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云
摘 要:語言之中蘊含著文化,而文化的豐富和發展也得益于語言。對聯就是文化語言學中文字部分的應用。對聯又稱楹聯、對子或聯語,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詩歌。
關鍵詞:對聯 發展 撰寫 形式 賞析
引言
語言學的研究不止于語言形式,也通過語言來研究一個民族文化的過去和將來。語言之中蘊含著文化,而文化的豐富和發展也得益于語言。對聯是就是文化語言學中文字部分的應用。
與世界上其他文字相比,漢字是比較獨特的,在音、形、義上均有講究,并且絕大多數漢字都有其獨特的意義。中國傳統的詩句中,前后兩句字數相等,字義和詞性相反或相對,前后兩句位置相同的字講究平仄,這一系列的講究使兩句對仗工整優美,成為對聯藝術產生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對聯又稱楹聯、對子或聯語,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詩歌。
一、對聯的起源和發展
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出現對仗優美的詩句。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就出現在《小雅·采薇》當中。而《離騷》中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基本具備對仗的特征,但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也只是整而不工的對偶句。到漢魏晉時期有相當成熟的對偶句:“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這出自于我們熟知的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之中。從南北朝開始,開始對對偶句有聲律方面的講究,梁代詩人沈約就將聲韻學的新成就用于詩歌創作中。唐五代對偶句十分成熟,這對唐詩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起了促進的作用。對仗詩句不僅對句式和詞性有要求,還提出新的一條:出句的末尾字是仄聲字,對句的末尾是平聲。及至中、晚唐時期,得到了推廣的近律體詩,每個詩人都會作。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其作品《滕王閣序》中運用了各種駢句,這樣的形式,在之后對聯中的長聯常常用到。《滕王閣序》已經不是單純的文章,更近乎于詩,對仗工整,音韻優美,讀來朗朗上口,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學功底。對聯自唐代產生,在宋代得到了很大發展。寇準和楊大年在閑談之間也能做出出色的對子“水底月同天上月;眼前人是面前人”。對聯在元代沒有什么發展,但是在明清達到了極盛時期。明代對聯藝術的盛行,一方面是因為唐宋以來詩詞的盛行,有充分的文學積累;另一方面,統治者及文人墨客的推崇也促進了對聯發展。清代可以說是對聯的黃金時期,普通對聯手法更成熟,特殊對聯也有卓越的成就。如乾隆和紀曉嵐隨口對出的巧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二、對聯的撰寫
撰寫對聯首先要講究格律。正因為有了格律,才使人讀來抑揚頓挫,和諧優美。所以對聯既不能一仄到底,也不能一平到底。在貼掛對聯的時候,要注意上聯在右,下聯在左。對聯除了講究格律之外,還要立意。立意更要有新意,才能寫出好的對聯,學者總結出的方法是體察生活,感受生活。如講讀書與做人的標準,雍正皇帝的上書房對聯“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明理為先”。也是一種從生活得出的體悟。
構思和切題在對聯撰寫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精巧構思出的對聯新穎別致,又不落入他人的俗套,而切題使得對聯得體。通常切題的對聯都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特征,比如湖南益陽桃江亭就以桃花和江水為中心,對聯:“桃花近日隨流水;江月何年初照人”,巧妙的把“桃、江”兩字藏于上下兩句的開頭。對仗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寬對,也可以狹對。有時可以融入賦比興的手法,為對聯增添光彩。除了春聯以外,一些古跡、廟宇都有橫聯,有時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幾種形式的對聯
諷刺對聯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類,有的是政治諷刺,有的是一般諷刺。如用對聯諷刺權貴極度奢華享樂而民不聊生的情景,“四季笙歌,尚有窮民悲夜月;六橋花柳,渾無隙地種桑麻”。
哲理對聯通常引發人們深思,耐人尋味。最熟悉也最常見的對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就是用來勸導讀書用的。有些對聯寫出了對人生的深刻理解:“人間歲月閑能得;天下之交老更親”。
最有意思的當然要提到趣聯和巧聯。財神廟門口對聯“只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不作半點事,朝來拜,夜來拜,使我為難”。這里的對子以財神爺的口吻來寫,幽默風趣,又挖苦了那些盲目求神的人。巧聯更是別出心裁,有數字、方位,名字等各種的巧對。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人名巧對:“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江西學督李夢陽用上聯來諷刺與他同名的士人,士人也用下聯回敬他,告訴他不必多心。
幾種特殊的對聯。如回文對聯,比較有名的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還有“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合字聯:“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言聲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析字對聯:“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疊字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四、對聯的賞析
對于對聯的賞析,如今常用“新、切、工、雅”等幾個方面來對對聯進行評判。也就是新意,對聯中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要切題,符合規范。除此之外,還要雅致,不流于俗。做到這四條標準,可以說是上好的對聯了。
如今對于對聯的要求是積極健康,符合時代的主題,當然也需要充滿藝術性。除了普通對聯遵循這些標準之外,長聯也是如此。例如欣賞南京天韻樓長聯:“天仙都化美人來,問上界瓊樓,可有六朝新樂府;韻士不隨流水去,看后庭玉樹,依然十里舊秦淮”。這幅對子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把“天韻樓”的名字嵌入其中,把委婉的諷刺融入一幅上天入地的情景當中,想象十足,逸興霞飛。
另外,對聯作品也需要克服一些不良傾向,如過分玩弄文字,一味用詩詞典故進行堆砌,或消極頹廢。
參考文獻
孫天赦.對聯格律及撰寫[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