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紅 青島前灣聯合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以及“一帶一路”政策的深度推進,港口貿易成為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主要組成部分,港口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也越來越激烈,目前,我國港口企業建設發展出現了相對嚴重的同質化趨勢,行業競爭愈演愈烈,提升資金控制能力和做好費收管理成為衡量港口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基于業務流程改制的費收信息化建設成為港口企業實現市場同質化突破的重要途徑,也是港口企業完善資金內控監管,提升財務管理質量的必要途徑。
一直以來,港口企業的費收管理工作執行單一的款項收取、核對、上交業務模式,費收管理職能單一,費收與業務結合功能未得到充分的發揮。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港口業務體量的不斷擴大,港口費收工作將不再局限于港口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資金結算職能,費收管理工作將滲透到具體的港口業務流程中,在港口企業生產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承擔著相應的職能,費收管理工作將更加強調服務意識、風險意識以及效益意識,港口費收管理將成為港口企業實現同質化市場突破,實現港口服務突破的的主要渠道,因此,港口費收管理工作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將謀求費收職能的拓展,一方面,港口費收將實現對客戶等級進行監管分類,降低資金風險的同時,提供差異化服務;另一方面,港口費收將實現差異化費率調整職能,推動港口企業開拓市場、穩固貨源。
在港口費收工作中,各個港口從精細化分工以及客戶差異化體驗的角度出發,設置多個收費點,這種設置方式造成嚴重的人力資源浪費,且費收點職能相對單一。目前星羅棋布的港口收費點雖然能夠有效提升客戶的精細化體驗,但在成本控制增強的大環境下,弊端也暴露無疑,港口企業為了實現運營成本控制、加快資金流轉速率、實現資金的統籌調配就必須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費收管理的集成化發展,港口費收機構要向著職能統一的方向發展,借助互聯網手段實現費收機構的扁平化發展。
傳統的港口費收業務流程會生成大量的紙質票據,包含:箱貨交接憑證、提貨單、設備交接單、費收交訖證明、交貨記錄、交貨收據、財務內部信息傳遞單據以及各種簽證表、統計表和記錄單等。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港口企業的費收管理工作逐漸向著“無紙化”的方向發展,各種結算單據和業務憑證都執行數字化憑證模式,紙質發票將不再作為費用交訖的唯一證明。港口費收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必將向著電子辦公系統方向發展邁進,港口費收在信息化建設推動下將執行更加低碳環保的生產方式,降低紙張浪費的同時,全面提升港口費收的工作效率。
傳統港口費收工作具有強度大、效率低、壓力大的缺陷,隨著我國港口滿意業務量的急劇攀升,港口費收的業務需求量也呈指數性增長,未來的港口費收工作必將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革命性的創新發展。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賦予港口費收工作的各種可能性,客戶繳納費用將變得更加多樣化,繳費形式將變得多元化,線上支付模式的興起推動港口費收方式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例如信用支付、微信支付、網絡平臺支付等。
港口企業進行費收信息化建設的本質目標就是要提升費收管理效率和質量,強化港口企業的資金內控管理水平,進而提升港口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因此,新時期港口企業進行費收信息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深度挖掘港口資金內控管理工作的要點,為費收信息化建設的具體工作落實提供宏觀方向引導。
新時期,港口資金內控管理的建設發展必須要結合費收信息化建設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資金內控工作體系,在體制機制層面對港口資金管理相關流程和職責進行明確分工,提綱挈領,為港口費收信息化具體建設工作提供基礎框架。首先,港口企業需構建對外資金收支業務必要性和真實性的審核機制;其次,港口企業需構建財務部門對境外資金資金管理和收支結算流程合規性的審核機制,結合信息化費收業務流程,設置原始憑證的核查機制;最后,港口企業需實現業財融合發展機制,對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構建資金內控流程,并形成有效的監管評價體制,進而對港口資金的前、中、后期流程形成閉環監管機制。
港口費收執行信息化工作流程必然形成一套全新的工作模式,港口企業為實現信息化費收模式下的資金內控管理就必須要構建全新的管理制度,確保各項工作能夠有理有據地開展。首先,港口資金內控管理要明確境外資金管理制度,編制境外資金工作指引,明確資金管理工作的要求、標準以及規范;其次,港口資金內控管理要依照信息化業務流程發展情況,不斷更新境外資金監管內控制度以及費收流程管理制度,提升制度管控的時效性。
除了體制機制層面和業務流程層面,港口企業為切實提升信息化費收模式下的資金內控管理水平就需要在具體業務流程層面明確工作要點。首先,港口企業要明確費收業務在資金支付流程方面的具體內容,包含:支付用途、預算、金額、支付方式、幣種等,為資金安全合規發展定準基調;其次,港口企業必須明確信息化費收模式下的資金業務的申請、復合、審批等流程或手續,并明確不同費收業務的單據憑證和審批依據。最后,在信息化支付業務環節要執行三級復核制度,并開通動賬實時提醒功能。
港口費收業務流程的信息化整體業務數據從計費人員向費收系統輸入計費業務數據開始,計費人員依照不同業務模塊輸入的作業數據通過計費系統預先設定的計算模型以及費率選取邏輯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相應的計費費率,并進行相應的費用計算。系統生成計費結果組合后,會自動生成發票數據并推送給系統進行打印。同時,相關計費結果的數據信息會實時同步到系統數據庫中,以便系統統計分析模塊進行調取和分析,數據最終的分析結果將通過系統運算生成的報表形式上傳至港口集團業務管理用戶,港口費收信息化系統業務流程內容如圖1 所示。

圖1 港口費收系統計費業務數據流程示意圖
首先,作業數據接口模塊,該費收流程模塊主要是針對用戶提供兩種作業數據獲取途徑。一種是用戶TXT文件模式,用戶可以借助系統導入系統將TXT 的作業進行導入處理,費收系統能夠對TXT 文件進行識別和分析,并將解析的結果反饋給客戶,用來實現用戶核對;另一種是依照條件通過數據庫中的同義詞檢索直接獲取上游作業系統的作業數據,作業數據進費收系統整理后,提供給客戶進行核對,確認無誤后進行保存。
其次,費率選取模塊,該費收流程模塊通過將費收人員輸入的作業數據與系統內設定的費率選取邏輯進行系統對比,獲取對應的計費費率,并輸出計費結果數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存在貨物、費率基礎數據不全或者有誤的現象,這時候需要港口計費人員在系統中對正確數據進行維護處理,并提出數據維護申請。
第三,發票生成模塊,該費收流程模塊將計費結果數據依照計費人員業務工作需求進行自由組合,并形成最終的發票數據,進而等待下一步發票打印操作,具體的發票生成模塊流程如圖2 所示。

圖2 港口費收發票生成模塊流程示意圖
港口費收綜合信息系統的數據結構主要由業務數據表、基礎數據表、計費結果數據表以及發票數據表組成。其中,業務數據表涵蓋航次信息表、航單信息表等;基礎數據表涵蓋組織架構表、貨物信息表以及客戶信息表等;計費結果數據表涵蓋計費訂單信息表、計費明細信息表等,并且以“主-子”關聯表的結構形式存儲計費結果數據;發票數據表主要涵蓋發票明細信息表、發票信息表、打印發票明細信息表以及打印發票信息表等。
數據結構設計通過搭建快速業務模型的方式,將港口各種服務作業流程的差異性對整體計費業務產生的影響增添為計費費率邏輯判斷條件,并將選擇的基于事實因素或抽象因素的邏輯條件進行參數化,轉化成為費收系統數據庫中的參數數據,進而形成計費要素,并依照相關費率選取公式,形成推演計費數據表結構的模型依據。
目前多數港口在費收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選用C/S+B/S 混合架構的費收系統設計,也就是“客戶端+服務端”的系統功能架構設計,該架構將事物邏輯資源加載在用戶終端上,指定的事物邏輯通過加載配置文件的形式展示給用戶,將相對復雜的費收業務處理請求發送至服務器端,進而實現高效執行。這種混合結構的費收系統功能設計和實現能夠有效降低計費人員使用操作系統的硬件門檻,充分利用服務器的高性能硬件資源,該套系統架構共分為表示層、業務邏輯層以及數據訪問層三個層次,具體流程如圖3 所示。

圖3 港口費收系統邏輯架構示意圖
表示層負責接受和傳輸計費人員的輸入數據,并實現數據顯示功能,形成計費系統客戶端;業務邏輯層負責將計費人員輸入的數據依照計費邏輯進行分類處理,并形成處理結果,反饋至表示層;數據訪問層負責實現計費數據的增加、修改、刪除或者查詢等操作,并將結果反饋至業務邏輯層。
港口費收信息化建設目前尚處于發展階段,港口費收信息系統以及信息化費收流程尚有待完善,具備很高的發展前景,在未來的建設過程中,港口費收信息化建設要從數據規范、查詢統計、流程自動化以及業財融合四個方面對系統服務功能進行完善。1.數據規范是指費收系統要打破現階段費收業務不能通用于整體業務流程的問題,通過將項目組計劃引入港口企業服務總線技術,并提供一系列標準數據接口,在源頭處對數據的規范性進行約束,保障業務數據的高可用性,解決業務數據的規范性問題。2.查詢統計是指費收系統要提高費收業務數據存儲的規范性,將系統中沉淀的費收業務數據作為具有統計分析功能的數據源,支撐多維度各類報表生成和統計分析。3.流程自動化是指費收系統在未來的建設過程中需最大限度地對接上游作業系統,在規范費收業務數據接口的基礎上,結合智能化設備實現計費人員無須進行繁雜的對照、錄入工作就能夠進行接入數據的審核,精簡費收流程,提升費收業務運轉效率和質量;4.業財融合是費收信息化建設的終極目標,港口費收信息化建設和資金內控管理最終需要實現費收業務系統和生產經營業務的對接拓展,以關聯方式實現相關業務服務,進而提升港口費收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