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靈 李玲玲
在如今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社會,大學生在享受科技高速發展的紅利的同時,也受到了網紅直播等新興娛樂方式的沖擊,接受了許多與傳統價值觀相悖的思維的影響。這些新穎的思維方式一方面刺激了大學生的創新意識,但另一方面也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產生了好高騖遠、妄想一夜暴富的短視心理,卻對腳踏實地的“工匠精神”嗤之以鼻。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不能一味追求短視而浮躁的表面光鮮,卻拋棄了真正能讓人成長的緩慢積累。特別對作為未來社會發展中流砥柱的大學生的教育,更是必須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希望通過“三全育人”的方式,幫助他們牢固樹立腳踏實地精神,從現在開始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慢慢積累專業經驗,促使大學生進一步提升對自己專業的有效認同度,對其未來的就業發展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腳踏實地精神是一種思想、一種狀態、一種作風、更是一種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很多重要會議的講話中有過生動論述,比如“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發揚釘釘子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等,充分展現出腳踏實地在領導干部開展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時,腳踏實地精神又是建立在科學認識和科學判斷基礎上的,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這一精神理念的弘揚和普及在任何時期、任何群體中都有現實意義,對于大學生這一群體也不例外。
對于大學生的教育,國外大學將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大膽質疑能力、批判精神和創新精神作為重點,國內大學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導下要求高校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位一體的方式,把思想價值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對大學生在創新意識、求真精神、抗壓精神、腳踏實地精神等方面進行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等長效育人機制,其目的就是為了將腳踏實地精神融進思想價值教育工作中,從而使大學生在大學學習階段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幫助他們獲得明鑒是非的能力,同時也能為對新時代人才要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一方面,從宏觀講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以及“三全育人”的教育工作,進而落實思想政治方面對大學生腳踏實地精神的培育。從微觀講是高校有效整合內部資源,有效進行德育和智育協同作用,響應國家協同創新戰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有效途徑。另一方面,目前無論應用型本科,還是職業本科,高校在實踐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學生腳踏實地精神的培育機制時,都沒有細化的工作指導方針,也沒有形成有效推廣。雖然目前大學生腳踏實地精神培育和三全育人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上已有成型相關文獻,但國家對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學生腳踏實地精神培育還稍顯空白。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學生腳踏實地精神的培育研究的現實困境
目前全國乃至全世界都面臨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糧食危機、能源緊張、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十分嚴峻的問題,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是否能樹立起腳踏實地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用科學的力量來克服社會發展上中的重重困難,關乎我國未來是否具備應對人類社會發展中可能出現的一切問題的精神氣質。從目前各種官方文獻資料和各高校實踐表明,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學生腳踏實地精神的培育研究還存在一些現實的困境:
第一重困境是原本“三全育人”理念旨在調動高校的專業教師資源和非專業教師資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共同對大學生的知識、能力、精神方面進行教導與培養,使他們能成為學識豐富、能力卓絕、腳踏實地的新青年。但由于對學生精神層面的培養難度大、耗時長、見效慢且難以量化等特點,因此高校依然還是更愿意延續以前的教育模式,將專業教師資源集中展現在對大學生智育方面的培養,而對大學生腳踏實地精神的培育體現不夠。
第二重困境則是“互聯網+”創新創業的發展,雖然刺激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揮,但是對于學生在腳踏實地精神上的有效引導還不夠明確。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互聯網經濟、互聯網文化繁榮的同時,也使網紅直播、自媒體等新興娛樂、生活方式對大學生在腳踏實地精神理念上塑造的負面效應大于正面效應,再加上一些未經審核的媒體肆意發表一些有誤導嫌疑的言論,導致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產生了好高騖遠、妄想一夜暴富、只注重物質積累而放棄精神追求等一系列短視心理,還帶起了一陣社會風潮,卻對腳踏實地精神嗤之以鼻。而當三全育人理念踐行時,在網紅直播、自媒體等對大學生產生的負面效應方面,未能及時給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從而影響了對大學生腳踏實地精神的培育。
第三重困境是家庭教育對大學生腳踏實地精神的培育不夠。家庭教育對任何人的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在精神層面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有一部分家長自己就對腳踏實地精神嗤之以鼻,因此也會從生活中的多個方面向大學生傳遞負面的信息。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家長不善言辭,與孩子缺乏溝通,對如何對遠在外地求學的孩子進行精神層次的教育更是不清楚。這些原因都導致了原生家庭在大學生精神培育方面的缺位,對他們在腳踏實地精神的正面引導不夠。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學生腳踏實地精神的培育研究的實施途徑
針對上述我們在對大學生進行腳踏實地精神的培育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現實困境,我們也結合大學生的實際精神情況、接受程度等因素進行了思考,總結出以下幾點具體的實施途徑,希望能幫助我國的大學生群體從心底里認可腳踏實地精神,也幫助我國的高校盡早脫離上述現實困境,為社會培養更多腳踏實地專注發展的棟梁之材。
首先,面對難以同時調動的高校專業教師資源和非專業教師資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共同培養大學生腳踏實地地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困境,我們可以一方面發揮非專業教師的資源優勢,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科研以外的腳踏實地精神;另一方面也將腳踏實地精神融入到我們專業教師的教學工作當中去。這樣在課堂上,大學生不僅能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塑造自己正確的三觀;而在生活中,非專業教師在與大學生的相處中,也能潤物細無聲地用自己的行動引導大學生。
其次,面對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而引起的一些負面效應,我們更應該做好正面宣傳的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傳遞社會正能量。網紅直播、自媒體等新興娛樂、生活方式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而誕生的,因此,我們在向新時代的年輕人進行精神教育時,也可以選擇大學生們喜愛的方式來進行。將腳踏實地精神滲透進網紅直播、自媒體等的方式之中,正面地對他們進行教育。而對于一些未經審核就肆意發表有誤導嫌疑的言論的媒體,我們應該盡早規范他們的行為,保證他們發表的言論的正面性和積極性。這也是對三全育人理念的一種踐行。
最后,面對原生家庭在大學生精神培育方面的缺位的困境,我們作為教育者,更應該主動與大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加強家校合作,向家長傳遞正向的價值觀輸出,同時也引導家長多與孩子進行及時的溝通,并在生活方面為孩子做好精神教育的榜樣,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爭取從原生家庭教育方面潤物細無聲地培養大學生的腳踏實地精神。
腳踏實地精神不僅是一種作風和態度,更是以一種思想和精神的形式指引大學生前進的方向。目前,黨和國家高度關注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大學生作為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的受眾者,肩負著未來社會發展的光榮使命,對這一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的培養,“三全育人”理念是一種思想價值培育的先進理念。它也是新形勢下高校育人的基本要求,強調育人的全方位性、全過程性及全員性,這對大學生腳踏實地精神的培育是一種科學引領。開展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學生腳踏實地精神的培育研究既是順應時勢,也是目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念的有力踐行。
參考文獻。
[1]喬肖菲.大學生務實精神培育路徑研究.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8,(03)
[2]楊惠娟,王旋,張祖晏.大學生求真務實精神培育路徑研究——以宿遷學院為例.《考試周刊》,2017年.92期
[3]張思齊.大學生求真務實精神培育路徑研究 ——以中南民族大學為例,·社會科學Ⅱ輯, 2016.05
[4]裴玉霞.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研究.社會科學Ⅱ輯,2021.02
[5]武娜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研究.社會科學Ⅱ輯.2020.07
[6]魏雷.新時代“三全育人”視角的高校思政工作探析.《現代交際》,2020年.05期
[7]陳瑤瑤.新時代高校三全育人路徑探索與實踐.《食品研究與開發》,2020年.23期
[8]崔洋洋.康麗瀅.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路徑研究.公關世界.? 2020,(19)
[9]田崢,甘少雄.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模式探索.
[10]陸怡君,楊思彤.應用型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模式探究——基于第二課堂活動的視角.
[11]陳敏云,高紅霞,韓斌全.民辦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機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