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花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和“合作學習”思維意識的逐步深化,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團隊協作,學生也會在團隊合作中有所收獲。因此,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將探究重點放在如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上。初中時期是學生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此時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方法的革新對以后人生的發展會產生重要影響。要想克服這些難題,除了要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外,還要學習與別人協作,互相幫助。學生要了解團結的威力,要明白個體和群體之間的緊密關系。為解決目前學生在語文學習遇到的各種問題,將團結協作學習運用于語文教學中,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一、初中語文學習面臨的各種問題
1.忽略語言學習的目的
目前,我國中學語文課程在實施中普遍出現了一些忽略語言學習目的的問題。教育工作者也在積極探索各種方法,努力讓學生能夠接受最高效的語文教育。語文學習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語文文化素質和對課文的理解力,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書面語言的韻味,真正領會到“舍小我,成大我”的奉獻精神,真正感悟集體與個人不可分割的聯系。而在考試體系中,老師和父母卻不自覺地忽視了學生的愿望,有時對學生的各項技能提出過高的要求。比如:現在很多同學都在應付各種各樣的補習課、藝術課程,特別是在初中這種比較關鍵的階段,為了讓孩子更為優秀,一些父母總是強制要求孩子悶頭學習,甚至覺得和其他人交流是在浪費時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迷失自我,不但語言能力得不到提高,甚至連自身的訴求都無法準確表達出來,這不利于孩子將來的發展。
2.老師不能合理使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
目前,多媒體技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發展,絕大部分老師都能夠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但在語文教學中有的老師只會通過 PPT來演示文字,還有的甚至只會通過多媒體“復刻”課本上的文字,缺少與課程主題有關的影像。例如:在學習魯迅的《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經典作品時,老師只對一些詞語和句子進行了口頭的文字說明,并沒有對課文進行有趣的解釋和圖景刻畫,這種枯燥的學習模式很難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習效率自然也就不高。
3.固定的語言學習模式
語文學習的主要意義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詞匯,感受文字的魅力,從而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當前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仍然使用傳統教學法,很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學生跟隨老師的講解從生字詞到每一段的語文要素分析再到魯迅的情感表達,課堂教學缺乏創新性、探究性,無法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導致語文學習效率降低。
二、當前初中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無法適應立體化的學習模式
目前,學生的語文學習基本上以考試為目的,不管是文字的書寫、誦讀,還是句子的分析和寫作,這就造成了學生在課堂上總是喜歡死記硬背,缺少了同學之間交流協作的機會。此外,很多同學升入初中后對語文學習感到力不從心,究其原因是與小學學習節奏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在單純文字理解的基礎上加入了情感的表達,僅僅通過死記硬背無法理解課文內容,這會對學生后續的語言學習造成很大阻礙。若學生能夠很好地利用好團隊協作,就能夠在語文學習彌補自己的短板,有效地克服上述問題。
2.外在條件對學生語文學習的影響
初中語文學習成果是以成績為載體呈現出來的,學生在測驗時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測驗時語文成績不理想,付出的努力與考試成績不匹配等。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在面對問題時會畏懼、逃避,認為自己再努力也是白費,會逐漸喪失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和興趣。除此之外,老師在語文課堂上也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創新教學過程,有的學生不適應語文老師的教學方法,從而影響語文成績的提高。
三、初中階段語文學習中如何高效地進行團隊協作
1.改變傳統觀念
根據當前素質教育學習的需要,學生要摒棄過去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老師和家長也要積極地了解和學習先進的教育與管理模式,轉變傳統觀念,樹立團隊合作意識,真正發揮團隊合作學習的作用。老師要把握教學節奏,循序漸進地進行合作學習訓練。讓學生感受到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融入團隊協作之中,大膽地與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的觀點,同時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板,在協作學習當中找到樂趣,并將合作學習真正融入語文學習之中。
2.開展合作探究性學習活動,改進學習方法
由于探究性學習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適時地創新教學方法,把舞臺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進行“傳統民俗”這個專題的學習時,學生要根據老師的分組,選擇自己喜歡的與民俗有關的議題,由組員分別就“傳統民俗”這一話題從“經典民族代表” “趣味民俗形成的緣由”等方面進行論述。在小組研討的過程中,每一個同學都應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互相學習,吸收借鑒完善自己的觀點。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探討,激起學生對“傳統民俗”主題的學習熱情,進而為以后交流和解讀傳統民俗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小組協作討論時,同學們要開拓思維,擴大討論的范圍,不能拘泥于教科書,力求每一個組員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表述自己的觀點,并把“傳統民俗”這個主體擴展到“傳統文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會到語文獨特的韻味。還可以自主安排一些“傳統民俗”的專題任務,課下交流與探討各種有趣的民間故事,并做好筆記,為寫作積累素材。
3.積極參與多媒體視角下的語文團隊協作學習活動
如今,科技日新月異,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學生能接受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團隊合作。通過多媒體不但可以創設同學們感興趣的教學情境,還可以有效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有助于創設高效的語文課堂。
比如:在中學語文課堂上,老師要多設置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思考,將問題展示出來,讓學生自行選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展示。因為小組劃分是基于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因此小組內在學習上的取長補短效果會十分顯著,基礎較好的同學能夠在交流過程中拓寬視野,基礎較差的同學也能夠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在組內解決。團隊協作學習也可以運用用于日常教學中,比如:當學生進行文本背誦時,組內同學之間可以相互提問,互相督促,老師利用多媒體記錄下每一個小組的日常學習成果,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團隊的進步,實現小組的共同發展與進步。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一起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語文水平。
4.整合網絡資源,使團隊協作學習更加多樣化
目前,網絡上大量的學習資源已應用到語文學習的各個環節,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網絡的優勢,更好地實現學生團隊之間的協作和進步。比如:在《紫藤蘿瀑布》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先在家利用互聯網搜集有關的紫藤植物的照片,因為小組內成員搜集到的資料一定會存在差別。因此,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更為全面的知識,充分展現團隊協作的優勢,從而提高團隊協作的凝聚力,對學生以后的人生發展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結語
總之,事實證明,團隊合作與互幫式學習是非常有意義的,這種合作學習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同時又能啟發學生認識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將來的社會一定是團結合作的社會,單打獨斗不能行走天下。初中是學生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初中生,不僅要有扎實的知識基礎,更要有團隊協作的意識和虛心學習的態度。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學校、老師一定可以攜手共進,共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每一個學生成人成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