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益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課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大多數小學生的表層閱讀和對文章的理解不足,閱讀內容不能轉化為寫作內容。如何有效地將讀寫結合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本文基于教材單元主題,提出深入課文、引導品味深思、寫作滲透等教學策略來提高高年級小學生的讀寫水平,提高高年級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一線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一、深入課文,豐富語言積累
語文閱讀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小學生能夠通過對于課文的閱讀,學習文中的寫作手法、表達感情等,達到技能及人文性的統一。而寫作則是小學生表達自己、抒發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學高年級的教科書中,有很多的課文知識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只要教師能夠有效地引導,就會形成良好的循環。
例如:在學習《古詩三首》的時候,當老師向學生介紹時,這些古詩很有意義,其中的許多關鍵字詞對理解整首詩的意思非常有用。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老師允許小學生聯系已學古詩,結合已有的古詩文積累來閱讀《浪淘沙》《江南春》等,由此生發單元的其他文章進行閱讀,找到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反復閱讀。有的小學生認為描寫的內容很精彩,就如同一幅畫一樣,于是,教師就可以鼓勵小學生學習其中的文字結構、布局等,提升文字的表達能力。有的小學生則認為布局巧妙、修辭手法用得好,這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小學生進行學習,了解到寫作的結構、手法需要如何運用等等。
二、品味深思,日記書寫情感
日記的功能就在于能夠記錄每一天的所見所聞,一本好的日記不僅僅是一本詳細的日記,更是一本基于自己感受和生活經歷的記錄。因此,引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記錄生活中的各種體驗,是一種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語文閱讀課是讓學生感受語文,體驗、學習理解語文,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語文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而且能使學生進行適當的語文閱讀練習。
例如:在學習第五單元《夏天里的成長》中,語文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和閱讀,文章中用來描述魚的動詞可以進一步解釋。課后,語文老師可以安排周末的家庭作業,也就是和家人一起去回想整個成長的過程。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們可以與父母分享興趣和熱情、樂趣、困難以及相關的感受。親身體驗后,將感受和想法寫在文章中,并將個人經歷寫在日記中。通過閱讀文章、真實生活經歷和記日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給他們寫作的樂趣。因此,閱讀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提高寫作水平。
三、寫作滲透,提高應用能力
寫作與閱讀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閱讀教學中,教師將寫作內容有效滲透,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安排,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讀寫能力,有效運用語文知識。
例如:在日常課程中,老師要鼓勵學生養成閱讀時做筆記的好習慣。不僅要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還要記錄閱讀時的感受。魯迅的《少年閏土》,是作者寫下的自己和身邊人的故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去閱讀魯迅的作品集,在了解魯迅作品的基礎上,鼓勵小學生自己也學習魯迅的文風進行寫作,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布置仿寫的任務,讓每一個小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喜歡的段落,利用10分鐘的時間,寫出50~200字的課堂隨筆,在寫作的過程中,欣賞文中描寫恰到好處的地方,以此來提高小學生對于閱讀知識內容的掌握。接下來,鼓勵小學生自己上臺演講,將自己仿寫的目的、原因、過程以及作品進行陳述,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興趣,利用實踐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小學生形成讀寫的有機結合,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閱讀和寫作在小學語文閱讀課中占有重要地位。二者的結合,可以加強閱讀和寫作教學,顯著提高語文寫作水平,增強語文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的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單元教學為基礎,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需要采用課文滲透、鼓勵書寫日記、布置仿寫任務等策略和方法來全面提高小學高年級的寫作水平,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