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強
摘要:文章對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應用的現狀成效進行了簡單說明,并對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應用的現實價值做出了強調。在此基礎上,結合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工作實踐經驗,提出了加大適宜機械化種植的水稻品種篩選力度、完善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的技術規范、加強對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的扶持、著重落實全程機械化水稻種植技術的現場推廣、依托農機合作社建設制定合作社農機具配套方案這些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推廣工作的思路與關鍵工作要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種植;機械化技術;技術推廣
1 前言
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在當前的水稻種植生產活動中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是提升水稻產量以及水稻種植戶經濟收益的必要舉措,也是當前農業現代化發展建設的必由之路。因此,需要在區域內落實大范圍且深入性的推廣應用,以此實現區域水稻種植產業的升級。
2 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推廣的現狀成效分析
近年來,為全面提升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結合農時,持續加大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力度,不斷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方式,大力推廣運用全程機械化技術,即機械化耕種,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病蟲害機防、收割與烘干等全程機械化,一定程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水稻產量。2021年,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水稻種植面積4.53萬多hm2,其中,機插面積1.67萬多hm2,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近80%??傮w來看,區域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推廣成效理想。
當前,農業機械已經由傳統農業機械向智能型農業機械方向發展,2022年,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農業機械化的重點任務是深化農機農藝農信融合,今后將加大力度重點推廣智能型農業機械,促進區域農業機械轉型升級,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
3 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推廣的現實價值分析
推廣農業機械化應用是農業現代化發展關鍵的基礎性工作,相關單位部門要謀劃好宣傳推廣工作,持續推進農業機械化水平,要以演示會為契機,讓廣大農民群眾真正參與到農業機械化進程中來。要抓好當前水稻機械化育插秧工作,通過抓推廣、抓示范、抓主體,更好地提高技術應用、典型帶動和服務水平,促進和縣農業機械化更好更快發展。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在當前的水稻種植生產活動中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其推廣與應用價值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解讀:
3.1 推動水稻種植農戶的經濟收益增加
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是維護水稻種植產量的重要技術手段,在提升水稻產量以及水稻種植戶經濟收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實踐中,由于農機設備可以代替人工操作,所以人工種植中的各項缺陷得到全面緩解,生產效率也隨之表現出大幅增高的趨勢;在農機設備的支持下,水稻種植田間管理得到進一步優化改善,驅動著先進農技轉化為生產力,以此達到大幅增加水稻種植單畝產量以及效益的效果。同時,通過利用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實際水稻種植中所消耗的水量、肥料量、種子量等均得到有效控制,使得水稻生產種植的總體成本水平表現出明顯的下降狀態,最終促使水稻種植生產的節本增效成為現實。另外,在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的支持下,水稻生產各個環節的銜接更為順暢,以此達到強化區域水稻種植產業競爭力的效果。
3.2 是維護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
水稻是我國的重要農業作物,相應農作物的季節性要求相對較高,相關種植人員需要投入的勞動力、展開的勞動強度更大,同時,水稻種植生產的環境較為惡劣。在這樣的條件下,若是不依托農機設備,則水稻種植生產模式的落后程度更為明顯,必然會對水稻種植產量水平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從而促使區域、乃至全國面對著的糧食安全隱患更強。
4 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推廣工作的思路與關鍵工作要點探究
4.1 加大適宜機械化種植的水稻品種的篩選力度
隨著人力成本的增加和農業科技的發展,“手把青秧插滿田,退步原來是向前”的傳統水稻種植模式將逐步被替代,取而代之的是像種小麥一樣簡單的機械化直接播種。在推廣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的過程中,除了要在區域內著力宣傳相關技術以及配套農機設備之外,還應當關注種子的合理選取,加大適宜機械化種植的水稻品種的篩選力度。實踐中,區域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當主動與區域水稻種子公司展開合作,積極抓住大戶資源,為廣大種糧大戶提供技術、農機具支持,推進大戶水稻種植從傳統的移栽模式向輕簡化、機械化轉變。在此過程中,加大對適宜機械化種植的水稻品種的宣傳力度,鼓勵區域農戶種植相應品種,并安排由區域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與區域水稻種子公司共同組建起的專家隊伍,深入農村實際,參觀了區域農戶的機械化栽培現場并對其下一步種植方法提出建議。
在推廣應用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的過程中,可以鼓勵農戶播種豐兩優香一號等水稻品種,由于豐兩優香一號生育期適中,適合機械化種植和米質優,產量高,適應性強的特點,所以可以選擇豐兩優香一號作為水稻全程機械化栽培的主要品種。在此過程中,設定播種方式為旱直播,播種時全程機械化播種,播種比人撒子更均勻,播后自動蓋土,保證土壤墑情,提高種子發芽成苗率。播后開溝灌水、封閉除草、收割也將全程機械化。機械化雖然前期成本高,但是除去雇傭勞動力的成本,還能省下了很多費用。另外,由區域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與區域水稻種子公司共同組建起的專家隊伍還要主動向農戶介紹后期除草、肥水管理相關注意事項,并確保農戶在實際的水稻機械化種植中遇到任何困難,能夠第一時間得到答疑與技術指導。在水稻機械化種植期間,相應專家隊伍還需要在農技、農機服務、良種供應等各個方面為區域農戶提供幫助,并組織周邊種糧大戶到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示范區田塊進行學習觀摩,推進區域水稻種植機械化。
4.2 完善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的技術規范
在區域內制定并推行完善的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的技術規范是加速區域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對區域水稻種植實踐中,實施機械化技術的相關操作進行規范化約束,從而獲取更為理想的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展開效果。因此,在推廣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的過程中,相關農業農村部門應當結合區域內推廣應用的水稻種植農機設備,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技術規程與安全操作規范,實現對水稻種植農機設備使用操作的規范化、標準化。
以水稻收割機來說,針對其所制定的使用技術規范應當著重納入以下要點內容:(1)要求在下雨以及大霧天氣的狀況下,或是水稻農作物濕度比較大的條件下,嚴禁使用水稻收割機展開實際的收割操作。(2)判斷水稻種植區域內的泥土深度,若是相應區域內的泥腳深度大于20cm,應當避免使用水稻收割機展開收割作業。(3)嚴禁隨意拆卸水稻收割機上的安全保護裝置,且不得在未配置性能良好的安全保護裝置的條件下開啟水稻收割機展開實際農業生產作業。(4)在實際應用水稻收割機之前,要求落實對其操縱桿的位置、制動器與離合器能否正常的使用等項目的全面檢查,并在檢查合格后啟動水稻收割機,避免后續生產實踐中發生多種故障問題。
4.3 加強對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的扶持
可以通過發放購機補貼的方式引導農戶使用農機展開水稻種植,以此促使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在區域內得到深入且廣泛的應用。在此過程中,可以針對農業機具在出廠前加施唯一身份識別二維碼,加裝具有定位功能的北斗終端并將作業軌跡等數據直傳到物聯網輔助管理系統,購機者提出補貼申請后,農業農村部門工作人員通過手機APP掃描機具二維碼核驗機具信息,待機具實現一定作業量后即可兌付補貼資金。在區域內推行實施“先用后補”的購機補貼發放原則,即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以下簡稱“購機者”)購機后可提出申請補貼,待機具的作業面積達到一定標準后即可兌付補貼資金。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提前規劃出發放購機補貼的農機種類與型號,確保購機者能夠切實享受到相應購機優惠。為確保相應措施得到高質量實施,應當同時提出如下規范:因北斗終端未能按要求傳輸數據,影響購機者補貼申請辦理的,相應損失全部由生產企業負責。農機生產企業應確保二維碼、北斗定位終端符合相關要求,發現問題后及時整改到位,因其自身存在原因導致購機者補貼無法正常申請辦理的,將取消相關企業所有產品農機購置補貼資格。
另外,可以結合現實情況免費發放農機具。通過在區域內免費發放農機具,能夠提升區域農業生產條件,激發農民群眾從事農機作業的積極性,有力推動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依托現有農機具的配置能夠降低農民群眾的生產勞動強度,降低種養成本,有效地提高區域農機裝備水平和集體經濟收入,進一步有效發揮農機扶貧的作用,助力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后續的工作實踐中,區域應當繼續強化措施、因地制宜,抓好農業機械化秋收工作與秸稈禁燒暨綜合利用工作,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助力農業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新動能,促使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能夠在區域內得到廣泛性推廣以及深入性利用。
4.4 著重落實全程機械化水稻種植技術的現場推廣
近年來,隨著農村青壯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的減少,傳統的人工水稻種植方式面臨著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尤其在農忙時節,插秧和防蟲人工需求量大,勞務成本提升,降低了種糧大戶的種糧積極性[1]。通過開展現場觀摩交流活動,不僅讓種糧大戶們對全程機械化水稻種植技術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同時也激發了大家的機械化種糧的積極性。實踐中,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各鄉鎮多戶種糧大戶到區域機械化水稻種植示范基地觀摩豐收現場,直觀感受機械化種植水稻的優點,幫助種糧大戶掌握機械化種植技術,提升水稻種植效益。區域機械化水稻種植示范基地在縣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運用全程機械化育秧、插秧、防蟲等技術展開水稻種植,進入收獲期后,各鄉鎮種糧大戶來到田里收割現場,直觀感受稻谷產量和品質。
在全程機械化水稻種植技術的現場推廣活動中,可以聯合農機企業,安排相關技術人員現場演示新型無人駕駛高速插秧機和農用植保無人機、三角履帶旋耕機等新型農機的操作使用方法。只需在手機上遙控操作,無人駕駛高速插秧機便可以自動完成插秧任務,與傳統的插秧機相比,效率更高、使用人力更少,讓在場的農民大開眼界。同時,技術人員重點推廣無人駕駛聯合收割機、水稻直播無人機、低溫谷物烘干機等新型農機,希望通過大范圍推廣農機應用,提高區域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
應當定期針對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中的關鍵技術組織教育培訓,在此過程中,可以參考水稻種植的重要時間節點設置專題技術培訓活動。例如,在區域水稻作物收獲前期,針對機械化種植技術,可以在區域內展開水稻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培訓活動。在培訓現場,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為參加培訓人員進行實操演示,從機具作業前準備、確定適宜收獲期、機收作業質量要求、減少機收環節損失措施等四個方面,進行詳細具體的技術輔導講課,讓參訓人員充分認識到水稻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的重要性。相應技術培訓活動的展開對增強農戶水稻機械化收獲的減損意識、提高農戶操作聯合收割機的技能水平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可以在水稻收割時節大大降低機收損耗,做到保障豐收不減收。舉辦水稻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培訓,可以為區域水稻機械化機收減損技術推廣普及應用起到積極作用,切實推進糧食機收提質減損,力爭“顆粒歸倉”,為實現區域水稻機械化減損增收目標,保障區域糧食生產安全提供更有力支撐。
4.5 依托農機合作社建設制定合作社農機具配套方案
農業機械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農機合作社是實現農業專業化、標準化和規?;a,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服務組織。把加快農機合作社建設作為推動農機裝備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抓手,經過深入細致的走訪調研,結合特色產業布局和基層需求,按照區域“一鄉一合作社”建設標準,量身設計建設方案,做到統一規劃建設[2]。建設過程中縣農機服務中心抽調工作人員深入一線指導,嚴把規劃關、質量關,確保農機專業合作社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新建的農機合作社成為鄉村振興示范村服務農民的特色亮點。
農業機械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區域農機服務中心結合項目實施村的特色產業、機具需求,多次深入基層調研論證,召開鄉鎮村干部座談會,征求當地有關農機合作社及農機大戶的意見,結合區域特色農業種植產業,研究制定合作社農機具配套方案。農機具配套方案確定后按照區域統一要求由農機部門統一進行招標采購。在采購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投入財政資金配套農機裝備,精心挑選配套機具,嚴把質量關口,嚴格按照政府要求進行招標采購。
5 結語
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在當前的水稻種植生產活動中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區域內落實大范圍且深入性的推廣應用。實踐中,通過加大適宜機械化種植的水稻品種的篩選力度、完善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的技術規范、加強對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的扶持、著重落實全程機械化水稻種植技術的現場推廣、依托農機合作社建設制定合作社農機具配套方案等措施的實施,推動了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的升級,加速了區域農業生產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參考文獻
[1] 沈毅.多措并舉持續推進水稻種植機械化——在全省水稻機械化種植現場推進會上的講話(摘要)[J].江蘇農機化,2020(4):1-6.
[2] 周敦國,孔愛民,錢生越,等.因地制宜推進全市水稻種植機械化的多元化發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