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松
摘 要:軍事文化與武術套路聯系緊密,相輔相成,軍事文化的發展促進了武術套路的發展,武術套路又在一定程度上反哺了軍事文化。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來分析軍事文化和武術套路之間的關系,認為軍事器械豐富了武術套路的內容,軍事理念充裕了武術套路的內涵,武術套路以延續軍事文化,以自身作為軍事訓練的方式來反哺軍事文化。
鍵詞:軍事文化、武術套路、關系
1前言
人類史是一部發展史,也是一部戰爭史,而戰爭是暴力沖突的最高形式,武術也是暴力的一種手段。戰爭形式由肉博逐漸發展為使用刀槍劍等形式,再到現在的機械化戰爭。武術套路是武術的一種表現形式,武術套路是以攻防進退、動靜虛實、剛柔疾緩的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要求形神兼備,注重內外兼修的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群項目或固定組合多元動作結構項群項目或評分類項群項目[1]。著名典故鴻門宴中,宴會上項莊舞劍,意圖刺殺劉邦,里面的舞劍就類似于今日的武術套路表演。明清時期武術流派和拳法逐漸形成,戚繼光將軍的《紀效新書》,俞大猷的《劍經》等武術書籍相繼問世,這些書籍雖然多用于軍事上,但是其也極大的促進了武術套路的發展。當前武術套路雖然看似于軍事相行相遠,但是其于軍事文化之間的關系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本文旨在探討武術套路于軍事文化之間的關系。
2軍事文化對武術套路的影響
軍事文化包含了戰爭、兵法、謀略等內容,而武術套路是按照一定的動作編排組合成的固定組合多元結構,軍事文化與武術套路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一定的區別,它們相互影響和促進,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保持著特殊的親緣關系。軍事借助類似武術套路的手段來訓練戰士,如兵操,以及軍體拳等訓練手段,都是將軍事所需要的技能按照一定的組合編排成練習手段,供戰士訓練。另一方面,武術套路也需要借助軍事文化的發展來完善豐富自己,不管是器械層面,還是精神層面,如武術器械的發展隨戰爭的發展而發展,武術套路不管是拳種還是器械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著軍事的影響,在精神層面,軍事所提倡的勇武、愛國、自強不息等精神也是武術套路一貫所弘揚的品質。
2.1軍事器械豐富了武術套路的內容
武術套路內容的豐富離不開冷兵器時代軍事器械的發展,武術套路競賽內容中的各項器械和拳種的產生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軍事器械的發展的影響。如明朝抗倭英雄戚繼光將軍在《紀效新書》中對當時的軍事器械,如腰刀、镋鈀、長槍、大棒等內容進行了記錄和描寫,肯定了其在當時的抗倭戰爭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在現在的習武之人中,也有武者將其作為武術套路的習練內容。雖然隨著熱兵器時代的到來,冷兵器時期的軍事器械除了少部分被保留外,大部分都不再適宜當時的戰爭形式,但是武術套路卻并沒有將其進行淘汰,因為武術套路本身就不是進行戰爭的工具,而軍事器械是進行戰爭的工具,軍事器械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的更新換代,而武術套路作為一種當時的訓練方式,現在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訓練方式,更多的是作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因此武術套路的內容受到軍事器械的發展而得到豐富,卻并沒有受到軍事器械的更新換代而消失。
2.2軍事理念充裕了武術套路的內涵
《論語》中記載春秋時期的各國普遍重視武藝的訓練,所以齊國戰士人稱為“技擊”,魏國戰士人稱為“武卒”[2]。兵法中強調“奇正相生,虛實相應”,奇正和虛實也被廣泛使用為武術套路所應用,如虛步則是一個虛實結合的動作。此外在武術套路的編排中,除了要有規則中要求的必選動作外,動作高低的起伏,場地的合理利用,動作內容的虛實結合對取得高分也是十分重要的條件,這些在軍事理念中也是深有體現的,如大軍對陣,陣型的編排和布陣對取得戰爭的勝利也是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的。軍事理念中的“善于判斷、敢于用齊”,即戰機稍縱即逝,一定要抓住戰機,果斷出手。要練好武術套路亦是如此,什么時候該進行什么動作,什么時候該停,什么時候該進攻都是十分重要的。
3武術套路反哺軍事文化
3.1武術套路是軍事文化的延續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人類也從野蠻的時代逐漸進入到文明社會,文明的沖突和戰爭也在隨著文明的進步而減少?,F在的軍事戰爭早已不是冷兵器時代的刀劍相加,而是隨著火炮的發展和熱兵器時代的到來,用越來越先進的武器進行戰爭,戰爭也不再是古時候人越多越好的時代,而朝著高素質化人才發展。武術套路的產生與發展根植于人類的發展和戰爭的需要,在現代社會中武術套路的表現形式也可從中窺探出軍事文化的痕跡。武術套路作為我國的一項民族傳統體育,可將其看成古代軍事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影射,當前以往歷史中的一些軍事戰爭方式已經顯得不符合適宜了,但是作為其表現形式的武術套路卻能作為軍事文化的延續,因為武術套路運動員在賽場上的一招一式都有戰士在戰場上拼命殺敵的影子,其可看作是古老軍事在當代的延續。
3.2武術套路是軍事訓練的方式
軍隊想要有實力就需要戰士有強有力的戰斗力,而保持戰斗力的方式就是加大軍事訓練,《紀效新書》一書中,戚繼光將軍就選兵、完成編組、配備武器、如何進行訓練都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在手足篇中,還講述了短兵器的使用方法及“短器長用”的技巧,并就其習法做了圖解,由此可見在當時的訓練中就有意識的將相應的動作編排成套路進行習練,來以此達到提高戰士戰斗能力的目的。近代以來隨著西方思想的沖擊,部隊用兵操來訓練士兵,一招一式配以相應的口令,通過相應的編排來達到訓練的目的,這種編排好的訓練方式就類似與如今的武術套路。當前在部隊中進行軍事訓練,除了有格斗技能訓練外,也還有軍體拳等武術套路訓練方式??梢婋S著時代的發展,雖然武術套路沒有被用于訓練來直接進行殺敵,但是其確實是軍事訓練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訓練方式。
4結語
我國的軍事文化十分的豐富且具有價值,不管在當時還是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深深影響了武術套路的發展。武術套路的產生與發展離不開軍事文化的滋養,武術套路在發展過程中,又在一定程度上被軍事文化所吸收,并對軍事文化進行反哺,因此,軍事文化和武術套路正是在這種相互促進,互補相生的關系中不斷的傳承與發展,共同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厚重的一筆。
參考文獻
[1]郭從憲,劉森林,趙重平,區峻,王建濤.武術套路定義的邏輯形式探討[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22(02):121-123.
[2]武術理論基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