生16例(26.7%),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476,P>0.05)。
3.1 新型ICU病號服的使用能有效提升患者滿意度及舒適度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WHO提倡“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主張加強醫務人員與患者溝通、服務及人文關懷意識[2]。ICU是醫院救治危重患者的科室,隨著ICU鎮痛、鎮靜管理策略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舒適化、淺鎮靜eCASH(使用最少的鎮靜劑達到最佳舒適度)策略的轉變,越來越多的ICU患者能夠保持清醒,以維持正常的生理狀態[3],但認知障礙、環境因素(噪聲、光照、隱私暴露等)、促發因素(肢體約束、疼痛、焦慮等)仍是ICU患者發生譫妄的危險因素[4],患者在清醒狀態下,對疾病的擔憂、隱私暴露及環境的改變等,都會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導致患者出現認知障礙,增加譫妄發生的可能性,延長患者回歸社會時間。普通病號服僅適用于病情較輕、能自由活動的患者,不適用于ICU危重患者的病情搶救、治療及護理操作,不利于引流管安全引流及傷口觀察。披肩是ICU患者的常見著裝,雖能方便搶救及觀察,但穿著披肩過分暴露患者隱私,患者常自訴ICU救治降低自尊感等。新型ICU病號服在普通病號服基礎上進行改裝,增加多個開氣和按扣,可根據實際需求任意拉開,便于快速搶救、放置各種引流管、觀察傷口及換藥等,同時能有效保護患者隱私。危重患者常會留置尿管,穿著普通病號褲時尿管不易外放,且極易出現尿管牽拉,導致血尿,在ICU臨床上常不給予患者穿著病號褲,清醒患者常因隱私暴露感到不適,新型病號褲可通過按扣縫隙將尿管引流端放于病號褲外,既能滿足患者需求,又能保護患者隱私,同時還可以增加患者的床上及床邊的活動范圍,消除患者消極心理,有效落實“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滿意度及舒適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
3.2 新型ICU病號服的使用能提高醫務人員的滿意度及工作效率 ICU患者病情重且復雜多變,因疾病治療需要,醫務人員時常對患者進行操作、觀察等。新型ICU病號服易于穿脫,設有的多個開氣和按扣,根據實際需求可任意拉開,天然樹脂按扣代替傳統系帶,按扣不易脫落,使用更方便、快捷。當患者出現病情變化,需要立即對患者胸部進行CPR或電除顫等操作時,需要第一時間暴露胸部,可快速將新型病號服按扣拉開暴露胸部進行操作,同時還可以快速便捷暴露患者雙上肢深靜脈或套管針等靜脈通路,可快速給藥,及時救治患者,而傳統紐扣病號服進行胸部相關操作時,需將紐扣一一解開,方可暴露患者胸腹部,易延誤搶救,且傳統病號服不能及時脫下兩側衣袖,這在對患者兩側上肢的深靜脈或套管針進行搶救給藥時,造成極大困擾,危重患者在治療期間,常留置多種、多個引流管,如PICC、心包穿刺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等,可根據置管位置在各個開氣處將引流端引出、規范放置,避免導管打折,保持導管通暢,防止發生堵管。使用新型ICU病號服方便醫務人員進行置管操作及對各個置管的維護換藥,方便抽血、靜脈穿刺等操作,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本研究觀察組醫務人員的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
3.3 新型ICU病號服的使用能有效提高患者家屬滿意度 ICU是危重患者救治的主要場所,患者發病急、病情重,多采取封閉式管理,患者生活質量下降,清醒患者常易出現孤獨、緊張、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家屬或朋友的短時間探望、陪伴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5],在了解病情情況下,家屬探視時,多注重患者的顏面情況、情緒、心理需求及愛與被愛的需求,通過觀察醫務人員服務水平和操作技能,患者床邊活動訓練、患者隱私部位受到保護情況,感受到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被尊重以及疾病救治的希望[6],提高家屬對疾病救治的信心,配合醫護人員完成治療。調查顯示,穿著新型ICU病號服的患者家屬體會到患者被尊重,患者隱私被充分保護,極大地提高了患者家屬滿意度(P<0.05)。
3.4 新型ICU病號服的多種使用優勢,適用于多個科室使用 這款新型ICU病號服現應用于ICU,也可用于普通病房,根據科室需求,做出相應調整及結合,僅留置尿管患者可將普通病號服上衣與新型ICU病號服下衣結合,僅留置PICC患者可將新型ICU病號服上衣及普通病號服下衣結合,其開氣及按扣設計也可在此基礎上根據科室患者需求,做出相應調整。
本研究所述新型ICU病號服制作簡單、成本低廉、應用廣泛,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和舒適度,提升了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患者家屬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