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華
摘要:新農業常態下提高農產品品質的方案研究。以西秀區為例,摘要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農產品在經濟中一直是我國的重中之重,但隨著國際貿易愈發的密切,農產品的競爭也變得尤為激烈。然而在一輪的世界農產品的競爭中,我國的農產品表現出來了突出的問題。在激烈競爭的國際環境下,我國農產品沒有一種穩定的定性,農產品在產量上不穩定的同時,在農產品的品質上也依然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所以為了切實的了解到我國農業生產一線的現狀,基于針對生存壓力狀態下,農產品品質提高與農產品種植成本的壓縮進行集中的分析研究。為了切實的提升農產品品質,又不脫離農村本身組織架構現狀的新形勢下,本文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并結合具體的實際解決農產品的品質問題,希望能夠為我國農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啟示,切實的了解到現在的農業形勢與曾經擁有8億農民的農業大國已經不同了。
關鍵詞:農產品品質;農業生產;新農村背景;新農業
1 前言
現在的農業雖然隨著機械設備在逐步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曾經我們過度的使用農藥,使得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在20世紀初,工業的粗放期,我們的河流受到工業和養殖業大幅度的污染,河水變得發黑發臭,甚至呈現一種旋轉渾濁的狀態,富含各類有毒的化學元素。
雖然隨著我國逐步加強生態管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本質上生態環境具體恢復仍舊需要大量的時間。與此同時,各種農業產品生長助劑使用,比如催熟膨大劑,甚至造成了部分農產品的果實空心。當前,在以產量經濟為第一要義的元素下,使我們為了追求產量的最大化,而放棄了部分生產質量的要求。
所以在新的農業常態下,我們基于農村人口現狀出發,將提高農產品品質,切實的與農村經濟環境和人口架構相結合,從而提高農產品品質方案的可行性。如果農產品品質需要提升,那么過高的投入成本就將會使我們在新的農業常態下提升農產品品質,變成一紙空文[10]。
2 農村新時代背景下的現狀
在新的發展時代要求下,農村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直走到今天,在農村早已剩下大量的老弱病殘。隨著城市化逐步在加劇,農村現在的農業生產早已喪失了主要的勞動力,農業種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機械化種植,機械化收割,而在生長的過程中很難去監管。
由于過度的老齡化,導致部分農村人口年齡結構人均達到60歲,主要從事農業的人員極少的年輕人,由于產出的經濟效益有限,通常非經濟作物的狀態下,產生的經濟效益,大約在500~700元/667m2,這使得勞動密集型農業本身產生了極大的障礙,也迫切地需要一種成本低廉高效的農機具參與到農業生產中,以彌補勞動力上的不足。
同時在新一輪的環保壓力下,我們切實地感受到了農村生態環境從根本上的變化,尤其部分水稻需要自然的農業灌溉,隨著河流逐步變清,水渠灌溉又得以恢復,水質不再像曾經那么發黑發臭逐漸地在恢復。
與此同時,地表河流的水源相對于地下水源而言,對于農業生產的灌溉更加有益,也更能刺激農產品本身質量的提升。農村內部發展,新農民,尤其針對大學生返鄉務農這種類型的新農民,應當予以鼓勵與扶持。
在生產培訓過程中,他們本身更加有利于新型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推行,也更能切實的了解到農藥污染水體不當的化肥用量,對于土地和土壤的破壞性,在增強微生物活性上更能表現出自身的見解。所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脫離我們仍然擁有8億農民的這種幻想,放下所謂的思想包袱,切實的走入基層,走入一線,了解到經營農戶本身的困難,提升農產品的質量,促進農產品的差異化,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這無疑成為新農村鄉村振興的一個突破點。
所以我們需要切實的將土地惡化,肥力下降,周圍水源水質的惡化,農村勞動力的缺乏,農業生產監管逐步奔向了一種空白的現狀結合起來,在諸多的困難面前,切實的考慮到這些問題所帶來的障礙。在這么諸多不利矛盾的現狀下,扎實投入才能夠提高農產品品質,我們在脫離實際生產的狀態下去談論農產品品質的提升,本身就是一種紙上談兵,針對不能夠實踐的方案和策略所存在的意義,只能是束之高閣。
3 農產品品質提升的方法
深入一線,切實的了解農產品本身盈利的問題,農產品的變現難,經濟效益差都來源于哪?農產品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經濟作物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在啟用和雇傭大量的人力之后極有可能會造成虧損。
非經濟作物雖然不會消耗大量的人力,整個生長過程中除了播種以外全是空白,只有人考慮秋收,因為其余時間所存在的現狀是上了年紀的人無力監管低價值的經濟作物,而有力氣的年輕人在播種完成后直接前往城市參加務工,投入到一線的城市建設中。那么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低價值的經濟作物本身沒有品質要求,也沒有監管,甚至有些時候在家中農產品發現了集中的病蟲害,導致成片地出現病蟲害時,人力匱乏,人員難以深入一線監管生產,就會產生部分種植區域失控,產生了單一作物集中災害。
在這個缺乏監管,缺乏人力本身產品價值不高的經營土地上切實的提升品質,無疑是一個需要多方監管配合協調的問題。但農產品品質提升除了一些人力監管因素之外,也需要切實的考慮到產品本身的價值定位和經濟需要,從而從事農業生產。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想要提高農產品品質,只能夠在農村地方沒有外出務工意愿,或者是想要單純的承包擴張種植的人員。
針對現在生產模式上的現狀,我們可以基于以下幾點進行考慮。首先我們可以考慮在冬季時投入一定的人力,將當地的養殖業產生的有機糞肥和地方農業生產一線上迫切需要肥力的土地相結合,通過有機糞肥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環境和生物特征,增強土壤中有機腐殖質的數量,將有機的糞肥融入土壤中,轉化為有機腐殖質,為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但在改造的過程中,單純的投入糞肥并不可靠,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考慮有條件的地區展開專項的工作,對有機的糞肥進行烘干發酵,并且需要殺死糞肥中的蟲卵,才能夠投入到土壤改良中。針對無力組織有機糞肥改造的地區,我們需要在生產一線嚴格的控制病蟲害,針對于有機糞肥,在農業生產中糞肥所帶來的附加病蟲害,需要有充分的預防措施。
在農業生產方面,動物的糞便作為動物唯一排泄重金屬的方向,所能會產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屬超標問題[1]。尤其由于部分畜牧農場存在濫用生長類藥物,所以進行有機糞肥的改造,需要一定程度的監控和把控,這是毋庸置疑的,并非我們是在簡單的號召倡議和唱高調,而是切實存在的客觀現實[5]。
針對化學肥料在農業中過度使用的問題,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化學肥料可以給農作物帶來大量的營養元素。比如、氮、磷、鉀和其他微量元素等等。在使用的過程中也較為方便,但現在在田間存在的問題是肥料并沒有完成精確的追肥,不僅僅化肥的用量不準確,而且在追肥的過程中,沒有按照標準進行操作,將購置的化學肥料直接潑灑于田地,導致肥料本身大量揮發。
在選擇施肥的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到哪一類土壤需要什么樣的肥料進行精確的追肥,而是根據農業直接所提供的簡單信息,了解到就像我們在一線記錄的一樣,我就曾聽一位農民說過,賣肥不需要具體知道它的功效,簡簡單單就那么幾句話,這是管玉米的,就玉米一畝地用一袋半,拿著桶往地里一撒就行。如果深入一線去調查,你就會發現這種話在一線的農藥售賣點,經常可以聽到人們沒有興趣去了解它的功能和功效,更像是在執行一道固定程序,大多數的生產過程中,不是因為它的肥力它的效果,而是因為別人家都追肥了,我們家也需要追肥,出于這種需求就完成了施肥,導致有些化肥本身并沒有起到化肥的作用,增加糧食生產,反而對農民帶來了一定的負擔,增加了生產成本。
能夠根據農作物的生長規律,科學地使用化肥,增產增效[4],才能夠避免因不良追肥產生的土壤板結,土地菌落破壞,肥力降低,甚至因重復單一的使用化肥而導致了部分土地重金屬含量超標,反而污染的土壤使農產品品質的下降[2]。同時我們要切實的知曉田間種植存在的困難,在春種秋收的過程中,走進田間,才能夠看到農產品品質并非單一的受技術的影響。
開展有效的土地專項治理工作。土地的專項治理就需要對土壤進行具體分析。針對一些長期報備的問題土地,比如畝產在常規農田一半甚至一半以下的土地需要進行集中的調查,切實的了解到土地到底是因為土壤酸化造成的,還是因為水肥缺失造成的,尤其針對沼氣和糞污處理問題,沼氣的生產所產生的沼液,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具有極強的優勢。因為沼氣在產生甲烷的過程中,本身可以有效地殺死附著于動物糞便的蟲卵和不良作物,所以我們需要切實的考慮到土壤的改造工作。我們可以準確的了解到秸稈還田所存在的益處,增加土壤的有機物,增加有機腐蝕質碳基。過度地強調單一措施,而不因地制宜的去考慮,那么本身這種措施就會成為問題。措施弊端就是秸稈還田時還田秸稈部分難以被轉化為有機腐殖質。
然而在氣候特別暖和,冬季并不過分寒冷的西秀區就存在著蟲卵可以在秸稈中順利地度過冬天。所以在問題土地的改造上,我們需要切實的測量土壤參數[6],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實驗作為基礎,針對于這些產能不高的問題,土地進行集中的標注。除此之外,我們針對部分地形所產生產能不足的地方進行專項管控。比如針對排水困難的土地,低洼地,我們可以考慮種植合適的作物,可能會考慮種植一些水稻,因為在特殊的低洼地段就會造成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它受雨水本身的閑置將導致在常規年限中其余土地正常生長,則該土地產生了嚴重的內澇[7]。然而在極度在干旱的時候,所有的糧食田地都受到打擊時,那么本身這片天然的低洼內澇區又能夠正常生長,所以我們應當適度的考慮到農田排水問題和作物變更,因地制宜的種植農作物,采用合理的種植策略。
如果有條件完成引水修渠,將集中的低洼地改造成為水田,并能夠產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可以選擇將該部分土地作物種類進行改造,轉化成為水田,但針對于無力改造的這部分農田,那么我們將考慮構建適當的強排措施,將該部分產生的積水、淤水、進行自動化地強排,以保證低洼地能夠產出合理的作物產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產品的品質[3]。
4 經濟環境對于農產品的制約
針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構建自己的方式方針,將周邊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化、專業化打造成地區特色產業宣傳推廣,并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8]。其次在整片區域內,我們應當采取多元化的種植形式,以避免單一農產品所產生的集中災害。
比如過度種植玉米,在農產品上單一農產品會導致整個區域內農產品價格大幅度的受壓制。由于玉米等低附加值農作物本身存在的問題,會導致區域化的集中種植玉米難以完成跨區、跨市、跨省的范疇,中國國內的玉米遠不如國外進口的玉米,無論從質量、品質各個方向都受到壓制,嚴重的影響我國國內的糧食安全,我區生產的玉米由于地處偏遠,以至于運到鄰省等地區沒有優勢,無論從經濟價值和品質上都不占據優勢,長途的運輸費用就決定了單一的種植玉米的劣勢。
在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的今天我們要時刻注意糧食安全。針對糧食的戰爭,我們的國內面對的已經不是一次兩次,在國內農業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我國的一號文件依舊在大力的扶持農業,足以見到我們在經濟環境上所處的不利態勢。所以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是我們國內的迫切需求。雖然廣泛的受到國際自由貿易對農業之間的壓制,探視糧食安全作為我國的重中之重,時刻都不能夠被放棄。自古而言,有人常說庫中有糧,心中不慌,這就是對我們國家的一個真實寫照。
它不是簡簡單單的金錢差價、生存空間,能夠衡量的。在幾年前的糧食危機,針對于全球大把的糧食戰爭仍然歷歷在目,所以我們不能夠也不敢放棄我們的糧食安全。惡劣的經濟環境已經影響到了我們的農產品,低廉的糧食價格對沖,已經導致我們農業產生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5 結語
但我們始終要堅信,糧食安全只有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通過本文對于農業生產一線,農民調查、土壤、生態環境、水源、水質等各個方面的綜述,我們應當明確地認識到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勢在必行[9]。只有我們能夠打破一重一重的經濟壓制,人力上的困難,技術上的困難,時時刻刻的保持清醒,將糧食安全抓在自己的手中,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才是本質所在。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夠單純的談情懷,而忘記了當地的經濟效益,在諸多的不利因素中,切實的考慮到農產品品質強化的難處,幫助西秀區的農民投入到農業生產過程中,在惡劣的大環境下建立綠色生態、安全的農業種植模式,將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切實的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夠幫助民眾增收創收,切實的保障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熊琦琳.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提高農產品品質[J].南方農業,2017(14):55.
[2] 孔昭友.科學施肥,提高農產品品質[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10):75-76.
[3] 岳錄巧.影響農產品品質的因素及提高農產品品質的措施[J].鄉村科技,2019(10):2.
[4] 段云鋒.增施鉀肥有利于提高農產品品質[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0(10):43.
[5] 宋科,雷玉娥.中國農機化協會會長劉憲在敦煌調研時指出:提升農機合作社發展質量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J].農機質量與監督,2021(7):31.
[6] 楊忠群.提高農產品品質的農業技術措施[J].新疆農業科技,2007(1):46.
[7] 舒鵬.粉壟可自然性提高農產品品質[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4(1):42.
[8] 梁柯.提高我國農產品品質的策略建議[J].糧油食品科技,2000(1):44.
[9] 秦琴,龔志偉.四川武勝創建標準化示范區提高農產品品質[N].中國質量報,2017-07-06(001).
[10] 張秀霞.規范農產品貿易 提高菜籃子品質[J].中國商貿,201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