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明輝
落實“雙減”政策的根本是要讓教育回歸校園,關鍵在于校長力推力行,重點在于教學高效提質,核心是減輕學生學業負擔。“雙減”之下,校長應該立足于引導教師學習、主導方案制定、指導課程建構、執導作業設計、督導課后服務、倡導師德風范等六個方面持續推進,解決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問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一、引導教師學習領悟政策,調整育人觀念凝聚共識
落實“雙減”政策,首先要引導教師學習政策精神,充分認識“雙減”工作的重大意義,深刻理解學校在“雙減”工作中肩負的重大政治責任,準確把握教師在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等方面的重點任務。九江實驗中學積極組織引導教師進行專題學習,深入領會中央“雙減”文件精神,切實增強教師在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的使命感、光榮感,確保政策上宣傳到位,思想上認識到位,工作上落實到位。同時,調動全體教師投身教育變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求教師調整教育觀念,認識并堅守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糾正以往在育人初心、違規競爭、超前學習和負擔過重等方面的偏差,遵循學生全面發展、身心和諧發展、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等教育規律,并努力提升教師在服務學生、成就學生中的職業獲得感與幸福感。
二、主導方案策略舉措制定,細化教育教學過程管理
貫徹落實好“雙減”政策及課后服務工作,學校要成立領導小組,班子成員及行政干部帶頭,教職員工全員參與,統一部署,上下一盤棋。校長親自掛帥,對標“雙減”政策工作要求,建立健全“雙減”工作機制,結合學生及辦學實際,主導制定《“雙減”暨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嚴明教育教學工作紀律,嚴格執行均衡編班,合理配置師資,不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嚴格執行教學計劃、作業管理和考試管理規定。九江實驗中學在推行“雙減”工作中,明確目標,細化要求,落實舉措,實行“學校統籌、年級組組織、學科及社團落實”的課后服務工作模式,形成“一個目標,兩種渠道的‘1+2’”模式,即以“突出五育并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核心目標,通過“學科作業輔導”與“課后服務特色課程”促進學生學業水平提升和多元發展。同時,細化教學過程管理,做到“減劣爭優”。學校教務處每周分班統計,每月分年級進行問卷調查評價,學期結束進行綜合考評,評選優秀教案、優秀作業設計。
三、指導課程教學體系建構,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強化新課程和新教材實施力度,激勵教師深入研究課程教材,勇于投身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式,準確把握學情,注重因材施教,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陣地,學校要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為核心任務。落實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基本規范和基本規程,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積極推進“空中課堂”“雙師課堂”“融合課堂”建設,提升學生在學校學習效率。九江實驗中學“學科輔導課程”以課堂教學為基礎,以學科教師為主導,答疑解惑、固本培優,實施課后提優補弱的個性化輔導,以實現“減負提質”的功能。通過開展作業設計、微課、命題基本功等教師專業化提升專題培訓及賽事活動,發揮集體備課智慧,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注重教材分析和文本挖掘,明晰教學過程設計意圖,細化教學環節設計,優化問題設計及作業設計,征集小組備課的智慧案例,形成各學科優質基本教學設計課案。通過加強學科建設和教研管理,引導教師準確把握學科特點、知識結構、思想方法,遵循學生認知與成長規律,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四、指導優化作業設計布置,推行分層多元特色練習
指導教師完善作業設計體系,做到“減量增效”。強化作業設計指導,規范作業統籌布置,做到“減負提質”。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提升教師作業診斷、知識鞏固、學情分析等能力??蒲械闹匦穆湓谧鳂I的設計及布置環節上,發揮集體備課智慧, 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作業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涵蓋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的基礎性,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作業。完善作業統籌管理機制,制定作業管理辦法,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公開班級各學科作業,加強質量監督。實行作業總量調控和質量定期評價制度,年級組、學科教研組在學期初對學生作業進行規劃,協調學科作業量的均衡,科學把握各學科作業的數量和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能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在家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按時就寢,確保學生睡眠充足。
五、督導課后服務質量提升,發展學生綜合核心素養
“雙減”之下,學校本著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為出發點,以順應人的稟賦、開發人的潛能、提升人的綜合素養為著力點,督導各處室和年級組從三個維度開展課后服務。一是拓寬個性發展教育空間。采取愛好選學、興趣組團、選班走課等方式為每一位學生提供最適宜成長的個性空間;二是拓展綜合素養發展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傳媒、美術藝術沙龍及陽光體育等活動,給予每一位學生展示特長的成長舞臺;三是開拓校園精品文化領地。九江實驗中學開設經典閱讀課堂、園丁愛心導學、名師講堂、班級名人文化長廊等學習園地,讓每一位學生在書香中自信成長。學校還充分利用課后延時服務時間,在堅持“五育”并舉的基礎上,推動學校特色辦學,在輔導學生完成各科課后作業的同時,大力推進“實驗+創新”校本課程實施。分年級組開設各類興趣專題,有國學經典閱讀、體質鍛煉、手工制作、書法、聲樂、美文朗誦、美術版畫、跆拳道入門、機器人、電腦編程、籃球、啦啦操、民族樂器入門等,同時開發內容豐富、門類眾多,涉及語文、生物、物理、化學、信息技術、體育、藝術等校本特色及學科解惑輔導課程。為了讓每一個孩子在課后服務中有所學、有所獲,教師精心組織,耐心輔導,全力投身到課后服務中,教室里教師集中輔導、師生探討交流的畫面成了九江實驗中學課后服務一道亮麗的風景。
六、倡導師德風范強化考核、建立家庭學校共育機制
伴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學校要對師德師風提出更高的要求,積極完善教師考評考核長效機制,落實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定期開展師德自查和問卷,開展師德講堂和評教評優活動,讓教師時刻對照標準檢視自己。對教師有可能出現的有償補課、與校外培訓機構合作辦學、為校外培訓機構介紹學生或提供學生信息等情況制定了嚴格的處理措施。九江實驗中學通過優化教師學科比例,發揮名師示范效應,推進名師工作室和教科研“三青”工程的力度,重視培養教師的科研能力。在做好課后服務保障、滿足課后服務需要的同時,進一步細化量化積分考核,明確績效發放向參與課后服務人員傾斜的導向,確保課后服務經費主要用于參與課后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教師參加課后服務的表現作為職稱評聘、表彰獎勵和量化積分考核的重要參考。為順利推進學校教育,撫平家長焦慮,學校進一步明確教師和家長的育人責任,密切家校溝通,創新家校協同共育方式,推進協同育人共同體建設。學校邀請家長參加師德師風評議會,對家長、學生、周邊廬峰社區居民進行師德問卷調查,形成了內外結合、自律與監督相結合的教育機制。學校還建立定期家訪制度,完善家長學校培訓體系,要求教師做好家長的思想引導,給予科學實用、可操作性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導,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形成減負共識,為學生成長營造良好環境,促進家校協同共育。
百花齊放展風采,碩果盈枝溢滿園。九江實驗中學秉承“以人為本,和諧共進”的辦學理念,以提升課后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為著力點,積極探索課后服務工作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做細做實做好學生課后服務工作,切實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確保“雙減”政策落地落實,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質量實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