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合意
摘要:生豬養殖是農村地區部分農戶的主要空經濟來源,近年來,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不斷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豬養殖動物規模化發展,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在生豬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如果只是盲目擴張,追求短期利益勢必會對生豬養殖業的長遠發展造成影響,因此,養殖人員需要針對現階段生豬養殖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方向,本文重點分析了影響生豬養殖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以及生豬養殖的未來發展方向,并提出科學養殖措施,為之后的生豬養殖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生豬養殖;發展現狀;科學措施;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農業養殖技術的發展,生豬養殖以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作為農村地區主要的產業形式,對當地積極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實際養殖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生豬養殖的規模較小,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對周圍環境形象較大等,這些問題都制約了生豬養殖荒行業的發展,因此,探索科學養殖的措施是現階段養殖中的主要問題,既要保證生豬的產量還需要提高生豬產品的質量。
1 我國生豬養殖業發展現狀
為了有效提升生豬產品的產量,滿足社會需求,在改革開放之后,大量有利于生豬養殖的技術涌現,其中雜交技術、人工授精都使得生豬具備了較強產仔率以及抗病能力,豬肉品質大大提升,隨著現代化生產意識的增強,傳統的散養模式逐漸向規模化的方向發展,管理工作也有過去的粗放模式進化成科學管理,近年來我國的生豬養殖規模不斷增大,不僅提升了養殖戶的經濟收益,還促進了生豬養殖行業以及地區經濟的發展,新型生豬養殖管理理念以及先進養殖技術應用,進一步強化了生豬養殖的生產力,為養殖業之后的發展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生豬養殖業的不斷發展,養殖過程中的問題也不斷涌現,例如,生豬養殖管理不到位、動物疫情的防控問題、養殖污染以及規模化養殖程度較低等,使得養殖行業的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由于環境整治以及動物疫情,我國的生豬在過去一段時間內較為低迷,生豬存欄嚴重下降,為了加強宏觀調控,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有效緩解了豬肉緊張的問題,同時,國家對食品安全高度重視,這也為生豬養殖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此外,各地政府針對生豬養殖用地的審批環節不斷優化,并通過大量的補貼政策為生豬養殖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養殖人員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生豬養殖占比國內養殖總量的57%,我國的豬肉消費也處于世界前列,作為豬肉消耗大國,對于豬肉產品的需求還不斷提升,但是由于供應鏈等問題使得生豬產量下降[1]。
2 影響生豬養殖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2.1 母豬存欄量
作為主要的肉食品之一,豬肉的價格變動直接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而豬肉價格產生變動的重要原因較多,其中影響最為直接的因素就是供求關系的變化,2019年農業農村畜牧業相關部門的數據顯示,生豬存欄量同比下架了將近2%,母豬存欄量下降將近3%,由此可見,生豬的產量同比下降較多,使得市場中的供給受到了較大的影響,進而使得豬肉的價格有所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豬養殖業的發展[2]。
2.2 養殖成本
影響生豬養殖成本的因素主要是玉米的價格,玉米價格的增高必然會使得養殖成本增加,從目前局勢來看,玉米價格不斷升高,而豬肉價格卻有所下降,這就導致養豬戶不僅無法獲取預期的經濟收益,還會支付更多的成本費用,因此,部分養殖戶就不愿在玉米價格高時使用其作為飼料。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動,當豬肉價格出現上漲時,部分農戶跟風養殖,這部分農戶由于缺少專業的養殖知識,很難保證生豬養殖的質量與產量,同時大量的養殖需求,也使得玉米的價格突然上漲,進而陷入循環,不利于生豬養豬行業的發展[3]。
2.3 季節因素
隨著季節的變化,日常生活對于豬肉的需求量也會產生一定的波動,例如,人們在夏季對于豬肉的需求量會有所下降,此時生豬的價格會由于市場的疲軟下降,而在冬季豬肉的價格會存在明顯的升高,同時,生豬在冬季的發病率更高,可能會在成一定程度的生豬損失,導致來年的生豬產量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季節的變動會對市場的供給產生影響[4]。
3 生豬養殖業的發展方向
3.1 綠色養殖
現階段,推動農業生產的綠色發展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任務,而加強綠色化生豬養殖不僅可以促進生態環境的建設,同時可以有效保障豬肉食品安全。
首先,促進生豬養殖的綠色發展,可以改善豬肉品質,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豬肉產品,進而滿足人們對豬肉的需求,食品安全作為民生問題,是人們生存的基本問題之一,綠色化養殖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維護人們的健康安全,因此,需要在生豬養殖過程中,轉變傳統的養殖觀念,始終堅持綠色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提升豬肉產品的品質;其次,促進生豬養殖的綠色發展,可以有效提升經濟效益,增加養殖人員的經濟收益,一方面,綠色養殖技術可以降低生豬養殖的成本,通過林地之間的飼料草資源進行生豬的養殖,可以降低養殖戶的飼料成本,同時,綠色養殖可以減少養殖場地的費用,另一方面,綠色養殖技術是通過模擬野豬的生活狀態,可以有效提升豬肉的品質,進而提升養殖收益;此外,現階段的生豬養殖對周圍環境會產生較大的污染,傳統的圈養模式會導致大量動物糞便的增加,若未能及時處理,會嚴重污染當地的水源以及土壤環境,甚至會污染地下水,影響當地居民的正常用水,而綠色養殖技術可以通過散養的方式以及先進的污染出現手段對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進行科學處理,進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促進當地生態環境的建設;最后,生豬的綠色養殖可以有效帶動當地其他產業的發展,例如,可以發展農村特色旅游業,餐飲業,將綠色養殖與二者相結合,轉變傳統的農村產業模式,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綠色生豬養殖技術不僅可以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益,提升豬肉品質,同時可以有效緩解生豬養殖過程中華的污染問題,進而促進生豬養殖行業的持續發展。
3.2 節約型養殖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所需要的資源以及能源的數量較為龐大,為了進一步提升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節約型養殖已經成為生豬養殖的主要發展趨勢,隨著國家對于養殖行業的重視,針對節約型養殖的補貼力度不斷加大,但是對于生豬養殖而言,各項補貼政策遠遠不足其他牲畜。節約型養殖模式的成本較低,適合小型養殖戶進行散養,可以有效降低養殖風險,同時,當養殖戶的養殖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申請加入“菜籃子”,進而降低生豬養殖的風險[5]。
3.3 分區集中養殖
分區集中養殖主要是針對生豬疫病所采取的養殖手段,可以有效避免動物疫病的進一步擴散,需要對生豬養豬進行統一化的建設與管理,全面保證出欄的豬肉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同時需要針對部分地區的禁養區域進行嚴格管控。
4 生豬養殖的科學措施
為了保證生豬產品的質量,促進生豬養殖的可持續性發展,需要結合現階段生豬養殖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養殖措施。
4.1 推動生豬養殖的綠色化發展
綠色化生豬養殖對于豬肉產品質量以及生態環境的保護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在生豬養殖過程中融入綠色理念,推動生豬養殖的綠色化發展。
首先,為綠色養殖模式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當地的政府部門需要重視當地種植業與養殖業的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二者的協同作用,進而提升生豬養殖的綠色化發展水平,政府部門需重點關注本地生豬養殖行業的發展情況,優化市場環境,并制定科學完善的種植業與養殖業共同發展的政策制度,并針對綠色企業的經營發展模式作出規范。生豬養殖可以為附近區域的種植業提供有機肥料,而當地農戶則可以在種植過程中種植一些有利于生豬養殖的綠色飼料,不僅可以為生豬養殖提供優質飼料,還可以有效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綠色生豬養殖以及綠色產品的宣傳力度,積極利用信息平臺,可以以官方名義建立食品安全公共信息平臺,定期發布綠色生豬養殖的發展情況以及信息技術,進而提升養殖人員對于綠色技術的認知程度,進而推動會生豬養殖的綠色化發展[6]。
其次,政府部門需要適當提升生豬綠色養殖的資金投入力度,第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加快,當地需要大力支持綠色養殖技術的發展,促進綠色生態豬的養殖,可以通過相關政策對中小型種植戶提供資金扶持,進而促進生豬養殖的規模化發展,同時,政府部門需要積極引導當地的金融機構,為養殖業提供支持,降低養殖人員的養殖風險;第二,當地的大型養殖場和養殖基地需要積極引進新型綠色技術,對生豬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進行科學處理,利用技術優勢,盡量降低生豬養殖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第三,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綠色生豬養殖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政府需要加強對生豬市場的管制,并為種植戶提供綠色豬肉產品的相關渠道,在降低養殖風險的同時,可以有效促進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7];
最后,當地的政府部門需要進一步幫助養殖人員開拓銷售市場,打造綠色生豬品牌,為綠色生豬養殖的規模化發展提供支持,第一,有關部門需要積極探尋國際市場的優勢與銷售路徑,為養殖人員爭取更高的經濟收益,有助于綠色養殖技術的大范圍推廣;第二,養殖戶需要結合生豬養殖現狀以及市場情況合理規劃養殖目標與養殖方案,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形式對綠色生豬進行宣傳,樹立品牌意識;第三,政府部門需要積極推廣綠色養殖技術,完善生豬養殖產業鏈,逐步形成規模化產業形式。
4.2 優化節約型養殖模式
節約型養殖模式主要是在生豬的飼料、豬舍設計以及排污處理三個方面進行優化,可以有效降低生豬養殖成本,提高生豬養殖的社會效益。
首先,現階段,生豬的飼料主要采取玉米+添加劑的形式,可以為生豬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但是需要大量的玉米,當玉米價格升高時,會導致養殖成本增加,因此可以使用青飼料代替精料進行喂養,例如松香草等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的作物作為生豬飼料;
其次,養殖人員需要針對豬舍進行設計,湖南地區的氣候較為潮濕,容易滋生病菌,因此需要保證豬舍內部的良好通風,保持內部環境干燥;
最后,針對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生豬糞便,可以采用人工清糞,并在豬舍的地面利用室內淺排污溝,同時可以建立污水池進行集中存儲與處理,避免污染周圍環境。
4.3 做好生豬養殖的防疫工作
首先,需要做好動物疫病的預防工作,國家有關部門應該重視動物防疫工作的進行,加大生豬養殖防疫工作的經濟投入,大力開展疫苗研制工作,組織專家積極參與到世界性的疫苗研發的會議中,以非洲豬瘟為例,可以組織研究人員進入非洲地區進行病毒研究,現階段還沒有有效的疫苗可以實現對非洲豬瘟的預防,需要加大對疫苗研制重視程度,進而實現發生疫情時可以做到有效地防控,盡量減少經濟損失,避免非洲豬瘟對生豬養殖造成較大的損失;
其次,生豬養殖人員需要掌握養殖行業的發展動向,探究生豬疫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對我國的豬群生長環境進行改善,有效地進行疫情防控,同時了解疫情的發展途徑,對于傳播性較強的疫病,需要對染病的生豬進行隔離,必要時可以撲殺,同時禁止該地區與其他地區進行相關產品的交易,嚴格控制疫情的范圍,避免進一步擴散。
最后,對于發生疫病的養殖區域,除了感染的豬群之外,要對動物疫情地區進行驅蟲的工作,減少病毒借助其他媒介進行傳播,健康豬群的管理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對生豬的豬舍進行定期的清理,尤其是水槽和飼料用具,并對豬舍進行通風,盡量壓縮病毒的生存空間,減少病毒傳染的幾率,進而降低豬群感染的概率;第二,對于健康的生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食物的配備上可以加強營養并加入一定量的維生素,提高健康豬的抵抗能力[8]。
5 生豬養殖發展趨勢
現階段,傳統的散養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生豬養殖已經逐漸顯現出規模化的發展趨勢,規模化養殖可以有效降低養殖成本,有利于動物疫病管控,避免出現大規模的擴散現象避免造成較大的損失,同時規模化的生豬養殖有利于先進技術的應用,進而提高養殖的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隨著人們生態文明建設意識的不斷增強,綠色化農業生產模式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因此生豬養殖也需要遵循生態原則對養殖過程中產生污染進行科學處理,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進而推動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
6 結語
現階段的生豬養殖產業還存在諸多問題,養殖水平還有較大的進步空間,因此當地管理部門需要針對本地生豬養殖的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結合生豬養殖未來的發展趨勢,不斷優化養殖管理模式,推動生豬養殖的綠色化發展,優化節約型養殖模式,做好生豬養殖的防疫工作,進一步提升生豬養殖水平,進而促進生豬養殖行業的發展,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紅艷.生豬養殖業現代化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農家科技(下旬刊),2021(10):53-54.
[2] 朱徐英.現代化生豬養殖環境測控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J].獸醫導刊,2020(24):238.
[3] 彭艷玲.鄉鎮生豬養殖污染治理現狀及對策探析[J].中國畜禽種業,2020,16(11):34.
[4] 趙芬芬.沁水縣生豬產業發展的思考與建議[J].農民致富之友,2020(27):160.
[5] 汪元甲.現代農村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以互助縣東溝鄉生豬養殖業為例[J].鄉村科技,2020,11(22):37-38.
[6] 柳擁軍.當前形勢下生豬養殖業影響因素及發展方向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9(18):169-170.
[7] 羅彰勛.農村生豬規模養殖業發展現狀[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8(5):57-58.
[8] 于洪康,吳建寨,王亞輝,等.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現狀、模式與區域布局分析[J].中國豬業,2018,13(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