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錦奮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比較常見,該病癥臨床表現(xiàn)為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胃部反酸、食欲不振、噯氣等消化不良癥狀,但腸胃器質未發(fā)生病變[1]。在臨床治療中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與心理、社會以及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相關。中醫(yī)學中將該病癥歸納到“胃痞”、“嘈雜”的范圍內[2]。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參苓白術湯聯(lián)合電針足三里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將2019 年9 月~2021 年4 月本科室收治的6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30 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5~70歲,平均年齡(54.6±7.5)歲;其中重度感染12例,腦梗死11例,重癥肺炎4例,腦血管意外3 例。實驗組男20 例,女10 例;年齡56~72歲,平均年齡(56.4±8.9)歲;其中重度感染10例,腦梗死12 例,重癥肺炎5 例,腦血管意外3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研究對象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標準,腸功能障礙評分≥1 分;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腎功能不全、伴有意識障礙。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胃腸減壓及對癥支持等常規(guī)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參苓白術湯聯(lián)合電針足三里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取內關穴、足三里穴(均雙側),腧穴定位參照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腧穴名稱與定位》。患者取平臥舒適體位,穴位所在皮膚及術者雙手常規(guī)消毒后,雙側足三里使用0.25 mm×40 mm 針灸針直刺入穴位35 mm 左右,雙側內關穴使用0.25 mm×25 mm 針灸針直刺入穴位15 mm左右。兩穴得氣后,電針線正極連接足三里,負極連接內關,選用斷續(xù)波,頻率為2 Hz,電流強度根據患者耐受情況調整(1~10 mA),留針30 min。參苓白術湯組方:太子參30 g,茯苓15 g,炒白術15 g,炒白扁豆15 g,陳皮10 g,炒山藥30 g,炒薏仁30 g,蓮子15 g,砂仁(后下)6 g,桔梗6 g,炙甘草5 g。上述中草藥加水煎服,1劑/d,分早晚2 次鼻飼給藥。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腹脹評分、通便率、首次排便時間和住院時間。將2007 年羅馬Ⅲ標準以及《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診斷治療學》作為參考標準,對首次排便時間進行評定;根據likert5 點評分法評估患者的腹脹情況包括:全天腹部感覺良好評定為0 分;全天間斷性輕微腹脹不適感評定為1 分;全天腹部持續(xù)性不適感且持續(xù)時間偏長評定為2 分;全天腹部持續(xù)不適感,影響休息并需要服用藥物評定為3 分;全天持續(xù)性嚴重腹脹,腹部隆起并伴有鼓音式回聲,患者出現(xiàn)干嘔或嘔吐現(xiàn)象評定為4 分。評估時間為上午9~10 時。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TATA1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腹脹評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腹脹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腹脹評分比較()

表1 兩組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腹脹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通便率、首次排便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試驗組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通便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通便率、首次排便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n(%)]

表2 兩組通便率、首次排便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在臨床治療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常見的、多發(fā)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同時也增加了該病癥的發(fā)病率,使患者的工作與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3-5]。目前,臨床未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fā)病因素進行明確定論,該病癥的發(fā)生一般與胃分泌異常、幽門螺桿菌感染、胃動力障礙、內臟敏感度提高等因素有關,其中胃腸功能障礙是導致該病癥的重要原因[6-8]。現(xiàn)階段對于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通常給予患者服用促進胃動力的藥物并配合抗酸劑治療。但實際臨床治療結果顯示,針對功能性消化不良只給予單一藥物治療,其治療效果尚不明顯。
中醫(yī)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于“胃脘痛”以及“痞滿”的范籌內,該病癥的產生多因饑飽不均以及飲食勞倦所造成的脾胃損傷,進而引發(fā)脾運失常,對脾胃運化帶來嚴重影響,造成疾病反復發(fā)作。中藥與西藥相比較,其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且副作用小[9,10]。因此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14.56±0.99)h 短于對照組的(41.75±2.55)h,腹脹評分(1.37±0.78)分低于對照組的(3.01±0.73)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25.03±1.45)h 以及住院時間(141.21±10.11)h 短于對照組的(50.42±6.59)、(191.07±9.07)h,通便率86.67%高于對照組的5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中所用到的參苓白術湯中包含太子參、茯苓、白術、甘草等中藥材,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中和胃氣等功效。
綜上所述,參苓白術湯聯(lián)合電針足三里治療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顯著,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在臨床中具有推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