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東營職業學院,山東 東營 257091
在“互聯網+職業教育”背景下,為更好地深化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專業與課程建設,推動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石油化工技術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于2019年立項建設。石油化工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過程中開發優質教學資源,并面向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開放,實現資源的共享,從而推動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推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資源庫還可以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多樣化、自主式的學習需求,從而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1]。
目前,建成的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教師存在不會使用,資源不會下載,課程引用少的現象。以化工類專業教師為例,教師在抱怨校內實訓資源不夠、動畫資源難找。另外,各院校石油化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水平差距較大、與市場需求貼合不緊密,東西部發展極不平衡。
基于這種現狀,我們建設高職石油化工技術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適應石油化工領域發展對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人才培養需求,以學習者為中心,由政府、行業、企業、學校深度融合匯集國內外優質資源,構建石油化工技術專業優質教學資源庫,跨學校、跨地區、在任意時間通過網絡為學習者提供無界化服務,成為高職院校師生教與學的共享平臺,并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機制。快速縮小高職院校之間的人才培養差距,整體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從而解決目前石油化工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在資源庫建設過程中引進優質資源,充分發揮“互聯網+”模式的優勢,更好地配置教育資源,降低教育教學成本,推動教育的公平發展,讓更多的人享用到優質的教學資源[2],實現優質職教資源共享,推動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化工類專業的教學改革[3]。
面向石油化工行業,開發優質教學資源,建設代表石油化工職業教育與培訓國家水平的、體現石油化工高職教育改革最新成果和特色的、開放性和共享性的專業教學資源庫[4]。邊建邊用,建用結合,注重應用,實現教與學方式的改革,提高教與學的效率與效果[5]。
通過多校共建,將石油化工技術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建成具有系統結構、功能與成效協同性高的特點,從而實現資源的多校共享,擴大東營職業學院石油化工技術專業在外的影響力,整體提升專業人才培養的水平。
石油化工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可以為化工企業的崗位標準、崗位培訓課程建設等方面提供指導。另外,石化企業可以利用石油化工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對企業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從而促進石油化工企業的發展,最終提升對石油化工企業的服務水平[6]。
通過構建以高職石油化工技術專業教學資源為核心的系統性學習庫,為高職在校生,中職畢業生及其他社會工作者的終身學習提供學習服務[7]。
通過資源庫的建設與使用,切實解決化工專業教師對國家級、省級專業資源庫內教學資源生疏、利用率低的現象,推動專業信息化教學改革。
石油化工技術專業資源庫建設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實現資源整合、資源重構和資源共享,強化應用。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專業園地、課程中心、微課中心、素材中心、培訓中心、實訓基地、行業動態七個中心[8];按服務開發建設對象設置四個服務平臺,即教師平臺、學生平臺、行業企業員工平臺、社會學習者平臺。
充分發揮聯盟院校專業建設優勢,面向全國職業院校專業建設需求,資源庫開辟了專業園地資源版塊,具體建設項目包括專業介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配置、專業實訓條件等。
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和職業能力要求,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按照“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專業拓展課程”的職業能力發展順序,構建三級平臺專業課程體系,分層次開展專業課程建設。
為了更好實現資源庫平臺輔教輔學功能,對課程資源庫中的素材層次資源加以結構化組合,圍繞知識點/技能點構建微課。實施“微課”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還可以促進教師提高專業水平,是本資源庫建設的重要方向之一。建成后微課中心微課資源條數達到750條。
素材中心建設引入知識技能樹的建設思想,將專業標準規定的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分解為知識點和技能點,針對知識點和技能點搜集相關素材,融合聯合建設單位資源、行業企業資源,建設文本類、PPT、視頻類、動畫類、圖片類等素材,便于課程搭建中靈活調用,滿足不同用戶的基本需求和個性需求。
針對社會的實際需求和高職教育本身的發展要求,專業資源庫開設了“培訓中心”版塊。通過建立企業培訓中心、職業培訓中心、創新創業中心等專業“冗余”教學資源子庫,形成擴展應用到包含企業、行業、創新創業培訓的大課堂,借助相關培訓包、專項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實現教育全覆蓋,以“冗余”資源擴大資源庫應用范圍,惠及不同層次和類型人群的需求。
提供實訓室的各種管理制度,實訓室各種配置,實訓指導書,實訓報告單范本,儀器操作規程,技能競賽,虛擬實訓等實踐教學資源。實訓基地建設見表1。
以資源庫內容為支撐,對資源和應用進行重組和匯聚,面向教師、學生、行業企業員工和社會學習者四類用戶的資源訪問和資源使用平臺,使每類用戶能快速定位到相關資源及資源的使用工具。
資源庫建設的關鍵是應用。石油化工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以“智慧職教”平臺為載體,尤其是新冠疫情和后疫情時期,資源庫為教學活動的開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僅共建和參建院校使用本資源庫,為中西部學校的線上教學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寶雞職業技術學院、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等中西部院校的使用人數位于582家院校和機構的前十名。院校分布見圖1。

圖1 石油化工技術資源庫院校分布圖
主持及參建院校推廣應用石油化工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為高職在校生、中職畢業生及其他社會學習者自主學習石油化工崗位知識和技能、就業創業等方面提供學習與資源檢索的平臺。
通過資源庫的優質教學資源以及培訓中心和實訓中心的建設,提升主持和參建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為企業的崗位標準、崗位員工培訓、知識庫建設等方面提供指導,從而促進石油化工企業的長遠發展。
通過多措并舉的推廣應用,資源庫用戶注冊廣泛,在線學習時長持續走高,有效提升了石油化工技術資源庫的“黏性”。目前,資源庫注冊用戶達14570人(其中教師用戶1000人、學生用戶13377人、企業用戶39人、社會學習者154人,分布院校全國各地),素材8725條,題庫8125條,智慧職教課程21個,職教云課程210門,應用范圍廣、應用價值高,體現了資源庫對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圖2)。

圖2 石油化工技術資源庫的應用數據統計圖
在聯建院校和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石油化工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的應用呈現出良好態勢。目前,石油化工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用戶已積累行為日志1100多萬條。用戶應用量較高的模塊是課程學習、課程管理、課堂互動以及作業考試模塊,說明了石油化工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在教學應用和檢驗檢測知識普及方面發揮了較為明顯的作用。尤其是新冠疫情和后疫情期間,國家職業教育石油化工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提供數字化學習資源,供社會大眾居家學習,全力支持停課不停學、停工不停學,滿足社會大眾多樣化學習需求,服務線上和線下教學,助力疫情防控,以實際行動為防控疫情做出職業院校應有的貢獻[9]。
在“互聯網+”背景下,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在建設過程中,秉承“邊建邊用、以用促建、共建共享”的原則。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對促進專業教育的信息化建設以及提高專業教學質量水平、推進教學改革發展等,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