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炯輝
作為一種閱讀教學的方式,“整本書閱讀”是我國古代儒家教育的基本樣態,源遠流長。作為一種閱讀教學的理念,葉圣陶先生早在《論中學國文課程的改訂》一文中就提出了“讀整本的書”,并不斷完善為語文閱讀教學的理念體系。然而,很長一段時間內,“整本書閱讀”在語文教學中都只是以課外閱讀的形式存在,而課內學習則一直以單篇短章或原著節選為主。直到近年來,教育部開始重視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普及率,并發布了一系列小學生適宜閱讀書目,使整本書閱讀又一次成為語文界的熱點關注,這也對語文教師認真研究如何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提出新的要求。
小學高年段是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階段,做好整本書閱讀教學也成了教學的重點內容。我們的課堂不能只教學生怎樣獲得答案,更應注重學生的自身體會。而僅僅通過單篇的文章,學生是很難捕捉到情感線索的,也很難獲得完整的感知。讀整本書則能使學生對文章產生深刻見解,在讀書方面不再畏懼、排斥,形成系列、完整的邏輯體系。
但整本書閱讀教學如行千里路,需要我們在途中不斷學習與改進,累積經驗,收獲這樣或那樣的成果。盡管途中不乏挫折與困難,誠需我們砥礪前行,不斷探索、尋找更加適合學生接受的方法,以應對新時代對當代青年的要求。我們要帶領學生探尋整本書閱讀之根本,即:使學生能夠發現整本書與片段之間的聯系與微妙之處,探索出適合自身的閱讀方法,在閱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小學高年級語文整本書閱讀存在的問題
為了了解當前小學高年級開展語文整本書閱讀的現狀,我們進行了“學生整本書閱讀時間與閱讀量”調查和“教師對學生閱讀整本書的了解情況”訪談,并基于調查結果進行了如下分析:
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不足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部分學生對整本書閱讀是喜歡的,這部分學生的閱讀動機非常強烈,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讀書興趣進行整本書閱讀。但是仍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一般,甚至是不喜歡、非常討厭。興趣一般的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很容易因為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而放棄;而對整本書閱讀行為表示不太喜歡甚至討厭的學生,除了作業太多沒有時間進行閱讀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對整本書閱讀提不起任何的興趣。如果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不足,那么學生就難以堅持整本書閱讀,即使勉強閱讀了書籍,閱讀行為也只是為了消遣時間,不會對所讀的內容進行理解和思考,也不會有所體會和收獲。
整本書閱讀目的功利性和娛樂性 首先,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目的存在明顯的功利性。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會以考試內容為主,而家長在給孩子選擇所閱讀的整本書也是主要與學業有關,這種功利性的心態和目的也影響著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行為。調查顯示,有超過二分之一的學生只是選擇對考試有用的內容進行記憶,不會仔細地閱讀整本書的內容,對于整本書的中心思想和內涵也不會有所領悟,這種閱讀的最終目的只是為了提高考試成績,他們只是帶著功利性的目的去閱讀。除此之外,也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只是因為教師布置了相關的閱讀任務而被迫進行整本書閱讀。
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目的除了呈現功利性外,還有很明顯的娛樂性。一般情況下,學生除了閱讀經典文學名著外,還喜歡故事性較強的書籍,科幻及卡通漫畫類書籍,也能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刺激及視覺激發效果。但這些類型的書籍大多趣味性較強,缺少知識性和思想深度。還有一些學生有獵奇心理,對一些不適合自己年齡段的書籍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學生對學習輔導類、報紙雜志類和詩歌文藝類的喜歡程度較低,選擇的人數較少。學習輔導類的書籍除了是小部分學生用于完成作業、提高成績而選擇之外,大部分學生對學習輔導類的書籍是不會主動閱讀的。而對詩歌文藝類的書籍,學生很難理解作品的內容和含義,這需要細細地解讀和思考,但學生在學校進行了一天的學習,身心都很勞累,不想再花費過多的時間去閱讀需要仔細理解、細細揣摩的整本書。如果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出發點是錯誤的,整本書閱讀目的是具有功利性和娛樂性的,沒有正確的閱讀目的作為引領,閱讀也就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和意義,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整體發展都將產生不利影響。
整本書閱讀時間短且不固定 經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時間是不固定的,有將近一半的學生不能在每天寫完作業后進行整本書閱讀,周末和假期進行閱讀的學生也只將近一半,而在每天的自習課和課間時間閱讀的學生就更少了。一般來說,整本書的篇幅較長,情節相互聯系,如果學生閱讀的時間不固定,無法確保閱讀行為的持續性,那么學生很容易忘記之前所閱讀的內容,還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回顧已經閱讀過的內容。這樣的閱讀沒有連貫性,學生很難整體把握整本書的內容以及中心思想與內涵,也非常浪費學生本來就不多的閱讀時間,閱讀效率極其低下??傮w來說,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時間是不固定的,很難將一整本書連貫地閱讀下來,而且閱讀時間較短,閱讀量也很難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即使學生對整本書閱讀存在一些興趣,但是受到閱讀時間的影響,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積極性也會有所影響,不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的興趣。
加強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加強校園文化設施建設、整本書閱讀課程規范化 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校園里濃厚的閱讀氛圍能夠影響學生的閱讀行為。因此,學校要加強校園文化設施建設,如設立校圖書館、閱覽室和過道書吧等。校圖書館向全體學生開放,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師生的閱讀需求,征求教師和學生的建議,有針對性地豐富圖書館的藏書量和圖書種類。閱覽室內的設施也要不斷優化,設置合理的燈光,配備合適的座椅,讓學生和教師獲得舒適的閱讀體驗。在教室內或走廊間懸掛有關閱讀的名言佳句,校園里設立與閱讀相關的宣傳欄。雖然學校都開設了閱讀課程,但很多課程在開設后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所以學校除了必須開設閱讀課程外,還要提出相關規定,閱讀課程每周必須開展,禁止各科教師占用閱讀課的時間,保障學生在學校的閱讀時間。同時,閱讀課的教師不能只由語文教師或者是班主任擔任,各科教師都有義務和責任讓學生愛上閱讀。因此,各科教師都應該參與其中,推薦適合學生的書目,并擔任這一本書的閱讀教學,不限形式,發揮各科教師獨特的見解和想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望,最后每周都要進行開展閱讀課情況的檢查。
加強對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指導 首先,教師要加強閱讀內容的指導。很多學生因為不會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籍,而閱讀那些不利于自身成長的、充滿暴力、娛樂的書籍;還有一些學生想閱讀,但因選擇的書籍過于枯燥而喪失閱讀興趣。對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選擇適合的閱讀內容,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封面、目錄、插圖或搜索這本書的相關信息,了解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再決定是否開始閱讀;或者指導學生用略讀、瀏覽的方式閱讀整本書的內容,可以熟悉作者的寫作框架,從而掌握閱讀的方向,也就可知這本書是否值得閱讀。例如,《城南舊事》是以當時的北京時代背景為前提創作的作品,透過主人公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展現了當時人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向人們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特色與風俗,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及北京城南深深的思念。課堂閱讀教學分別指向四個目標:一是把握故事情節;二是把握人物情感與形象;三是指向閱讀培養策略;四是理解主旨。而這四個目標,貫徹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閱讀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開展整本書閱讀課時,不僅應采用傳統授課方式,還需以多種多樣的活動來呈現,如閱讀沙龍、劇本表演等。這樣的學習活動,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其次,整本書閱讀課程是學生學會深度閱讀的重要載體,整本書閱讀是使學生從單篇閱讀走向自主閱讀的橋梁。橋的這邊是課程的價值取向,需要教師先讀懂學生,思考整本書的育人價值;再考慮文本,讀懂文本,挖掘整本書的文學價值。橋的那邊是課程的價值取向,要以學生為核心,促進學生的閱讀走向。我們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做到萬無一失。但是對于時間也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期限,不宜過長,一般來說,花在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時間,一個禮拜較為合適,不打持久戰。一本書讀一遍是讀不透的,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感觸與收獲。教師可帶領學生試著尋找書中精彩的部分,聯系前后文章進行賞析與深度剖析,在激發學生興趣后,剩下的部分可以讓學生與書進行長久的“交談”。
加強家庭教育、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家庭環境對學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家長必須認識到閱讀整本書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如果學生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下閱讀,那么家長就準備用來閱讀的房間,不讓一些外界因素去打擾學生的閱讀;家長還可以在學生喜歡待的地方,如客廳沙發、睡覺的床頭旁、書桌前放一些書籍,讓學生隨手就可以拿到書,并在不經意間進行了閱讀;還有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書籍,家長就盡可能在健康有益的范圍內選擇合適的書籍增加家庭藏書量,讓學生想閱讀時就有可以閱讀的書籍。家長在學生面前要減少使用電腦和手機去觀看直播、電影、電視劇和娛樂節目,盡可能地利用自身的休閑時間投入閱讀。因為家長的行為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行為。愛讀書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對閱讀會產生濃厚的興趣;經常沉迷于電視娛樂節目和網絡游戲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很難靜下心來安靜閱讀。有時間和精力的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在閱讀同一本書時,提出一些問題與孩子共同探討、分析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理清書中的思路等等,或者在閱讀之后交流自己最有觸動的地方或者是能產生情感共鳴的地方以及聯想到的其他事物,讓學生在閱讀時更加專注,提高閱讀效率,也對閱讀能力的提升、語文素養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如果家長沒有時間,也可以送給孩子一些有助于閱讀的文具,如書簽、閱讀筆記本等等。
激發學生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想讓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首先就要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只有他們對閱讀充滿興趣,才能讓閱讀從被動變為主動,認為整本書閱讀是一件樂事,從而有效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效果。因此,學生要了解自己對哪些閱讀的書籍比較感興趣,在屬于健康有益的范圍內挑選自己有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確保自己是愿意閱讀的。學生還可以尋找閱讀榜樣,觀察他的閱讀習慣,并與自己進行比較,找到差距,學習榜樣的優點,激發自身內在的閱讀需求。同時學生要積極參加各種閱讀活動、讀書講座、演講比賽,從中慢慢尋找和感受閱讀的樂趣,激發出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學生在放松休息之余,也可以觀看與讀書相關電視和電臺節目,如《一千零一夜》《典籍里的中國》《一本好書》《品味書香》《開卷八分鐘》等等,通過觀看書籍內容介紹和講解,了解書籍中的內涵,感受到讀書的魅力,激發出對閱讀書籍的興趣。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幫助學生更加高效而愉悅地進行整本書閱讀。人們常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所以學生先要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閱讀時,常常會有一些有價值的想法和見解在腦海中一閃而過,如果這時能及時動筆勾畫文中的優美片段、獨到觀點,并寫下自己的批注,那么這次閱讀是極其有效的。邊讀邊做筆記能夠有助于學生發揮閱讀主體的優勢,讀出自己的見解與感悟。慢慢地,學生就能對所讀的內容有自己的理解,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整本書閱讀”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想要更好地達到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對于情節、人物、背景、情感等的理解,整本書閱讀是必不可少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使學生更加簡單、準確地把握作者意圖。單憑小篇幅的節選內容,不足以理解文章的意圖。一方面它在實現閱讀的教學目標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方面也有著極大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在課上對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選擇精讀或略讀的方式進行閱讀與交流學習,體會文章意圖,學會整本書閱讀的閱讀方法,從而構建自身的思維框架,自我思考與理解,找到自己的閱讀方法。還要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后進行自主閱讀與學習,提高閱讀能力和水平,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總之,整本書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新課標所規定的學習任務的重要部分,并非常規意義上的課外擴展閱讀,要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內涵與意義,領悟文章深層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