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他
對于高中政治這門學科,許多師生都認為只要把該背誦的知識點和術語、關鍵詞背誦就可以了,但事實上在少數民族地區,許多高三學生做到了上述要求,卻依舊考不出理想的分數成績,高考政治在于死記硬背,但這只是創下高分和學好高中政治的基礎與條件之一,高考政治更考量的是你的閱讀理解和歸納能力,抓住重點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考查的是你的思維密度和對課文知識點的熟悉度與敏銳度。所謂嚴師出高徒,而所謂的“嚴”字,在時代發展和客觀需求的變化下,教師情感態度的嚴厲須升華為專業涵養的豐富和技巧的高深。培育學生人文素養的同時,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應試能力。
一、少數民族學生閱讀水平與理解能力低下
在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只有在語文課的時候,才能系統有效地學習與訓練鞏固其閱讀水平與理解能力,相比而言,內地的學生可以利用家庭和外界周圍,社會的一切環境為其語文的閱讀水平與理解能力起到反哺作用。而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從出生到上學的年齡段間,依靠交流思索的主體語言和文字符號并非漢語,生存的主體環境仍由少數民族文化構成,外加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課外閱讀量普遍較少,促成少數民族學生在應對高考政治試卷中帶有大量閱讀分析材料和半文言類的選擇題時,多數學生無法準確提取有效信息,只得“草草了事。”在做高考政治試卷時,如果越過一個學生作為基礎與前提的文字閱讀水平與理解能力,而大談試卷的答題思路和技巧,便是舍本逐末了。故少數民族地區學生閱讀水平與理解能力的低下嚴重響了其高考政治試卷的答題情況。
二、教輔資料與少數民族高考試卷文字形式的差異
在少數民族地區,教學模式普遍分為兩種:一類模式和二類模式。一類模式是除了漢語和外語以外,其他的科目教材都是以少數民族的文字形式呈現。而二類模式相反,是除了少數民族的語文科目和外語以外,其他科目的教材都是以國家通用的語言文字形式呈現。
在少數民族地區就讀一類模式的學生中,文綜總成績的分數突破二百分的幾乎鳳毛麟角。一類模式的高考文綜試卷也是以純少數民族的文字形式呈現,這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幾乎所有用于考前模擬訓練的政治教輔資料都是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形式編篡出版,為在高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少數民族地區的考生在高中三年不僅需要吃透以少數民族的文字形式呈現的教材內容知識,更需要在課余時間練習只有國家通用文字形式呈現的眾多教輔資料,需要在少數民族文字與國家通用文字的形式間相互翻譯轉換。三年的時間里,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都在依靠國家通用文字編纂的各種工具書籍和試卷等來訓練高中政治的答題技巧,逐漸地開始對試卷中需要找出的隱藏知識點和關鍵詞等有了一定的敏銳度,但高考試卷又以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方式呈現,就算內容一致,也將對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答題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缺少供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的高中政治教輔資料情況影響了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成績,造成了少數民族地區高考政治試卷的文字呈現形式與其教輔資料間的矛盾,增加了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在學習高中政治時的客觀阻礙與負擔。
三、少數民族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較弱
較為完整嚴謹的思維能力是依靠一定的閱讀量建立的。以學生來講,他的閱讀活動是一個對客觀事物特別的認識過程,這種由閱讀帶來的認知是建立在感知語言基礎之上,涉及思維和意志等因素,通過閱讀形成的思維過程是對語言文字的整合與分析,是對上下文的比較關聯,是對抽象內涵的實體概括,是判斷以及推理的過程。但在少數民族地區,由于教育教學質量相比于內地較差,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不管是漢語文還是少數民族語文,其水平都普遍較差,這也跟從小就需要比內地學生多學習一門語言文字和生存的環境有關。總之,建立在語言理解能力之上的思維邏輯在高考政治中至關重要。而少數民族地區學生普遍較弱的思維邏輯影響了其在高考政治試卷中的發揮,致其失分嚴重,亦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主觀心理上增加了高考政治試卷的難度。
四、少數民族學生答題技巧的缺失
短短五十分鐘的時間里,在本就薄弱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基礎上,如果應考學生還缺少答題的技巧,那么學生在面對帶有大量閱讀信息的高考政治試卷中,注定取不了良好的成績。但這就是目前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在應對高考政治時的現狀。
在相對急促的時間里,學生如果能建立較為科學的答題技巧方式,這對學生較為從容地應對考試心理和自信培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許多學生養成了不好的答題習慣。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只有學會了解答題的材料背景,找出材料的重點后以標出相關重要信息的方式來確定答題方向,將材料中的相關信息與課文的理論知識聯結,以材料聯系理論的方式組織語言,通過課文理論和專業術語、材料的關鍵詞等組織答案要點,形成一種較為成熟科學的答題技巧方式,才能使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在高考政治的試卷里取得理想的成績。
五、教師專業知識水平與素養的低下
在少數民族的多數地區,具備任教少數民族地區高中政治條件的教師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這是由于民族類大學里關于高中思想政治的師范專業類教師缺少的緣故所造成。大學的專業須面向社會,依社會的需求而靈活調整,滿足學生就業的需求。
六、少數民族地區應試教育較為寬松的外部環境
多半的少數民族地區長此都處于鄉村或相比于城市交通不太便利的地區,自然在經濟層面和文化層面處于我國的后發展領域階段,父母的認知水平和社會共識都未達到將應試教育與孩子的命運前途血肉相連的地步,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共識里,應試教育是出路,很重要的出路,但它還未形成像內地普遍意識一樣,信奉它為唯一有前途的出路。在少數民族地區這樣應試教育氛圍較為寬松的外部環境下,很難從客觀環境發起的作用,對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政治學習起到促進效果。
七、結語
總之,根據以上原因,我們應該夯實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在雙減政策的實行下以更加科學性和高效性的方式保證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雙語理解能力,加深邏輯思維,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環境等來轉變少數民族地區高中政治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前提基礎之上推動少數民族地區學生高考政治成績穩步上升,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于日后更好地實現自我和建設國家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