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
摘 要:幼兒園階段是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語言教學活動的成敗和質量,直接關乎幼兒個體語言水平及思維方式的形成,影響幼兒個體全面健康發展。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視幼兒思維能力的拓展,應引導幼兒有針對性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指出“:提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科學的提問能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啟發想象思維、引導操作實踐,促使幼兒思維和創造力的發展,收到預定的教學效果。但是不合理的提問不僅達不到預期目的,反而會抑制幼兒思維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在幼兒語言教學中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有效提問的策略,注重提問的藝術,將合理、適當的提問貫穿于教學之中,幫助幼兒提升個體語言能力。
關鍵詞:幼兒語言;優化教學;提升語言能力
引言
幼兒階段是引導孩子掌握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關鍵階段。在語言教學活動上,教師應該通過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教學活動,為孩子潛移默化地傳輸語言知識,幫助孩子們在游戲活動、生活實踐以及幼兒園學習中獲得傾聽、表述、欣賞、閱讀等語言經驗,促進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語言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藝術,在幼兒階段孩子的認知能力、情感表達、行為習慣等方面都需要通過學習來塑造,幼兒只有獲得了口語表達能力才更利于生活及學習。
1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意義
首先,幼兒時期是養成語言能力的最佳階段。幼兒在0~6歲時腦部發育較快,同時聽覺器官及語言器官也有了一定發展,在這個時期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事半功倍。教師及家長應當抓住關鍵期,注重有效養成幼兒的語言能力。其次,3~6歲年齡段的幼兒正處于語言認識的初期,是幼兒形成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節點,不過這時幼兒的語言應用水平尚且處于生疏的狀態,有賴于教師給予科學的引導,唯有這樣才能實現提高與強化幼兒的語言能力。《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著重指出了培養和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性,“幼兒語言水平的增強將對其綜合素質的發展發揮出顯著的效用。”考慮到這一點,幼兒園必須注重加強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必須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對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結合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及手段,如此才能實現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引導幼兒借助語言表達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同時,教師應當注重與幼兒家長積極進行溝通,引導幼兒家長認識到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能夠達成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聯動,從而讓家長在日常的親子活動中引導幼兒學會如何聆聽、如何正確借助語言表達所思所想。鑒于此,基于有效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教師應當采取情境教學模式,以便幫助幼兒能夠在情境的浸染下逐漸積累足夠的詞匯量,確保幼兒在與他人交流或借助語言表達情感時更加得心應手。
2幼兒園語言教學實時策略
2.1明確幼兒語言教學目標
3~6歲的幼兒具備一定的聽力基礎,因此我們在每個階段的教學過程中都要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目標滲透語言教學內容。例如幼兒園中班的學習目標是能夠與教師、家長或同伴進行語言交流,并能利用自己學習過的語言詞匯和句子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愿和訴求。其次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幼兒教師的要求,敢于在集體活動上進行表達。嘗試用人稱代詞進行語言表達,例如,你、我、他、我們、你們的使用。幼兒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我們應該引導孩子進行言語模仿。在平時的生活中孩子們最喜歡看動畫片等,孩子們在這些活動上更喜歡模仿動畫片中的人物行為和語言,說明孩子對表達和模仿是非常感興趣的。例如在引導孩子認識顏色以及學會使用人稱代詞時,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畫多的圖片幫助孩子認識顏色,然后每個小朋友圍坐在一起說一說自己的衣服是什么顏色,旁邊的小朋友衣服是什么顏色。這時候教師可以首先給小朋友示范:我的衣服是黃色的,他的衣服是白色的。然后請白色衣服的小朋友進行接龍。白色衣服的小朋友會說,我的衣服是白色的,你的衣服是綠色的。這樣孩子們通過一邊學習知識一邊進行口語表達,能夠有效地完成學習目標。然后讓孩子帶著所學到的知識回歸到家庭中,和爸爸媽媽一起說一說。通過長期的目標訓練,孩子們的進步速度是非常快的。
2.2依托家園共育注重與幼兒家長積極進行溝通
教師應當意識到幼兒對于家庭的熟悉程度要遠遠超過其他社會場所,因此家庭對于幼兒形成及發展語言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應當積極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幼兒家長認識到通過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聯動的方式,會對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發揮積極且顯著的效用。同時,教師應當請家長積極配合,如每天放學前為幼兒布置口語表達練習作業,要求幼兒回家后同父母進行對話,家長要對幼兒的對話情況進行錄音,并將音頻資料發送給教師,這樣不但可以確保幼兒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同時還能在家長與幼兒交流對話的過程中強化親子關系。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以此為借口把本應由教師完成的教學任務攤派給家長,而是應當在保質保量完成幼兒園教育的前提下,請家長課后積極配合,取得幼兒家長的信任,提升家園教育聯動效果
2.3創建良好的環境,提供表達的機會
幼兒是年齡偏小的學生群體,并且部分幼兒從出生以來,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父母。進入幼兒園以后,需要與父母產生一定的間隔,他們面對陌生的環境,更不愿意進行溝通交流。不僅如此,幼兒的年齡各異,他們的性格以及語言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如部分幼兒能夠完整地講出自己想說的話,但是還有一部分幼兒不愿意在人群中表達自己,講話也總是磕磕絆絆的。這種表達能力不是特別好的幼兒,在進行表達時遭到小伙伴的嘲笑會更加不愿意表達,最終形成自閉心理。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表達環境,使幼兒能夠沉浸在這個環境中,并且忘了自己原有的磕磕絆絆的說話方式,學著開放自己的內心,與別人溝通交流。例如,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可以使用故事進行環境的襯托。教師在講解故事的時候,可以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故事,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現得更加生動形象,將原來沒有聲音的畫面展示成圖畫的形式。等幼兒能夠真正投入這個故事后再進行提問,他們會忘了自己原有的問題,產生主動溝通,表達自身的想法,進而達到教育教學的真正目的。
2.4實踐活動強化幼兒語言能力
幼兒大多時候參與的是實踐活動或者游戲活動。為了讓孩子協調發展,例如孩子在美術活動中,每個小朋友在繪畫接受或者制作手工結束之后,說一說自己的作品,點評一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說說各自的優點和不足,這樣能夠不斷地強化孩子的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排練一些有意思的小節目,通過說臺詞的方式引導孩子進行表達。這些活動除了考查小朋友的語言能力外,還能培養小朋友的興趣特長。
結束語
總之,對幼兒開展語言教學必須立足實際,培養語言能力,引導幼兒掌握一定的語言表達技巧,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進一步提高語言實踐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艷.談談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的現狀與對策[J].幸福家庭,2021(11):23-24.
[2]劉霞.信息技術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教育,2021(03):115-117.
[3]馮威.論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如何提升幼兒語言能力[J].湖北農機化,2020(08):121.
[4]黃秋玲.芻議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如何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J].家長,2020(12):165-166.
[5]張淑.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如何提升幼兒語言能力[J].中國新通信,2019,21(1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