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間,蘇州人雨中做核酸,流動的排隊花傘視頻瞬間刷爆了朋友圈。蘇州就是這樣的城市,大雨傾盆,每一個人都會為彼此撐起一把傘,而那個“總會到來的春天”,其實一直在蘇州堅韌的骨子里,在每一個平凡而又溫暖的生活瞬間,從未離去。
盡心盡力排憂解難,忠誠守護這座城
“有困難,找警察”這句話在疫情期間尤為生動。
5月的蘇城時陰時雨,在園區新鎮小區內,大家耐心地排著隊等待核酸檢測。一個臨時搭建的雨棚被積水壓得搖晃起來,陽澄湖半島派出所民警陳元忙沖上前一把護住立桿,并連聲提示群眾避讓。在呼叫上級的同時,陳元“人肉支架”般牢牢把住桿子直到維修人員趕來。旁邊排隊的群眾不禁對他豎起了大拇指。看到在特殊時期群眾團結一心,警民相互配合的融洽氛圍,陳元心中也充滿暖意。
一天下午,園區錦溪苑北社區收到求助,稱他們是6名從外地來蘇尋求治療的白血病患兒家長。由于白血病患兒在化療后的恢復期飲食要求比較特殊,日常飲食都需要家長定制,但受疫情影響,家長無法去醫院送飯,大家都十分著急。得知這一情況后,園區交警大隊民警陳冬立即組織警力主動對接社區社工,幫助患兒家長送飯,并表示將持續至小區管控結束為止,保證了孩子們的治療得以正常進行。
由于父母被確定為密接并緊急轉運至隔離點,年幼的小英作為次密只得獨自居家隔離,得知孩子面臨無人照顧的難題,蓮韻社區民警王生蘭和社區工作人立即趕往小英家。此后幾天,王生蘭像媽媽一樣照顧著小英,不僅給她送飯,還時常發短信開導她。每晚下班,王生蘭都會路過小英家樓下。“我只要看到她家中亮著燈,就會給她打個電話,聽到她聲音,我也就安心了。”王生蘭說,那盞亮著的燈,是平安的燈,更是守望的燈。
他們是每一刻平凡生活的幕后英雄
突如其來的疫情,雖然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但市民的基本生活并沒有受到太大沖擊。這是因為,有一群“平凡英雄”,默默守護著城市的正常運行。疫情期間,為了保障“菜籃子”的穩定供應,園區全力指導商超、鄰里中心等保供單位加大商品物資儲備,保證市場供應充足。今天上午,在歐尚金雞湖店,各個貨架上的物品琳瑯滿目,擺放整齊。4月,全市各類蔬菜的銷售量有所增加。為此,歐尚金雞湖店也做了充足的準備。超市總經理王丹青介紹,為做好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歐尚金雞湖店常態化保持一定數量的蔬菜庫存和米面糧油的充裕庫存,同時,超市也保持著持續進貨。“疫情期間,超市營業時間保持不變,同時一直努力保證各類民生商品的供給,各類商品價格也始終平穩。為做好服務,我們還抽調了百貨、紡織等其他柜面人員支援收銀、補貨等工作,以滿足市民的采購需求。”
為了保障居民在疫情期間可以正常、安全地使用水、電、燃氣。蘇州工業園區清源華衍水務有限公司星港街水廠生產主管的沈華、蘇州工業園區藍天燃氣熱電有限公司職員劉磊、北部燃機熱電有限公司職員高爽、蘇州港華燃氣公司應急保障協調員的胡豐南,都毅然奔赴駐企前線。他們有的選擇駐守廠內,有的不得不放下家中幼女,有的不停奔波在街道社區,但都毫無怨言,用沈華的話說:“身處涉及民生保障的特殊行業,我們要對我們的工作負責、對居民負責。”
淋著雨,也要為蘇州添一份暖
疫情期間,不少商戶、企業的經營生產受到了影響,他們之中有的盡己所能維持著運作、有的不遺余力支持著抗疫。
疫情期間,園區10家養老機構實行封閉管理以來,護工、后勤、醫護、行政、物業等工作人員吃住在院內,649名工作人員化身消毒員、守護者、掌勺人、采樣人“守門員”“田螺姑娘”……他們在崗位上堅守了74個日夜,默默守護著1000多位住養老年人。
疫情期間,園區總工會專項設立了防疫保障物資慰問資金500萬元,攜手康美包、大禹網絡、同程科技等愛心企業,為抗疫一線的核酸檢測點物業保安、醫護、社工,疫情防控各工作專班工作人員,以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貨車司機、快遞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隔離職工群眾等,開展了超3萬人次的暖心關愛慰問行動。同時,園區總工會聯合駐守在滬寧高速園區出入口的防控工作專班,積極協調幫助滯留高速的貨車司乘人員規范、有序進入園區,在蘇州潤贏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黨支部的愛心支持下,還為貨車司乘人員送去了200余份慰問禮包。
防疫停業期間,勝浦街道愛心商戶許中華在自家店鋪門口貼了一張暖心提示單:“朋友你好,如果你現在暫時遇到困難,不用擔心,疫情會過去的。這里有水和方便面,你可按你的需求免費領取。” 還在擺放食物供給有困難的居民同時,許中華也會根據食品領取情況不定期進行“補貨”。他表示:“蘇州是一座溫暖的城市,疫情期間,大家都很不容易,我作為一名黨員,希望能通過自己的一點正能量,將溫暖傳遞下去,為蘇州再添一份暖。”
并肩作戰,好鄰里也是好戰友
在各個社區一線工作者的辦公室,各類奶茶、糕點等美食不間斷,一杯杯奶茶、一次次留言,都是居民沉甸甸的心意。
四季新社區的居民為醫護人員送去了定制款碧螺春;朗琴灣社區的“甜品女士”沈女士準備了綠豆湯、銀耳湯、紅棗湯等糖水感謝工作人員的付出;蘇州吳記月牙彎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為斜塘社區防疫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和防疫志愿者們送去了熱氣騰騰的暖心早餐;蓮花六區居民官興豪將自己家種的近100個柚子捐贈給社區,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甜蜜”力量;朗科社區的志愿者們收到了“最美志愿者”證書……
居民們的關懷,不僅讓戰疫在一線的工作者們感動,更讓他們充滿了力量,這份不平凡的共振之力,讓蘇州的“安全墻”越發堅實。
不懼考驗,勇赴山海
4月10日開始,蘇州市高中實施校園封閉管理,高三的學子們提前迎來了“獨立”,全體高三教職員工和學生一起住進校園,全力沖刺高考。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高三師生隨即搬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蘇州附屬中學(星湖街校區)學習和生活,實施封閉教學管理。雖然搬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但星海實驗中學各項后勤保障工作有條不紊。搬運當天,物品交接服務小組的老師和后勤部人員幫學生把行李運到了校門口,完成和家長的交接工作。食堂里,豐富多樣的早餐,讓同學們吃得開心,學得有勁。核酸檢測時,師生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有些老師還穿上防護服,成了志愿者,為保障校園平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讓同學們在新的環境中潛心學習、刻苦鉆研,同時可以在感知天下事的相互交流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聞,學校每日開展自治管理小結活動。
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中,一個兩歲萌娃成了全校師生眼中的明星。張小米是跟著媽媽周老師一起進入學校進行封閉管理的,因為喜歡背著手觀看哥哥姐姐們鍛煉,被大家稱為“米主任”。周老師說,在學校的這段時間,小米成長了很多,還經常喊著“奧利給!”給高三學加油打氣。周老師,相信這一段特殊的求知經歷,會成為所有高三學子難忘的人生財富,也希望他們不負努力、不留遺憾、不畏考驗,奔向山高海闊的明天。
智慧科技“神助攻”,疫情防控更高效
“我們的工作就是讓疫情防控更精準、更高效!”園區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天聚地合(蘇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左磊說。
天聚地合團隊加班加點開發了可以對園區核酸檢測數據進行實時采集與分析的H5產品,并通過管理平臺構建了進口貨物疫情防控多項數據維度,涵蓋重點人員、進口貨物集裝箱、采樣申報等方面,為相關部門實現了減負提效。
來自星邏智能的江蘇省雙創人才王海濱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讓無人機化身為抗疫的空中衛士,探索出了智慧防疫“新思路”,不僅減輕了社區的管控壓力,還節約了人力資源,提升了工作效率。
美能華智能科技推出的全自研“星原AI+RPA+低代碼平臺”,可以一鍵識別所有數據種類,一次性完成填報,將重復性勞動進行自動化處理,且能鏈接不同業務系統,在不同場景落地,實現業務流程“智動化”。
為守衛產業融通與經濟長線發展,度假區的科技產業運營管家——數智科技通過“云霄飛車”版SIP直通車、線上產業服務大講堂、半島產業能量場、半島數字文化線上沙龍等活動,持續探索融通服務新路徑,一如既往地扮演好半島產業管家的角色。
抗疫無國界,齊心渡難關
疫情發生后,在園區生活已8年的蘇貝妮夫婦主動到城邦社區充當英語翻譯,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成為社區防疫隊伍中的一員。
青湖麗苑社區的70戶居民中,有21戶外籍人士。疫情期間,美國人施愛倫堅持在社區做志愿服務。除了為轄區居民進行體溫測量、健康碼查驗等志愿服務工作,她還承擔起了隨時擔任翻譯的任務。施愛倫介紹,百年前,她的祖父母在蘇州相識相愛,攜手做志愿服務。如今,這種百年傳承的愛在她身上延續。施愛倫熟練掌握英、法、德等多國語言,可以協助疫情防控人員與國際友人交流,準確、及時傳遞疫情防控相關情況,通過她的志愿服務,社區的核酸檢測工作秩序井然。
外籍志愿者Thang表示,看到所有人在困難時相互支持,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相信蘇州一定能早日渡過難關。
(圖片提供:夷亭軒、婁小軒、金雞湖街道高爾夫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