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許 甜 鄭志剛
“作為醫生,我心里一直有個‘健康夢’。希望有一天,分級診療體系能夠真正地建立起來,咱們老百姓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疑難重癥不出市,罕見疾病不出省’。每個人都有足夠的健康意識,基層醫生也能夠把慢病患者真正‘管起來’,讓村民不生病、少生病、不生大病。”
連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清遠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周海波的心里始終裝著這個“健康夢”。他在履職期間推動并見證了許多變化:經過新醫改多年的努力和深耕基層,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老百姓在“家門口”可以看好病;藥品和高值耗材價格明顯降低,醫保覆蓋面逐漸擴大,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逐步得到緩解。
大病“看不起”,小病“熬一熬”。這是周海波在1994年調到清遠市人民醫院工作時,不少基層患者的無奈選擇。他看在眼里,陷入了深思:如何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看病難’的主要原因是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周海波表示,基層患者健康意識不足,看病經濟壓力大,往往把小病拖成大病才就醫。而基層醫療機構的現實困難也擺在眼前:人才少、技術有限、設備不足。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周海波走訪了很多村衛生站,根據實際情況深入思考撰寫建議。他表示,雖然情況得以改觀,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緩解,但最基層的村醫仍然面臨著診療能力不足、健康管理不到位等情況。
他說,村衛生室是村民健康的“守門人”。但對于廣東、乃至全國來說,區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欠發達地區村醫水平不高,服務能力不足,基層首診正確率低等原因,老百姓仍不得不選擇有“小病”到“大醫院”、找“大醫生”就診。
“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周海波強調。他先后提出加強鄉醫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加強基層傳染病科建設等建議,持續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發聲發力。讓他欣慰的是,近年來,國家通過“強基層”等措施,基層醫院的就醫環境和設施都有了明顯提升。
“看病貴”同樣是欠發達地區人民群眾的“痛點”。2012年以來,周海波連續9年就如何解決藥品和高值耗材價格虛高問題提出建議。最終,國家出臺了集中帶量采購政策,切實緩解了患者“看病貴”的問題。

周海波(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周海波不但帶領清遠市人民醫院全院醫護人員一手打贏清遠“守土戰”,一手打好湖北“出擊戰”,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他還結合在一線的抗疫經驗和實地走訪掌握的第一手資料,提出了增設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供給和戰略物資儲備、加大高生物安全等級醫學研究實驗室建設、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等建議。
今年是本屆全國人大代表任期的最后一年,周海波繼續圍繞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交了相關建議。其中,他結合當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提出借助AI醫生+互聯網技術,提升村醫服務能力,發揮好村民“健康守門人”作用的建議。
“在短期、中短期內快速提升村醫服務能力,解決山區村民看病難、看不 了好醫生等痛點難題,讓山區群眾也能便利獲得優質醫療資源和服務是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周海波舉例說,清遠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共有60名鄉村醫生,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僅有14人,其余46人均只具備鄉村醫生資格證書。“村醫從村衛生站出發,騎著摩托車到達村民家里都得20分鐘,有的甚至超過30分鐘。打電話叫縣人民醫院的救護車,救護車一個來回最長甚至達到9個小時。”他表示,這是當前偏遠山村群眾仍然面臨的困境。
周海波認為,對于交通不便的偏遠山區來說,借助AI醫生+互聯網技術,利用智能醫療設備、全科疾病智能診斷應用及遠程醫療,提升村醫診療能力,實現精準診斷就成為了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利器”。
“在攻堅拔寨之時,采用常規思路和辦法,按部就班推進是難以完成任務的。”周海波解釋說,AI醫生包不僅能在村民家里就可以做以前得去鎮醫院才能做的心電圖,像血壓、血糖、血氧、脈率、體溫等基本的健康信息也都可以通過這臺設備一并采集,并且都能夠長期電子保存,可以說是為村民建立了真正“活”的電子健康檔案。而且,如果遇到村醫難以判斷的情況,只要根據村民的癥狀描述在手機上問診,AI醫生就能幫助輔助診斷。“AI醫生+遠程醫療大大拓寬了村醫的診療范圍,讓他可以快速診療,村民也不用動不動就往鎮上或者縣里跑去看病。”周海波表示。
2020年3月,清遠市承接了國家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目標是把清遠建設成為全國 “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的核心示范區”。周海波帶領清遠市人民醫院以連山為試點及清城區石角鎮為標準化專項試點,按照“智慧公衛”“AI醫生+互聯網醫療”的思路,在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和12家鄉鎮衛生院、27家村衛生室,清城區石角鎮衛生院、23家村衛生室建立全流程信息化互聯互通數據平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健全完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該項目于2021年3月以93.6分的優秀的成績通過中期評估。
“履職十幾年來,從我個人的工作領域來說,感受最強烈的就是醫療衛生領域特別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基層群眾看病就醫等方面產生的巨大變化。”周海波說,“回顧過去的履職經歷,既為自己提出的建議得到關注和落實感到欣慰,也深感作為代表的使命神圣。一日代表,終生代表。我將繼續立足本職,為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