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淇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城鄉規劃工作正快速進行,一方面有助于為鄉村民眾創建良好的居住環境,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緩解城市壓力,為推動城市實現可持續穩定發展目標奠定良好基礎。不過在開展城鄉規劃工作時應該加強對生態建筑設計的重視,那樣更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避免造成自然資源浪費。在環保和建筑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趨勢下,強化了生態建筑在城鄉規劃設計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生態建筑設計;城鄉規劃設計;應用
引言: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由于人們過分追求經濟利益,以及地球人口的迅速增長,因此地球上的生態環境正在不斷惡化,同時地球上的資源能源也正在被快速消耗,這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已成為各個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在開展城鄉規劃設計的具體實踐中,相關部門一定要具備良好的生態理念,不斷加強生態建筑設計在城鄉規劃中的應用,從而在滿足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同時,有效減少城鄉建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對資源能源的消耗[1]。
1生態建筑設計的概念
隨著工業化和商業化逐步深入,在城鄉建設中,留給居民的綠色生活區域越來越狹小,基于此,生態建筑設計應運而生。生態建筑設計核心是要將建筑與建筑周邊的生態環境進行有機結合,設計目的是為了讓人類的居住和生活場所與自然環境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設計的理念是為了維護區域內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設計的原則主要是生態化原則和環保原則。在設計中要強調生態環境與建筑之間的合理規劃,要考慮生態環境的具體情況和建造的性價比。總的來說,就是建筑設計上要滿足城鄉居民的需要,同時,也要滿足環境保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城鄉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建筑應用問題
2.1城鄉規劃設計中生態建設應用的意識問題
從目前我國城鄉規劃設計現狀來看,雖然一些地區已經明確規定了要將生態建筑應用于城鄉規劃設計中,但是大部分的建筑設計師并沒有認識到生態建設的重要性。設計師在實踐過程中的生態設計能力較弱,沒有在生態建筑的設計過程中考察周邊的自然環境,從而降低了生態建筑設計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甚至有一些設計師缺乏生態設計觀念,生態建筑設計只是紙上談兵,根本無法將其應用于實際建設中。這些都是當今生態建筑設計領域存在的問題,大部分原因是設計人員的生態建設意識不足。這種情況不僅會阻礙整體城市設計的進程,還會大大降低城市的經濟效益及生態效益。
2.2理論和實際脫節問題
生態建筑設計在城鄉規劃中得以體現和應用,是建筑設計人員的設計理論付諸實踐的表現,是對設計的生態建筑設計方案的肯定和認可的體現。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不斷地結合當地的環境,對設計方案進行填充、優化,使設計方案能夠更好地服務城鄉規劃和城鄉發展[2]。但實際的工作中生態建筑的設計者,因為缺乏生態設計的認識,在設計中對生態環境的各個因素考慮并不全面,甚至只單單依據經驗進行生態建筑的設計,這樣的設計方案,它的理論和實際并不能相互作用,是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的產物,必定會產生設計缺陷,也必定會對城鄉未來的發展產生危害。
3城鄉規劃設計中生態建筑設計的應用策略
3.1創新設計理念
城鄉規劃設計中,對生態建筑設計進行運用的時候,首先便要改變傳統理念,引進生態建筑設計理念,從而充分發揮生態建筑設計的作用。但實踐過程中,并不能將傳統理念完全拋棄,而是應該在傳統理念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與創新,摒棄傳統理念中不利于生態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有機結合的部分,從而使生態建筑設計可以適應社會經濟以及城市發展過程中不斷提高的新要求。生態建筑設計中,應做好實地考察工作,充分考慮多方面因素,進行統籌規劃,促進生態建筑設計、城鄉規劃設計的協調發展。
3.2合理利用新技術
建筑行業一直是資源消耗比較多、消耗速度比較快的一個行業,在應用生態建筑設計進行城鄉規劃的過程中,為了減少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需要建筑人員合理使用新技術。例如,用現代化的建筑材料代替傳統的磚石,現代化的建筑材料相對來說比較輕薄環保,使用這些材料進行生態建設可以節約建設成本。再比如,通過使用生物能、風能、太陽能進行發電可以有效地減少環境的污染。新技術的合理使用對生態建筑建設來說是節約成本、控制污染、降低能耗的好方法,在實踐中應當積極推廣。
3.3注意設計空間結構體系
在生態建筑的設計過程當中,設計師應當合理應用生態建筑觀,并且根據建筑的整體風格來合理規劃設計生態建筑的空間結構體系,并且在設計中融入與建筑物周邊環境,從而切實提高建筑物的生態性。在傳統建筑物的空間結構體系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需要不斷提高建筑物內部空間結構的穩定性,并且防范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隨著我國生態環境的不斷好轉,在生態建筑空間結構體系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應當提高生態建筑在設計中的占比,高度重視外部因素[3]。比如,在生態建筑空間結構體系的采光設計中,為了減少人們在居住過程中的電力損耗,設計師可以采用我國傳統的坐南朝北的內部空間結構。這種傳統的空間結構能夠充分利用自然光源,不僅可以節約生活用電,還可以提高生態建筑內部空間結構的生態性,從而確保生態建筑內部空間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然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設計師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的周邊環境以及建筑物自身的外部結構都會影響內部空間的采光效果,部分墻體甚至會將陽光隔絕在外。因此,生態建筑設計師在設計外部結構時,必須留有一定的改造空間,以便當其與內部空間構造發生沖突時,給自己提供修改的余地。
3.4維護生態平衡
維護生態平衡,是生態建筑設計的一項重要任務。城鄉規劃設計過程中,應對現代科學技術進行靈活運用,實現對陽光的高效利用,使陽光更好地進入室內。如,可以使光線照射在中庭,再根據反射原理,使光線可以進入室內。同時,綠化也是城鄉規劃設計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生態建筑設計中,可以采取建設綠色屋頂、綠色屋面的方法,來增加綠化面積,從而實現生態環境的改善、人們生活環境的提高[4]。
3.5加大城鄉規劃制度改革力度
生態城鄉要想進行大規模發展,要先改進之前的城鄉規劃政策。新的規劃制度的制定需要與當下發展情況相結合。首先,對于不利于城鄉發展的規劃因素要進行改革和創新;其次,將建筑與生態環境有機融合,構建一個合理的城鄉規劃體系;最后,實現周圍資源最大化利用,積極開展生態環境建設。
結束語:生態建筑設計是新時代新發展的要求,但在實踐中,生態建筑設計在城鄉規劃設計應用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要改善這些不足,需要設計人員在工作中不斷提高生態意識,不斷學習生態建筑設計的相關知識,從生態環境的實際出發,完善設計方案,合理運用新技術,為建造一個建筑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的生態系統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郭小東.城鄉規劃設計中生態建筑設計的應用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20(27):234-235.
[2]侯曉成.生態建筑設計在城鄉規劃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市場,2020(18):26-27.
[3]容琪.城鄉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建筑設計研究[J].建材與裝飾,2021(4):120-121.
[4]鄒俊,王晶.論生態建筑設計在城鄉規劃設計中的應用策略[J].工業建筑,2021,51(6):255.