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志堅
脂肪肝是現代臨床常見的肝臟疾病,多由于患者脂代謝平衡失調所導致。脂肪肝在近年來有發病率逐年上升趨勢,因此,臨床需盡早檢查診斷、盡早實施有效治療措施,從而使患者治療生存率得到保證[1]。若患者出現脂肪肝,則會造成肝細胞受到嚴重損害,從而使患者的肝功能遭受影響,如果未能給予盡早治療干預,則隨著病情發展可演變為肝硬化,并造成極大的健康、生命威脅。因此,臨床需給予盡早診斷,以給予臨床疾病治療提供有效參考依據[2]。基于此,本研究進行了探索血清學指標檢驗在脂肪肝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準確性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脂肪肝患者作為實驗組,另選取同期8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實驗組男33例,女47例;年齡28~69 歲,平均年齡(53.75±10.40)歲;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50±1.35)年。對照組男35 例,女45 例;年齡28~69 歲,平均年齡(53.80±10.35)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30±1.50)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相應血清學檢驗、相應肝功能檢驗,具體:進行相應診斷教育指導;告知實施此次試驗前切勿飲酒,避免運動;在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5 ml,選擇低速離心操作程序分離,設置轉速為3000 r/min,持續10 min;選擇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操作程序進行血清分析;選擇速率法進行測定肝功轉氨酶;選擇酶法測定各項血清學指標。
1.3 觀察指標 分析比較兩組肝功能、血脂指標水平以及實驗組患者采用肝功能與血清學相關指標聯合檢查、肝功能指標檢查、血清學相關指標檢查的診斷準確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實驗組AST、ALP、GGT、TBIL、DBIL 均高于對照組,ALT、TP、ALB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表1 兩組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血脂指標水平比較 實驗組TG、TC、LDL均高于對照組,HDL 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脂指標水平比較(,mmol/L)

表2 兩組血脂指標水平比較(,m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實驗組采用不同檢驗方法診斷準確率比較 實驗組采用肝功能與血清學相關指標聯合檢查的診斷準確率98.75%高于肝功能指標檢查的71.25%、血清學相關指標檢查的52.5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實驗組采用不同檢驗方法診斷準確率比較(n,%)
脂肪肝是臨床常見病癥,是受到多種原因所影響而造成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從而引起病變,是常見的肝臟病理改變,并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脂肪肝對國人的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并且其已成為第二大肝病,具有較高發病率[3]。脂肪肝是常見的肝臟良性疾病,是指出現了肝實質細胞內彌漫性脂肪浸潤現象。脂肪肝患者中肝內脂肪含量超過肝臟重量5.00%,而且結果不同的脂肪含量,又能夠劃分為輕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因此,盡早進行脂肪肝診斷,有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4]。
通過早期診斷脂肪肝并進行干預,能夠起到有效預防肝硬化發生的作用,可以有助于加快患者的疾病早日康復。肝功能檢查方法、血清學相關檢測方法均是常用的臨床檢測方法類型,通過進行檢測血液中各生化水平指標,并進行判斷患者存在疾病與否,是臨床有效的疾病診斷方法[5]。脂肪肝是屬于應激性病變的一種,由于患者肝臟內存在大量脂肪,而且隨著體內脂肪不斷增多,機體肝功能會隨之發生影響,出現肝纖維化等現象。在對脂肪肝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需給予有效診斷,從而避免與他疾病出現混淆,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6]。在患者發生肝臟疾病時由于TC、TG、AST、ALT 均升高明顯,臨床可進行判斷患者的脂肪肝狀況,并對其疾病情況作確認[7]。分析本次結果,實驗組AST、ALP、GGT、TB、DBIL 均高于對照組,ALT、TBIL、ALB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TG、TC、LDL 均高于對照組,HDL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采用肝功能與血清學相關指標聯合檢查的診斷準確率高于肝功能指標檢查、血清學相關指標檢查,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血清學指標檢驗的應用價值高,可提高肝功能指標水平及血脂指標水平檢出情況,且肝功能檢查與血清學相關指標聯合診斷準確率更高。
綜上所述,血清學指標檢驗對于脂肪肝的應用價值高,且肝功能檢查與血清學相關指標聯合診斷準確率更高,用于脂肪肝患者臨床診斷中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