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嵐清 王 豐
“絲綢之路經濟帶”體現著協調發展、互利共贏的思路,其東邊牽動亞太經濟圈、西邊聯動歐洲經濟圈,致力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互聯互通網絡體系。甘肅地處歐亞大陸橋核心通道,是連接國家中部、東部沿海地區、西部地區以及中西亞國家的重要通道,對促進中外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當前,為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甘肅積極提升營商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優化產業結構、加強對外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并取得了諸多成果,但在政策扶持、貿易發展、產業結構升級、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至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了進一步規劃和要求,在此背景下,甘肅迫切需要把握這一機遇、采取更加全面的措施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升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深化經貿合作。因此,基于甘肅經濟發展現狀和資源稟賦,分析如何更好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將為最終推動甘肅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蘭州海關數據,2020 年,甘肅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224.4億元,占進出口總額45.7%,同比增長30.5%,說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甘肅外貿發展的增長起著重要推動作用。但整體來看,2014~2019 年甘肅進出口總額(見表1)總體呈下降趨勢,2019 年相較2014 年下跌了30%以上,且自2017 年起,甘肅對外貿易呈逆差狀態,其中存在甘肅產業轉型升級、逐步摒棄低端產業鏈等因素,但當前面臨的貿易失衡問題仍不可忽視。

表1 2014~2019年年度進出口總額統計表
近年來,甘肅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貿易份額逐年增加,其貿易合作伙伴主要為哈薩克斯坦、蒙古、澳大利亞以及俄羅斯等“一帶一路”國家。根據《甘肅發展年鑒》統計,哈薩克斯坦穩居甘肅貿易伙伴首位,后面依次是蒙古、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智利等國家,這種趨勢表明“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未來可能成為甘肅最重要的貿易伙伴,與其保持友好經貿往來將有效促進甘肅對外貿易發展。
文旅產業是甘肅對外開放合作的一張特色名片,甘肅作為伏羲和女媧的故鄉,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近年來甘肅國際旅游業務發展不斷提速,文旅產業已逐步成為甘肅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增長極。根據《甘肅發展年鑒》統計,2014~2019 年甘肅國際旅游收入呈遞增趨勢,說明文化旅游發展具有較強的經濟增長潛力。甘肅歷史文化悠久,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核心樞紐,為甘肅文旅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天然區位優勢和發展基礎。在接待外國旅游人數中,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等沿線國家游客占主要地位,隨著交通設施不斷完善,未來“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將成為甘肅文化旅游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甘肅省近年來在“引進來,走出去”方面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和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但當前實際利用外資情況(見表2)不容樂觀,2014~2019 年總體呈下降趨勢;2017 年波動較大;2017~2019 年雖呈逐年遞增,但遠未達到2014 年水平。簽訂合同投資額方面,2016 年為近年來最高,達到137.50 億元,后逐年下降。對外承包工程總量雖有個別年份波動,但總體較為穩定。當前,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經濟合作的不斷深入,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的需求勢必不斷增加,相較沿線國家,甘肅具有對外工程承包實力優勢,如能抓住這一機遇,甘肅對外承包工程將有新的增長。

表2 2014~2019年甘肅利用外資與對外工程承包數據統計表
1.區位優勢。甘肅地處歐亞大陸橋核心通道,是連接國家中部、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新疆地區及中西亞國家的重要通道,能夠成為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經貿物流區域中心。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甘肅處于內循環腹地,具有天然的區位優勢,可發展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撐點和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物流核心樞紐點,這將對促進甘肅與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和經貿合作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2.產業發展優勢。“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促進生產要素的有效流動和配置,國內發達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將有較大機會遷往甘肅地區。同時,充裕的資金、發達的技術、熟練的勞動力會進一步向甘肅轉移。甘肅礦產資源儲備、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風電裝機容量以及中藥材品種等位居全國前列,具有歷史文化、特色農業、資源能源等產業發展優勢,這為推動甘肅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城市經貿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近年來,甘肅堅持發展節能環保、先進制造、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等具有較大潛力的新興產業,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敦煌文博會、公祭伏羲大典、中國中醫藥產業博覽會等重要節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提高了甘肅的知名度。甘肅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的思路,已經先后舉辦了27 屆“蘭洽會”,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帶一路”倡議對甘肅在商貿交易、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等方面的重要影響日益凸顯,甘肅的世界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
3.政策支持優勢。當前,甘肅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有國家和地方相關政策支持的優勢,“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為甘肅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中提出了甘肅全面落實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將建設蘭州新區、敦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國絲綢之路博覽會”,設立蘭州新區和武威保稅區,對降低物流成本、吸引外資、增加投資等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全面開放蘭州、敦煌兩個國際空港口岸,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交流提供了開放的窗口。《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將在基礎設施、生態發展、營商環境、產業發展等方面重點支持西部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對甘肅等西部省份在生態環境治理、發展新興產業、區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1.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對甘肅更好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起著巨大推動作用,能夠顯著促進經濟增長。甘肅近年來不斷加強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實現交通網絡互聯互通的建設目標相比,甘肅交通基礎設施總量和運營效率依然存在不足,如覆蓋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的交通網絡尚未完全形成,且交通網絡化程度依然相對低、覆蓋范圍較小;不同運輸方式銜接不暢;道路網絡轉換不夠便捷高效、可進入性比較差。此外,甘肅鐵路(投入客貨運輸營業或臨時營業的鐵路長度、公路(包括等級公路和等外公路)和高速公路里程(見表3)較周邊陜西、新疆、四川、內蒙古、山西等省份均有一定差距,交通設施建設的不完善將影響甘肅文化旅游業、進出口、外商投資等多方面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

表3 甘肅及周邊省份運輸線路長度統計表
2.營商環境有待提升。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西部地區存在巨大的投資空間,而良好的營商環境可進一步促進投資增長。營商環境主要涉及政府辦公效率、法治、金融、稅收、人才引進、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面。在《中國省份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甘肅營商環境指數為41.22,全國排名第29位,政務環境排名第8、市場環境排名第25、法律政策環境排名第31、人文環境排名第16,以上數據橫向對比國內其他“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份中也相對落后,甘肅整體營商環境落后主要源于市場環境和地方法規政策環境兩項指標水平較低,當前,甘肅在地方法規建設中確實存在著不全面、執行滯后、執法力度不嚴等問題,這些因素影響著國際投資者的投資信心進而影響甘肅順利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進程。
3.相關機制不健全。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亦需要完善一系列促進機制,“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倡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等為甘肅帶來巨大發展潛力的同時,也對甘肅行政審批效率和營商環境回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順利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需要不同部門、主體相互協作,需要一個政府主導的協調機構統籌規劃,嚴格按照國家、省委省政府相關指導文件執行,并建立考核制度。合作機制創新的不足也難以保障對外經貿合作和交流持續開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長。
地緣經濟關系是基于各個經濟體之間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方面差異,反映在資源、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經濟要素與地理區位之間的競爭性或互補性的關系。地緣經濟關系通常劃分為競爭型和互補型地緣經濟關系類型,其中,經濟要素的相似性導致地緣經濟關系呈現競爭型,差異性則使得地緣經濟關系呈現互補型。本文采用歐式距離法(溫志宏,1998),將地緣經濟關系劃分為強互補型、一般互補型、一般競爭型、強競爭型等類型。同時參考現有研究(張學波等,2006),選取X、Y、Z三項經濟指標測算雙方地緣經濟關系類型,其中,X為固定資產形成總額除以GDP,Y 為二、三產業產值之和除以該地GDP,Z為某地區農業增加值除以該地區工業增加值。
歐氏距離計算公式為:

式中,EDi表示甘肅與第i 國之間的歐氏距離,為第i國三項指標計算的標準化數值,為甘肅地區的三項指標標準值。為使得數表明問題更加顯著,初步計算EDi后依照(2)式對其進行標準化處理:

結合數據可得性和國家經濟發展差異,本文選擇25個“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測算甘肅地緣經濟關系,首先計算甘肅和各國X、Y、Z 等三項指標的數值并進行標準化處理,接著基于歐式距離公式計算甘肅與各國的歐式距離值后,將該項數據標準化處理后乘以地理距離權數得到最終結果(見表4)。本文原始數據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EPS數據庫、中國統計年鑒、甘肅統計年鑒等數據整理而成。對于統計數據中存在的缺失值問題,本文采用均值插補法或平滑法予以完善。

表4 2019年甘肅省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歐式距離計算表
為了能更好說明甘肅省與沿線國家地緣經濟關系,本文參考現有研究(張學波等,2006),結合數據特征將地緣經濟關系分為4 類:強競爭型、一般競爭型、一般互補型和強互補型,有關閾值及對甘肅省與沿線國家的地緣經濟關系劃分見表5。從總體上看,甘肅與“絲綢之路經濟帶”25 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的地緣經濟關系相對較好,與14 個國家呈經濟互補性關系,從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來看,這些國家大多為發達國家如英國、法國和德國等,主要在勞動效率、資源流動能力方面較強的互補性關系;與11 個國家呈地緣經濟競爭性關系,這些國家均為發展中國家且包含塔吉克斯坦、蒙古、印度、吉爾吉斯坦等與中國臨壤國家,其中僅與哈薩克斯坦保持一般競爭性關系,與其余10 個國家呈強競爭型地緣經濟關系,11 個國家在資本轉換效率、勞動效率和資源與產品向外流動的能力三項指標上相較上述14個國家均更加呈現競爭型關系。

表5 甘肅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地緣經濟關系
在強互補型地緣經濟關系中,甘肅與伊拉克、巴基斯坦、約旦等國家在資源流動、勞動效率、資源流動三項指標均體現互補型,在進行經貿合作時,此類國家與甘肅互補型較強、應重點關注;在一般互補型地緣經濟關系中,甘肅僅與沙特在三項指標上呈互補性關系,法國在資金流動指標呈競爭型關系,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埃及、烏克蘭等國家在勞動效率指標上與甘肅呈競爭型關系,亞美尼亞和烏克蘭在資源流動能力指標上與甘肅呈競爭型關系;在一般競爭型地緣經濟關系中,僅包含哈薩克斯坦,且總體數值絕對值僅為0.02,作為與甘肅貿易往來最多的國家,其在資金流動指標上與甘肅呈競爭型關系;在強競爭型地緣經濟關系中,各個國家在各項指標上與甘肅基本呈競爭型關系,值得注意的是,此類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甘肅之所以與此類國家呈競爭型關系,這可能與甘肅當前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產業結構和要素稟賦與此類國家類似有關。此外,本次測算中與中國臨壤的7 個國家,塔吉克斯坦、蒙古、印度、吉爾吉斯坦與甘肅呈強競爭型地緣經濟關系,因此,積極發展邊境貿易未必能夠有效促進經濟增長,可能因此減少與其他國家更有效的經濟合作。
一是打通甘肅陸上“絲綢之路”,加快完善區域內交通基礎設施和交通網絡,與“三大國際陸港”、“三大空港”協同建設,促進現有鐵路和公路擴能改造,打通物流發展“最后一公里”,并加快建設向西、向東開放通道,推動更多州市接入“絲綢之路經濟帶”鐵路網絡,構建高效、便捷、低物流成本的現代化交通運輸網絡。二是完善空中“絲綢之路”,優化國內航線網絡布局,積極出臺優惠政策支持,增加直達航線、加密航班,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包機常態化。三是發展海上“絲綢之路“”,加大與各大港口無水港建設,積極構建鐵海聯運通道,將鐵路運輸與沿海港口的信息、業務無縫對接,將沿海港口業務前移,實現碼頭功能便捷化延伸到鐵路中心,持續優化審批流程,真正發揮主要港口在甘肅省對外經濟合作的服務作用。
一是加強甘肅與國內各個省市、沿線各個國家和地區友好城市建設。積極組織政府間交流活動,營造良好的開放形象,不斷吸引國際組織入駐,與中西亞、歐洲等主要國家合作建立投資促進機構,創新與領事館、行業協會及企業的經貿服務促進機制,搭建沿線國家交流新平臺、新渠道。二是積極承辦各項國際體育和展會活動,注重融合文化特色和體育賽事特征。引進一流國際體育賽事活動,如舉辦絲路主題的國際馬拉松賽事,促進區域間的互動交流。三是通過各種網絡媒介宣傳甘肅文化品牌,與沿線國家共辦“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博覽會。基于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培養一批開放型、包容型、創意型文化龍頭企業,支持甘肅地區歌舞團、博物館等各類海外訪演和合作。
一是持續優化政府行政審批制,提升審批效率,對于重復、不必要的審批項目、條款和不影響安全前提下的投資審批條目可以優化、精簡甚至是取消,主動承接落實針對各項行政審批事項精細化的下放、調整,增強下放行政審批權限“協同性”要求,甘肅省各市州、各部門應落實權限追隨事項同步下放原則。二是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強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施力度,甘肅省各市州工商與市場監管部門作為監管執法主體,在對各地企業生產運營執法監管進程中,嚴格落實“雙隨機”抽查理念,不僅有助于營造公平的市場主體監管環境,也有益于維護監管執法發展路徑的合規性。三是完善法律政策建設,要堅持依法治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協同促進,加強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協同發展。
一是根據甘肅地區重點建設產業,打造甘肅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建立創新高新技術鼓勵機制,對引入的龍頭企業給予資金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做好個人及家屬醫療、教育、住房等后勤保障,提升甘肅地區高新技術產業吸引力。二是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經濟合作機制,與德國、意大利等沿線發達國家積極探索設立國際性科技合作園,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同時充分完善各項優惠政策,吸引國際高質量企業入駐。
一是與沿線國家城市積極合作,共同舉辦各類招商引資活動。在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完善文化傳播和合作的硬件支撐,在教育、醫療、體育等多方面不斷對標國際水平和標準,創立各類國際化品牌,如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展覽館等公共服務項目。二是達成工業發展合作協議。在經營工業品的區位選擇上,以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為主,采取“小步快跑”、“穩定發展”的策略,逐步實現工業發展合作;三是大力發展對外工程承包,完善獎勵補貼機制,鼓勵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和對外工程承包。對外工程成本可有效帶動成套設備、建筑材料、技術、品牌和服務對外出口,形成各個產業和行業協同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