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新課程、新教材改革最終都要落地到新教學,而新教學直接指向新教學方案的設計。為貫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讓核心素養能在教育教學中可視化、顯性化、可操作,我們需要在教與學的整體規劃中下功夫,對于一線教師而言,就是要從大單元教學設計方面下功夫。
為什么要特別強調“大單元”,基于國家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的新要求,教師對于教學的認識也要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教學不再是以知識點為內容核心,要將學科核心素養精準落實到每一節課的教學之中,這就要求教師提高站位,對國家課程的頂層設計文件要吃透嚼碎浸潤在每一單元的教學設計中,因此“大單元”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設計時要有大視野、大格局、大觀念,從高處著眼在低處落實,在潤物無聲中完成高境界、高層次、高效果的教學工作。
要想設計好“大單元”整體教學,首先需要厘清“大單元”的概念,老師們對“單元”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教材單元”,也就是內容單元,“雙新”背景下以課程為單位來開展的單元教學設計,它是指圍繞課程目標,以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宗旨,設計由若干教與學的活動組成的具有系統性、可操作性、可檢驗性等特點的教育事件。這個記事體系里包括學習需求(為什么學)、教學目標(期望學會什么)、教學內容(學什么)、教學實施(怎么學)、教學評價(學會了沒),我們也可以將以上五個要素融合在一起以問題的形式呈現,這就是深圳市高級中學GLOBE2.0項目的研究重點,“以問題為導向的大單元教學設計研究”。
關于大單元教學設計的研究有很多,比如以“大概念”“大項目”“大任務”為邏輯起點來設計一個單元的整體教學,這些研究都在不同的實驗學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從實踐層面來看,一線教師對于“問題”這個概念更加熟悉,因為每一節課都是由諸多問題組成,而課堂教學本質上就是在解決這些問題,通常老師們對“問題”的理解就是“教學問題”,非常具體的“問題”,甚至是試卷中的“題目”,這顯然是窄化了單元教學中設計的“問題”,因此對于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級分類,就成了我們“以問題為導向的大單元教學設計”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但相對于“大概念”和“大任務”等概念而言,老師們更容易理解“大問題”,因此在實踐中我們將單元教學設計中的五要素融合,分級分類設計為“核心價值問題”“學科認知問題”“課堂情境問題”,不難發現這三個層次的問題基本涵蓋了育人和學科問題,精準對標國家課程標準對育人的要求。
核心價值類問題需要從以下方面設計問題,首先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五育并舉”為教育目標,全面聚焦“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突出本單元核心價值培養方面的育人問題,從學習者應具備的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和科學思想方法方面設計核心價值問題。
學科認知問題,圍繞必備知識、學科素養、關鍵能力三個層面,對課標、教材和學情來設計學科知識和能力問題。學科知識和認知問題的分類旨在引導問題設計者建立學科知識的結構意識,在具體的單元問題設計中并非一定要進行絕對化的分類,有些學習活動可以將三類問題融會貫通。
課堂教學情境問題是將核心價值問題與學科認知問題整合與轉化到課堂情境之中,以具體的任務開展教學活動,解決育人和學科問題的具體過程,這類問題需要具體而明確,是以任務為驅動的具體問題,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了核心價值和學科認知方面素養和能力的提升。
老師們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單元教學設計,把問題吃透的前提是把課標吃透,把學科核心素養吃透,把學業質量標準吃透,這樣才可能實現學科素養落地,將學科素養可視化、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