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騰 李曉芳 岳修勤
手術是臨床常見的治療手段,為了保證手術順利開展,減輕患者痛苦,選擇一種有效的麻醉方式尤為重要[1]。臨床上麻醉方式較多,其中單肺通氣麻醉較為常見,單肺通氣主要針對胸科手術中利用支氣管導管,使患者維持一側肺通氣,達到隔離患側肺,阻止液性分泌物進入健側的目的。單肺通氣麻醉近年來廣泛用于食管、全肺、肺葉及胸腔鏡等手術,可以有效減輕手術側肺損傷,同時預防交叉感染[2]。臨床常用異丙酚、瑞芬太尼、芬太尼等藥物進行麻醉,為了保證麻醉效果,現多采用復合麻醉,本研究主要探討瑞芬太尼與異丙酚聯合對患者進行單肺通氣麻醉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94例單肺通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各47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26例;年齡19~76歲,平均(49.28±3.59)歲。觀察組中男23例,女24例;年齡20~75歲,平均(49.28±3.5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臨床麻醉指南》[3]中單肺通氣標準;②對本研究所用藥物無過敏;③知情同意本研究;④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溝通障礙;②精神異常;③肝、腎嚴重器官障礙;④臨床資料不全。
1.2 方法 兩組均動態監測患者動脈壓、血氧飽和度、脈搏及心電圖等指標,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及安定,分別為0.06mg/kg、0.1mg/kg,幫助患者止吐、鎮靜,同時建立靜脈通道,鎮靜藥物起效后采用麻醉藥物進行間歇正壓通氣。對照組:給予異丙酚(國藥準字H20123318,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復合芬太尼(國藥準字H20003688,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采用微量泵持續泵入靜脈通道,劑量分別為2mg/kg、0.2μg/kg。觀察組:予異丙酚及瑞芬太尼(國藥準字H20030199,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采用微量泵持續泵入靜脈通道,劑量分別為2mg/kg、0.2μg/kg。如有患者發生心率下降,應減緩麻醉藥物泵注速度,實時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出現異常及時處理。
1.3 檢查指標
1.3.1 臨床指標 包括呼吸恢復正常時間、睜眼時間、起效時間、拔管時間。
1.3.2 各時間段肺內分流量及動脈血氧分壓(PaO2) 對兩組雙肺通氣0.5h(T1),單肺通氣0.5h(T2)、1h(T3),再次雙肺通氣0.5h(T4)及手術結束時(T5)肺內分流量進行觀察。取空腹靜脈血5ml,離心后放入-70℃冰箱冷存待檢測PaO2,正常值為95~100mmHg。
1.3.3 麻醉滿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量表,主要從知曉程度和疼痛情況評定,合計10分,滿意8~10分,比較滿意6~7分,不滿意<6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麻醉后,觀察組臨床指標、PaO2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麻醉后,觀察組各時間段肺內分流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觀察組麻醉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3。
表1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min)

表1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min)
組別 呼吸恢復正常時間睜眼時間起效時間拔管時間觀察組(n=47)4.25±1.09 5.98±1.58 6.64±2.35 14.59±2.45對照組(n=47)6.95±1.04 9.23±2.16 15.36±2.5431.59±2.51 t 12.287 8.326 17.276 33.228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各時段PaO2、肺內分流量對比(±s)

表2 兩組各時段PaO2、肺內分流量對比(±s)
組別T1 T2 T3 T4 T5 PaO2(mmHg)肺內分流量(%)PaO2(mmHg)肺內分流量(%)PaO2(mmHg)肺內分流量(%)PaO2(mmHg)肺內分流量(%)PaO2(mmHg)肺內分流量(%)觀察組178.25±5.0917.95±2.04180.25±2.0928.95±3.04 182.25±5.0926.25±3.39 181.64±3.3519.64±3.15179.59±3.4515.59±2.45對照組160.95±5.0422.25±2.09176.95±2.0438.25±3.09 178.95±5.0439.95±3.54 169.36±3.5426.36±3.54162.59±3.5122.59±2.51 t 16.558 10.094 7.746 14.709 3.158 19.162 17.273 9.722 23.680 13.68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2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兩組麻醉滿意度對比[n(%)]
胸外科手術中麻醉方式較多,單肺通氣麻醉在臨床較常見,其操作較為簡單,且血流動力學波動較小,可有效減少肺內分流量[4]。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易誘發多種肺部并發癥,造成肺組織缺氧、牽張等,甚至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臨床上常使用異丙酚與芬太尼進行單肺通氣麻醉,其中異丙酚作為常見的麻醉藥物,臨床上又稱丙泊酚,15min內起效,麻醉結束后約15min患者呼吸功能可迅速恢復,麻醉效果較快且同時可加速呼吸功能恢復,減少肺內分流及并發癥。同時能夠使患者體內細胞的代謝水平降低,減少血管內血流,擁有較好的臨床麻醉效果[5]。而芬太尼作為一種強效鎮痛藥物,鎮痛效果極佳,其作用強度是嗎啡的60~80倍,起效極快,但維持時間短,雖對心血管功能無明顯影響,但仍需謹慎使用,避免使用不當,導致患者血壓下降,心率降低及呼吸抑制等。異丙酚復合芬太尼麻醉效果一般,芬太尼安全性較低,且無法有效改善患者肺內分流量,因此將芬太尼替換為瑞芬太尼,觀察其麻醉效果。
瑞芬太尼起效快、維持時間短,化學結構中含有酯鍵,可有效預防血漿/抗膽堿酯酶對代謝的影響,且臨床應用中鎮痛及鎮靜效果明顯。藥物中有效半衰期為3~10min,相對較短,但作用強度是芬太尼的6~7倍,與異丙酚聯用麻醉效果極佳。黃瑞鑫[6]在研究中選取90例行單肺通氣麻醉手術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對兩組麻醉后的呼吸恢復正常時間及睜眼時間進行對比,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另觀察起效時間、拔管時間,麻醉后,觀察組起效時間、拔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瑞芬太尼聯合異丙酚麻醉起效快、持續時間短。患者吸入的氣體無法進入病變區肺泡內,無法進行正常氣體交換,致使含還原血紅蛋白的靜脈血直接回入左心,產生“由右到左”的分流。同時心排血量成分中肺內分流占比較大時,易引起“不伴有CO2分壓升高,且PaO2無顯著升高”的低氧血癥。瑞芬太尼具有較好的協同作用,能夠平穩麻醉效果,降低患者單肺通氣時PaO2,有效控制單肺通氣中肺內分流量,減少肺內分流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麻醉后,觀察組各時間段肺內分流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佟鋼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提示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可以減緩肺內分流情況。
PaO2正常范圍為95~100mmHg,可反映機體對缺氧的敏感程度。臨床上常用來判斷是否缺氧及缺氧嚴重程度,具有隨年齡增長而降低及地域差異性大的特點,一般情況下輕度缺氧指PaO2為60~80mmHg,中度缺氧指PaO2為40~60mmHg,重度缺氧指PaO2<40mmHg,當PaO2<30mmHg將危及患者生命。而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能夠穩定血流動力學,呈現出平穩的體征。譚輝[8]研究中,麻醉后,研究組在T1、T2兩個時間段PaO2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提示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聯合麻醉對PaO2有較好的穩定作用。
綜上所述,采用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進行單肺通氣麻醉,可以有效穩定PaO2,減少肺內分流量,縮短臨床指標恢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