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穎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初中生的心理問題逐漸增加。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是成長的前提和基礎,他們正處在青春期,有著很強的叛逆性,與教師、父母的矛盾逐漸增加,加之身心不成熟,社會經驗少,容易受到不良風氣影響而走向歧路。因此,初中生的心理教育非常重要,如果這些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和解決,那么就可能導致溝通障礙,甚至出現人格缺陷。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重視
中學教師專注于提高學生成績,文化教育是重中之重,很多學校和老師把提高升學率當作唯一任務。雖然有些學校會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但因為教師和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所以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很難得到及時的幫助與開導,最后問題逐步堆積,影響學生后續的成長。
(二)師資力量不足
目前的調查發現,初中學校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數量不足,專業水平不高。許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其他學科的兼職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教育培訓,大多數不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這就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教師無法及時提供幫助和支持,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
(三)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目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較簡單,僅通過簡單的談話溝通來緩解學生的壓力,在這一過程中,老師沒有機會充分了解具體情況,只談了一些常見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好,趨于形式化,無法從學生的角度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四)心理咨詢室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學校里大都會配有心理咨詢室,但沒有充分利用起來。首先,心理咨詢室的配置并不專業,沒有構造出和諧安靜的氛圍,導致很多初中生即使去心理咨詢室接受心理輔導也感覺是走進了普通老師的辦公室,無法敞開心扉與教師溝通。因此,初中生并不會主動選擇前往心理咨詢室進行談話交流,加上有的學校開設的心理咨詢室實際上是為了應付上級的審查,種種原因造成現階段初中心理咨詢室利用率不高。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一)學習原因
進入初中之后,學生學習科目陡然增多,作業負擔沉重,學習壓力增大。再加上初中之后考試頻繁,很多學校甚至有周考和月考,這更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另一方面,學校為了追求高升學率,沒有合理統籌學習與活動之間的關系,學生對學校和教師有抵觸心理,久而久之會造成學生心理扭曲,影響心理健康。
(二)生活原因
初中生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就如同處在一個小型社會中,不僅有學習任務,還有與他人的交際和對課余時間的自我分配。如何處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與學生自身的性格有很大的關聯,加上初中階段學生處在青春期,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每位同學性格各異,其中不乏偏激、炫耀、自卑等極端性格,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得不到自身預期的效果,從而產生心理問題,這也是問題學生出現的重要原因,在還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時期,為了實現心理上的滿足,學生會模仿一些不良行為習慣,極易誤入歧途。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素質
加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素質師資隊伍的重要前提。因此,學校需要聘用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進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他非專業的教師不能兼職。同時,一些在一線工作的教師必須學習掌握一定的專業診斷和心理健康輔導方法,學會使用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同時還可以邀請專業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到學校進行教師的培訓,也可以為全體同學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學校還可以與專業心理健康醫院進行深入合作,確保本校的心理健康輔導擁有專業的知識和實踐經驗,妥善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最后,要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增加教師的責任感,建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信任,形成親密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真正了解學生,為他們排憂解難。
為了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教師要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準確的了解,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能真正為學生提供幫助與支持,同時充分利用情境體驗和游戲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心理體驗,激發自己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心。
(二)提高心理咨詢室使用率
盡管許多中學都有心理咨詢室,但有很大比例的心理咨詢室并沒有被充分使用。并且,一些心理咨詢室基礎設施相對簡單,專業心理咨詢師缺乏,無法發揮實際作用。因此,為了提高心理咨詢室的使用效率,幫助初中生疏導和解決心理問題,學校應完善相關基礎設施,改善心理咨詢室環境,為尋求心理幫助的學生提供舒適、優雅的環境以及專業的心理輔導,幫助他們及時解決問題,重回正常學習生活。
(三)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學校要為初中生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樹立正確的學風和校風。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所有初中生都能積極健康地成長。進入初中學段的學生已有了很強的自主性,但對某些方面的認識并不完整、充分,需要教師系統地講解和耐心地指導。當學生面臨心理問題時,要通過專業的知識和技巧給學生提供輔導,同時也可以邀請校外輔導員給學生講課、交流經驗。通過學校組織的趣味運動會、惠心手工坊等活動來讓學生枯燥的學習生活充滿樂趣,能夠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鍛煉自身綜合能力,同時緩解心理壓力,保持心理健康。
(四)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
除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作為學生生活的另一個重要場景也要發揮積極作用。就學生的心理問題而言,除了在學校進行心理疏導外,家長對待孩子的行為和態度也是影響孩子心理的主要因素。學校必須定期與家長溝通,舉辦教育研討會,并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在學校的教育講座中,著重講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家長一道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心理訴求,從而實現與孩子更深入更坦誠的交流,成為孩子最信任的人和最佳的傾訴對象,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苛責,孩子的成長會更加快樂。
(五)緩解考試壓力
到了初中學段,初中生的考試強度會大幅度增加,而考試是初中生產生負面情緒的重要原因之一。考試期間的焦慮會影響精神緊張,甚至影響心理健康。因此,教師有必要引導初中生對考試保持平淡放松的心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首先,要科學指導,在考前有計劃地組織復習,避免突擊復習,這樣可以避免產生考試焦慮問題。其次,讓學生制定合理的目標。一般來說,平時成績較好的學生考砸后更容易出現焦慮情緒。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成績的起伏,對于成績靠后的學生而言,如果學習的積極性太弱,他們往往不會太在意考試,對于這些學生來說,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最后,要指導學生用一些專業方法來緩解緊張心情。例如,有的學生在考試前會失眠,有的學生會在去考場時感到緊張和焦慮。這時候讓學生開始想象不同的場景,以便緩解緊張情緒、克服焦慮。也可以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讓學生提出積極的心理暗示,避免緊張。
(六)指導學生進行積極健康的社交
在學校生活中,同伴關系起著重要作用。在青春期,初中生的情感體驗十分豐富,抑郁、恐懼等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時候同學間的友誼可以給自己安全感,成為重要的精神支柱。社交技巧可以在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提升。但由于家庭的影響,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有明顯的自私性格,與他人發生沖突并不知道如何解決,如果教師的監督不足,很容易發生沖突,本是維持心理健康的社交活動反而起了反作用,而這也是教師需要及時指導的重要內容。首先,必須克服主觀偏見,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行為方式,不能完全站在自己的視角去評價他人的行為。其次,要告訴學生理解和尊重他人,保持良好的同伴關系,與同學共同進步,快樂成長。
(七)重視休閑心理疏導
課余時間由學生自行安排。教師應善用課余時間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必須在課余時間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學生的學業負擔很重,尤其是在一些重大考試之前,老師和家長需要改變思想,意識到休閑時間也是一個重要的部分。此外,還需要提供休閑場所和設施,例如在學校安裝雙杠等體育設施,讓學生加強體育鍛煉,保持健康心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四、結論
總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容易被忽視,因此有必要通過各種方法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使教育更加順利。通過完善心理咨詢室的設置,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保持心理健康,促進學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