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萌,梁衍玲,黃 健,陳慧歡,廖俊波,張先德,馮生強
(1.成都市彭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成都 611930;2.成都市新津區農業農村局,成都 611430;3.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成都 610095)
彭州市是全國聞名的商品糧生產示范基地。多年實踐表明“菜-稻-菜”“菜-稻”等水旱輪作糧經融合發展模式,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彭州市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67×104hm2,經濟作物種植面積5.47×104hm2。長期以來,水稻產業已成為彭州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全市種植面積2.21×104hm2,占糧食總播種面積的60.2%,其中規模化生產面積4667hm2以上。2021年3~10月,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聯合彭州市農業農村局、彭州市一誠農機專業合作社,在“菜-稻”輪作區濛陽街道白土河村開展機育、機插秧高產高效技術示范6.67hm2,輻射帶動種植667hm2以上,取得了明顯的示范帶動效果。
彭州市“菜-稻-菜”“菜-稻”水旱輪作區土壤肥沃,水稻種植宜選擇高產、株高120cm以下、株型適中、生育期150d左右的品種,確保9月上旬成熟收獲。示范選擇成都平原區主推品種“川種優3877”,該品種為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全生育期151.9 d。
參照《機插稻工廠化育秧技術規程》(DB51/T 1709-2013),4月10日流水線播種,用種量1.5~2kg/667m2,盤用種量控制在80g左右,播種前先浸種2d,瀝干后用邁舒平拌種。營養土取疏松肥沃的菜田土粉碎過篩,每100kg拌300g育苗伴侶。30cm塑料育秧硬盤,播種完成后上緣留0.2~0.3cm的空隙,疊放高度25~30盤,頂盤用空盤倒扣,彩條布覆蓋保溫,暗化催芽溫度28~32℃,濕度65%~80%。3~5d稻芽露土后暗化結束,將秧盤移至廂寬2m左右的平整秧田擺放整齊,擺盤后灌水浸透1次,淹水至秧盤底部。用50g/m2厚度規格的白色無紡布覆蓋。當秧苗生長至2葉1心時,揭開無紡布。秧苗期每2~3 d補水1次,每次補水至盤內營養土水分飽和。
秧齡期25~30d,苗高15~20cm,苗挺葉綠,莖基部粗扁有彈性,根部盤結牢固,提起不散的毯壯苗為優質秧苗。移栽時減少秧塊搬動次數,盡量保證不變形、不斷裂、不傷苗。示范田選擇彭州市濛陽街道白土河社區“菜—稻”種植模式輪作區田塊,5月7日用井關6行機機插,株行距30cm×22cm,每次抓取3~5苗,基本苗密度為3~5萬株/667m2。
蔬菜田施N 6~7kg/667m2,N:P2O5:K2O的比例為1:0.5:1,采取前穩、中促、后保方法施肥。蔬菜田肥沃,水稻種植宜減少肥料用量。5月底肥施用三元復合肥(15:15:15)30kg/667m2,5月13日用無人機撒施尿素2.5kg/667m2,拔節初期補充施用KCl 5kg。
移栽后,淺水濕潤灌溉,5月25日開始斷水落干曬田。曬田標準達到下田不陷足,葉色落黃褪淡,白根上翻。復水后采用干濕交替灌溉,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層,灌漿期干濕交替灌溉,臘熟期時斷水。
病蟲草害防治選擇高效低毒農藥,結合植保部門病蟲發生趨勢測報和田塊實際發生情況。5月13日,每667m2水稻田施百螺敵(45%三苯基乙酸錫)50g+45%吡嘧·丙草胺45g,與尿素混合無人機撒施。7月20日,每667m2施用20%的氯蟲苯甲酰胺(康寬)水分散粒劑10mL+愛苗40mL對水50kg用無人機噴施。
9月1日,水稻蠟熟期取樣進行有效穗數、穴苗數、穗平均實粒數、穗平均秕粒數、穗粒數、千粒重和理論產量等經濟性狀測定。9月17日,組織專家進行現場實測產量。在示范片內選擇中等田塊3個,采用 GPS測畝儀田間實測面積分別為3301.65m2、907m2、1193.93m2,久保田聯合收割機全田機收,全田稻谷鮮重全測,水分測定儀實測稻谷水分并折算成標準含水量13.5%,去除雜質2%,按照3個田塊的加權平均計算最終平均產量。
“川種優3877”“菜-稻”模式示范田平均密度8551穴/667m2,平均每穴21.8個有效穗,平均有效穗數18.65萬/667m2,平均穗粒數212.4,平均穗實粒數172.6,結實率81.3%,平均千粒重23.8 g,平均產量766.1kg/667m2(表1)。9月17日現場測產結果為1號田塊產量814.9kg/667m2,2號田塊產量776.6kg/667m2,3號田塊產量769.4 kg/667m2,示范片平均產量達780.6kg/667m2(表2)。示范片實際產量比理論產量略高,主要原因是實際測產時間較理論測定時間晚,在田時間更長。

表1 “川種優3877”菜稻模式示范田的產量構成

表2 “川種優3877”菜稻模式示范田的實測產量
從產量結構來看,千粒重和穗粒數在正常范圍,增產表現主要以單穗型為主,保有效穗數是穩產增產關鍵。既要保證充足的基本苗,又要盡量控制無效分蘗。從生育期來看,水稻本田期為5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與蔬菜10月上旬茬口銜接較好,銜接期較長,留給蔬菜種植充足時間,水稻適度規?;N植也能滿足,非常適宜“菜-稻-菜”“稻-菜”等糧經復合種植水旱輪作模式。蔬菜茬水稻比麥油茬水稻早栽,機插秧株行距可適當放寬,每穴3~5苗,盡量延長營養生長期,增強營養物質積累,提高灌漿期轉化效率。蔬菜田肥力水平較高,營養生長期生長旺盛,葉片宜適中,通風透光空間充足,提高千粒重和結實率。株高宜選擇1.2m以下為宜,增強抗倒伏能力。
示范田群體表現整齊、長勢均衡、熟期轉色好,示范片平均產量780.6kg/667m2,平均增產50kg/667m2以上,稻谷價格按2.7元/kg計算,增加產值135元/667m2。機插秧與手插秧相比,種子成本增加45元/667m2,節約育秧成本10元/667m2,節約栽插用工230元/667m2,合計節約成本195元/667m2。新增純收益330元/667m2,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推廣應用經濟效益明顯,通過提高機械化水平,提高育秧和栽插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達到機械化育插秧降本增效的目標。
以“菜-稻”“菜-稻-菜”糧經復合模式水旱輪作種植區域,品種不宜選擇高大型,盡量選擇高產、優質、適宜機械化育插秧品種,株高盡量控制在1.2 m以下,盡可能避免倒伏發生。從生育期來看,宜選擇全生育期150d左右,3月底至4月上旬播種、5月20日前移栽、9月上中旬收獲的水稻品種。
機械化育插秧對秧苗質量要求高,苗齡應盡量控制在25~30d,苗齡過大移栽時容易折斷傷苗。適時早栽可延長營養生長期提高單產,又可保證茬口銜接。由于蔬菜田水稻的播種期較早,氣溫極不穩定,容易遇上倒春寒,特別要注意秧苗保暖和防寒。秧苗下田后用無紡布覆蓋,既可保溫保濕,又可增加透氣防止燒苗,是比較理想的機械化、規?;聿牧稀C械化育插秧秧本比可達1:80~100,育秧場面積僅占傳統旱育秧或濕潤育秧場面積的1/8,既節約育秧場用地,還節約了育秧配套物資。
水稻機插秧日插秧面積可達33350m2,相比人工栽插效率高50倍以上,既大幅提高栽插效率,又節約人工栽插成本。蔬菜田肥力水平較高,整個生育期以控旺為主,5月底基本達到有效穗后開始斷水重曬,6月中下旬幼穗分化期灌溉復水干濕交替,少施氮肥,增施磷鉀肥,鉀肥可提前至拔節期開始前施用。成都地區水稻病蟲害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以防治水稻二代二化螟、稻飛虱、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等為主,二代二化螟主要在5月中下旬進行防治,具體時間依植保測報發生初期為最佳防治期,稻瘟病、稻曲病等防治以抽穗揚花破口期為最佳防治期。
菜-稻輪作區機育機插秧高產栽培關鍵技術是水稻適度規模生產比較理想的生產方式,建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農機、農藝、植保、土肥等站所相互配合,重點培育水稻種植企業、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和科技示范戶,繼續加大機育機插秧的示范推廣力度,促進農機農藝技術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