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好好先生”,顧名思義,就是遇事總說“好好好”,逢人都是“對對對”,奉行誰也不招、誰也不惹的處世哲學。最為典型的是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童名謙,他“沒貪一分錢”,卻因玩忽職守而受到刑事追責。“在消極腐敗現象面前當好人,在黨和人民面前就當不成好人。”黃鐘大呂,重錘警音,披著“老好人”外衣的“老害人”現象要不得。
現實中“好好先生”并不鮮見。分析起來大致有這樣一些表現:平時監督失明失聰,出現問題遮著蓋著,面對矛盾繞著走等。“好好先生”之所以禁而不止,是因為有“甜頭”可嘗,追根究底,一是在于個別黨員干部黨性不強,患得患失,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是個別人自身不正,媚上哄下以期包庇袒護;三是政治生態受到污化,用人導向出現偏差。“好好先生”的存在,歸根到底在于個別人黨性不強,政治本色失效褪色。
整治“好好先生”問題,需要多管齊下。一要堅持黨性原則。黨員干部要講原則不講面子、講黨性不徇私情,在是非面前旗幟鮮明、原則至上。要堅持以黨性立身做事,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光明磊落、無私無畏,敢于堅持真理,善于獨立思考,堅持求真務實。二要永葆斗爭精神。敢于斗爭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科學把握新時代的斗爭精神,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黨員干部任何時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當軟骨頭的風骨、氣節、膽魄,敢于向歪風邪氣作堅決斗爭,敢于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在斗爭中贏得主動,取得勝利。三要樹牢用人導向。擯棄“好人主義”,樹立起正確的用人導向和價值取向。只有讓那些堅持原則、敢于擔當的好干部得到重用,讓那些明哲保身、八面玲瓏的“老好人”失去市場,才能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和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