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20年初播出的臺灣影視劇《想見你》是集愛情、校園、懸疑、穿越、青少年問題等元素為一體的多元素綜合性偶像劇,一更新便頻頻登上微博熱搜,話題熱度數月不減,并且在收官之時取得了豆瓣上近27萬觀眾平均9.2的高分,無論在臺灣地區還是在大陸地區都頗受好評,創造了臺灣偶像劇多年未開啟的新紀元。形成這樣成功的結果必定是多方面的原因,影視劇文本、制作、營銷等都是不能忽視的。因此,從影視劇文本的角度去探尋《想見你》人氣之高,廣受好評,熱度不減的成功因素,對往后電視劇文本的創作發展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想見你;影視文本;成功因素
臺灣偶像劇《想見你》每集成本僅為35萬元人民幣,主要創作團隊只有60人上下的劇集,一經播出,劇中的演員以及音樂都擁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并且在各大網站上討論的熱度不減。這樣小制作、小成本的電視劇竟然能夠獲得如此的成功,其中必然有值得去探討和分析學習的因素。而《想見你》的制作資金與創作團隊人員受限,其文本在很大程度上做出了非常優秀的試驗。好的電視劇不一定非要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大制作。小制作只要用心,寫出好故事,擁有自己的獨特性和創新性,也能獲得巨大的成功。電視劇要做到創作精良,不應本末倒置運用資本堆砌,進行大量的IP復制,這樣創作下的電視劇只是機械復制時代的商品,失去本應有的文學性和審美性。就算是現代社會中流行的大眾文學,好的大眾影視作品也應是內容為主,不應單純依靠物資客觀條件,而應用心思去打造內容,輔助以細致制作,良心宣傳。《想見你》也正是在文本內容和制作以及營銷宣傳方面都使人感到溫情和良心,少有市場商品浮躁的價值感,更多是沉淀源于本心制作的原創好劇,與市場上多見的具有消遣性和解壓性的影視作品相比,其原創的影視文本具有大眾審美性和文學藝術韻味。
一、新時代審美下的內容
從劇作文本的內容上來講,《想見你》是一部很典型的愛情偶像劇,但他與傳統的臺灣偶像劇有巨大的不同,是新時代年輕人審美的產物。臺灣偶像劇在21世紀初曾風行一時,傳統下的臺灣偶像劇題材與類型較為單一,情節較為幼稚脫離現實,大多講述的是灰姑娘與王子之類的甜寵愛情劇,類似于滿足少女童話幻想的愛情故事,因此收視群體也逐漸低齡化。而新時代下審美的多樣性要求影視劇必須做出轉型和改變,而《想見你》成為臺灣偶像劇新嘗試與新突破的典型代表。
(一)主題
《想見你》的劇作文本主題,拋除典型的灰姑娘式愛情,女主天真善良、男主霸道多金,更側重于兩性關系的平等以達到雙方互相契合的靈魂相愛,強調更加純粹的心靈愛戀,整個劇作主題都圍繞著“穿越時空只為與你相遇”的愛情主旨,表達一種追求心靈溝通和愛情純真至上的柏拉圖愛情理念。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柏拉圖也強調一種雙方平等的愛情觀,愛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占有關系[1]。同時劇中臺詞借用波伏娃《越洋情書》中的“只有你想見我的時候,我們的相遇才有意義”[2]也正應主題,并且將此很好地融入了劇作之中。而波伏娃也提倡平等的交互作用和相互認知功能,每個人都是主體,應該接受、寬容、理解不同于自我的意識,尊重他人的價值,不能忽略個人自由主體的存在。這是《想見你》所傳達的愛情主題,也是當今浮躁社會下許多年輕人追求愛情的心聲,因此感人至深,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深受現代年輕人的喜愛。
(二)題材
《想見你》對單一性題材的突破,采取了類型融合的多樣化題材,雖主旨表達愛情,但卻融合了許多元素,受眾也變得多樣化起來,增添受眾群體,也是其保持熱度和關注度的原因之一。《想見你》分別講述了在1998年和2019年的男女主人公們,通過一盤磁帶穿梭時空,找尋彼此的愛情故事。其中關于兩個時空的男女主角相遇是融合了穿越與奇幻的類型,并且以女主角呈鏡面的相同長相但不同靈魂的陳韻如一角的自殺死亡為線索,究竟是誰殺死了陳韻如?以這一疑問解謎的方式鋪開故事,充滿了懸疑和解謎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的成長現實問題,陳韻如自卑內向,不被周圍人所喜愛,黃雨萱穿越進入其靈魂后,獲得了所有人的喜愛,導致本體陳韻如無法實現自我認同而走向抑郁自殺,劇中唯一的反派變態心理醫生謝芝齊在青春期心理就殘忍變態,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青少年問題,通過愛情的表象去探討社會議題。因此《想見你》整部劇就充滿了多種基調,既是以愛情為主旨的純凈愛情偶像劇,同時又充滿了懸疑和未解,吸引讀者一步一步去解謎,探究。同時,劇中穿插主角穿越過去和未來,顯得新穎,充滿了新鮮感,并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青少年問題,引起社會的關注和思考。一部劇的題材是多種題材類型的融合,這樣多種元素能在不同層面上吸引各個類型的受眾,也許某一類群體對愛情題材不感興趣,但一定大概率在其余某類題材上吸引到這一部分本來不存在的受眾,因此大大提升了《想見你》的收視率。
(三)情節
《想見你》的情節設置,劇情引人入勝,反轉加成,穿越方式的新穎,外加兩對主角的鏡像式的人物形象,使得劇本豐富有趣,節奏感強,并且永遠猜不到下一步的劇情發展和故事的結局,引起讀者的興趣,也是劇作高開高走的關鍵。現今也有許多劇作開播時反響非常好,但是情節設置不夠吸引,故事的銜接不恰當,隨著情節的展開和故事的發展,慢慢使讀者失去了興趣,不再繼續閱讀和觀賞,從而流失大部分的受眾。《想見你》擯棄了傳統的劇情套路,其新奇的劇情總能出人意料,極大程度地給予了讀者驚喜。劇中大家都在尋找殺死陳韻如的兇手,而黃雨萱也為了揭開這個謎題在穿越中阻止這樣的悲劇發生,最后才發現竟是自己的穿越才是導致這一悲劇的真正原因。在觀眾都認為男女主就是黃雨萱與王詮勝時,卻發現王詮勝跟陳韻如一樣是他們靈魂穿越的載體,真正的男主從頭到尾都是李子維。如今穿越劇也比比皆是,而《想見你》在穿越這一特色上也與以往大不相同,比起2007年周杰倫執導的《不能說的秘密》,《想見你》的穿越形式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不能說的秘密》穿越線條較為簡單明了,屬于過去向未來的單線穿越,并且是人物的直接穿越。而《想見你》的穿越設置更加復雜,呈現一種環線穿越,過去的李子維穿越到未來的王詮勝身上,未來的黃雨萱穿越到過去的陳韻如身上,并且是以一種靈魂穿越的形態,《想見你》的穿越設定更加詳盡,這也是他懸疑燒腦的一大看點,引發眾多的觀眾探討思考,引起大量的討論分析。男主角黃雨萱與李子維,以及王詮勝與陳韻如兩對人物呈現鏡面,一模一樣的外表,卻有不同的性格和人生,引起觀眾的感官刺激,也是聯結穿越故事的關鍵。因此內容跟情節引人入勝也十分重要,講一個好故事,讓故事充滿靈魂與內蘊,魅力是重中之重,好的劇本也應該是以內容為中心,這也是《想見你》大獲人心的一點。
二、內容與形式的高度契合
(一)敘事形式
從劇作文本的形式上來講,《想見你》在敘事策略上進行了一大突破,傳統敘事采用的是線性敘事,而《想見你》敘事結構特別采用非線性敘事,呈環線敘事,編劇采用了一個極其復雜的莫比烏斯環結構。這樣的結構的采用與文學作品結合別有寓意,產生一種哲學感和思辨感,具有象征性意味,從而為故事的內容增彩,加深故事的主題。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在1858年發現。將一根紙條扭轉180°后,再將兩頭粘接起來,就形成了一個特殊形狀的立體紙環,這個紙環只有一個單側曲面,且能夠無限循環,這個紙環就被稱為莫比烏斯環[3]。莫比烏斯環式運用到文本敘事中時,整個故事的敘述線條就呈現一種環形的閉鎖結構。《想見你》中的敘述由1998年-2010年-2019年三個時段進行交叉敘述展開,整個故事的時間線條是:黃雨萱在2019年穿越成1998年的陳韻如開始,令李子維愛上了陳韻如身體里的黃雨萱靈魂;陳韻如在1999年小年夜因不明原因死亡,導致李子維的好友莫俊杰含冤入獄;2003年李子維探監莫俊杰未果遭遇車禍,靈魂穿越到2010年因自殺靈魂死亡的王詮勝身體內;2010年至2017年,李子維靈魂用王詮勝的身體和自己深愛的黃雨萱談戀愛;王詮勝的身體2017年在空難中喪生,李子維的靈魂穿越回2003年的自己;李子維2008年阻止出獄的莫俊杰自殺失敗,于是在2019年郵寄隨身聽給黃雨萱,促使黃雨萱因為想見王詮勝而靈魂穿越回1999年,并努力扭轉不幸的結果[4]。整個故事由此完成了一條完整的閉鎖結構,而這樣的敘述結構形式是與劇本的主題意義相符合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很好的講述了一個帶著未解和懸疑的故事,劇作中的懸疑意味也就更濃,不斷推動著劇中情節的反轉和故事的發展。并且這樣巧妙的閉環設置使男女主角之間在客觀上存在著15年的時空差距,而這樣漫長的等待,每一次想見你的穿越,用這樣的結構去講述想見你的意義,升華了主題意蘊,使得主角的愛情更加忠貞不渝,純粹動人。也正是這樣的閉環結構,整個故事既不知那里是開始,也不知在哪里結束,一切發生的事件既是原因,又是結果,從而加深故事的深度,增強哲學感和思辨性,令人深思,耐人尋味。
(二)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高度契合
一部好的作品使用的敘事結構并不要求有多么復雜高級,而是對于其內容和主題的作用能夠相互融合,達到一個適應性最好的狀態。黑格爾認為,“內容和完全適合內容的形式達到獨立完整的統一,因而形成一種自由的整體,這就是藝術的中心。”[5]“只有內容與形式都表明為徹底統一的,才是真正的藝術品。我們可以說荷馬史詩《伊利亞特》的內容就是特洛伊戰爭,或確切點說,就是阿基琉斯的憤怒;我們或許以為這就足夠了,但其實卻很空疏,因為《伊利亞特》之所以成為有名的史詩,是由于它的詩的形式,而它的內容是遵照這形式塑造或陶鑄出來的。同樣,又如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悲劇的內容,是由于兩個家族的仇恨而導致一對愛人的毀滅,但單是這個故事的內容,還不足以造成莎士比亞不朽的悲劇。”[6]一部好的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必定是辯證統一的,內容首先決定形式,什么樣的內容決定采取什么樣的形式和藝術手段來表現它。一旦內容被確定,形式就上升為主導地位,并且隨著內容的變化也會影響形式的變化,形式也是更好的為內容服務,使內容的組織效果提升,改造。這不僅僅在文學上適用,影視文學作為文學的一種特殊形式,還是有許多可取之處的。《想見你》很大部分的成功是在于內容與形式之間的契合度極高,但就其男女主單純互相欣賞的感情并不會引起太大波瀾,愛情和懸疑穿越的內容使其選擇了環形敘事,也正因環形敘事展現的思辨感才更突顯一種莫比烏斯式的命中注定,顯現時空不斷變化而愛情依舊永恒的主題,更加真切動人。
三、結語
對于一部沒有資本加持的影視劇來說,《想見你》的成功大部分來源于其強大的劇本架構,輔以其精雕細琢的細節,以及優秀的制作剪輯和營銷宣傳。從《想見你》的文本之中,也給予了大眾影視劇劇本創作新的啟示。首先劇作傳達的主題思想是大眾所喜愛的價值觀念,符合當下時代的審美觀念和思想,具有深刻的文學價值。其次劇作的題材類型以某一類為主,其他類型為輔,做到類型融合,增加劇作的可觀看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受眾基數。并且做到以內容為主,講好一個故事,具有豐富的情節,跌宕起伏的矛盾,和意想不到的新穎反轉。最后是形式表現和內容主題的強烈融合,以及在各個方面精雕細琢,注重細節,用心制作以及采用各類各式的文學象征,提升文學意蘊,塑造具有真情實感的愛情命題。在這樣大受歡迎的成功之下,《想見你》為今后影視劇創作,尤其是在文本創作上,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
參考文獻:
[1]柏拉圖.會飲篇[M].王太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2]波伏娃.越洋情書[M].樓小燕,高凌瀚,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9.
[3]喬名.后現代視域下克里斯托弗·諾蘭電影時空敘事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6.
[4]阿甘.《想見你》:好的故事會發光[N].北京日報,2020-03-06.
[5]黑格爾.美學(第2卷)[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57.
[6]黑格爾.小邏輯[M].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279-280.
作者簡介:柏敬宜,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