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吳春玲
今年74歲的張昆生,從2007年當選云浮市四屆人大代表后,十五年來,已連任三屆市人大代表。代表履職時,他始終穿著潔凈素雅又筆挺的西服,皮鞋看上去有些年份了但依然擦得锃亮,手上拎著一個裝滿了手寫筆錄資料的公文袋……
“我從來不穿便服外出履職,正式的穿著能時刻提醒我對履職的認真態度”。張昆生說。有人問他為什么始終如一地保持著這種履職熱情,他說:“守穩初心,牽掛群眾,才能當好代表,畢竟咱得‘言’值在線。”
張昆生先后百余次在各級人大的組織下約見政府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和有關項目負責人,從了解存在問題到提出意見建議再到跟蹤監督問效,一次不成功就接著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不辭勞苦屢屢“登門拜訪”,直到事情得到圓滿解決為止。當地的群眾親切地稱他為“百姓的明星代言人”。
云浮市云城區惠民路道路硬化施工現場機聲隆隆,工人師傅們正忙著進行混凝土攤鋪、振實和整平水泥路面……2021年10月18日,連接云六路和星巖五路的惠民路開工修復建設,一舉解決了高峰街部分群眾行路難的問題,受到周邊群眾的一致好評。

張昆生與居民代表一起到云浮市交通警察支隊了解情況
過去,由于年久失修,惠民路的路面坑坑洼洼,被群眾戲稱為多坑、多水、多塵的“三多路”,給當地群眾的出行帶來極大不便,對道路進行鋪修改造成為群眾的一大心愿。張昆生在走訪群眾時聽到群眾的這個“心聲”后,多次到現場調研,并將收集匯總整理出來的關于對高峰街惠民路進行鋪修改造的建議提交到街道的代表聯絡站。
隨后,在代表聯絡站的組織下,張昆生等代表約見了愛心企業家、云浮市大興混凝土公司負責人,并通過該公司動員其他社會愛心人士和企業家參加會談,積極想辦法籌措資金。僅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道路改造工程得以順利啟動。
惠民路工程是張昆生助力緩解城區交通壓力,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的一個案例。實際上,在連任市人大代表的這十五年里,由他提出意見建議并跟蹤監督落實,全面升級改造了金豐路、翠豐路、河濱西路、浩林西路、牧羊路、金山北路和河口北一路等數十條“斷頭路”,并加建市區北大門即星巖四路(天橋底)橋梁一座,在緩解城市交通壓力、解決群眾“出行難”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
2021年8月中旬,張昆生和市八小師生、家長代表專程來到云浮市交通警察支隊,送來了一面印有“心系學子路,為民辦實事”的錦旗,感謝云浮市交通警察高效率、高質量解決了云浮市第八小學師生過馬路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
原來,前段時間,有學生家長向張昆生反映,坐落在云城街道羅沙舊324國道邊的云浮市第八小學,由于學校門前沒有安裝減速帶和紅綠燈,每天上下 學時,都有約600多名師生及家長要在車流中橫過繁忙的公路,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
張昆生在實地調研考察后,形成了關于解決市八小學生過馬路安全隱患的建議。由于該路段屬于云浮市交通警察支隊管轄范圍,張昆生就通過“直通車”的方式將建議直接提交到云浮市人大常委會和云浮市交通警察支隊。
收到張昆生提出的意見建議后,云浮市交通警察支隊迅速組織工作人員實地察看校園周邊情況,并多次與張昆生代表以及學校負責人溝通交流,了解實際情況和商討可行性解決方案。最后一致協商決定,在學校門口安裝減速帶,在路口安裝紅綠燈,并承諾在結束視察活動的第三天開始安裝減速帶和信號燈,為師生出行筑起了“安全網”。
市、區人大代表建議“直通車”啟動以來,張昆生經常深入一線走訪群眾,傾聽民聲,把關乎全市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民生熱點難點、重要的社情民意等熱點、難點問題整理成意見建議并以“直通車”的方式“發送”到各級人大、政府職能部門和相關企業,保持跟蹤監督問效,切實做到“件件有回應,件件有落實”。履職的這十多年,張昆生先后以“直通車”的方式提交了“保護青蛙山”“天湖廣場升級改造”“星巖五路路燈改造”“建設云石遺址公園”“升級改造南山公園”“駁接世紀大道至新城快線”“安裝環市路高峰段云六公路口紅綠燈”等20多條關乎百姓權益的建議,均得到關單位部門的積極推進落實,高質高效為民辦好實事,搭通了人民群眾與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梁。
在張昆生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中,清楚地記錄著他作為人大代表履職的每一個時刻。在張昆生代表的家里,還有多個像這樣已經寫滿了手抄筆錄的筆記本。“我參加的每一次會議、參與的每一次調研、群眾反映的每一個問題、我都記得清清楚楚。哪怕今后我不當代表了,但只要我還能走得動、聽得清、講得了,我還是會繼續為大家‘發聲’,為大家解決煩心事、憂心事……”張昆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