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泓江
摘要:為了能夠把國家農業恢復計劃的效果充分的體現并發展起來,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便是要全面意識到山林建設的重要價值,投資更多的時間和資金發展林業經濟。因此,本文結合過去多年的工作經歷,以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開篇,概述綠色林業與富裕林業的發展總綱領以及林業發展中的重要因素,梳理林業經濟在中國農村振興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提出發展林業經濟推動農村振興發展的戰略措施,不斷促進林業經濟與鄉村振興良性循環發展。
關鍵詞:林業經濟;鄉村振興;地位;作用
發展林業經濟是鄉村振興重要一環。伴隨著新時期的進一步發展,林業經濟在我國發展當中的作用提高到更加重要位置。在這種戰略背景指導下,各地方政府根據本地生態環境的實際狀況,堅定不移地貫徹科學發展的理念,提出林業經濟社會發展的合理對策,才能加速鄉村振興,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1 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對于鄉村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制地改變鄉村的外貌,讓鄉村逐步達到共同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夠最大限制地提高社會主義國民經濟蓬勃發展的效益。因此,地方政府應根據鄉村具體情況的實際情況,對鄉村農業的未來經濟發展提出更有針對性的發展方向,最大限制地推動落實,及時、有效解決各種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不斷推動鄉村各項事業得到了嶄新的蓬勃發展,讓更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1]。
2 綠色林業與富裕林業的發展總綱領
綠色林業的城鄉建設發展思路,不僅對經濟建設有著指導意義,而且為生態建設指明方向。在新常態經濟發展階段,構建新型農民,要求在促進本地資源流轉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把農村資源合理與農耕人口數向農村城市人口數集中的國民經濟發展大走向統一起來。不斷優化農民生存環境,把農村打造成人居適宜、環境優美的特色鄉村,使綠色林業經濟建設更加深刻地根植在鄉村振興之中[2]。
富裕林業發展思路則是將林業與鄉村經濟有效結合,把原來占用農田的部分林業品種遷移到森林區域中來,使原來長期輪種的農田得以繁衍生息。可以通過合理的方式移栽一些適合于本地土壤資源生長的農產品樹木,通過精心培育來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有效指導農戶積極栽植一些名貴的中藥材,科學開展畜牧業養殖,發展立體式“富裕林業”。
3 林業的多樣化發展
3.1 綠色產業的主體
在園林綠化生產經營中,尤其是中醫藥行業、有機微生物能行業、海水生物學化肥行業以及海水生物學有機殺蟲劑銷售運作過程中,林業生產發展既成為了其中的主體也是其中的基礎,而林業產量的蒸蒸日上也是隨著農業生產各個應用領域的興起,和其他園林綠化生產方式實現并完成了共同發展[3]。
3.2 經濟林業的發展
在經濟林業的蓬勃發展過程中,當地森林環境主管和技術主管都必須及時開展環保研究,探索出最適宜本地各種資源生長發育的經濟效益樹種,培育特色林業、名貴中藥材等。同時,在我國的很多鄉村中,村民憑借良好的土壤資源和自然氣候特點開展了木質燃料的培植工作,逐步形成了我國樹種燃料的經濟發展區,成為鄉村振興重要經濟發展支柱之一。此外,在經濟林業發展過程中,要突出地方林業建設主管部門的榜樣效應,廣泛地指導農戶積極地投身到經濟林業生產發展的建設當中[4]。
4 林業發展中的重要因素
4.1 林業發展的優勢
可以充分利用鄉村特有的自然資源,以及鄉村振興政策、農業發展支持措施等政策疊加優勢加速發展林業。同時,我國林業存在巨大的缺口,為怎樣有效利用自己的特點發展和改善當地林業提供市場契機。通過科學合理發展林業,能有效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帶領廣大農民邁向共同富裕之路[5]。
4.2 林業發展的環境效益
在我國,不少地區由于不健康的經濟發展思路,導致當地自然環境破壞極大,已不能支持綠色生態旅游產業的崛起,更有部分地區自古是水土喪失的重受災。因此,大力發展林業,不但可以改善當地生態環境,而且能夠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還能有效提高當地居民生活品質,推動地方經濟與生態建設健康有序的循環發展。比如在我國貴州的部分地方,由于經濟的迅速擴張,地方生態環境遭到了巨大的威脅,原來的花園風景已不復存在,因此如何修復生態環境就變成了當地的重要工作,而植樹造林就是修復生態的重要手段。
4.3 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
隨著生態發展理念提出,在中國當前的林地管理方法中,一是按遵守我國新頒布的《森林法》,依法對當地的林產資源加以管理。二是做好護林防火工作,以防止小興安嶺的火災事故重現。
5 林業經濟在中國農村振興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5.1 推進鄉村生態文明的總體建設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我國城鄉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林業濫砍濫伐、土地荒漠化等,這些問題對農村生態化的實現與可持續發展帶來了難以扭轉的影響。針對這種狀況,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綠色發展經濟,尤其是把生態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并舉。因此,各部門既然積極發展工業,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生態環境。在村鎮地域建立家園農莊,采用企業化和規模化的生產運營管理模式建立美麗村鎮[6]。
5.2 林業發展可以富民安民
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必須緊緊圍繞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狀況,通過出臺具體的政策措施,從根源上提高農戶開展林業建設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增加農業經濟總收入的目標。另外,地方政府在引導農戶發展林業經濟的過程當中,還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引導農戶保護生態環境。例如,當地政府要加強對退耕還林和造林等工程項目的補貼支持力度,通過充分地結合實際情況,使農戶發展經濟林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才可以使這些優惠政策能夠實現所處環境真正的經濟價值[7]。
5.3 實現鄉村生態宜居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鎮化會上曾表示:“要注意保留村落原始樣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落形態上改善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條件,讓城市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牢記住鄉愁”。因此,各相關部門要以鄉村生態宜居為定位,創新思路,以綠治臟、以綠治亂、以綠治差,把村莊綠化造景當作完善農村人居環境保護的主要切入點,致力構建“村美、業興、家富、人和”的生態化宜居鄉村。一是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大力宣傳造林綠化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村民愛林護林意識,增強群眾的參與意識和創建積極性,形成了共同建設美好人居環境的良好氛圍。二是將生態融入綠化規劃設計。美好新農村建設全域創建、生態稻蝦第一村等示范點,把農田、果園、森林、自然濕地、村莊、名勝古跡等特色景觀聯成一體化,建設布置科學合理、配套齊全、人文內涵豐厚、天然景觀多樣的新鄉村綠道網絡。在綠化造景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天然景觀資源,通過科學技術合理地選擇造林種類,優化喬灌草搭配、彩色樹木和花卉搭配、經濟效益林與景觀林的搭配關系,不采伐原有樹木,不填湖、池塘,盡量保持鄉村原生態化,建立具有生態建設效果兼顧景觀效果的生態化宜居建設村莊,實現推門“見綠、抬頭賞景、起步聞香”的良好成效,展現村容、留住思鄉情感、傳承鄉韻。三是大力推廣種植珍貴鄉土樹種。相關部門定期組織一批良種壯苗送苗下鄉,帶動造林綠化。將房前屋后新植苗木折算面積納入造林補貼,提高農民造林積極性。在技術服務上,每年組織林農培訓、提供營造林技術服務,提高造林成活率。
5.4 引領鄉村鄉風文明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把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列入中國特點打造五大一體的總計劃當中,并強調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生態化文明建設工程。生態化建設工作即社會文明工程,若生態化建設管理工作存在問題不能很好解決問題,則經濟社會文明發展將停頓不前,唯有搞好生態化建設保護管理工作,方可促進鄉風文明建設。一是以綠治亂。在很多農村道路兩旁、溝渠河道盡是垃圾,一到雨季,白色垃圾滿溝流。變化從實施村莊綠化美化,種植每一株樹木、花開始的,在居民路、溝渠路等兩側清理垃圾后,再配合道路進行景觀綠化。二是弘揚林業生態。大力傳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念,深度發掘農業文化、生態人文資源,并指導有條件的鄉鎮積極發展森林文化旅游產品。與村規民約相互融合,把有關森林法律法規、森林消防、古樹名木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等內容融入村規民約,培養了農戶自覺維護生態的思想意識,并積極宣傳林業主旋律,建設健康繁榮的農村生態文明體系,促進鄉風文明建設。三是倡導健康文明飲食。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后,我國人民會議通過了《全國人大會議關于全部停止非法野外哺乳動物貿易行為、革除濫食野外哺乳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身體健康平安的決定》,我國森林局實施了清查野外哺乳動物國際貿易市場專項行動,通過采取了最嚴格的“一封控四嚴禁”監管手段,全部停止了非法野外動物國際貿易活動,引導城鄉民眾移風易俗、革除惡習,不違法食用、買賣野外哺乳動物以及食品,建設了社會主義城鄉文明發展生活新熱潮。
6 發展林業經濟推動農村振興發展的戰略措施
6.1 利用合理規劃的空間,為農村林業發展創造大量土地保障
想要林業經濟達到可持續的發展,就要貫徹并堅持以規劃為先行的發展模式,使森林經濟與農業、土地管理等部門之間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并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來植樹造林,為森林經濟實現更為良性地發展創造充足和必要的發展空間。
6.2 開展森林撫育
以前,在發展經濟過程中,盡管對植樹造林有所重視,但是對樹種的質量,常常忽視。因此,開展森林撫育過程中,一方面需要通過采取各種措施,使樹木種植造林的數量達到最大的上限,另一方面還需要加強政府對樹種質量的跟蹤培育,尤其是對于一些剛種植不久的幼林,更需要對他們細心呵護。同時,給予資金傾斜,提高植樹造林和撫育的積極性,如此才能推動中國森林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6.3 建立國家森林發展重點縣,以推動全國森林的可持續發展
實施國家林地經濟發展重點縣工程,通過以點帶面,使國家林木產品基地規劃工程建設的總體工程設計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不斷優化工業生產內部結構,促進林業與其他業態實現螺旋式上升發展,實現林業發展質的飛躍。同時,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給予更多的財稅支持,不斷促進林地生產實現進一步的高速健康發展,以實現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目標。
6.4 廣辟農村民眾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助力農村社區經濟發展
由于林業作為廣大林區民眾經濟增收的基本保障,同時又是廣大農村民眾齊心協力、實現社會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因此,政府應當積極開展農村林群管理制度的改良工作,在不損害農村森林生態資源價值的同時,進一步增加農村森林資源的成本價值,使之能夠給廣大農村民眾帶來相應的財富保障。通過加強國家資金扶持力度,提高對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采取向國家資金贖買的方法來提升農村森林生態文明管理水平;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政策,為農村退耕群眾提供最基本的保護;同時,由于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等工作需要大批勞動力、物質和資本的支援,政府可以積極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將其投入到生態恢復工作當中,從而得到一定的回報,大大提高了群眾工作積極性;同時做好經濟技術信息咨詢服務,為民眾提供了合理的思想觀念,用科學發展的目光去觀察市場變化,用生產力來提升產業的發展質量與社會效益[8]。
7 結語
要實現林業經濟與鄉村振興良性循環發展,不斷提高林業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的地位,就應大力發展林業經濟。因此,本文從闡述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出發,闡明綠色林業與富裕林業的發展總綱領,分析林業發展中的重要因素,說明林業經濟在中國農村振興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即推進鄉村生態文明的總體建設、林業發展可以富民安民、實現鄉村生態宜居、引領鄉村鄉風文明,提出合理規劃空間、開展森林撫育、廣辟農村民眾增收致富的新途徑等措施,不斷提高林業發展的水平,以林業經濟的發展撬動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沈啟濤.林業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的地位及作用[J].風景名勝,2021(1):280.
[2] 聶詩華.林業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的地位及作用[J].鄉村科技,2019(30):82-83.
[3] 曹漢雄.林業科技特派員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與思考[J].農村科學實驗,2021(21):8-9.
[4] 吳進波.基層林業專業技術人員在扶貧開發與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分析[J].文存閱刊,2021(16):201.
[5] 楊姝晗,楊軍,汪莉君,等.林業專業合作社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作用——以婺源縣龍塢山蠟梅專業合作社為例[J].綠色科技,2019(20):216-218.
[6] 王坤,王志婷.林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及合理管理分析[J].花卉,2020(14):190-191.
[7] 郭順華.關于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進一步推動林業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8):10.
[8] 何津源,何君,寧哲.鄉村振興戰略與林業經濟發展研究-以遼寧省新賓縣為例[J].林業經濟,2019(6):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