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平安,吳 強,劉 蝶,楊小菊,劉 闖,唐 江,楊 沖
(四川省安岳縣檸檬產業發展中心,四川 安岳 642350)
長期以來,檸檬果品的品質一直備受消費者關注,除內在的營養和風味外,果面瑕疵也成為影響檸檬價格的重要因素。區別于其他柑橘類作物,檸檬病蟲害的發生種類和規模具有多而重的特點。檸檬在種植過程中可受多種病蟲害影響,其中柑橘全爪螨、砂皮病、灰霉病、矢尖蚧、柑橘粉蚧、柑橘始葉螨、瘡痂病、煤煙病、橘實癭蚊、柑橘薊馬、柑橘黑斑病等病蟲害均能不同程度造成檸檬果面品質的降低。砂皮病和瘡痂病是發生在檸檬生長過程中的兩種重要病害,根據在生產園區及市場中的走訪調查發現,檸檬鮮果的外觀品質多數受上述兩種病害影響,正確防治砂皮病和瘡痂病是改善檸檬果面品質,有效提高鮮果商品價值的重要手段。砂皮病的病原菌屬子囊菌亞門,球殼菌目,是世界各大柑橘產區廣泛分布的真菌侵染性病害,但種群組成復雜,不同地區病原不同,在田間通常見到的為無性態,其有性態為柑橘座間菌(DiaporthecitriWolf),無性態為柑橘擬莖點霉菌(PhomopsiscitriFawcett)[1]。砂皮病可為害檸檬的主干、葉片、枝條和果實,根據為害部位和發生情況的不同,又可稱為黑點病、樹脂病、流膠病以及貯藏期褐色蒂腐病,其在田間主要以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等媒介傳播,由傷口侵染,在為害檸檬果實時,受害果會在表面長出散生或密集成片的黑褐色砂粒狀小麻點,果面品質下降明顯;處于貯藏期的果實發病時,常引起果蒂出現褐色病斑,并有菌絲沿果實中柱蔓延,以至果心全部腐爛,完全喪失商品價值[2-3]。瘡痂病是由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目的柑橘痂圓孢菌(SphacelomafawcettiiJenkins)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俗稱“癩頭疤”,在田間可以為害新梢、葉片、幼果、花萼和花瓣,檸檬幼果受害后,果實最先在果面出現淺褐色小點,逐漸演變為黃褐色斑,最后形成木栓化火山狀突起病斑,發生重時突起的病斑會密集成片,形成不規則條狀或塊狀斑紋,導致檸檬品質下降,甚至出現果實畸形早落,降低檸檬種植經濟效益[4-5]。隨著檸檬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安岳檸檬核心產區內少數果園普遍存在不規范建園、管理水平低下、標準化種植技術缺乏等現象,早年定植果園因樹齡老化導致樹勢衰退,砂皮病和瘡痂病等為害果面的病害在檸檬園區逐年發生,地勢低洼、陰蔽潮濕、凍害頻發和水淹果園表現尤為突出。近年來調查發現,安岳縣檸檬核心產區內有砂皮病和瘡痂病的果園比例逐年增高,常年發生面積已超過1.33×104hm2,病害發生園區內砂皮病的病果率普遍在20%~90%,瘡痂病的病果率在5%~30%。砂皮病和瘡痂病的普遍發生,已經成為制約檸檬商品性和果農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阻礙了檸檬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對砂皮病和瘡痂病的有效防治逐漸成為當前產業的迫切需求。
針對砂皮病和瘡痂病的防治,安岳檸檬產區常規施用藥劑主要為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部分果園少量使用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或25%苯醚甲環唑乳油。長期施用單一藥劑,上述3種藥劑尤其是單一采用代森錳鋅時,砂皮病的田間防治效果已明顯降低。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在安岳檸檬園區一般作為保護性殺菌劑使用,常年實踐結果表明,其在病害發生早期效果良好,一旦園區內侵染程度較高或病害發生晚期時,即使果農加大用藥倍數,仍不能明顯提高防治效果。針對這一現象,安岳檸檬產區經過多次田間試驗發現,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使用600倍進行配比時,防治效果能達到75%,同時這一配比濃度與其他殺菌劑進行搭配使用時,在果園內砂皮病和瘡痂病發生重時會有較好的效果且持效性良好,因此實際施用中常推薦采用多類型殺菌劑組合用藥。美甜的主要成分為氟唑菌酰羥胺和苯醚甲環唑,其主要成分之一的氟唑菌酰羥胺是由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研發的作用于琥珀酸脫氫酶的新型吡啶酰胺類殺菌劑,基于這一新型成分開發的18%氟唑菌酰羥胺·苯醚甲環唑懸浮劑在柑橘瘡痂病防治時的最適濃度和防治效果已有研究[6-7]。鑒于在檸檬實際生產過程中,果農常根據推薦用藥方案,將復配殺菌劑與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組合使用,為探索出美甜與代森錳鋅組合對檸檬砂皮病和瘡痂病的防治效果及最適配比濃度,并驗證該藥劑組合使用在安岳檸檬產區推廣的經濟可行性,開展了美甜與代森錳鋅組合防治檸檬砂皮病及瘡痂病時最適濃度的篩選試驗。

表1 供試藥劑種類和來源
本試驗施藥機具選用安岳檸檬產區普遍使用的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具體型號為3WBD-20型,由臺州市路橋大都噴霧器廠生產制造。
試驗點選擇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石橋街道戲樓村天創公司檸檬園,該園地勢平整、種植水平中等、灌溉條件較好,土壤為遂寧組棕紫色壤土,定植品種為尤力克檸檬,樹齡11年,能較好的代表當地栽培條件和水平。2020年該園砂皮病、瘡痂病較重,其中砂皮病的病果率為60%~70%,瘡痂病的病果率為15%~30%。試驗時選取該園內栽培條件一致、肥力均勻、長勢均一的40株檸檬樹進行。
根據施藥配比方案不同,共設計藥劑處理3個,清水對照1個,各處理共選取10株檸檬,處理1藥劑配比方案:美甜20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處理2藥劑配比方案:美甜15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處理3藥劑配比方案:美甜10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空白對照(CK):即噴施清水。試驗中各藥劑組合共噴施3次,分別于花蕾期(4月6日)、謝花2/3時期(4月26日)、幼果期(5月18日)進行,供試檸檬樹在整個試驗過程中統一進行管理且不再加施其他殺蟲劑和殺菌劑。施藥時采用均勻葉面噴霧的方法,充分考慮藥液飄逸因素,將葉片正反面均勻噴施,在液滴剛開始下滴為宜,由于樹冠較大,需藥液量較多,每次每株檸檬需用藥液5kg。
在最后1次施藥完成15d后,開展效果調查和藥害調查,病害防治效果的調查參考周龍等[8]提出的五點調查法:即每個處理調查5株,每株按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每個方位于上、中、中、下隨機調查4個果,即每株調查20個果,每個處理調查100個果。病斑分級和防治效果的計算參考韓華立等[9]提出的分級標準及方法:即果面無病斑為0級;果面有10個以下病斑為1級;果面有10~30個病斑為3級;果面有30~50個病斑為5級;果面有50~100個病斑為7級;果面有100個以上病斑為9級;防治效果計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數=∑(各級病果數×該病級值)/(調查總果數×最高級值)×100
防治效果%=[(對照區病情指數-處理區病情指數)/對照區病情指數]×100
試驗期間,在各處理施藥后持續性觀察藥劑對供試檸檬全株有無藥害,若發現有藥害產生,則要準確區分并描述典型藥害害癥狀,科學記錄藥害程度。

表2 檸檬砂皮病防治效果

表3 檸檬瘡痂病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檸檬上發生的砂皮病和瘡痂病在不防治的情況下,發病程度較重,其中砂皮病病情指數可達到28.7,瘡痂病病情指數可達到45.6,嚴重影響檸檬果面品質和種植經濟效益,檸檬生產過程中需要作為重點病害加以防治。根據施藥試驗后對供試檸檬植株的持續性田間觀察,各處理的檸檬植株生長狀況與CK基本一致,無典型藥害癥狀,表明試驗藥劑美甜和代森錳鋅組合在本試驗中的濃度配比及相應濃度在田間施用時對檸檬樹生長過程安全無藥害,能有效防治砂皮病和瘡痂病,在合適濃度下,對上述2種病害的防治均有顯著效果。
先正達新制藥劑美甜與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的藥劑組合可用于田間檸檬砂皮病和瘡痂病的防治,其對檸檬上砂皮病的防治效果更為明顯,即使采用2000倍液配比,對檸檬砂皮病的防治效果也能達到70%以上。美甜采用1000倍液配比與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組合使用,對防治檸檬砂皮病和瘡痂病均有較好的田間防效,其中檸檬砂皮病的防治效果達92.6%,檸檬瘡痂病的防治效果達84.6%。從本試驗看,美甜與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組合使用,在防治檸檬砂皮病和瘡痂病時按照1000~1500倍進行配比是較為合理的建議濃度,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前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對柑橘類果樹真菌病害的防治尤其要注意保護性殺菌劑和治療性殺菌劑的配合使用,田間藥劑篩選及應用防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單一藥劑難以及時準確做到最優防效的同時,組合藥劑的選擇應做到科學合理、輪換交替,嚴格控制配比濃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試驗設置濃度梯度較少,試驗過程中主要于同田對比,未設置多重復,僅能初步探明該藥劑組合及其對應濃度對檸檬砂皮病和瘡痂的防治有效性,后續仍需通過大量田間試驗,進一步篩選美甜組合使用在實際應用中科學合理的施藥配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